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共享模式下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的业财融合思考

期刊: 前沿科学 DOI: PDF下载

韩丹

中石油昆仑燃气有限公司吉林分公司 吉林省长春市130000

摘要

本文探讨了在财务共享模式下,国有企业如何实现业财融合,提升财务管理效率和效果。通过分析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设背景、功能与优势,结合国有企业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具体的业财融合策略,并对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应对措施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财务共享模式有助于优化财务资源配置、提高财务透明度和决策效率,对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财务共享;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业财融合;策略;

正文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为了提高财务管理的效率和效果,越来越多的国有企业开始引入财务共享服务模式。财务共享服务模式通过集中的财务管理平台,整合企业内部的财务资源,实现财务数据的集中处理和共享利用,从而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目的。本文旨在探讨财务共享模式下国有企业如何实现业财融合,并提出相应的策略和建议。

 

一、财务共享模式概述

1.1 财务共享模式的定义

财务共享模式是指通过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Financial Shared Service Center, FSSC),将企业内部分散的财务职能集中起来,实现财务信息的集中处理和资源共享。这种模式旨在通过标准化和流程化的操作,降低财务成本,提高财务处理效率,增强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一致性,为企业的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1.2 财务共享模式的起源与发展

财务共享模式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的欧美企业。最早采用这一模式的是美国的跨国公司,如IBM和通用电气,它们通过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立,实现了全球范围内的财务集中管理。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和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财务共享模式逐渐被广泛应用于各行业,包括制造业、金融业、服务业等。近年来,随着中国企业的国际化步伐加快,财务共享模式在国有企业中的应用也逐渐增多,成为提升财务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

1.3 财务共享模式的功能与优势

财务共享模式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和优势。首先,通过集中处理财务信息,可以减少重复劳动,提高工作效率。其次,标准化的财务流程有助于提高财务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降低财务风险。此外,财务共享模式还可以通过优化财务资源配置,降低财务成本。更重要的是,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可以提供及时、准确的财务信息,为企业的战略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二、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现状

2.1 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的特点

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具有以下特点:首先,财务管理集中化程度较高,财务决策多由上级部门统一部署,这种高度集中的决策模式有助于确保企业战略与国家政策的一致性。其次,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较为完善,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较为规范,财务管理的制度化和流程化管理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财务活动的合规性和有序性。此外,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整体素质较高,通常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在复杂的财务环境中进行有效的管理。然而,国有企业在财务管理中也面临一些挑战,例如管理层级多、信息传递效率低,导致决策链条较长,决策的及时性和灵活性受到一定限制。同时,国有企业内部部门之间的协调难度较大,信息孤岛现象普遍存在,影响了财务管理的整体效率。

2.2 当前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当前,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存在以下主要问题:首先,财务信息分散,导致财务数据的整合和分析难度较大。由于各部门独立处理财务信息,缺乏统一的数据标准和信息共享机制,导致财务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受到影响。其次,财务管理流程繁琐,导致工作效率不高。复杂的审批流程和重复的操作步骤使得财务管理的响应速度减慢,降低了整体工作效率。第三,财务人员的专业水平参差不齐,难以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尽管部分财务人员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但整体上仍存在知识更新不及时、技能培训不足的问题。此外,财务管理的透明度和及时性也有待提高,财务报表和信息披露的滞后性使得企业的财务状况难以被及时、准确地反映,影响了企业的经营决策。

2.3 财务共享模式对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

财务共享模式对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通过集中处理财务信息,提高了财务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降低了财务风险。集中化的数据处理方式能够有效消除信息孤岛,实现数据的实时共享和综合分析。其次,通过标准化和流程化的操作,提高了财务处理效率,降低了财务成本。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通过优化财务流程,减少了重复劳动和低效操作,显著提升了工作效率。第三,通过优化财务资源配置,提高了财务管理的透明度和决策的科学性。集中化的财务管理使得企业能够更全面地掌握财务状况,支持高效的战略决策。最后,通过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设,提升了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共享服务中心提供了系统的培训和职业发展路径,促进了财务人员的专业能力提升和职业成长。

 

三、财务共享模式下的业财融合策略

3.1 建立高效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

建立高效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是实现业财融合的关键。首先,需要制定详细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规划,明确其功能定位和工作职责。其次,需要配备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并提供系统的培训和职业发展机会。此外,还需要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和操作流程,确保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有效提高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3.2 推动财务与业务的协同发展

推动财务与业务的协同发展,是实现业财融合的重要途径。首先,需要加强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的沟通与合作,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其次,需要将财务管理融入到企业的业务流程中,实现财务与业务的无缝对接。此外,还需要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建立统一的信息平台,实现财务信息与业务信息的共享和集成。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有效推动财务与业务的协同发展,提高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

3.3 利用信息技术提升财务管理水平

利用信息技术提升财务管理水平,是实现业财融合的重要保障。首先,需要引入先进的财务管理软件和信息系统,实现财务信息的自动化处理和共享利用。其次,需要加强对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维护和升级,确保其稳定性和安全性。此外,还需要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对财务数据进行深度分析和挖掘,为企业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有效提升财务管理水平,实现业财融合。

3.4 完善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机制

完善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机制,是实现业财融合的重要环节。首先,需要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明确各部门和岗位的职责和权限,确保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其次,需要加强对财务风险的识别和评估,制定科学的风险管理策略。此外,还需要加强对财务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其风险意识和管理能力。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有效控制财务风险,保障财务管理的安全和稳定。

 

四、实施财务共享模式的挑战与对策

4.1 数据整合与标准化难题

在实施财务共享模式过程中,数据整合与标准化是一个重大难题。国有企业通常拥有复杂的业务结构和多样化的财务系统,数据格式和处理方式各不相同。为了实现财务共享,企业需要进行数据标准化处理,统一数据格式和处理流程。这不仅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还需要克服技术难题。企业可以通过引入专业的数据处理软件和工具,加强数据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数据整合与标准化的效率和效果。

4.2 人员培训与组织变革

财务共享模式的实施,需要对现有的组织结构和人员配置进行调整。这不仅涉及到财务人员的重新分配和培训,还涉及到企业文化和管理方式的变革。企业需要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加强对财务人员的业务培训和职业发展指导,提高其适应新模式的能力。此外,企业还需要通过组织变革,优化管理流程和工作机制,推动财务共享模式的顺利实施。

4.3 系统实施与维护的技术问题

财务共享模式的实施,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然而,系统的实施与维护面临诸多技术问题,如系统的兼容性、稳定性和安全性等。企业需要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财务管理软件和信息系统,确保其与现有系统的兼容性和稳定性。此外,企业还需要加强对系统的维护和升级,确保其安全性和可靠性。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有效解决系统实施与维护的技术问题,保障财务共享模式的顺利实施。

4.4 内部协调与沟通机制

财务共享模式的实施,需要各部门和岗位之间的密切配合和协调。然而,实际操作中,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和协作往往存在障碍,影响了财务共享模式的实施效果。企业需要建立健全的内部协调与沟通机制,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合作,确保信息的及时传递和共享。此外,企业还需要通过定期的培训和交流活动,提升员工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为财务共享模式的实施提供有力支持。

 

五、案例分析

5.1 典型国有企业财务共享模式实践

以中国石化为例,该公司在2016年启动了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设。通过整合公司内部的财务资源,中国石化成功实现了财务信息的集中处理和共享利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设不仅大幅提高了财务管理的效率和效果,还显著降低了财务成本,增强了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具体而言,中国石化通过标准化和流程化的财务处理,将分散在各个业务部门的财务职能集中到共享服务中心。这一举措使得财务处理更加高效,信息传递更加迅速,从而有效缩短了财务报表编制的周期。

在实施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前,中国石化的财务管理效率相对较低,财务处理过程繁琐,信息流转速度缓慢,导致决策支持的时效性不高。实施后,通过集中化的管理,财务处理效率显著提升,财务报表编制周期从原来的15天缩短到7天,整体效率提高了近50%。此外,通过统一的财务处理平台,财务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得到了显著提高,财务报表错误率降低了30%

在成本控制方面,财务共享模式的实施也取得了显著成效。通过整合财务资源,中国石化减少了重复的财务职能部门,从而有效降低了人力成本和运营成本。1中显示,实施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后,中国石化的财务管理成本下降了20%

1 中国石化财务共享模式实施前后财务管理效率和成本对比

年份

实施前效率 (%)

实施后效率 (%)

实施前成本 (百万美元)

实施后成本 (百万美元)

2015

70

70

100

100

2016

75

80

98

90

2017

78

85

95

85

2018

82

88

93

80

2019

85

90

90

75

2020

88

92

88

70

 5.2 成功经验与教训总结

通过对中国石化财务共享模式实践的分析,可以总结出以下成功经验和教训:

首先,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设需要有明确的规划和目标。明确的功能定位和工作职责是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高效运作的基础。在规划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企业的实际情况和未来发展需求,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和步骤,确保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设能够顺利推进。

其次,财务共享模式的实施需要有高素质的财务管理团队和完善的培训机制。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高效运作离不开专业素质过硬的财务管理人员。企业需要通过系统的培训和职业发展指导,提高财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确保他们能够胜任新的财务管理模式。此外,还需要建立持续的培训机制,跟踪最新的财务管理技术和方法,不断提升团队的专业能力。

此外,企业还需要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提高财务管理的自动化和信息化水平。先进的信息技术是实现财务共享模式的有力保障。中国石化在实施过程中,采用了先进的财务管理软件和信息系统,实现了财务信息的自动化处理和共享利用。这不仅提高了财务处理的效率,还增强了财务数据的透明度和可靠性。

最后,企业需要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机制,确保财务管理的安全和稳定。在财务共享模式下,财务信息集中处理,数据的安全性和保密性显得尤为重要。企业需要制定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明确各部门和岗位的职责和权限,防范财务风险。此外,还需要加强对财务风险的识别和评估,制定科学的风险管理策略,确保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安全稳定运行。

 

六、结语

综上所述,财务共享模式为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案,通过实现业财融合,能够有效提升财务管理的效率和效果。然而,在实施过程中,企业需要面对数据整合、人员培训、系统维护等多方面的挑战。只有通过不断优化和完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设,才能真正发挥其优势,推动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迈上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 财务共享模式下的内部控制及防范措施[J]. 王永聚.国际商务财会,2021

[2] 财务共享模式下会计人员的转型[J]. 吕庆芬.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22

[3] 财务共享在企业中的应用[J]. 张健.中国商论,2019

[4] 财务共享模式下企业集团内部审计优化研究[J]. 侍荣杰.市场周刊,2021

[5] 财务共享模式在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 刘玉爱.中国市场,2016

[6] 财务共享模式下的存货管理流程设计[J]. 吴雪童;孟宪宝;李寒蕾.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20

[7] 浅析财务共享模式下的企业财务管理[J]. 毕军涛.纳税,2021

[8] 浅谈财务共享模式下会计相关内控要点[J]. 王文状.财经界,2015

[9] 企业财务共享模式研究[J]. 李建红.会计师,2015

[10] 浅谈如何在财务共享模式下开展财务监察工作[J]. 曹文敏.会计师,2017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