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空天地一体化技术的矿山安全监测预警体系构建

期刊: 前沿科学 DOI: PDF下载

刘承雨

北京安合众道安全技术有限公司 610000

摘要

在现代矿业发展中,确保矿山作业的安全性至关重要。随着科技的飞速进步,空天地一体化技术作为新兴的高科技手段,为矿山安全监测预警体系的构建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强大的技术支持。本文旨在探讨如何有效利用空天地一体化技术,打造一个高效、智能的矿山安全监测预警体系,以期提升矿山安全生产水平,降低事故风险。


关键词

空天地一体化技术;矿山安全监测;预警体系构建

正文


一、引言

矿山安全是全球关注的重要议题,它关乎着无数宝贵生命的保障,是行业健康发展的基石。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尤其是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飞速发展,智慧矿山的概念应运而生,为提升矿山安全管理水平,预防和减少灾害损失提供了新的机遇。其中,基于空天地一体化的矿山安全监测预警系统,更是成为了这一领域的焦点。

空天地一体化技术将天空的遥感监测,如InSAR(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地面上的传统监测,以及低空无人机测量等手段,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全面、实时、有效的监测体系。这一技术体系能够快速、准确地获取数据,提高数据精度和采集效率,并通过多方法协同,适应不同地形条件,克服了单一技术的局限性。这种系统对于实时监测矿山地表变形,特别是井工开采可能导致的地表沉陷和压力显现,具有显著优势。

二、空天地一体化技术概述

空天地一体化技术是现代科技在环境保护、资源管理、灾害预警等领域广泛应用的一种综合监测手段。它融合了来自天空、地面和低空的多源遥感数据,通过数据融合、模型构建和分析,实现对地表及其变化的精准监测。这一技术的出现,极大地提高了地理空间信息的获取效率和精度,为精确决策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在具体构成上,空天地一体化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组成部分:

1.天空遥感监测:以卫星遥感为主,如InSAR技术,通过合成孔径雷达的干涉测量原理,可以精确获取地表形变信息,尤其适用于大范围、长时间尺度的地表监测。InSAR技术不受天气条件影响,能够提供高分辨率的地形信息和微小形变的监测,对于长期地表变形的监测具有显著优势。

2.地面传统监测:包括GNSS(全球导航卫星系统)控制测量,以及其他如精密水准和导线测量等方法。这些方法精度高,但受地形复杂性和人工操作的影响,数据采集效率和覆盖范围有限,适合于局部和特定条件下的监测。

3.低空无人机测量:通过搭载高分辨率相机、激光扫描仪等设备的无人机,进行空中摄影测量和三维激光扫描。无人机航测具有快速响应、高分辨率和覆盖灵活性的优点,适用于应对突发情况和复杂的地形环境。

3.数据融合与分析:将上述各层数据整合,通过数据处理、模型构建和分析,提取出地表形变、资源分布等关键信息。这一步骤通常利用计算机视觉、机器学习等技术,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实时性。

4.在矿山领域,空天地一体化技术的应用前景广阔。例如,通过InSAR和无人机航测,可以快速识别井工开采区域的地表沉降趋势,及时发现可能的灾害隐患。利用GNSS和三维激光扫描,可以精确测量地表的微小变化,为矿山开采的规划和安全评估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多源数据的融合,矿山管理部门可以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预见性,有针对性地采取预防措施,降低矿难的发生概率。

5.以上湾矿12401工作面为例,通过空天地一体化的监测手段,成功实现了地表下沉的实时、高精度监测,为矿山灾害的预防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通过分析不同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表现,可以进一步优化监测网络的配置,提升整体监测效能。

空天地一体化技术作为矿山安全监测预警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其发展和应用对于提升矿山安全管理水平,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推动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场景的拓展,空天地一体化技术的潜力将进一步释放,为智慧矿山的安全运行提供更加全面和精细化的保障。

三、矿山安全监测体系构建

矿山安全监测体系构建是智慧矿山核心功能之一,它通过集成空天地一体化技术,实现了对矿山地表变形、资源储量以及潜在危险的实时、全面监控。体系的构建旨在提高数据的精确度和实时性,提升安全监管水平,为矿山运营提供科学决策支持。

1.体系的构建首先需要确立一个统一的数据采集标准和平台,以便不同技术的数据可以顺畅地融合和交换。这个平台应具备高兼容性,能有效处理来自天空、地面和低空的多源数据,如卫星遥感数据、GNSS信号、无人机航测影像和三维激光扫描数据。数据的实时传输和存储则需要高效稳定的网络基础设施,以支持大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2.在数据处理环节,核心是实现数据融合,即将来自不同技术的数据统一在一个三维地理空间中,以便对地表形变进行综合分析。这一过程通常涉及数据预处理、配准、差异干涉分析(如InSAR技术)、无人机影像的几何纠正、点云数据的整合等。通过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算法,系统能够自动识别异常,如地表沉降、裂缝生成等,生成预警报告。

3.为了确保监测的连续性和准确性,监测网络的优化设计至关重要。在地表变形监测中,井工开采区域应设置高密度的GNSS基线站,配合周期性的无人机航测和InSAR回访,形成连续的形变监测。对于地表稳定性要求高的区域,可以增加三维激光扫描的频率,实时获取高精度点云信息。同时,也可以通过优化卫星数据获取策略,如选择对地表形变敏感的雷达波段和频率,提升监测效果。

4.系统还包括一个实时的预警机制,它基于预设的模型和阈值,对监测数据进行实时分析,一旦发现可能导致地表沉降或灾害的风险,系统会自动触发警报,通知相关管理人员,并提供可能的应对方案。预警机制的建立需要大量的历史数据进行训练,以确保算法的精准度和适应性。

5.监测体系还应具备强大的数据分析和报告功能,通过可视化工具,将监测结果和预警信息以图表、地图等形式直观展示,帮助决策者快速了解矿山的安全状况,制定相应的管理策略。同时,数据的长期积累和分析,对于矿山开采的长期规划、灾害防范以及科技进步都有着重要价值。

6.以上湾矿12401工作面为例,监测体系的构建融合了GPS控制测量、InSAR和三维激光扫描,形成了一个多层次、全方位的监测网络。通过实时监测,地表下沉趋势得以及时发现,有效避免了因沉降导致的安全事故。这种综合监测模式的成功应用,为其他矿山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推动了矿山安全监测体系的标准化和智能化。

基于空天地一体化技术的矿山安全监测体系构建,是一个集数据采集、处理、融合和预警于一体的复杂系统。通过科学设计和优化,该体系能够提供矿山运营的实时安全保障,并为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科技力量。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创新和应用,我们期待未来矿山安全监测体系能更好地服务于矿山的高效、安全运营,为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做出更大贡献。

四、预警机制与算法

在基于空天地一体化的矿山安全监测预警系统中,预警机制与算法起着关键作用。它们结合了多源监测数据,通过实时分析和模式识别,提前发现潜在的地质灾害,为矿山运营提供宝贵的安全预警。预警机制的构建主要包括数据融合、风险评估模型和实时预警算法三大部分。

1.数据融合是预警机制的基础。不同技术如InSAR提供的高精度地形信息、无人机航测的高分辨率影像、GNSS的精确位置信息和三维激光扫描的点云数据,都需要经过预处理、配准、差异干涉分析等一系列步骤,形成一个统一的、连续的地表形变监测数据集。这个数据集是后续风险评估和预警算法的输入。

2.接下来,确立风险评估模型至关重要。模型需要结合历史数据、地质条件、开采活动等因素,构建地表沉降、塌陷等灾害发生的概率模型。通过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算法,如支持向量机(SVM)、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或者深度学习模型,对监测数据进行实时分析,识别出可能的异常行为。这些算法能够通过不断学习,提高对复杂地质环境的适应能力,准确预测未来可能发生的灾害。

3.实时预警算法是系统的核心,它基于预设的阈值和预测模型,对实时数据进行评估。一旦监测数据超过预设的阈值,或者模型预测出地质灾害的可能性超过某个临界值,预警算法就会立即触发警报,同时激活应急响应流程。预警算法通常设计成多级预警,根据灾害发生的紧迫程度和可能的危害程度,设置不同的警报级别,以便于管理人员根据情况采取适当的应对措施。

4.以地下开采为例,当InSAR监测到地表出现微小形变,且三维激光扫描确认局部地表的下沉速度超出预设阈值时,预警算法会立即启动。通过融合这些数据,算法会预测出地表可能的沉降趋势,同时考虑到开采活动的强度和位置,评估出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如果预测结果显示有高风险,系统将立即向矿山管理人员发出高级别警报,同时建议停止受影响区域的开采活动,疏散人员,并启动地质灾害应急处理程序。

5.预警机制还应具有自我学习和优化的能力。通过收集实际预警事件的结果,系统可以不断调整和优化模型和算法,提高预警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例如,如果一次警报触发后并未发生地质灾害,系统可以分析原因,调整阈值或学习模型,以减少误报。而当真实灾害发生时,系统则可以根据应对效果,进一步优化模型,提升未来预警的可靠性。

预警机制与算法的高效运行,是空天地一体化技术在矿山安全监测中发挥最大效能的关键。通过实时、精准的预警,矿山企业能够采取预防措施,降低灾害带来的损失,实现安全、高效的运营。随着技术的持续进步和数据的积累,预警机制与算法将在未来为矿山安全提供更加智能、全面的保障。

五、案例分析与前景展望

1.案例分析

以上湾矿12401工作面为例,空天地一体化的矿山安全监测预警系统发挥了显著作用。通过GPS控制测量、InSAR技术以及三维激光扫描的融合,系统实时监测了地表下沉情况,确保了工作的安全进行。尤其是在井工开采可能导致的地表沉陷和压力显现的关键时刻,多源数据的综合分析使得监测精度和响应速度得到极大提升。当发现地表微小形变时,预警算法迅速识别并启动了相应的应急响应流程,保障了人员和设备的安全,避免了可能的生产事故。

在该案例中,数据融合发挥了关键作用:InSAR技术捕捉到了大范围的地表形变,而无人机航测提供高分辨率的局部影像,帮助识别异常细节,而GNSS和三维激光扫描则确保了高精度的高程和点云数据。这些数据在统一的监测平台上被集成,通过机器学习算法,实时分析异常并生成预警,有效提升了矿山的安全管理水平。

2.前景展望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基于空天地一体化的矿山安全监测预警系统将展现出更为广阔的应用前景。首先,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的进一步成熟将使数据处理和分析更为高效,实时性更强,使得预警速度和准确性得到提升。其次,人工智能和深度学习的进步将使得风险评估模型更加精准,预警算法更为智能,能够识别更复杂、更微妙的地表变化,提前预判灾害发生的可能性。随着5G通信技术的普及,空中监测数据的传输速率和稳定性将得到显著提高,使得无人机和卫星数据的实时获取和分析成为可能。在设备方面,微型传感器和低成本的飞行器技术的创新,将使得监测网络更加密集且成本更低,实现更广泛的覆盖。未来,矿山安全监测预警体系将进一步与智能机器人、无人驾驶车辆等自动化设备结合,实现矿山环境的自主监测和应急响应。同时,分析结果的可视化和交互式平台将使决策者能更直观地理解监测数据,快速做出反应。此外,基于区块链的监测数据管理平台将确保数据的透明度和安全性,促进多方协作和资源共享。

基于空天地一体化的矿山安全监测预警系统不仅在现有案例中表现出了显著效果,而且在技术进步和设备创新的推动下,其未来的潜力无限。这一技术的发展将助力矿山行业向更加智能化、安全化的方向迈进,为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推动可持续发展,以及实现全球矿业的绿色转型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结束语

基于空天地一体化技术的矿山安全监测预警体系的构建是科技进步与行业需求的完美结合。通过整合空、天、地多源数据,实时分析和智能预警,我们不仅能更准确地预测潜在风险,还能为矿山管理层提供及时、有效的决策依据。然而,要实现这一系统的广泛应用,还需进一步解决技术难题,优化算法,以及完善相关法规政策。期待未来,空天地一体化技术能在矿山安全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为保障矿工生命安全和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开发铺平道路。

参考文献

[1]贾思学, 王雷. 光纤传感技术在矿山安全监测中的应用探究[J]. 中国设备工程, 2024, (11): 173-175.

[2]程正逢. 空天地一体化安全监测关键技术研究. 湖北省,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中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2021-11-19.

[3]赵鹏利. 基于HTML5移动开发技术的矿山安全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贵州大学, 2017.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