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二期建设中极软岩层巷道施工的智能监测与预警系统研究

期刊: 前沿科学 DOI: PDF下载

王小飞 胡少毅

中煤第七十一工程处有限责任公司 安徽省宿州市

摘要

智能监测与预警系统在极软岩层巷道施工中具有显著的应用效果。通过构建高精度传感器网络和实时数据处理平台,实现了对岩层动态变化的精准监测,有效预防了施工中的安全隐患。系统的动态预警模型提高了预警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显著提升了施工效率和安全性。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管理优化,智能监测系统将在更多地下工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推动矿山建设向智能化、数字化方向发展,进一步提升施工质量和经济效益。


关键词

矿山二期建设、极软岩层、巷道施工、智能监测、预警系统

正文


引言

极软岩层巷道施工面临着巨大的技术挑战和安全风险,传统施工方法和监测手段难以应对复杂的地质条件。随着矿山二期建设规模的扩大,对施工安全性和效率的要求不断提高,智能监测与预警系统的应用逐渐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通过高精度传感器网络和实时数据处理技术,智能监测系统能够实现对岩层动态变化的精准监控,提供及时的预警信息。未来,智能监测技术将进一步优化施工方案,降低风险,提升施工效率,为矿山工程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一、极软岩层巷道施工的现状

矿山二期建设中极软岩层巷道施工的现状表明,这一过程面临着诸多技术和管理上的挑战。极软岩层具有强度低、稳定性差、易变形等特点,这使得巷道施工的难度大大增加。传统的施工方法在极软岩层中常常难以发挥有效作用,导致巷道塌方、围岩变形等问题频发,极大地影响了施工进度和安全性。在极软岩层巷道施工过程中,围岩的变形和破坏是最常见的现象。由于岩层强度不足,施工中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大规模的岩层移动,进而造成巷道失稳甚至坍塌。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施工企业通常采用支护、加固等措施。然而,这些传统的支护方法在应对极软岩层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时,效果往往有限。支护结构的设计需要根据岩层的具体情况进行不断调整,但岩层的复杂性和异质性使得这种调整变得异常困难。

极软岩层巷道施工的监测手段也存在较大不足。传统的监测技术多依赖人工观测和简单的仪器设备,监测精度和实时性较差,无法全面、及时地反映岩层的动态变化。这导致施工过程中难以实现对岩层变化的准确预测和预警,从而增加了施工风险和安全隐患。随着矿山二期建设规模的扩大,极软岩层巷道施工的复杂性和技术要求进一步提升。施工企业需要不断创新技术手段,以提高施工效率和安全性。近年来,智能监测技术的发展为解决极软岩层巷道施工中的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通过应用先进的传感器技术和数据处理方法,可以实现对岩层动态变化的实时监测和精确预警,从而有效降低施工风险,提高施工效率。然而,目前智能监测技术在极软岩层巷道施工中的应用还处于初级阶段,许多关键技术和方法尚未成熟。传感器的布置、数据的采集和处理、预警模型的构建等方面都需要深入研究和不断完善。智能监测技术的推广应用也面临着成本高、技术门槛高等问题,这要求施工企业具备较强的技术实力和经济支持。

二、智能监测与预警系统在极软岩层巷道施工中的应用挑战

智能监测与预警系统在极软岩层巷道施工中的应用面临诸多挑战,这些挑战不仅来自技术层面,还涉及管理和经济因素。极软岩层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增加了智能监测系统的设计难度。传感器的选择和布置是关键问题,极软岩层中的环境条件复杂,对传感器的耐久性和灵敏度提出了高要求。传感器必须能够在恶劣的地下环境中长期稳定工作,同时具备高灵敏度以捕捉细微的岩层变化。数据采集和处理是智能监测系统的核心环节。极软岩层的巷道施工过程中,岩层的变形和应力变化是连续且多变的,传统的数据采集方法难以满足实时监测的需求。智能监测系统需要高速率、高精度的数据采集设备,以及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以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然而,地下环境中的噪声干扰和数据丢失问题仍然困扰着智能监测系统的稳定运行。这些干扰因素需要通过先进的数据滤波和处理算法来解决,以提高数据的可靠性。预警模型的构建是智能监测系统的另一大挑战。极软岩层的地质条件多变,不同区域的岩层特性和施工条件差异较大,使得统一的预警模型难以适用所有场景。预警模型需要结合具体的地质条件和施工参数,进行针对性的设计和调整。预警模型的准确性直接影响施工的安全性和效率,因此,需要通过大量的实地数据进行验证和优化,以确保预警系统能够准确识别潜在风险,并及时发出预警信号。

在管理层面,智能监测系统的应用需要施工企业具备较高的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智能监测系统的操作和维护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施工现场的数据管理和监测设备的维护也是重要环节。施工企业需要建立完善的技术培训和管理体系,确保智能监测系统能够长期稳定运行。智能监测系统的实施需要协调各方资源,包括施工单位、设备供应商和技术支持团队的协同工作,以实现系统的有效应用。经济因素也是智能监测系统应用的一个重要挑战。智能监测系统的建设和维护成本较高,传感器、数据采集设备和数据处理平台等硬件设备的投入,加上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和维护费用,给施工企业带来了不小的经济压力。施工企业需要在成本和效益之间找到平衡点,通过合理的预算和投资规划,实现智能监测系统的有效应用。

三、基于智能监测技术的解决方案

智能传感器网络是解决方案的基础,通过在极软岩层巷道内合理布置高精度、多功能的传感器,可以实现对岩层应力、变形、温度、湿度等多种参数的全面监测。这些传感器必须具有高灵敏度和高耐久性,以适应极软岩层的复杂环境。传感器布置方案需要结合地质调查数据和施工计划,确保监测区域的全面覆盖和数据采集的有效性。实时数据采集与处理是智能监测系统的核心环节。通过高速数据采集设备,系统能够实时获取巷道内各种监测参数的变化情况。这些数据通过无线网络或光纤传输到中央处理系统。数据处理平台采用先进的算法和技术,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实时分析和处理,包括噪声滤除、数据校准、异常检测等步骤。

处理后的数据可以及时反映巷道内的岩层动态变化,为预警系统提供可靠的基础信息。动态预警模型的开发是解决方案的关键。结合采集到的实时数据和历史数据,建立适用于极软岩层巷道施工的动态预警模型。该模型需要考虑岩层的力学特性、施工工艺和环境条件等多种因素,通过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技术,不断优化和调整模型参数,提高预警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当监测数据超出预设的安全阈值时,系统能够自动发出预警信号,提醒施工人员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防止事故发生。系统集成与管理优化是确保智能监测系统高效运行的重要保障。通过建立统一的监测平台,实现各类监测设备和数据处理系统的无缝集成。施工企业需要制定详细的操作规程和应急预案,确保系统在各种工况下的稳定运行。

系统的日常维护和管理也至关重要,定期对传感器和数据处理设备进行检查和校准,及时排除故障,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基于智能监测技术的解决方案不仅可以显著提高极软岩层巷道施工的安全性和效率,还可以为施工过程的精细化管理提供有力支持。通过实时监测和预警,施工企业可以及时掌握巷道内的岩层动态变化,优化施工方案,减少因岩层不稳定带来的施工中断和损失。智能监测系统还可以积累大量的施工数据,为后续项目的设计和实施提供宝贵的参考。

四、智能监测与预警系统的应用效果

智能监测与预警系统在极软岩层巷道施工中的应用效果显著,体现在多个方面。通过引入智能监测技术,施工过程的安全性和效率得到了大幅提升,极大地减少了施工事故的发生概率。系统能够实时监测岩层的应力和变形,及时发现潜在的危险因素,从而有效预防坍塌等安全事故的发生。在施工过程中,智能监测与预警系统可以对岩层的动态变化进行持续监控,提供精确的实时数据。这些数据不仅帮助施工人员及时了解现场情况,还为科学决策提供了有力依据。通过对监测数据的分析,施工团队可以迅速调整施工方案,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例如,在发现岩层出现异常变形时,系统能够立即发出警报,提示施工人员采取相应的加固措施,从而避免更严重的安全问题。

智能监测与预警系统还显著提高了施工效率。传统的监测方法通常依赖人工观测,效率低且误差大。而智能系统通过自动化的数据采集和处理,大大减少了人工干预,提高了监测的精度和效率。实时监测和数据分析使施工过程更加透明和可控,减少了因岩层变化引起的施工中断,优化了施工流程和进度管理。智能监测与预警系统为施工管理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通过对历史数据的积累和分析,系统可以总结出岩层变化的规律,为未来的施工提供参考。这样的数据积累不仅有助于当前项目的顺利进行,还为类似工程的设计和实施提供了宝贵的经验。管理人员可以通过系统生成的报告和数据分析结果,进行科学的施工决策和风险评估,提升整体管理水平。

系统的应用还带来了经济效益的提升。通过减少施工事故和施工中断,降低了由于岩层不稳定导致的经济损失。智能监测系统的高效运行使得施工项目能够按计划顺利推进,缩短了施工周期,降低了工程成本。系统的应用提高了施工质量,减少了返工和修复的需要,进一步节约了资源和资金。在环境保护方面,智能监测与预警系统也发挥了积极作用。通过实时监测和预警,可以减少对岩层和周边环境的破坏,保护生态环境。系统的精确监控和科学决策,有助于实现绿色施工,推动矿山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五、未来发展与应用前景

未来,智能监测与预警系统在极软岩层巷道施工中的应用前景广阔,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经验的积累,这一领域将迎来更加深远的发展。技术创新是推动智能监测系统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动力。随着传感器技术、数据处理技术和人工智能算法的不断进步,智能监测系统的功能将更加完善,监测精度和预警准确性也将进一步提高。未来的发展趋势之一是系统的集成化和智能化。在未来的矿山建设中,智能监测系统将与其他智能化设备和系统进行深度集成,实现全方位的智能监控。例如,通过与无人机、机器人等设备的结合,系统可以在更加复杂和危险的环境中开展监测工作,提高监测的全面性和安全性。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智能监测系统将实现与云平台的互联互通,构建大数据平台,对监测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和分析,为施工提供更加全面和精准的决策支持。

智能监测系统的推广应用将不仅限于矿山工程。随着技术的成熟,这一系统将在隧道工程、地下空间开发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不同领域的施工环境和技术要求虽然有所差异,但智能监测系统的核心原理和技术方法具有很好的通用性。通过针对性地调整和优化,智能监测系统可以广泛应用于各类地下工程,为其安全和高效施工提供有力保障。在未来的发展中,智能监测系统的应用还将受到政策和法规的推动。随着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要求的不断提高,各国政府和行业监管机构将逐步出台相关政策和标准,鼓励和规范智能监测技术的应用。这将为智能监测系统的推广应用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市场需求,进一步推动其在各类工程中的普及和应用。

智能监测系统的经济效益也将推动其应用前景的不断拓展。通过减少施工事故和施工中断,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智能监测系统可以显著降低工程成本,提高经济效益。这不仅有助于提升施工企业的竞争力,也为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随着更多成功案例的出现,智能监测系统的应用价值将得到广泛认可,吸引更多企业和项目采用这一技术。未来的智能监测系统还将注重用户体验和操作简便性。通过优化系统界面和操作流程,智能监测系统将更加易于使用,降低操作门槛,使得更多施工人员能够熟练掌握和应用这一技术。

结语

智能监测与预警系统在极软岩层巷道施工中的应用显著提升了施工的安全性和效率,解决了传统方法难以应对的问题。通过高精度传感器和实时数据处理技术,系统实现了对岩层动态变化的精准监测和预警,为施工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智能监测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为矿山工程的安全、高效推进提供了坚实保障。未来,随着技术的成熟和应用经验的积累,智能监测系统将在更多工程领域得到推广和应用,推动地下工程向智能化、数字化方向发展,实现更高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

参考文献:

[1] 陈志远. 矿山工程中的极软岩层巷道施工技术研究[J]. 矿业工程, 2020, 38(4): 45-50.

[2] 杨建军, 刘伟. 极软岩层巷道施工中的智能监测技术应用[J]. 岩土工程学报, 2021, 43(2): 112-118.

[3] 张玉华, 王晓辉. 预警系统在矿山施工中的应用与效果评估[J]. 安全科学, 2019, 37(3): 74-80.

[4] 刘芳, 高志鹏. 矿山二期建设中智能监测与预警系统的实践研究[J]. 工程技术, 2022, 45(1): 87-93.

[5] 王佳宁. 极软岩层巷道施工中的数据处理与预警模型[J]. 矿业安全与环保, 2020, 36(6): 52-59.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