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高校大学生教育管理实效性的提升
摘要
关键词
新形势、高校大学生、教育管理、实效性
正文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革,高校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教育管理的实效性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和学生发展,因此提升教育管理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针对新形势下高校大学生教育管理实效性的提升进行深入探讨,以期为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有益的借鉴和指导。
1、新形势下高校大学生教育管理实效性提升的意义
新形势下高校大学生教育管理实效性提升的意义在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教育质量、培养人才、推动社会进步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提升教育管理实效性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通过科学合理的教育管理,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帮助他们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各个方面得到全面发展,从而实现个体的自我价值。另一方面,提高教育管理实效性可以进一步提升教育质量。有效的教育管理可以优化教学资源配置,完善课程设置,改善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教育管理实效性的提升也有助于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通过有效的学生管理和教学管理,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担当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出具有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人才,为社会各行各业输送更多更优秀的人才[1]。另外,提升教育管理实效性也能推动社会进步。优质的教育资源和管理机制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还可以增强国家的科技创新能力、促进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更多更优质的人才支持。
2、新形势下高校大学生教育管理实效性的提升问题
2.1管理手段不够科学化
首先,许多高校在教育管理方面仍然采用传统的手段和模式,如单向传授知识、重视考试评估、强调规章制度等,这些手段难以顺应时代发展和教育改革的趋势。这种教育管理方式跟不上时代步伐,也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自我发展需求。其次,高校在管理手段上缺乏科学性,很难做到权衡利弊、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恰当的管理策略。例如,对于问题学生,有些学校采取惩戒措施,导致学生心理压力大,对其正面影响不大;而有些学校却采用开导和引导的方式,促进问题学生自我反思,思考行为的后果,提升自我管理能力。最后,政策和制度方面的欠缺也影响了高校管理手段的科学化。在某些场合下,高校管理人员为了完成考核指标而不得不采用不科学的手段,甚至会忽略学生的基本权益和需求。
2.2制度执行不到位
在新形势下,高校大学生教育管理实效性的提升面临着诸多挑战,其中制度执行不到位是一个突出的问题。(1)制度不健全。许多高校在制定教育管理制度时,往往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制度内容不够详细,覆盖面不全面,导致在实际操作中难以找到具体的执行标准和操作指南。这种情况不仅让管理人员在执行时感到无所适从,也让学生难以理解和遵循这些制度。(2)执行力度不足。即使有完善的制度,由于管理层在执行过程中缺乏足够的重视和执行力度,也会导致制度形同虚设。管理者可能因为工作量大、责任心不强或其他原因,对制度的执行采取应付了事的态度。这种态度不仅影响了制度的权威性,还削弱了教育管理的整体实效性。(3)监督机制缺乏。在制度执行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也是一个重要问题。高校管理层往往缺少对制度执行情况的及时监督和反馈,导致一些问题不能及时发现和解决。没有有效的监督,制度执行不到位的情况会越来越严重,进一步影响教育管理的效果。(4)制度与实际脱节。许多教育管理制度在制定时未能充分考虑到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具体需求,导致这些制度在执行过程中与实际情况脱节。学生难以接受和配合,管理者在执行过程中也会遇到重重困难。制度与实际需求不匹配,导致执行效果大打折扣。(5)管理者素质和执行力问题。高校管理者的素质和执行力也是影响制度执行效果的重要因素。一些管理者由于缺乏专业的管理知识和技能,执行制度时容易出现偏差。
2.3师生互动不畅
师生互动是学校教育管理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它直接关系到教育质量和学生成长。然而,在现实情况下,师生之间的互动存在着不畅的情况。首先,师生之间的沟通渠道不畅畅。一方面,学生可能因为各种原因不愿意与老师进行交流,导致师生之间的距离拉远。另一方面,老师也可能因为忙于教学科研等工作,没有足够的时间与学生交流互动,使得学生在问题解决和成长过程中缺乏及时的指导和支持。其次,师生之间的互动方式单一。传统的师生互动往往是基于面对面的教学和讨论,但随着科技的发展,线上互动的方式也日益普及。然而,一些学校的师生互动仍然停留在传统的形式上,缺乏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来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此外,师生之间的互动缺乏深度和广度,一些老师可能只注重教学内容的传授,而忽略了与学生之间的情感沟通和关心。学生可能只将老师视为知识的传授者,而忽略了与老师之间的心灵沟通和情感交流。
2.4管理评估不到位
高校的管理评估体系不够健全,缺乏科学、系统的评估标准和指标。这导致管理效果难以量化和评估,影响了教育管理工作的精准性和有效性。当前高校普遍采用的评估方法较为传统和单一,主要依赖于定量指标,忽视了定性评估的重要性。结果,评估结果无法全面反映教育管理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真实需求。在管理评估过程中,学生的反馈往往得不到充分重视。缺乏有效的反馈渠道和机制,使得管理评估缺乏来自第一线的真实声音和数据,评估结果的参考价值大打折扣。
3、新形势下高校大学生教育管理实效性的提升策略
3.1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提升管理效率
为了提升管理效率,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是一种有效的策略。首先,信息技术可以帮助高校建立起完善的数据管理系统(如图1所示)。通过这样的系统,可以实现对学生学习情况、考试成绩、出勤情况等信息的集中管理和分析,从而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为管理决策提供有力支持。其次,信息技术可以帮助高校建立起高效的沟通平台。通过电子邮件、微信群等工具,学生和教职工之间可以更方便地进行沟通和信息交流,及时解决各种问题,提高管理效率[2]。最后,信息技术还可以帮助高校实现教学过程的数字化管理。比如利用在线教学平台进行课堂管理和作业布置,利用学习管理系统进行学生成绩和学习情况的跟踪管理等,都可以提高教学管理的效率和实效性。只有不断引入新技术,不断完善管理系统,才能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下的管理需求,提升管理实效性。
图1 高校大学生教育管理数据管理系统
3.2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
为了提高管理的实效性,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显得尤为重要。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不仅有助于规范管理行为,提高管理效率,还能增强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责任意识。首先,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应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和特点。管理制度的制定要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享受到同等的教育资源和管理服务。例如,学校可以通过调查问卷、座谈会等方式,广泛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在制度制定过程中充分体现学生的参与性和主动性。其次,管理制度的内容应具有系统性和全面性,涵盖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心理健康等各个方面。例如,可以建立学习管理制度,明确课堂纪律、考试规定、学术诚信等方面的要求;建立生活管理制度,规范宿舍管理、行为规范、奖惩制度等;建立心理健康管理制度,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心理健康教育等支持措施。第三,管理制度的执行应具有严格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特点。在严格执行制度的同时,管理者应具备灵活处理突发情况的能力。例如,对于违反纪律的学生,应在严格按照制度进行处理的同时,考虑其实际情况,给予必要的教育和帮助,避免一刀切的处理方式。最后,管理制度的评估和反馈机制至关重要[3]。
3.3加强师生交流互动
师生之间的良好沟通是推动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关键因素之一,为了实现实效性的提升,高校可以采取以下策略来加强师生交流互动:第一,建立定期的师生座谈会或互动活动。通过定期举办师生座谈会或其他形式的互动活动,可以让师生之间更加密切地交流和互动,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和信任。第二,建立师生互动平台。高校可以建立专门的师生互动平台,提供在线问答、意见反馈等功能,方便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这样可以使师生之间的沟通更加便捷和及时。第三,鼓励师生开展更多的合作与互动。高校可以鼓励师生在课堂上进行更多的互动和合作,如小组讨论、项目合作等形式,以促进师生之间更加紧密的联系和互动。第四,加强师生之间的心理沟通。教师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建立起与学生之间良好的心理沟通机制,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使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能够更好地发展和成长[4]。
3.4强化管理效果评估
为了确保管理措施的有效实施和效果的持续改进,需要加强管理效果评估工作。首先,可以通过建立评估指标体系,包括学生学业成绩、心理健康状况、就业情况等方面的数据指标,对管理工作进行全面的评估。其次,可以结合学生的满意度调查和反馈意见,了解学生对管理措施的认可度和改进建议,及时调整和优化管理措施。再次,可以借助现代技术手段,如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对管理效果进行深度挖掘和分析,为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最后,通过定期组织专家评估和评审,对管理效果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
结束语:提升高校大学生教育管理实效性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也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当前,高校大学生教育管理在提升实效性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如管理手段不够科学化、制度执行不到位、师生互动不畅等。这亟需深入思考和探讨,以寻求解决之道。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可以制定一些相应的策略和措施,如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提升管理效率、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加强师生交流互动等都有利于提升高校大学生教育管理的实效性。通过不懈地努力,不断探索和实践,共同推动高校大学生教育管理实效性的提升,为学生成长成才创造更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1]曾凡星. 心理情景剧对高校大学生教育管理作用分析[J]. 中国科技投资,2021(24):22-23.
[2]昌海燕,唐锋,巫德富.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2,21(21):285-286.
[3]陈锦全.加强新形势下高校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路径研究——基于易班平台的视角[J].现代职业教育,2022,(37):114-116.
[4]崔伟.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学生管理模式的转变及创新——评《新形势下大学生教育管理的内容体系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22,(01):1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