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渗透

期刊: 前沿科学 DOI: PDF下载

周鑫

衡南县第九中学 421171

摘要

高中是学生形成正确三观的核心时期,语文具备突出的人文属性,是渗透落实德育教育的有效载体。在新课标中指出,要坚持立德树人,增强文化自信,充分发挥出语文的育人价值,因此教师应该积极转变教育理念,更新教学的手段,以多样化的方法渗透德育教育,借此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下面就说一说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措施与方法,希望能给同行们优化后续的教学工作带去一定借鉴参考。


关键词

德育教育;高中语文教学;渗透措施

正文


知名的教育学者赫尔巴特曾经指出,中学德育工作是教学最高、最后的目的,由此可见,德育的重要性,德育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核心前提,也是实现我国教育目标的强有力保证。在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在语文教学期间,教师应该向学生提供点拨,让他们获得爱国主义、社会主义、科学思想方法等多方面的教育,进一步促进大家形成健康的个性、良好的意志品格、正确的三观。立德树人是高中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在过去教师并未高度重视起来,也鲜少在本位教学的同时渗透德育,导致部分学生陷入高科学文化素养、低思想道德素养的负面状态,无法实现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这是在未来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

一、德育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意义

在学习期间,如果学生对高中语文语篇涉及的内容理解不清,就难以真正地接受良好德育教育,学习会停留在粗浅上,难以激发大家对德育的兴趣,甚至还会对此产生严重的排斥心理,简言之,实施高校德育的前提是学生对文章语篇有深度理解,所以两者的衔接融合式教育可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认知度,实现高效学习。其次,落实好德育内容的融入,还可以丰富学生在课上的学习体验和感觉,尝试着用语文的视角看待德育内容,用德育视角看待语文学习,让他们在潜移默化后实现个人语言能力、综合素质的同步式发展。再次,可以促进学生更好适应变化多端的社会环境,虽然高中生已经不再单纯,但他们的心智还未完全成熟,因而在该阶段学生表现出判断是非能力较弱、带有个人情绪、不够客观的状态,如果在该阶段教师能结合语文本位教学渗透德育教育,一来可以对原本语文学科的结构做好完善,二来还能够促进学生正确三观的形成、提高个人明辨是非的能力,为大家后续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现存不足

(一)教育政治化

在过去受应试理念的荼毒,很多高中教师都将语文列为工具性课程,忽略了内在德育教育的目标,德育教学更侧重形式,缺乏实质性的内容。比如许多教师会将德育列为语文教学的附属品,甚至把德育教育与政治色彩紧密联系在一起,导致德育教育陷入政治化。举个例子,在过去很多教师只是把课文语篇涉及的中心思想抽离出来略加解释之后就结束课程,很少会联系学生的实际培养大家的道德素养。有些教师则习惯于讲一些空话、套话,导致德育教育过程与德育培养的目标存在严重剥离,最终拉低语文知识训练的效果,德育也陷入苍白无力的状态,毫无疑问,语文与道德教育变得两败俱伤。

(二)缺乏个性化

高中语文中的德育有其自身特殊性,现在很多教师在语文教学渗透德育思想时存在着不少问题,比如说动机外显、方法单一、生硬灌输等等,导致以上问题的根本性原因是教师对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理念、执行方法缺乏科学的理解,久而久之就会让学科自身的优势丧失了,语文和道德的关系变得不协调。比如说在教育期间教师会忽略了语文内容的情感性、形象性,语文教学与政治教育有很大的不同,政治涉及了不少理性抽象、晦涩的知识点,而语文课程往往是包含情感的,体现了不少具体、形象的资讯。过去有许多学生纷纷表示,自己在阅读《大堰河,我的保姆》时感动得不停抽噎哭泣,但在聆听老师围绕着这一首诗歌进行逐字逐句分析时直接睡着了,导致以上问题的原因就是理性和感性的割裂。另外,在教学期间,许多教师还忽略了语文教学动机的内隐性,政治课教学的动机非常明显,往往是向学生告知某个道理并且得出结论。语文则大不同,它会依托具体的形象为载体,以此承载某一种道理,具有隐藏的教学动机,教师只有把握好内隐与外在的双重特色并做好两者的衔接,最终才能实现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有效渗透,但目前许多教师对以上细节的把控并不精准、不够到位。

(三)渗透观点和方式不科学

课堂是教师推进本位教学、渗透德育的主要阵地,但目前仍然有很多教师以考试成绩作为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唯一标准,除了提高学生考试成绩之外并未额外设定其他的任务目的,于是就很难自觉地挖掘在语文教材中涉及的德育因素、无法做好德育的渗透,学生更是无法深层次感悟教材语篇所蕴含的德育观点,导致德育教育与社会现实的要求越来越远,这对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素养是极其不利的。在课堂上渗透德育时,教师所选择的教学方法对最终的教育结果会造成直接性影响,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教师习惯于生搬硬套、以个人反复说教持续灌输的方式推进授课,让学生滋生了逆反心理,不仅达不到德育效果,而且知识教育的成效也会大打折扣,这是在目前教学中的常见问题、亟需解决。

三、德育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渗透措施

(一)通过教材内容渗透德育教育

仔细研究高中语文教材就会发现,其中涉及了不少德育案例,比如说有的用来传递作者的浓烈爱国情怀,有的则彰显作者忘我的高尚品格,有的则表达了创作人对故乡的怀念。由于在进入高中之前,学生已经阅读了不少的文学作品,所以可以利用现有的知识储备自主阅读,了解课文讲解的故事情节、涉及的人物形象,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应该向学生提供适当引导,让大家能认真探索研究理解人物表达出来的人格力量、道德品质。举些例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老人与海》中桑迪亚哥的人物性格,并且向其学习身上信心坚定、意志顽强、精神乐观、宽厚善良的品格,形成强大的道德基础。另外,在围绕着《离骚》展开教学时,教师要带领学生认真分析研究屈原所表达的、对国家的热爱和对家国破灭的悲痛情怀。为实现以上目的,可以先向学生展示《屈原》电影,让学生在视觉、听觉的刺激下与电影形成共鸣,在此基础上反复诵读《离骚》,感受屈原真挚的爱国情怀,逐步形成强烈的国家自豪感,甚至养成为了祖国更好发展而不懈努力好好读书的主张,将其内化于心。

(二)课堂教学中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

我国有着5000年的悠久历史,文化底蕴非常深厚,高中语文教材是专业学者精心挑选编纂而成的,可以这样理解,所有被融入到语文教材内的文章都蕴含着非常丰富的优秀传统美德,既体现了优良的民族精神又彰显了崇高的民族气息、民族情感,在教学期间教师应该深入研读教材,并且积极挖掘教材语篇内具备德育价值的因素,以此为切入向学生提供科学点拨,促进大家健全人格的形成。另外,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应该结合学生的特征实施德育教学,确保能做到教学工作与教材传统优秀文化、学生最近发展区都维持高度统一。人教版语文必修下册中涉及了多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展示了古代学者在面对国家社会问题时的理性思考,教师可以将这几篇课文列为一个单元,设定“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主题,在教学期间教师要留出时间让学生先阅读文章,再围绕着“责任与担当”这一话题展开小组合作探讨,说一说自己在阅读文章后获得了怎样的领悟,说一说自己理解中的责任与担当,对学生展开德育教育。由于不同学生的理解、看法存在差别,所以在与他人意见的碰撞后可以得出更显科学客观的结论,让大家逐步形成良好的责任感,能勇于承担自己在生活、学习中必须承担的职责。需要提醒的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不能操之过急,毕竟对于文本的感受需要一定时间,在课上教师应该适当留白,确保学生有充分时间可以进行摸索、提出自我意见,指导大家感同身受,切实将德育教育落实到日常教学的全流程始终。

(三)构建丰富的德育教育活动

在经历小学、初中的课程学习后,高中生往往已经具备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如果在渗透德育教育时教师只是停留在理论的层面上,不停地宣讲,有可能导致学生的德育学习成效低下。为此教师要大胆创新,在理论分享讲解的基础上,组织各类以德育教育为主题的活动,让学生能亲身参与,在反复的经历后获得更深刻的体会和感受。在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所融入的散文、小说、诗词往往都是古今中外的经典名篇,它们不但具备丰富的思想内容,而且在文学特色上出类拔萃,其中更是有不少经典金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组织活动,将这些具有高尚道德情操的名言警句用到课外实践中,让他们深层次感受语文内容的高尚品德、感悟其中的人文精神。在提倡素质教育的新时代下,如果在经历高中学习生涯后,学生只是积累了大量的理论知识,没有形成高的综合素养,那就侧面地意味着,大家所经历的高中教育是失败的。为此教师应该高度重视起来,在高中语文本位教学的同时向学生强化德育教育,促进大家良好道德品质的快速发展。

总的来说,在新时期下,我国教育改革的根本目标是践行好立德树人的任务,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想要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需要各阶段各科目教师的共同努力,高中语文教师也不例外。在未来的教学中,教师除了应该向学生分享本位知识,强化应用技能外,还应该做好对德育教育的有效渗透。建议教师要结合教育政治化、教育缺乏个性、渗透观点方式不科学这三大痛点作为切入,立足通过教学内容渗透德育教育、有针对性地进行渗透、构建丰富德育活动这三个角度做好统筹性安排,借此打造高质量课堂,确保德育教育如春雨般洗涤着学生的心灵,让大家能在教师的科学点拨后逐步蜕变成为德才兼备的优秀新青年。

参考文献

[1]林作斌.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课堂内外(高中教研),20218):31-32.

[2]张乃增.浅谈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求知导刊,202111):9-10.

[3]韦爱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策略.广西教育,202118):31-32.

[4]祝高波.德育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现代交际,201616):170-171.

[5]刘文娟.浅议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教育教学论坛,2012S3):271-272.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