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提升下数字化助力小学音乐课堂优化探究

期刊: 前沿科学 DOI: PDF下载

陈福婵

广西梧州市藤县太平镇中心校 广西 梧州市543314

摘要

在21世纪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核心素养的提升已成为教育领域关注的焦点。音乐教育作为培养学生审美情感、创新思维和文化理解的重要途径,其在小学阶段的课堂实践显得尤为重要。然而,传统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模式往往受限于资源和方法的单一性,难以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本文旨在探讨数字化技术如何助力小学音乐课堂的优化,以及数字化技术在提升学生音乐核心素养方面的应用潜力,以期为小学音乐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参考和启示。


关键词

核心素养;数字化;小学音乐;课堂优化

正文


在素质教育不断深化的今天,核心素养的培育成为教育改革的核心议题。音乐教育,作为塑造学生审美情感、文化认同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领域,对于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面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数字化技术的融入为小学音乐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文中将探讨数字化技术在提升小学音乐课堂质量和效率方面的潜力,分析其在培养学生音乐核心素养方面的积极影响为小学音乐教育工作者提供策略和思路,以促进学生音乐能力的提升和音乐素养的全面发展。

 

一、核心素养的内涵

文化理解与传承文化理解与传承是核心素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要求个体不仅要理解和尊重自己的文化传统,还要对全球范围内的多元文化持开放态度。在教育实践中,通过让学生接触不同的文化元素,如音乐、艺术、历史和语言,可以培养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这种能力使他们能够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更好地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为构建一个和谐共生的国际社会做出贡献。

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思维要求学生不盲目接受信息,而是通过逻辑分析、证据评估和合理推理来形成自己的判断。教育者应设计问题驱动的教学活动,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探索答案,并从多个角度审视问题。这种教学方法有助于学生发展出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能够在面对复杂多变的现实世界时,作出明智的决策。

创新与创造力创新与创造力是核心素养中推动个人和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它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探索未知,勇于尝试新方法,并能够创造性地解决各种问题[1]。教育者应提供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鼓励他们进行创新实践。通过艺术创作、科学实验和项目设计等活动,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出能够适应未来社会变化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

二、核心素养对小学音乐教育的影响

审美情感的培养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能够触动人心,传递情感。通过参与各种音乐活动,小学生能够学习如何通过音乐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同时也学会欣赏和理解他人的情感表达。这种审美情感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发展同情心和共情能力,促进他们的情感智力发展,使他们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与他人建立和谐的关系。

文化认同的形成音乐教育提供了一个了解和体验不同文化的独特窗口。小学生通过学习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音乐作品,不仅能够增进对这些文化的了解,还能够建立起对自己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和归属感。这种文化认同的形成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同时也强化了他们对本土文化价值的尊重和维护。

创新思维的激发音乐教育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创作、即兴演奏等活动,学生能够自由地探索音乐的无限可能。创新思维的激发不仅提升了学生的音乐才能,还有助于他们在面对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时,能够运用创造性思维来寻找解决方案,培养他们成为能够适应快速变化社会的创新者[2]

三、数字化助力小学音乐课堂优化的策略

(一)教学内容的优化

互动音乐创作在湘教版小学音乐的音乐中的动物单元,教师可以引入互动音乐创作软件,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例如,学生可以利用软件中的音效库模拟两只小象的行走声、叫声,甚至结合其他动物的声音,创作出独特的音乐小品。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不仅能够学习音乐的基本元素,如旋律、节奏和音色,还能够在创作过程中发展个人的音乐风格和表达自我情感的能力。

多媒体视听结合动画城单元,教师可以利用数字化多媒体资源,如高清动画片段和高质量音频,为学生创造一个沉浸式的学习环境。例如,在分析哪吒再生时,学生可以在观看动画的同时,聆听和分析电影中的音乐如何与画面同步,增强情感表达和推动剧情发展[3]。这种视听结合的教学方法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艺术体验,还有助于他们理解音乐在动画和影视作品中的重要作用。

虚拟乐器学习在湘教版小学音乐的小乐队单元,教师可以采用虚拟乐器软件,让学生在数字化环境中体验各种乐器的演奏。这种软件通常配备有丰富的乐器库,从弦乐到管乐,从打击乐到键盘乐,学生都可以通过简单的触摸或点击操作来模拟演奏。例如,学生可以选择法国号,通过调整力度和节奏来模拟实际的吹奏技巧,体验不同音高和音色的变化。这种学习方式不仅降低了学习乐器的门槛,还能够帮助学生在没有实体乐器的情况下,培养音乐兴趣和基本的音乐感知能力。

数字化音乐欣赏古诗新唱单元,教师可以利用数字化音乐库,为学生展示古诗歌曲的多样性和丰富性。通过播放不同演唱者、不同风格的静夜思版本,学生可以感受到同一古诗文本在不同音乐编排下的多样演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不同版本的旋律线条、节奏变化和情感表达,让学生学会欣赏音乐的细微差别,并鼓励他们表达自己对不同演绎方式的喜好和理解[4]。数字化的音乐欣赏不仅拓宽了学生的音乐视野,还有助于他们深入理解古诗的文化意蕴和情感内涵。

音乐理论知识的数字化呈现。在湘教版小学音乐的金钥匙单元,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数字化教学软件的强大功能,将抽象的音乐理论知识转化为直观、互动的学习体验。例如,软件可以展示五线谱的构成,音符的时值和高低,以及不同音符如何组合成旋律。学生可以通过拖放音符到虚拟的五线谱上,实践音阶的构成和旋律的创作。互动式的学习方式不仅使音乐理论的学习变得更加生动有趣,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方法的优化

互动式教学在教授湘教版小学音乐中的快乐的小木匠时,教师可以运用数字化平台的功能,如智能白板或在线投票系统,来开展互动式教学。例如,教师可以设计不同的节奏型或旋律变化供学生选择,学生通过平板或电脑进行投票,表达自己的喜好。教师随即根据学生的偏好,进行即兴演奏或调整教学策略,如变化歌曲的节奏结构或旋律线。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意见被重视,还能够即时地将学习成果反馈到课堂实践中,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音乐创造力

音乐游戏化学习对于湘教版小学音乐中的小蚂蚁,教师可以开发或利用现有的数字化音乐游戏软件,设计具有教育意义的游戏活动。游戏可以设置不同的关卡,每个关卡都有特定的节奏任务,如模拟蚂蚁搬运食物的节奏模式,学生需要跟随屏幕上的节拍提示进行互动点击[5]。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在享受游戏乐趣的同时,也在不知不觉中练习和提高了自己的节奏感和音乐协调能力。此外,游戏化学习还能激发学生的竞赛精神,通过设定成就系统或奖励机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音乐学习,增强学习动力。

虚拟合唱团在湘教版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数字化技术创建虚拟合唱团活动,以爱星满天为例,学生可以在音乐课堂上使用录音软件录制自己的声音部分。通过简单易用的界面,学生可以独立完成录音,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如何调整音量、节奏和音色,以确保和谐统一。随后,教师将所有学生的录音合成一首完整的合唱曲目,学生不仅能听到自己的声音与其他同学的声音融合在一起,还能通过这个过程学习到合唱的技巧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这种活动不仅增强了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和理解,还促进了他们社交技能的发展。

多媒体故事讲述在教授蜗牛与黄鹂鸟这一曲目时,教师可以利用数字化工具,结合动画、图片和音效,为歌曲制作一个多媒体故事。通过这种方式,教师可以将歌曲中的情景和角色生动地展现出来,如蜗牛的缓慢爬行和黄鹂鸟的欢快歌唱,使学生在聆听歌曲的同时,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故事的情节和角色的情感变化[6]。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参与到故事的创作中,比如自己绘制插图或编写歌词,这样的互动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还有助于他们更深入地理解歌曲的内涵,提升音乐欣赏和创作能力。

跨学科项目学习。在湘教版小学音乐的美丽的夏牧场单元,教师可以设计跨学科项目学习活动,将音乐与地理、生物等学科知识相结合。利用数字化工具,如在线百科、教育视频和互动地图,学生可以收集有关草原生态、动植物种类和当地民族文化的资料。通过这些信息,学生不仅能够了解草原的自然环境和生物多样性,还能够学习到与之相关的传统音乐和舞蹈。在掌握了这些背景知识后,学生可以将它们融入到音乐创作或表演中,例如创作描绘草原风光的旋律或编排体现草原文化特色的舞蹈。这种跨学科的学习方式不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还加深了他们对音乐作品文化背景的理解,提升了音乐学习的综合体验。

(三)教学评价的优化

通过数字化工具即时反馈学生表现在教授《欢乐颂》时,教师可以利用数字化工具如智能白板或教学软件,让学生在唱歌或演奏后立即得到反馈。学生可以通过软件实时看到自己音准、节奏等方面的表现,这种即时反馈有助于他们快速改正错误,提高演奏或演唱水平[7]。比如,学生在演唱《欢乐颂》时,软件可以显示每个音符的准确度,帮助他们及时调整。此外,通过即时反馈,教师也能更清楚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针对性指导,提高教学效率。

利用数字化档案记录学生学习进程在《苗岭的早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数字化平台建立每个学生的音乐学习档案,记录他们的学习进度、练习情况和课堂表现。这些档案可以包含学生的音频、视频录制,以及每次测评的分数和教师的评语。例如,学生在学习《苗岭的早晨》时的演奏视频可以保存到个人档案中,方便回顾和反思。通过这些详细的记录,教师可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和激励,同时也便于家长了解孩子的学习进展。

运用在线测评工具增强学习互动在学习《歌声与微笑》时,教师可以使用在线测评工具,设计一些趣味性的小测验或比赛,如在线答题、互动游戏等,让学生通过这些测评了解自己的掌握程度。比如,可以设置关于《歌声与微笑》的歌词填空、旋律识别等小游戏,增加学习趣味。这些测评工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通过数据分析发现学生的薄弱环节,帮助教师调整教学策略,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通过数字化平台实现个性化评价在《我的祖国》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数字化平台,为每个学生量身定制个性化的评价标准。例如,平台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音乐基础和学习速度,提供不同的练习任务和测评标准。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设置更具挑战性的练习,而对于基础较弱的学生,则可以提供更多的辅助练习。这样,每个学生都可以在适合自己的节奏下学习和进步,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同时,个性化评价也能让学生感受到更多的成就感和自信心,激励他们持续努力。

结合多媒体资源丰富评价方式在教授《红旗颂》时,教师可以结合多媒体资源,如视频、动画和音乐软件,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和评价方式。例如,可以通过视频录制学生的演奏或合唱,然后进行播放和分析,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表现并进行自我评价[8]。还可以利用音乐软件模拟不同的乐器和声音效果,让学生在丰富的听觉体验中进行评价。这种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可以增强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结语

随着核心素养教育理念的普及,小学音乐教育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文化理解和创新能力方面显得愈发重要。数字化技术的引入,为传统音乐课堂带来了全新的教学模式和无限可能。通过互动音乐创作、多媒体视听结合、虚拟乐器学习和在线合作分享等数字化手段,学生不仅能够获得丰富的音乐知识,还能在创作和实践中提升自己的核心素养。未来,教育者应继续探索和实践数字化教学方法,充分发挥科技的优势,为学生创造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音乐学习体验,推动小学音乐教育的持续优化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小玲.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音乐融合型课堂的构建策略[J].教育界, 2023(14):104-106.

[2] 刘贤玉.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音乐有效课堂的构建[J].大众文摘, 2022(3):0037-0039.

[3] 甘宗平.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音乐课堂乐器学习模式探究[J].华夏教师, 2022(14):3.

[4] 王丽君.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音乐歌唱教学的思考[J].内蒙古教育, 2022(24).

[5] 黄莹萍.核心素养下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效果分析[J].艺术科技, 2023, 36(19):238-240.

[6] 张雪洁.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小学音乐课堂标准化教学研究[J].中国标准化, 2023(4):201-205.

[7] 施丽娟.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实践策略研究[J].当代家庭教育, 2023(16):12-14.

[8] 娄梦秋.核心素养视域下融合型小学音乐课堂的有效建设[J].教育界, 2023(19):80-82.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