京东数字经济实训基地合作办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以常山技工学校为例
摘要
关键词
京东,数字经济,合作办学
正文
一、合作办学模式概况
正值2023年职业教育活动周之际,学校与江苏京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签订校企合作战略协议,双方将在电子商务专业联合开展人才培养工作。学校为京东数字经济实训基地专项提供1000余平方的教学实习场地,提供超过上百万元的教学设备,建设有电子商务选品室、摄影摄像室、美工实训室、公司场景教学基地、客服教学基地等十余间实训室。为促进合作双方向纵深发展,江苏京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也为学校带来企业导师、实际订单、企业文化,让学生在实战中成长成才。目前京东数字经济实训基地以电子商务专业为主,计算机广告制作、数字媒体技术应用、室内设计三个专业为辅的合作模式。涵盖七个教学班,300余名学生接受专项培养。
二、校企合作的实施背景
(一)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要求
《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到2025年,职业教育类型特色更加鲜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基本建成,技能型社会建设全面推进”。这一目标决定了职业教育应该按照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市场的变化来培养符合当下企业所需的技术技能人才。在当前所执行的教学手段中,校企合作无疑是培养技能型人才最便捷、最有效的途径。
(二)学校发展和学生成长的需要
学校深化特色办学,依托资源丰厚的地方特色产业,已相继建成数字经济、现代服务、智能制造3大系部,开设11个特色专业。同时,学校抢抓“浙西职业教育高地”建设契机,坚持发展数字经济的特色办学模式,聚焦“电子商务”、“电商直播”等形式,实体化运作“京东数字经济实训基地”,形成衢州市内最具规模的数字经济实训基地,数字经济实训基地建成后,预计每年能够承接超过5000人次的电子商务方向高技能人才培养。常山技工学校“京东数字经济实训基地”中是常山县唯一的数字经济类高水平产教融合实训基地。
随着产业发展、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学校联合江苏京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与上下游企业、供应链共同开发、共同建设校企合作共同体,加快融通办学脚步。下一步,学校将进一步整合提升学校特色资源,深化推进产教融合,打造集数字经济人才培育、技术创新、社会服务为一体的“升级版”产教发展共同体,为学校发展、学生成长提供更优环境。
三、京东数字经济实训基地模式探索的主要目标
1.对标行业职业岗位画像,打造协同育人体系
基于把专业建立在产业链、需求链上的理念,数字经济实训基地由校企共同规划完整的“岗位职业画像精准育人体系”,根据新经济新岗位的标准,拓展产、学、训、践、研多种形式,搭配课程、资源、系统平台等内容,优化课程体系,构建教学环境,提升专业质量。以实际产业为依托,通过提供数字经济产业链下的全场景业务模式,将京东全线产业业务融入人才培养过程,逐步构建数字经济产业应用领域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生态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应用创新型人才。
2.搭建供应链实战场景,构建“校中厂”“厂中校”
基于京东集团在电商、物流、金融的一体化优势,依托京东先进的技术基础,以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作底层支持,整合校园线上线下一体化智能零售、校园智能云仓、无人配送、智能产品开发及应用等,在校内建设集教学、生产、服务于一体的产学研用协同的大型实验场、实训实习基地,融合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一体化的真实业务运营实践环境,实现从多形态电商业务到智能物流仓配一体的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校园供应链生态闭环。提升学生对数字供应链全流程的认知与理解,培养其在数字供应链全流程运营实操、运营管理、规划优化等方面能力,实现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高素质供应链人才培养。
3.完善产教融合育人机制,形成示范标杆模式
利用京东集团庞大的战略发展体系,结合京东科技智慧教育、京东零售、京东图书等版块优势,全过程融入到产教融合育人的培养活动当中。瞄准人才培养的需求,把脉问诊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将双方资源互通有无,依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强化独创性和实用性,做到每一所学校、每一个项目都具有京东与学校独特的发展模式,每一项内容都独具新意。
打破常规校企合作模式的束缚,突破在经费、场地、人员等方面的限制,构建生产与教学联动,育人与实业相结合的运营思路,不断进行动态调整和补充,构建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在领域内形成示范标杆作用。
四、实施过程和作法
(一)建立互利共赢校企合作运行机制
一是建立互利共赢的驱动机制。学校与江苏京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明确了双方的责任和义务,学校在场地设施、学员培养、人才保障等方面提供大力支持,为企业提供一切便利,让企业真正认识到自己也是技能人才培养一方,更加积极参与校企合作。企业方也参与到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专业建设、课程改革、标准制定等工作中,支持学校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实习实训课程开发、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校企双方通过相互吸收对方的优点和长处,实现互惠互利、合作共赢、服务社会的目的。
二是建立校企合作调控机制。成立了由双方人员组成的校企合作委员会,对校企合作过程进行有效的管理、沟通、协调和督查。
三是建立校企合作保障机制。双方严格执行《联合办学协议》、《校内、校外实训基地管理办法》、《衢州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条例》等管理制度,校企双方健全了育人过程与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深度融合的考核、评价、保障机制,有效保障了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和教育教学工作的健康发展。
(二)探索校企互融合作方式
1、深化专业共建对接,做企业发展的“智力孵化器”
专业建设与企业事业发展相结合,促进专业设置与企业发展需求的对接。通过专业共建,使人才培养目标更加明确具体,专业方向更贴近企业的实际需要。
2、深化人才共育对接,做企业发展的“人才储备库
课程体系建设和企业工作任务相结合,促进教学过程和生产过程对接。比如:教师从企业生产实际案例入手,利用江苏京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的企业资料,调整教学模式和流程,对课程内容进行改革,形成理实一体的教学资料,增强了岗位适应能力,做到“初学者”能够出徒的适应能力和操作能力,也满足了企业后备人才的需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创新性地以承担“京东电商实际任务”模式,完成企业任务需求,丰富学生实践经验。
在人才培养试点中,以电子商务专业为主与江苏京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开展合作。学生“双身份”,培养“双主体”使双方校企合作更加规范,做法更加有效。
(二)预期校企合作成果
通过“京东数字经济实训基地”项目全方位实现全流程的人才培养管理,将校企双方优势进行互融互补,将京东元素纳入到学校教学建设中、将学校教学规范补充到京东人才链条之中。双方的合作应当以体现京东产教融合特色以及符合教育部、人社部所规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在校企联合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制定专业建设方案、共同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共同培养教师团队、共同营造公司场景的学习氛围。打破常规课程体系,大胆革新,探索模块化课程;提升产教融合实践课程的教学占比;强化专业对应岗位(群)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
将京东文化、价值观、运营案例、融入产教融合双创教育教学体系,实现创新创业目标与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方式方法、保障机制等的融合,提升素质教育效果。基于产业人才岗位工作环境特征,根据“电商商务、智能物流、智能零售、数字农业”产业领域的典型工作任务进行系统化课程开发,让学生学习过程置身于“业务场景”中。
结语
京东数字经济实训基地合作办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充分展示职业教育支撑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美好生活的典型事迹。对学校在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专业结构优化、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等方面取得的成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创新之路和希望之路。学校主动融入企业、服务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为探索一条符合校企需求、满足校企共同体利益的发展道路,提供了参考,对数字经济实训基地建设提供了“常技范式”,具有一定价值。
参考文献:
[1]赵天章.校企供需对接就业育人模式设计与建设路径探索——以大理大学动物科学专业校企合作办学为例[J].大理大学学报,2023,8(05):103-107.
[2]欧丽华.数字经济时代高校实践基地建设思考——以丽江文化旅游学院为例[J].产业创新研究,2023(06):193-195.
[3]朱鑫彦,徐丽蕊.基于产教融合的现代物流管理专业校企协同育人模式研究与实践——以京东与陕西工院校企合作为例[J].物流工程与管理,2022,44(11):148-1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