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通用技术课程单元教学策略

期刊: 前沿科学 DOI: PDF下载

汪晶

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第二中学841000

摘要

在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通用技术课程的教学应该做出新的转变,教师必须颠覆传统的教育思想,树立以生为本的观念,亦步亦趋地落实好素质教育,保障学生能达到知行合一的状态。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更注重强化学生的综合发展,教学内容与未来科技维持紧密关联,同时各章节、各单元又环环相扣,如果教师能结合教材的本色特征落实好大单元教学工作,就能促进学生突破知识壁垒、形成更完善的知识结构。


关键词

核心素养视域;高中通用技术课程;单元教学策略

正文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领域也必须顺应创新教育的新趋势,重新确定教育目标,通过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为社会输出更多全能型、创新型的人才。通用技术是高中阶段的一门核心课程,它是基于理论、忠于实践的科目,根本教育目标在于引导学生更全方位地参与各类技术活动,不断提高自我的创新和实操能力,正确意识技术学科的重要性,端正学习态度更认真学习,短时间内形成良好的学科核心素养。

单元教学法要求教师摒弃传统以教材为对标、单章节实施授课的方法,而应该在此基础上做好教材内彼此存在关联知识点的整合、重构形成新单元,做好课内外知识的衔接,形成更广阔的框架,分几个课时完成教学,促进学生打造出更完善的知识结构,尝试将所学理论灵活地运用起来,用于现实生活各类复杂问题的解决。作为一名深耕岗位多年的一线教师,下面就说一说基于核心素养理念推进高中通用技术课程单元教学的措施与方法,仅供同行们借鉴和参考。

一、核心素养与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概述

从本质角度出发去理解,所谓核心素养指的是在经历反复学习、持续探讨后学生所形成的一系列基本素养,主要包括思维、学习、文化、创新素养等多个方面。通用技术课堂是培养学生运用现代化科学技术解决问题的主要载体、有效依托,核心素养与通用技术课堂维持紧密关联,两者彼此互补又相互促进。在通用技术课堂上核心素养理念发挥着统领作用,在制定教学内容上教师应该参考核心素养的要求作为出发点做好方案、流程的安排,助力学生形成批判性思维、强化大家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引导大家参与探究也需要核心素养理念为支持,这样才能确保学生更主动探讨问题、分析现象、发现规律,形成良好的自学能力。最后,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通用技术课堂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内在动力,促进大家形成坚韧不拔的意志,更勇敢地迎接在未来学习生活中可能会遇到的新挑战、获得持续性进步。

二、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通用技术课程单元教学策略

(一)以课程标准为纲设计单元

课程标准是推进教学的纲领、是教师做好单元设计的直接依据,在实践中笔者发现单元课程应该参考标准,以学科为依托,贴合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参考真实学情做好安排,如此才能保证单元课程的合理性、科学性。比如说在围绕着“橡皮筋动力小车的设计”展开单元教学时,教师要了解学情,明确大多数学生在此前的劳技课中已经对此有所了解的事实,再结合着课程标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为对照,进一步设定遥控电动小车的设计和制作这个单元内容并对标着推进教学,确保在原有内容的基础上突出实践性、趣味性,让学生在亲身经历后获得更好的体验和感觉。

(二)基于教材案例打造单元

从教与学的角度出发去理解,教学应该以教材作为基本的出发点和最终的落脚点,将教材的案例开发打造成单元更能满足真实的需要,在通用技术教材内融入了大量的案例,教师要在吃透的基础上挖掘这些案例的内在潜能,将其改编成更能满足学生学习需要的单元。比如说在教材中涉及了“从火到灯——人类走向文明的历程”这一典型案例,以图文结合的方式向大家清晰展示了照明技术发展的全过程,以往的教学往往是教师对照着案例本身进行自我的单向讲解,如果教师能够将其转化成“设计照明技术的发展图谱”这一单元主题,可以要求学生按照自愿原则,以学优生、中等生、学困生穿插的方式形成多个不同的小组,利用线上线下等渠道查阅相关素材获取,并且绘制个性化的照明技术简略发展图谱,如此就能强化课堂的趣味性,同时还能释放大家的内在潜能,最终促进他们学科综合素养的快速发展。值得一说的是,虽然在新时期下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但教师还是应该发挥出辅助者引导者的价值和作用,如可以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绘制发展图谱不但要反应出照明技术的整个发展流程,还应该将本小组成员认真探讨后对未来照明技术的畅想融入其中,如此就能让学生在教师科学合理的引导下实现更全面充分的单元式学习。

(三)以任务开发小单元

从全局角度出发去理解,单元可以被定位为“不只围绕着某个细化知识点展开教学的所有方法统称”,简言之,将一两个耗时较短、知识点明确、对学生要求简单的内容融合在一起同样也能构成小单元,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虽然高中生在身心发展上与成年人已经无异,但对于高中通用技术这一门难度系数较大、整体显得晦涩抽象的课程,很多学生还是无法快速地理解消化和吸收。针对以上问题,建议教师以“节”和“任务”作为切入点适当开发与学生当下能力、水平适配的小单元推进授课,逐步完成大单元的教学目标。举个例子,在“感悟结构与功能的关系”的大单元中,教师可以对标节和任务设定“桥梁结构模型的制作”等细化单元,在“进行简单流程优化”中突出“多色圆珠笔生产流程的设计与优化”的小单元,指导学生按从易到难、螺旋逐步提升的方式去完成各个单元学习,最终实现向大单元目标的靠拢,完成质的飞跃。

(四)注重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的引进

立德树人是我国新时期教育改革的根本目标,因此不管在高中通用技术课程还是其他课程的教学中,教师都应该坚持以德为先的基本理念。具体来说,在应通用技术的课堂上,教师要强化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渗透,引导学生将科技与人文衔接在一起,打造集优秀传统文化与传统技艺为一体的单元内容,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实现高质量学习。在过去的实践中,笔者通过多方资料的调查和深入探索设计了一些可以体现传统文化元素的教学单元:如可以在“设计中的人机关系”里设定“寻找古代设计的人机关系”这一主题并且展开单元式教学,在“结构与设计”中设定“制作飞檐中的斗拱模型”这一主题再推进授课。如此安排就能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本位教学的紧密关联,让学生在更丰富内容的课堂中得到科学指引,在深刻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不断提高自我的人文素养。

(五)注重创设与单元内容相关的真实情境

不管是采用单元还是单章节的方式去推进授课,想要让复杂的知识点变得更显简单化,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教师都应该创设与之相关的真实情境,单元教学也是如此,毕竟知识具有显著的情境依赖性。在新时期下,课程教学应该面向学生、生活、社会,在实践中涉及的单元内容既要源自于学科知识,也应该从生活和社会中挖掘素材,避免脱离实际的可能。另外,在设定情景时教师还应该按照循序渐进的方式去做好精准把控,如此更符合学生获得经验的基本规律。在围绕技术作品(产品)说明书及其编写”单元展开教学时,教师可以设定“为居家老人编写智能家电使用说明书”的单元主题情境,并且向学生这样告知:同学们,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扫地机器人、网络电视等智能化设备在人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但对上了年纪的孤寡老人而言,他们未必可以清晰快速地理解智能家电厂家所撰写的说明书,导致一旦子女不在家里,大家就无法正确阅读说明书、正常地使用产品。相信大家家里都有上了年纪的长辈,有些可能还是留守老人,面对他们的需要,现在老师希望你们能随意选择一款智能家电产品,对标准现有的说明书为参考,站在老年人可以理解的视角,以图文呈现的方式对产品进行介绍,这一情境与学生的真实生活高度统一,同时又与教材的理论内容、实践技术维持一致,如果能按照这样的方式去推进教学,就可以进让学生在不停的实践后掌握更多前沿的技术,树立正确使用产品的意识,逐步强化自我的人文情怀。

(六)细化单元教学实施的细节

单元教学往往具有综合性的特点,所以在实践中其结果具备不可预测性,为了更快实现目标,避免单元教学过度活动化、游戏化,教师应该对单元教学的细节做好提前安排。如可以通过导出各类问题、组织学生参与小组分工合作等方式展开进一步的学习,以上这些都是最大限度保证单元教学过程顺利实施的关键,教师应该认真系统地探讨研究并做好细节优化。如在围绕着“技术测试桥梁模型的承重”这一单元展开教学时,教师可以将这一单元细化成“常见桥梁结构分析”、“桥梁结构建模”、“桥梁模型承重测试”等不同的细节,在此基础上于课内适当留白,结合不同学生在课堂上的反馈、表现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指导方法,确保学生可以在课内有限时间里消化、吸收更多,快速增加自我的理论知识储备,提高个人的实操技能,最终养成良好的学科核心素养。

总的来说,通用技术是高中阶段的一门课程,更是新时期下促进学生形成良好核心素养的有效载体。在过去的教学中,教师停留在单章节理论说教的层面上,忽略了内在关联知识点的集中式讲解以及各类实践活动的组织,导致学生的学习停留在能记忆、会背诵、会答题。为避免以上这类情况继续大面积普及,在后续教师应该结合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作为基本的出发点,将教材内彼此存在关联的知识点融合在一起打造出更大的框架并推进单元教学,促进学生形成完善系统的知识体系,辅助他们在短时间内形成良好的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2]吴曙霞.基于通用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案例教学思考与实践[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18.

[3]顾建军.普通高中教科书通用技术必修技术与设计1[M].南京: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2020.

[4]黄桦.以工程设计为中心的“K-12工程教育:源起、内涵与实施策略——美国《以调查和设计为中心的6—12年级科学与工程》之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9374):73-84.

[5]徐金雷.技术的默会知识及其实践培育[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8366):19-28154.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