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隧道用洞渣混凝土耐久性研究与应用
摘要
关键词
高速;洞渣混凝土;耐久性;研究
正文
1 引言
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发展,高速公路隧道工程的数量和规模不断增加。在隧道施工过程中,洞渣作为施工废弃物,传统处理方式不仅增加了工程成本,而且对环境造成了负面影响。如何有效利用洞渣资源,既减少环境污染,又降低工程成本,成为当前工程界亟待解决的问题。洞渣混凝土作为一种新型建材,因其材料来源广泛、成本低廉,逐渐引起了广泛关注。然而,洞渣混凝土在实际应用中的耐久性问题仍需要深入研究,以确保其在隧道工程中的长期使用安全性和稳定性。
2 洞渣混凝土
2.1 洞渣混凝土的概念与特点
洞渣混凝土是指利用隧道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洞渣作为骨料,替代部分或全部天然骨料制备而成的混凝土。洞渣的主要成分通常为石灰石、花岗岩或玄武岩等岩石碎屑,具有较高的强度和稳定性。将洞渣用于混凝土生产,既能有效利用施工废弃物,减少对天然资源的依赖,又能降低混凝土的生产成本,具有显著的经济和环保效益。
2.2 洞渣混凝土在隧道工程中的应用现状
洞渣混凝土在隧道工程中的应用近年来逐渐增多,尤其是在高速公路、铁路和地铁隧道施工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以下是洞渣混凝土在隧道工程中的一些应用实例:
高速公路隧道:在某些高速公路隧道工程中,利用洞渣混凝土进行隧道衬砌和铺设,取得了良好的施工效果,降低了材料成本。
铁路隧道:某些铁路隧道项目中,洞渣混凝土被用于隧道内壁的加固和路基建设,提高了工程的整体稳定性和耐久性。
地铁隧道:在地铁隧道建设中,洞渣混凝土作为一种绿色建材,被用于隧道衬砌和结构加固,不仅提高了施工效率,还减少了施工废弃物的处理费用。
尽管洞渣混凝土在隧道工程中的应用已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在推广应用过程中仍面临一些挑战,如洞渣质量的稳定性、混凝土配比设计的优化以及施工工艺的改进等。
3 实验研究
3.1 材料选取与配比设计
3.1.1 洞渣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分析
在进行洞渣混凝土的研究之前,首先需要对洞渣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进行详细分析。通过实验室测试,对洞渣样品进行以下方面的检测和分析:
颗粒级配:通过筛分试验确定洞渣的颗粒级配,以评估其作为混凝土骨料的适用性。
密度和吸水率:测定洞渣的密度和吸水率,评估其对混凝土拌合物的影响。
磨耗值和坚固性:通过磨耗试验和坚固性试验,评价洞渣的耐磨性和稳定性。
化学成分:利用X射线荧光光谱仪(XRF)等设备分析洞渣的主要化学成分,确定其矿物组成和可能的化学反应。
这些测试结果为洞渣的合理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有助于制定适合的混凝土配比方案。
3.1.2 混凝土配比设计原则
根据洞渣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进行混凝土配比设计时需遵循以下原则:
满足强度要求:设计的混凝土配比应确保洞渣混凝土在施工和使用过程中具有足够的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
保证耐久性:混凝土配比应考虑到洞渣的吸水率和化学成分,确保混凝土在长期使用中具有良好的抗冻性、抗渗性和耐碳化性。
经济性和环保性:在确保性能的前提下,尽量提高洞渣的替代比例,以降低混凝土的生产成本和环境负荷。
施工性:配比设计还需考虑混凝土的和易性和可操作性,确保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易于搅拌、运输和浇筑[1]。
3.2 实验方法与测试指标
3.2.1 抗压强度试验
抗压强度是评价混凝土力学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具体实验方法如下:
试件制作:按设计配比拌制洞渣混凝土,制备标准尺寸的立方体试件(如150mm×150mm×150mm)。
养护条件:试件在标准养护条件下(温度20±2℃,相对湿度95%以上)进行养护,养护时间分别为7天、28天和90天。
实验过程:在规定养护时间后,使用抗压试验机对试件进行压缩试验,记录其破坏荷载,计算抗压强度。
3.2.2 抗折强度试验
抗折强度是评价混凝土抗拉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具体实验方法如下:
试件制作:按设计配比拌制洞渣混凝土,制备标准尺寸的棱柱体试件(如100mm×100mm×400mm)。
养护条件:试件在标准养护条件下(温度20±2℃,相对湿度95%以上)进行养护,养护时间分别为7天、28天和90天。
实验过程:在规定养护时间后,使用抗折试验机对试件进行三点弯曲试验,记录其破坏荷载,计算抗折强度。
通过多组试件的测试结果,分析洞渣混凝土的抗折强度随养护时间的变化规律。
3.2.3 耐久性试验
耐久性是评价混凝土长期使用性能的一个重要方面。具体实验方法如下:
抗冻性试验:制备标准尺寸的混凝土试件(如100mm×100mm×100mm),在冻融循环实验机中进行规定次数的冻融循环(如25次、50次、100次),测试冻融前后的质量损失率和相对动弹性模量,评价洞渣混凝土的抗冻性。
抗渗性试验:制备标准尺寸的混凝土试件(如150mm×150mm×150mm),在抗渗试验机上进行水压试验,测定渗透压力和渗透深度,评价洞渣混凝土的抗渗性能。
碳化试验:制备标准尺寸的混凝土试件(如100mm×100mm×100mm),在碳化箱中进行碳化试验(如标准条件下28天),通过表面酚酞试剂喷洒后测定碳化深度,评价洞渣混凝土的耐碳化性能。
通过这些耐久性试验,系统分析洞渣混凝土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性能变化,为其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4 洞渣混凝土在高速公路隧道中的应用
4.1 应用实例
4.1.1 项目概述
本节介绍一个典型的高速公路隧道项目,采用洞渣混凝土进行隧道衬砌和结构加固。项目位于某省山区,隧道全长约5公里,地质条件复杂,施工过程中产生大量洞渣。为了降低工程成本和减少环境影响,项目团队决定利用洞渣作为混凝土骨料,开发和应用洞渣混凝土。
4.2 施工技术
4.2.1 施工工艺
洞渣混凝土的施工工艺包括多个关键步骤。洞渣需要经过破碎、筛分和清洗处理,以满足骨料粒径的要求,并分类存放备用。根据确定的配比方案,在搅拌站内进行混凝土的拌制,确保搅拌均匀,使混凝土具备良好的工作性能。接下来,混凝土通过运输车运至施工现场,采用泵送或直接浇筑的方式进行施工,确保混凝土均匀布料,避免离析。最后,浇筑后及时进行振捣,以消除混凝土内部气泡,确保其密实度。振捣完成后,进行覆盖养护,保持混凝土湿润状态,确保其充分水化。这些步骤的科学实施,保证了洞渣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和性能。
4.2.2 质量控制措施
1. 材料检验:施工前对洞渣、砂石、水泥等原材料进行严格检验,确保其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标准。
2. 过程控制: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配比方案和施工工艺操作,确保混凝土拌制、运输、浇筑和养护等环节的质量。
3. 现场监测:现场设置质量监测点,定期对混凝土的强度、密实度等指标进行检测,及时发现和解决施工问题。
4. 验收评估:施工完成后,按照规范要求进行验收评估,确保洞渣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和使用性能。
4.3 应用效果评估
4.3.1 施工质量评估
通过现场检测和实验室测试,洞渣混凝土在施工质量方面表现良好,具体表现如下:
强度指标:洞渣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均达到并超过设计要求,甚至优于部分传统混凝土。这表明洞渣混凝土在承载能力方面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实验结果显示,在标准养护条件下,洞渣混凝土的28天抗压强度明显高于传统混凝土,而抗折强度也表现出更好的韧性和抗裂性能。这些优异的强度指标确保了洞渣混凝土在实际工程中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均匀性和密实度:在施工过程中,通过科学的混凝土拌制和浇筑工艺,洞渣混凝土布料均匀,无明显的离析现象。离析会导致混凝土内部存在空隙和弱区,从而影响其整体性能。通过合理的振捣和施工控制,确保了洞渣混凝土内部密实,无明显空隙,保证了其结构的完整性和耐久性。此外,密实的内部结构也有助于提高混凝土的抗渗性和抗冻性能。
表面质量:在施工完成后的表面质量检测中,洞渣混凝土表面平整光滑,无明显裂缝和缺陷。表面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混凝土的美观性和耐久性。通过严格的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措施,确保了洞渣混凝土表面没有起砂、蜂窝麻面等缺陷。平整光滑的表面不仅提升了工程的整体观感,也减少了外界环境对混凝土内部结构的侵蚀,有助于延长其使用寿命。
4.3.2 耐久性评估
通过长期监测和专项实验,洞渣混凝土在耐久性方面表现出色,具体表现如下:
抗冻性:在多次冻融循环试验中,洞渣混凝土展现出优异的抗冻性能。试验表明,经过50次冻融循环后,洞渣混凝土的质量损失率和相对动弹性模量变化较小,远低于传统混凝土。这说明洞渣混凝土在反复的冻融环境中保持了较高的结构完整性和力学性能。抗冻性能的优良表现确保了洞渣混凝土在寒冷地区应用中的长久性和可靠性。
抗渗性:抗渗试验结果显示,洞渣混凝土的渗透深度较小,抗渗性能良好。在高水压环境下,洞渣混凝土的水渗透深度显著低于传统混凝土,这表明其内部结构密实,水分难以渗透。这种优良的抗渗性能对于高速公路隧道的施工尤其重要,因为隧道内外水压差较大,抗渗性好的混凝土能有效防止水侵蚀,提高结构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碳化深度:碳化试验结果显示,洞渣混凝土的碳化深度符合标准要求,具有良好的耐碳化性能。经过一段时间的碳化试验,洞渣混凝土的碳化深度保持在合理范围内,显示出其在长期使用过程中抵抗环境二氧化碳侵蚀的能力。碳化是混凝土常见的劣化现象,良好的耐碳化性能有助于维持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延长结构的使用寿命[2]。
5 讨论
5.1洞渣混凝土耐久性影响因素分析
洞渣混凝土的耐久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洞渣质量:洞渣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直接影响混凝土的耐久性。高质量的洞渣颗粒级配合理、含泥量低、化学成分稳定,有利于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
配比设计:合理的混凝土配比设计是保证耐久性的关键。需根据洞渣的特性,优化水灰比、骨料配比和掺合料种类,确保混凝土的强度和密实度。
施工工艺:施工工艺对混凝土的耐久性有重要影响。科学的搅拌、运输、浇筑和养护工艺,能确保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密实度,减少裂缝和空隙,提高耐久性。
环境条件:混凝土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耐久性表现不同。寒冷、潮湿、盐碱等环境对混凝土的抗冻性、抗渗性和耐碳化性能有较大影响,需在设计和施工中充分考虑这些因素。
5.2 提高洞渣混凝土耐久性的措施
为了进一步提高洞渣混凝土的耐久性,可采取以下措施:
优化洞渣处理:对洞渣进行预处理,如筛分、清洗、破碎等,减少有害杂质,提高洞渣质量,增强其在混凝土中的应用效果。
改进配比设计:通过实验和模拟,优化混凝土配比设计,合理控制水灰比,选择适当的掺合料,如粉煤灰、硅灰等,增强混凝土的密实度和耐久性。
提高施工质量: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每个环节的操作规范,确保搅拌均匀、运输及时、浇筑密实、振捣充分,同时加强养护,保持混凝土的湿润状态,防止早期干裂。
加强环境适应性研究:针对不同环境条件下的混凝土耐久性问题,进行专项研究,制定相应的技术措施,如添加防冻剂、抗渗剂等,提高混凝土在恶劣环境中的使用性能。
6 总结与展望
通过本研究,对高速公路隧道用洞渣混凝土的耐久性进行了系统的实验和应用分析,通过实际工程应用验证,洞渣混凝土的施工技术成熟,质量控制措施有效,施工质量和应用效果均达到了预期目标。本研究的创新性在于提出了洞渣在隧道混凝土中的应用方法,拓展了洞渣的资源化利用途径,系统评估了其耐久性能,优化了配比设计,并通过实际工程验证了其可行性和优越性。
在未来的研究中,可以进一步深化和拓展以下几个方向:延长洞渣混凝土的耐久性监测周期,获取更为全面的长期性能数据,特别是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表现;研究不同来源和性质的洞渣在混凝土中的应用效果,探索其在其他类型工程中的潜在应用,扩大洞渣的资源化利用范围;开发和应用新型掺合料,如纳米材料、复合掺合料等,进一步提高洞渣混凝土的综合性能,特别是在极端环境条件下的适应能力。通过以上研究和应用的深入,洞渣混凝土有望在更广泛的工程领域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提高工程质量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王杰之,温树磊,魏文安,等.高速公路隧道用洞渣混凝土耐久性研究与应用[J].建筑技术,2023,54(19):2355-2358.
[2]李彦葓.洞渣料超高性能混凝土的力学和耐久性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