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工院校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心理状态调查及应对策略——以滨州市技师学院为例
摘要
关键词
技工院校;学习动力不足;应对策略
正文
一、调查概述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技工人才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进入技工院校学习。然而,年轻一代的学生学习动力不足问题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本调查旨在了解技工院校学生学习动力现状调查及应对策略,以帮助学校和家庭更好地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提供有效的支持和帮助。
(一)调查方法
本调查采用问卷调查法,向滨州市技师学院学生发放了问卷,回收问卷1900份,有效问卷1890份。问卷包括学生个人基本情况与学习动力不足现状调查两部分。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二)调查结果
1.学生基本情况
问卷结果显示,1890份有效问卷中,女生占44.2%,男生占55.8%。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74.2%),其余来自县城。学生家庭背景普遍较为简单,父母大多从事工人或农民等职业,家庭经济状况普遍一般,少部分学生家庭经济条件较好。
2.调查内容、结果与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技工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普遍较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以下从学生学习学习心理方面进行了解析。
(1)学习信心心理
图1 技校生学习信心选项结果
以下是我对文章的改进和文学性提升的建议:
由图1可知,在技校生的世界里,学习信心的缺失如同暗夜中的迷雾,笼罩在他们的心头。高达32%的技校生,他们的学习信心犹如秋叶之轻,在风雨中摇摇欲坠。原因何在?回首过往,他们在求学路上遭遇的挫折和失败如同雨点般密集,得到的肯定和赞扬却如流星般短暂。
(2)学习积极性心理
由图2可知,多数技校生学习积极性处于一个较低状态。技校生学习积极性较低的原因是学习意愿低、学习动机缺乏。这说明技校生的学习意愿、学习动机需要激发和强化。
(3) 学习感受心理
调查结果显示,有20%的学生认为学习毫无意义,15%的学生对学习抱有强烈的抵触情绪,表现为逃避和厌恶学习,而65%的学生则认为学习是一件痛苦的事情。
(4) 学习情绪心理
图3 技校生学习情绪心理选项结果
由图3可知,多数技校生的学习情绪低落,原因是缺乏良好的学习体验。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善于创设良好的学习体验环境,激发积极的学习情绪非常重要。
5. 技校生焦虑心理
由图4可知 绝大多数技校生存有学习焦虑心理,原因是在他们的学习过程中出现了较多的学习困难和学习障碍,并且不能克服。焦虑心理之外,还会产生厌学、弃学的逃避心理。在学习过程中,有45.09%的学生会伴随着不同程度的厌学、弃学等排斥学习的心理。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随时注意学生的学习反馈,进行良好沟通,帮助学生化解学习困难和学习障碍,解决好学习焦虑心理。
6.被动学习态度
调查结果显示,七成三的学生深感学习之艰,直言需时时鞭策才可前行。而八成五的学生却未曾主动向师长请教,或寻求同窗共研难题。这无疑揭示了一种现象,即学习之路的孤独与艰难。
(7)不认真学习态度
由表五可知,多数技校生从小学、初中阶段已经不认真学习。造成这种不认真学习的原因是缺乏对学习目标的追求,所以教师要善于在教学中进行目标激励。
综上所述,多数技校生存有学习信心较低、学习态度消极、学习感受较差、学习情绪低落、学习心理焦虑、学习态度被动、学习态度不认真的学习心理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和制约着他们的学习成效、学业质量和个人成长。为此,需要分析影响这些问题产生的因素,同时提出解决的对策
二、技工院校学生学习动力不足问题的原因
技工院校学生作为一个不断发展中的群体,具有巨大的潜力,但也极不稳定,其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容易受到身边的人和事影响,积极的事物会使学生主动地向着积极方面靠拢,消极的事物会引导学生逐步走向黑暗。
当一个人从家庭走向校园,再从校园过渡到社会,每个阶段所遇到的新观念和自己固有的老观念的冲击,影响学生学习动力的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就业压力
技工院校学生面临就业压力更大,社会对技工人才的需求虽然不断增加,但由于竞争激烈,就业形势不容乐观,这给学生带来了很大的心理压力。很多人进入技工院校的初衷就是想要通过学习获得更好的职业前景,因此,面对和自己竞争的同行,也会带来压力。
(一)求学环境
技工院校的教学设施条件可能相对较差,校园环境单一,教学质量参差不齐,这会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产生一定程度上的影响。
(三)专业选择
技工院校学生的专业选择可能会对其未来职业发展带来影响,选择不当或对专业的理解不够深入,容易出现消极情绪和动摇。
(四)社会认同
现代社会观念和价值快速变化,有时不利于技工职业的社会认同。面对他人的批评和嘲笑,学生可能对自己的职业选择产生怀疑和不安。社会对职业技能人才的期待与重视也是不可忽略的因素。当社会对职业技能人才缺乏肯定和认可时,可能会给技工院校学生带来挫败感和负面情绪。
(四)家庭因素
家庭环境、本身家庭和个人经济基础的不同,都可能对学生产生影响。家庭背景不同,可能会影响学生的自信心,尤其是在学校或者实训场合中。背景越优越的学生可能更有自信和勇气去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而来自较差家庭背景的学生,可能感到自卑和不自在。来自温暖家庭的学生可能比来自困境家庭的学生更容易适应和发展。
三、解决技工院校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应对策略
(一)家庭教育引导
家长应该从教育孩子的角度出发,引导孩子正确看待自我的价值,塑造积极的人生态度。同时,父母要营造积极、开放、充满爱的家庭氛围,为孩子提供温暖、关注和支持。同时,也要帮助孩子正确认知自我。
(二)学校教育引导
1.建立心理支持体系
目前,大学和技工院校都已经开始了心理健康教育,但还需要更多的心理健康辅导师来提供支持。学校也应该建立完善的心理支持体系,提供心理辅导、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等服务。
2.以班级为单位进行重点关注
班级是学生社交与交往最密集的地方,建议学校以班级为单位开展心理健康工作,包括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组织心理测评、倡导正向心态等。
3.增强心理韧性
技工院校学生在面对学业和就业等压力时,需要具备一定的心理韧性,即在面对外部压力时,保持心态平衡和持久的自我控制能力。学校可以通过课程设置、校园文化等方面,培养学生的心理韧性。
4.给学生提供多元化的课外活动
学生在进行充实的课程学习之余,也需要进行有益的课外活动来放松心情,丰富自己的生活。学校可以安排各种体育、文化、艺术、志愿服务等多样化的课外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5.建立心理健康服务制度
学校应该建立健全的心理健康服务制度,采取落实心理健康保障措施的方式,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心理疏导和支持。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自我认知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学习和生活的压力。
6.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学校应该改善校园文化氛围,积极推行多元化的校园文化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同时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感受到校园生活的美好,不再感到无助和孤独。
7.开展专业技能培训
学校应该针对技工人才的专业发展需求,设计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案,加强学生的能力培养。同时加强学校和企业的合作,提供更多的实践培训机会,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技能,增强自信心。总之,作为技工院校的管理者和教育工作者,应该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和职业技能培养需求,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和服务,帮助他们全面发展和成长。
(三)加强干预,提高心理健康调节能力
1.开设常规心理咨询,组织心理训练活动,使心理干预常态化、专业化和规范化。
2.对心理问题学生开展定期/不定期跟踪随访工作。
总的来说,技工院校学生是处于成长和发展的关键阶段,他们的心理健康对于他们的未来发展和整个社会的发展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学校及相关部门应注重心理健康教育,给予学生以及家长更多的支持和帮助,以期实现良好的心理健康状况。总之,技工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需要引起重视,学校和家庭应该加强关注,提高心理支持和心理教育的力度,为学生创造健康。
参考文献:
[1]李响,赵立成.大学生心理问题变化趋势中的教育管理策略探析2022.04.
[2]张书涵.大学生心理问题早期发现和科学干预机制研究[J].教师,2021(36):5-7.
[3][奥]维克多·E·弗兰克尔.活出生命的意义[M].北京:华夏出版社,2018.
[4][奥]阿尔弗雷德·阿德勒.自卑与超越[M].杨颖,译.浙江:浙江文艺出版社,2016.
[5]唐槐,王宁,陈明霞.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家庭环境关系的调查报告[J].教育科学论坛,20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