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与遗传的初中生物教育教学策略

期刊: 前沿科学 DOI: PDF下载

宋静

江苏省镇江市 镇江市第三中学 邮编:212000

摘要

在初中阶段,学生正在进入青春期,他们对于自身的生长发育、遗传特征和健康等问题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和好奇心。因此,通过生物课程对基因与遗传的教育,不仅可以满足初中生对自身生命现象的好奇心的需求,还可以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激发对生物学科的兴趣。因此,研究基因与遗传的初中生物教育教学策略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可以提升学生对基因与遗传的理解,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遗传观念,同时也能够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关键词

基因与遗传;初中生物;教育教学

正文


1. 基因与遗传的基本概念

1.1基因的定义与结构

基因是生物体内遗传信息的基本单位。它是一段DNA分子序列,包含了编码特定蛋白质或起调控作用的信息。每个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特定位置,称为基因座。基因由外显子(编码蛋白质的部分)和内含子(不编码蛋白质的部分)构成。

1.2遗传的基本原理与过程

遗传是指生物种群中遗传信息的传递和变异过程。遗传基于以下几个基本原理与过程:

1)遗传物质的传递:通常以DNA为基础,通过染色体的复制和遗传物质的分离传递给下一代。(2)基因的分离与自由组合:孟德尔的遗传定律指出,基因在生殖过程中以自由组合和独立分离的方式传递给后代。(3)遗传突变:突变是指DNA分子中的变异,通过突变产生的遗传变异导致生物种群的多样性。(4)基因频率:基因频率指的是特定等位基因在群体中的比例,基因频率的变化会导致群体的进化。

1.3生物多样性与遗传的关系

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各种生命形式的多样性。遗传在生物多样性的产生和维持中扮演重要角色。不同基因的组合和频率导致了物种的差异,而遗传变异是进化的基础。遗传变异使得物种可以适应环境变化,提高生存能力。遗传的多样性是维持生物多样性的基础。

 

2. 初中生对基因与遗传的认知水平与学习需求分析

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对于自身的生长发育、遗传特征和健康等问题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和好奇心。然而,他们对基因与遗传的认知水平普遍较低,存在一些常见的误解和困惑。

首先是概念模糊。初中生对基因的概念常常存在模糊理解,他们往往将基因仅仅视为决定外貌特征的因素,而忽略了基因在生物体内起到调控生命活动的重要作用。其次是遗传规律的困惑。初中生对于经典遗传学中的遗传规律,如孟德尔遗传定律、基因的自由组合和独立分离等还存在一定的困惑。他们难以理解基因是如何在遗传过程中以一定的比例以及自由组合的方式进行遗传和分离。最后遗传疾病的知识缺乏。初中生对于遗传疾病的知识了解较少,对于遗传疾病的发生机制、遗传方式以及预防措施等方面缺乏深入的了解。

 

3. 基因与遗传的初中生物教育教学策略

3.1引导准确概念的建立

1)提供清晰的定义:给出基因和遗传的准确定义,并与他们已经了解的相关概念进行对比。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解释基因是生物遗传信息的基本单位,遗传是指遗传信息在种群中的传递和变异。

2)给予具体例子:通过具体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基因的概念。例如,可以使用染色体和基因的关系作为例子,解释染色体是包含基因的结构,基因则是确定特定特征的DNA段。可以选择人类的外貌特征、例如眼睛颜色、头发颜色等作为例子,说明这些特征是由不同基因的组合确定的。

3)引导分析基因的功能:与学生一起分析基因的功能,强调基因不仅仅决定了外貌特征,还包括调控生物体内生命活动的因素。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基因在不同生物体中的作用,例如调节细胞增殖、合成特定蛋白质等,帮助他们深入理解基因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4)探讨基因传递的方式:与学生一起探讨基因是如何遗传给后代的。可以简要介绍孟德尔遗传定律中的自由组合和独立分离原理,让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明白基因是如何在生殖过程中以一定比例和组合的方式传递给下一代的。

5)解答疑惑和纠正误解:鼓励学生提出关于基因与遗传的问题,并解答他们的疑惑。纠正常见的误解,例如基因只决定外貌特征、基因传递只存在于人类等。通过与学生进行互动的方式,帮助他们建立更准确和全面的基因与遗传概念。

3.2运用多媒体和实验教学

1)多媒体资源的应用: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图片、动画、视频等,直观地展示基因与遗传的相关概念和实验过程。通过多媒体的形式呈现,可以生动地展示细胞分裂、染色体结构与基因编码等内容,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2)模拟实验:在教学中进行模拟实验,让学生参与观察和操作。例如,可以通过模拟染色体的剪切和重组,让学生了解基因的自由组合和变异。模拟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实践能力,帮助他们更深入地认识基因与遗传。

3)实践探究:安排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进行探究和观察。例如,设计简单的实验,观察不同基因型对于某一性状表现的影响,让学生亲自操作、记录数据和分析结果。通过实践探究,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基因的表现和遗传规律。

4)互动讨论:在实验和观察的过程中,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展开讨论和分享观察结果。通过互动讨论的方式,学生可以深入思考和理解基因与遗传的原理,同时也可以从其他同学的观点和经验中获得启发。

5)制作展示物:让学生参与制作基因与遗传的展示物,如海报、模型等。通过自主设计和制作,学生可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对基因与遗传的理解和记忆。同时,展示物也可以用于班级或校内的科普展示,提高整个班级或学校的基因与遗传意识。

3.3引入遗传疾病的案例

首先,选择一个常见的遗传疾病案例。例如,可以选择囊性纤维化(Cystic Fibrosis,CF)作为案例。CF是一种常见的遗传性疾病,主要影响呼吸、消化系统和其他多个器官。简要介绍CF的病理机制,即由CFTR基因突变导致的蛋白质缺失或功能异常。CFTR基因编码的蛋白质是细胞膜上一个关键的离子通道,负责调节氯离子的通透性。而突变后的CFTR蛋白则会导致黏液的异常分泌和组织的炎症反应。

其次,解释遗传模式。说明CF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只有两个不正常的CFTR基因突变才会导致疾病的发生。一个正常的基因和一个突变的基因则是携带者,通常不会出现症状。详细介绍CF的主要临床症状,如呼吸道感染、胸闷、消化不良、体重下降等。解释这些症状是由于黏液在呼吸道和消化道积聚导致的。

最后,引导学生思考。通过案例的介绍,引导学生思考与遗传疾病相关的问题。例如,为什么两个突变的基因才会导致疾病的发生?为什么携带者不会表现出症状?如何进行遗传咨询和筛查等。随后拓展讨论,在讨论基础上,可以向学生介绍其他常见的遗传疾病案例,如遗传性失听、遗传性贫血等。让学生了解不同遗传疾病的发病机制和主要症状。

通过引入遗传疾病案例,学生可以将基因与遗传的概念与实际情况关联起来,理解遗传疾病是如何由基因突变引起并传递给后代的。重点是通过案例的讲解和讨论,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此外,教师需要提醒学生尊重和关爱患有遗传疾病的人,提倡公正和包容的态度。

 

4. 基于认知理论的基因与遗传教学策略设计

4.1激发前置知识

在引入基因与遗传的新知识之前,通过提问、讨论或观察一些相关现象,激发学生对此主题的兴趣和前置知识。例如,可以提出问题或场景,让学生思考家族中相似性状的出现原因。

4.2呈现核心概念

1)图表与图像展示:使用图表和图像可以直观地展示核心概念。例如,通过绘制染色体的结构示意图,向学生展示基因位点、等位基因、基因组等概念之间的关系。通过图表和图像的呈现,学生可以更加清晰地理解这些概念之间的联系。

2)实物模型或动画演示:利用实物模型或动画演示可以让学生对基因与遗传的过程有更具体的感受。例如,利用DNA模型让学生亲自拼装DNA的结构,或者通过动画演示来展示DNA复制、遗传信息传递等过程。实物模型和动画演示能够激发学生的视觉和触觉感知,有助于他们理解和记忆基因与遗传的过程。

3)视频教学资源:选择生动有趣的视频教学资源,让学生在观看中感受基因与遗传相关概念的展示。视频可以通过生动的动画、讲解和案例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复杂的概念和过程。

4.3引导关注和记忆

首先,通过提出具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关注学习的重点。问题可以是开放性的,激发学生思考,并促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寻找答案。例如,可以提问:“为什么子代会继承父母的特征?”,或者,“基因是如何决定一个人的身高的?”等。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重点强调并重复核心概念,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解释和定义基因与遗传的关键术语和概念。在讲解时,可以使用精确的定义,以及具体的例子和图表来让学生更好地记忆和理解。同时,可以借助口号、关键词、图示等方式来强调和突出重要概念。

第三,通过多种感官的参与,可以提高学生的记忆和理解。例如,可以使用多媒体资源,如图表、图像和视频,将视觉元素引入教学。还可以利用同时引入声音和文字的方式,让学生更全面地感知和接收信息。可以鼓励学生动手绘制图表、制作记忆卡片等,通过触觉和动作参与来帮助记忆。

最后,将基因与遗传的概念与学生的日常经验和情感联系起来,可以增强学习的记忆效果。例如,可以通过讲述生活中的遗传特征,如眼色、血型等,与基因的关系来建立联系。此外,也可以引入一些有趣的事例、故事或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并记忆相关的知识。

4.4反思与评估

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反思和自我评估,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知识盲点和进步的方向。可以使用问答、作业、小组或个人展示等方式进行评估,检验学生对基因与遗传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语:

综上所述,基因与遗传的初中生物教育教学策略的研究和实践对于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终身学习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今后的研究和实践应继续关注基因与遗传教育的教学策略,探索更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和资源,为培养优秀的科学人才做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 马丽.浅析如何将生活化教学引入初中生物课堂[J].人物画报(下旬刊),2020(2).

[2] 马雁.基于生活化教学的初中生物教学改革研究[J].当代家庭教育,2020(34).

[3] 李荣华.浅析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策略与方法[J].中国校外教育,2017:126.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