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的实践与思考研究

期刊: 前沿科学 DOI: PDF下载

宓学华

山东省临沂市平邑县平邑街道第一中心校 273300

摘要

“核心素养是数学学习的灵魂,它不仅关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是其未来学习与发展的重要基石。”本文基于新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探讨了核心素养背景下大单元教学的实践策略与思考。通过具体的教学实例与理论分析,本文旨在揭示大单元教学在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促进深度学习及创新能力培养方面的独特价值。文章分为引言、正文(包括教学设计、实施策略与效果评估三部分)和结束语,以期为小学数学教学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

核心素养;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深度学习;创新能力

正文


引言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核心素养已成为教育领域关注的热点。小学数学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质量的提升直接关系到学生未来的全面发展。大单元教学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以其整体性、系统性和连贯性的优势,为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提供了有力支持。本文旨在探讨在核心素养指导下,如何有效开展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以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全面提升。

一、大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主题选定与情境创设在规划大单元教学时,选定一个既贴近学生生活又能激发其学习兴趣的主题是至关重要的。《多边形面积》作为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的一个重要单元,其主题探索图形世界,掌握面积计算不仅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也紧密关联着他们的日常生活。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多边形面积计算的实用性和趣味性,教师可以精心准备一系列生活实例作为教学素材。例如,通过展示多样化的图片和视频,如城市中错落有致的房屋、公园里形态各异的花园、古老而坚固的桥梁等,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图形中的多边形元素,并鼓励他们思考如何计算这些图形的面积。这种将抽象概念与具体事物相结合的方式,能够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探索欲,为后续的教学活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单元目标设定与细化在确定了单元主题后,明确而具体的单元教学目标是确保教学效果的关键。对于《多边形面积》单元而言,其总体目标不仅在于让学生掌握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更重要的是要培养他们理解等积转化和倍积转化的思想,以及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了实现这一总体目标,教师需要将其细化为具体的课时目标,以便在教学过程中逐步达成。第一课时,教师可专注于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通过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比较、归纳总结等方式,帮助他们深刻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和应用方法。第二课时,则转向三角形和梯形面积的计算,通过类比学习、合作探究等方法,让学生自主发现这些图形面积计算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规律。第三课时,则侧重于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实践操作,通过设计一系列贴近生活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巩固所学知识,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大单元教学实施策略

2.1 整合教学资源,优化教学内容在大单元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内容优化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针对《多边形面积》单元,教师首先要打破传统教材的章节限制,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等图形的面积计算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规划。这要求教师深入分析教材,明确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与差异,通过对比和归纳的方法,帮助学生构建清晰的知识网络。例如,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教学活动,先引导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再逐步过渡到三角形和梯形,让学生在比较中理解不同图形面积计算之间的共性与个性。此外,教师还应积极挖掘生活中的教学资源,如利用校园内的多边形建筑、植物图案等作为教学案例,设计具有层次性和挑战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同时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2.2 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教师在大单元教学中应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在《多边形面积》单元的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策略。通过分组探究,学生可以在相互讨论、交流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共同解决面积计算中的难题。同时,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也为教学增添了新的活力。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图形的动态变化过程,帮助学生直观理解面积公式的推导;或者利用在线互动平台,设计互动性强、趣味性高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在学习中游戏。此外,实践操作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环。通过制作多边形模型、测量实际物体面积等活动,学生可以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具体的生活实践相结合,从而更深刻地理解面积计算的意义和价值。

2.3 注重思维训练,培养创新能力大单元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多边形面积》单元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开放性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例如,教师可以提出一个关于多边形面积计算的综合性问题,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方法去探索解决方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会不断尝试、调整自己的思路,这种尝试与调整的过程正是创新思维培养的关键。同时,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勇于提出自己的疑问和见解,对于学生的独到见解和创新思维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数学小课题研究或数学竞赛等活动,让学生在研究中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这些策略的实施,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创新能力将得到全面提升。

三、大单元教学效果评估

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在大单元教学的效果评估中,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的有机结合是确保评估全面性和准确性的重要手段。形成性评价强调教学过程中的即时反馈,它贯穿于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观察,记录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思维活跃度以及合作学习中的表现,从而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困惑。同时,作业批改也是形成性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学生作业的细致分析,教师可以发现学生在知识点掌握上的薄弱环节,进而调整后续的教学策略。小组讨论则为教师提供了观察学生交流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的窗口,有助于更全面地评估学生的综合素质。而总结性评价则是在单元教学结束后进行的,它通过单元测试、项目展示等形式,对学生在该单元学习中的整体表现进行综合评价。这种评价方式能够直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为教师的后续教学提供有力的参考依据。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差异化评价在大单元教学中,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有着不同的学习背景、兴趣爱好和学习习惯。因此,教师在教学效果评估时应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差异化评价。这意味着教师需要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包括他们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态度等方面,以便为每个学生量身定制合适的评价标准和方法。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应给予更多的耐心和关怀,通过个别辅导、降低评价标准等方式,帮助他们逐步建立自信,克服学习障碍。同时,教师还应善于发现这些学生的闪光点,给予积极的肯定和鼓励,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而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教师则应提供更高层次的挑战和拓展机会,如设计一些综合性强、创新性高的学习任务,以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通过这样的差异化评价,教师可以更好地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因材施教的教育目标。

结束语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是一种富有成效的教学模式,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系统地掌握数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通过本文的探讨和实践,我们深刻认识到大单元教学在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方面的重要作用。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化大单元教学的研究与实践,为小学数学教学改革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参考文献

[1]夏文倩.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策略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3(29):125-127.

[2]柳井国.核心素养理念下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设计研究[J].小学生(中旬刊), 2023(8):16-18.

[3]周安凡.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实践研究[J].教育界, 2023(33):89-91.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