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教学的融合思考

期刊: 前沿科学 DOI: PDF下载

廖锦斐

广西梧州市藤县太平镇中心校 广西 梧州市 543314

摘要

在当前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浪潮中,阅读与写作作为语文教学的两大核心板块,其融合教学日益受到重视。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进步,传统的分割式教学法已难以满足学生综合能力发展的诉求。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科学整合阅读与写作,提出切实可行的融合策略,期望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其成为既能深阅读又能妙笔生花的语文学习者,为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提供新思路与方法。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语文教学;阅读与写作教学融合

正文


在小学语文的浩瀚天地里,阅读与写作犹如并蒂花开,相辅相成,共同编织着学生语言能力的斑斓画卷。然而,传统教学模式中二者常被孤立看待,导致学生阅读未能有效反哺写作,写作也难以汲取阅读的滋养。新时代的教育呼唤我们重新审视这一现状,探索阅读与写作教学的深度融合之路。文中将入探讨和实践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现阅读与写作的无缝对接,以期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内在动力,全面提升其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教学融合的必要性

构建全面的语言能力阅读与写作作为语言学习的两大支柱,它们的融合是构建全面语言能力的关键。通过阅读,学生不仅能够吸收词汇、语法结构等基础知识,还能深入了解文章的构思、表达方式及情感色彩,这些都为写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技巧借鉴[1]。当写作教学与阅读紧密结合时,学生能在实际写作中尝试模仿、创新所学技巧,将阅读中的间接经验转化为直接表达能力,从而形成从理解到运用的闭环,促进语言技能的全面发展。

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阅读与写作的融合教学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阅读中,学生接触到多元的文学作品和思想观点,这些内容能拓宽他们的视野,激发想象。随后,在写作活动中,学生可以基于阅读体验展开联想,用自己的语言重新组织信息,创造出个性化的文本。这种从输入到输出的过程,不仅加深了对阅读材料的理解,还锻炼了学生整合信息、独立思考和创新表达的能力。

二、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教学融合现状

分离式教学依然普遍尽管近年来教育界对阅读与写作教学融合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但在许多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两者仍然呈现出一定程度的分离。传统教学模式倾向于将阅读与写作作为独立的模块进行,阅读课偏重于字词理解、文本解读和文学欣赏,而写作课则更多关注于写作技巧、文体格式和文章结构的训练。这种分割式教学虽然有利于单项技能的精进,但忽略了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限制了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发展。

融合尝试初步显现值得欣慰的是,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一些小学开始尝试将阅读与写作教学有机融合。例如,通过“读写结合”教学模式,教师会在阅读教学后立即引导学生进行仿写、改写或创意写作练习,鼓励学生借鉴阅读文本中的语言风格、表达技巧和构思方法[2]。此外,项目式学习、主题阅读等活动也被引入,学生围绕特定主题进行深度阅读和相关写作,跨学科、跨文本的学习方式有助于学生在真实情境中整合阅读与写作技能,提升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教学的融合策略

1.培养学生阅读写作兴趣

情境模拟,激发情感体验在教授五年级下册《祖父的园子》时,教师可以精心设计一次身临其境的情境模拟活动。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成为文中的萧红,沉浸在那个充满生机与童趣的“祖父园子”。他们不仅亲手“摘取”虚拟黄瓜,还追逐着“蜻蜓”的踪迹,体会文中描述的自由与纯真快乐。随后,利用这种沉浸式体验作为灵感源泉,学生被引导撰写一篇《我的快乐小天地》,在字里行间构建出自己心中那片独一无二的乐园,这样的过程极大地促进了学生的情感共鸣与写作热情。

文本细读,模仿与创新针对六年级上册的美文《月光曲》,教学中强调深度阅读,细致剖析文章中月光描绘的精妙之处,比如“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这些细腻的笔触能够引领学生进入一个梦幻般的夜晚世界。教师指导学生不仅要欣赏,更要尝试模仿这种生动的描绘技巧,然后布置写作任务“星光下的秘密”,鼓励学生在模仿的基础上大胆创新,用独特的视角和语言刻画一幅属于自己的星空画卷,从而在模仿与创造中提升写作能力[3]

主题研讨,深化思考与表达在五年级上册《落花生》的教学环节,组织学生围绕课文主题“做一个有用的人”开展深入的小组研讨。通过集体智慧的碰撞,学生们分享各自对于“落花生精神”——默默奉献而不求回报的理解,探讨如何将这一精神应用于现实生活[4]。研讨后,每人撰写《我心中的“花生”精神》,在这篇文章中,学生不仅要阐述个人对人生价值的认识,还要结合实际例子,展现对社会贡献的深刻思考,这样的活动有效促进了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写作深度。

角色扮演,促进理解与创作在六年级下册《鲁滨逊漂流记(节选)》的学习过程中,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鲁滨逊在荒岛上的孤独、挑战与智慧。分角色朗读或短剧表演,让学生仿佛置身于那个孤岛,亲历鲁滨逊的日常。表演结束,每位学生依据自己对鲁滨逊角色的深入理解和感悟,撰写一篇日记或一封家书,假想自己就是鲁滨逊,在荒岛上度过了难忘的一天,记录下生存的艰辛与发现的喜悦。这一过程不仅增强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还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想象力与写作创意。

2.鼓励学生多读书做笔记

主题阅读与写作联动在部编版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围绕特定主题组织学生进行系列阅读,如六年级上册的“历史的天空”单元,通过阅读《长征组歌》《狼牙山五壮士》等文章,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历史事件中的英雄形象和精神品质。在广泛阅读基础上,学生制作主题阅读笔记,记录下人物事迹、重要事件及个人感悟[5]。随后,鼓励学生选取一个触动心灵的历史人物或事件,结合阅读笔记,撰写一篇以“历史的启示”为主题的文章,实现从阅读到写作的自然过渡,深化对主题的理解与思考。

阅读策略教学与写作技巧结合利用五年级上册的科普说明文单元,如课文《太阳》,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阅读策略深入理解文本内容。学生通过标注太阳的主要特征和对地球的重要作用,练习摘要关键信息,并提出对太阳能量和影响的疑问。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撰写自己的科普短文,如《月球探秘》,在模仿《太阳》的写作风格和结构的同时,融入自己的创新思考。学生在写作中注意运用准确的描述和逻辑清晰的表达,介绍月球的相关知识,探讨月球对地球的影响,这样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科普写作技巧和科学思维能力。

文学鉴赏与创意写作融合结合六年级下册的诗歌单元,如《春夜喜雨》《游子吟》等经典诗词,通过诵读、解析诗歌的意象、韵律和情感,培养学生对文学美的敏感度。鼓励学生在鉴赏时做详细的诗歌赏析笔记,记录下个人解读和情感共鸣。在此基础上,组织创意写作工作坊,让学生尝试以现代视角或个人经历重写古诗,或者创作一首反映当下生活情境的新诗,如“城市之光”,以此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文学表现力。

互动阅读小组与合作写作建立五年级学生的小说阅读小组,选取《草房子》等长篇小说进行分章节共读。小组成员在阅读后进行讨论,分享各自的理解和感受,共同完成一份小组阅读报告,包括情节梳理、人物分析和主题探讨等内容[6]。此过程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沟通能力,也为后续的写作任务奠定基础。之后让小组合作撰写一篇续集故事或改编剧本,如“草房子之后的日子”,通过团队协作,学生能在写作中综合运用多种视角和创意构思,体验合作创作的乐趣。

3.通过写作方式展示阅读成果

读书报告创作深化理解与批判性思维在阅读五年级下册《威尼斯的小艇》后,学生撰写读书报告时,可引导他们从文章的背景、情节、人物、主题等多维度进行深入分析。不仅要求学生概述文章内容,还需探讨威尼斯水城文化的独特魅力,小艇在城市生活中的不可或缺性,以及作者如何通过细节描写展现这一特色。通过加入个人见解与批判性思考,比如对文中生活方式与现代社会的比较分析,学生在展现阅读深度的同时,锻炼了批判性思维与综合分析能力。

角色日记撰写增强情感共鸣与创意表达结合六年级上册《穷人》的教学,角色日记写作不仅要求学生模仿文中角色的语言风格,更需深入角色内心,细腻描绘其日常生活、情感波动及对周围环境的感知。例如,以桑娜的视角记录收养邻居孩子后的复杂心情,或渔夫面对家庭新增人口的忧虑与决心。这种练习不仅促进了学生对角色情感的深刻理解,还极大激发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性表达,增强了文本与个人情感的联结[7]

故事续编或改编激发创意与语言运用在五年级下册《刷子李》的学习后,学生在续编或改编故事时,可以探索李师傅技艺传承的新方向,如设定一位现代都市背景下的年轻学徒,面对传统技艺与现代科技的碰撞,如何在挑战中坚守与创新。这种创造性写作活动要求学生在保持原作风格的同时,融入个人创新元素,不仅考验了他们对原文精髓的把握,也促进了语言艺术的灵活运用和情节发展的创新思维。

信息整合与研究报告培养研究与论述能力以六年级下册《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为引导,鼓励学生选择感兴趣的话题,如“海洋生态的保护”或“新能源的探索”,进行资料搜集与分析。学生需撰写包含研究目的、方法、过程、发现及结论的报告,过程中不仅要整合来自书籍、网络等多种渠道的信息,还需运用逻辑推理和科学方法进行论证。这样的写作实践活动,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科学研究过程的认识,还显著提升了他们的信息筛选、逻辑论述以及学术写作技能。

4.结合课文内容适当扩写文章

情境模拟与角色扮演融入写作在小学高年级的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模拟课文中的具体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文本氛围,进而激发写作灵感。以五年级上册《桂花雨》为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活动,分别扮演文中的“我”、母亲及乡亲们,在桂花树下体验摇花的乐趣,分享各自记忆中的“桂花雨”故事。随后,让学生基于自己的角色体验,扩写一篇关于桂花雨的回忆录或短篇小说,这样既加深了对课文情感的理解,又锻炼了学生在特定情境下的创造性写作能力。

主题拓展与对比阅读写作结合课文主题进行拓展阅读,并对比不同文本的处理方式,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广度与写作深度。例如,六年级下册《卖火柴的小女孩》与《凡卡》两篇文章,虽时代背景不同,但都涉及儿童的苦难经历。教师可引导学生对比阅读,分析两位主人公的遭遇与心境,然后围绕“希望与绝望”这一主题,让学生创作一篇短文,探讨在逆境中寻找光明的故事,或设想两个角色如果相遇会有怎样的对话,这样可以强化学生对课文主题的理解和促进跨文本的思考与表达能力[8]

文学元素分析与创作实践深入挖掘课文中的文学元素,如象征、比喻、人物塑造等,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写作技巧。以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箭》为例,分析诸葛亮的智慧象征及其智谋的具体体现,随后安排学生基于所学,创作一篇以“智谋与勇气”为主题的小故事,要求学生在故事中巧妙运用至少一种文学手法来丰富情节和人物形象。这样的练习促使学生在创作中主动运用文学技巧,提升作品的艺术性和表现力。

社会议题调研与议论文写作将课文内容与现实社会议题相结合,引导学生进行调研并撰写议论文,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六年级上册《只有一个地球》强调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以此为契机,教师可布置任务,让学生分组调研当地环境问题,如垃圾分类、水资源保护等,收集数据、采访意见,并在此基础上撰写一篇议论文,阐述问题现状、影响、原因及提出解决方案。这种写作方式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环保主题的认识,还锻炼了他们的调研、分析与论述能力,促进了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的结合。

结语

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教学的融合,是培养未来公民语言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创设丰富情境、开展主题式学习、鼓励创意表达与批判性思考,不仅让学生在阅读中汲取养分,更在写作中实践创新,实现了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的有机结合。未来,持续探索与实践阅读与写作教学的深度整合,将为小学语文教育开辟更加广阔和深远的天地,助力孩子们成长为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卓越表达能力和广阔视野的未来栋梁。

参考文献

[1] 刘玮.阅读与写作融合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 2023(1):54-56.

[2] 平措扎西.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教学的融合[J].散文选刊:中旬刊, 2023(7):53-54.

[3] 胡娇.小学语文群文阅读与写作结合的教学实践思考[J].小学阅读指南:导学版, 2023(11):34-36.

[4] 牟天平.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教学的融合策略研究[J].小作家选刊, 2023(21):0046-0049.

[5] 彭秀卿.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教学的融合[J].今天, 2023(8):0020-0021.

[6] 师芳.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教学的融合[J].新作文:教研, 2023(5):0079-0081.

[7] 李淑贤.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教学的融合研究[J].启迪与智慧(上), 2023(4):39-41.

[8] 魏耀邦.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教学的融合探索[J].求知导刊, 2023(27):83-85.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