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小学美术课程的研究

期刊: 前沿科学 DOI: PDF下载

薄岚

天水市新华门小学玉成分校

摘要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魅力。随着全球化的推进,传统文化教育在基础教育阶段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美术课程作为中小学阶段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传统文化融入其中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人文素养和民族自豪感。文章通过研究中国传统文化融入中小学美术课程的现状和问题探讨如何在美术教育中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小学美术

正文


前言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核心和丰富底蕴。全社会正逐步认识到保护这一宝贵文化遗产的重要性。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各种文化观念如同激流般涌入我们的日常生活,深刻影响着青少年的思想意识。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在众多新兴文化现象中凸显传统文化的传统魅力并确保其得以世代传承,成为一项重要任务。新的美术课程标准强调要将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元素融入日常教学之中,旨在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文化素养,同时唤起学生对学习的热情。这就要求教师在传授文化知识的过程中,更深层次地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一、中国传统文化融入中小学美术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相关政策不断出台,鼓励和推动将传统文化教育纳入基础教育体系。如《新小学美术课程标准》强调美术的人文性质,要求学生通过美术学习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的美术作品从而涵养人文精神。高中美术也特别提出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许多学校已经开始尝试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融入美术课程。例如,中国书画的技法教学、传统节日主题的美术创作以及民间艺术和民间美术的学习等、同时,一些地方还开发了结合本土文化的美术校本课程,如传统线描艺术的引入、原创绘本的编写和使用等。尽管传统文化教育得到了重视,但在实际操作中仍面临一些挑战。例如,一些学校的美术教育仍然偏重于西方美术体系的训练,对传统文化的设计不够深入;同时师资力量不足,尤其是对传统文化素养深厚的美术教师的需求量大;以及教材和教学资源的开发尚需加强。

二、中国传统文化融入中小学美术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保护和弘扬民族文化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历史记忆和文化身份的象征。通过美术课程可以让学生接触到国画、书法、剪纸、陶艺等传统艺术形式,从而加深对民族文化的理解和认同,例如,在美术教学中学习剪纸文化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体会剪纸背后传递的思想内涵,例如,各个地方的剪纸均有其独到的地方特色,北方的剪纸风格粗犷大方,而南方的剪纸风格精致细腻,但其中传递的内涵却很一致,就是质朴、纯真以及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夙愿。传统文化中还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价值,通过美术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与历史的联系,理解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生命力。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审美素质

 传统文化艺术作品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通过欣赏和分析这些作品,学生可以培养出对美的感知能力和鉴赏能力。同时还可以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传统文化强调“以德为先”,在美术教育中融入传统文化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健康的人格。例如,在学习书法时不仅要教会学生用笔的技巧,还要引导学生了解传统书法的魅力与意义,隶书、行书、楷书、草书,每一种书法形式都有其特有的风骨和内涵。深入学习书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内心素质,陶冶情操。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素养

传统文化往往包含了深厚的哲学思想和创新精神,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从中汲取灵感,激发自己的创意思维。同时,学习传统文化可以使学生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保持文化的独立性和多样性。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各种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和融合也日益明显。在这样的背景下,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和鉴别能力才能在多元化的文化环境中保持独立性和多样性。其次,传统文化还涵盖了历史、文学、哲学等多个领域,在中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融入传统文化,延伸教学,这也有助于学生开阔视野拓宽知识面。

三、中国传统文化融入中小学美术课程的实施策略

(一)优化课程设置

  教师可以结合不同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系统地设计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美术课程的教学方案,可以在课程中设置专门的中国传统文化单元,让传统文化的教学不再是课程中的辅助。例如,在小学阶段注重启发教学,以培养兴趣为主,可以设置简单的教学单元,如剪纸、泥塑等。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在初中阶段,学生的认知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可以设置更具有挑战性的传统文化单元。如国画、书法等,让学生在掌握技巧的同时深入了解传统文化背后的历史、哲学等内涵。在高中阶段,课程内容可以更加深入、系统。除了继续学习国画、书法等传统文化艺术外,还可以加入古典园林、建筑美学等课程,让学生从多个角度了解传统文化。同时鼓励学生进行创作实践,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在课程设计中,要注重层次性和递进性,让学生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深入理解和掌握传统文化知识。每个学段的课程内容要相互衔接,避免重复和脱节,确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兴趣和动力。

(二)丰富教学手段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更丰富的教学手段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中小学的美术课程中。首先,教师可以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多媒体、网络资源等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教学资源。例如,在教授国画时,可以展示名家作品的图片,让学生随着老师的讲解一点点理解国画的技法和特点。在教授书法时,可以播放书法家的创作视频,让学生感受书法的韵味。同时,互联网上还有着大量的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如在线博物馆、艺术馆、专题网站等。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浏览这些网站,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沉浸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此外,还可以鼓励学生参与到网络论坛。社交媒体等平台的讨论中,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扩大知识面。

  (三)加强师资力量

提高美术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是确保教学质量的关键。学校和教育部门可以定期组织针对美术教师的传统文化培训和研讨活动,提升教师在传统文化领域的知识技能。此外,还可以邀请专家学者、民间艺人等担任兼职老师来为学生开展讲座,上一次生动有趣的传统文化美术课,例如,在美术课中学习脸谱色彩时,可以让学生深入了解戏剧文化,让学生们专门去听一场戏曲或邀请戏曲传人来学校带领学生了解脸谱色彩、戏剧起源及表演形式。

  (四)融入校园文化建设

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是培育青少年学生文化自信、增强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途径。首先,举办传统文化艺术节是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一种有效形式。艺术节可以包括传统音乐、舞蹈、戏剧的演出,让学生在观赏和参与演出的过程中领略传统艺术的魅力。同时,知识竞赛也是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兴趣的好办法。通过竞赛,学生可以在游戏中学习,比如关于中国传统节日、历史人物、成语故事等方面的知识。这样的活动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知识储备,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竞技精神。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中小学美术课程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是非常重要的。了解和掌握传统文化对于学生来说具有重要价值。通过学习传统文化,学生可以增强文化自信,培养民族自豪感和归属感,提升综合素质。因此,学校和社会应当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丰富的文化资源。

 

参考文献

[1]潘蕊,卢宁.中小学美术课程教学中的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问题研究[J].天南,2023,(06):93-95.

[2]陈欣琪,温小军.渗透与单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中小学课程的模式审视[J].教育导刊,2022,(10):29-33.

[3]张海水.多源流理论视角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政策分析[J].教育评论,2021,(12):144-150.

[4]刘舒文.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课程内容的路径研究[J].大众文艺,2021,(08):195-196.

[5]王子晶.中小学美术课程教学中的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问题研究[J].智力,2020,(08):131-133.

[6]徐晗.中小学美术课程教学中的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问题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9,(16):146-147.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