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引领下小学美术教学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路径研究

期刊: 前沿科学 DOI: PDF下载

马爱平

( 甘肃省甘南州临潭县城关第四小学 甘肃临潭 747500)

摘要

美术作为基础教育阶段当中最为重要的科目之一,在培养学生鉴赏能力、综合素质等多方面往往发挥着比较关键的作用。在这样的基础上,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美术学科教学之中,不仅会调动学生学习基础内容、理论知识的积极性,而且还会增强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不难发现,这对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确保达到新时期核心素养教育目标有着极为明显的意义,同时对于美术而言,是一个很轻松、愉悦的课程。为此,教师需要在课堂中应用正确、契合实际情况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一步向学生传递相关的基础内容与理论知识。本文就核心素养引领下小学美术教学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路径研究提出观点。


关键词

美术;核心素养引领下;小学;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正文


一、引言

美术是基础教育阶段学生接触的特别重要课程,也是当下学生传播、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关键工具,其教学时的目的在于利用不同类型的审美活动去培养学生鉴赏美、感知美、领悟美等多方面的能力,往往是小学阶段教师在教育过程当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对于新时期推行的核心素养教育理念而言,在美术学科教学的实践应用之中一直有着比较明显的难度,这一方面包含教学时的资源,另一方面与各个学校、教师等多方面存在着紧密的联系[1]。另外,近几年,伴随着新时期素质教育理念的融入,社会上各个领域的群体对美术课程教学的重视程度越来越凸显,那么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立足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展开内容知识的教学,同时培养学生相应的核心素养,渐渐成为小学时期教师所需解决、思考的问题。因此,凸显美术教学优势,基于新时期核心素养引领下在美术科目教学时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是势在必行的。

二、当前小学美术学科教师在教学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存在的几点问题

(一)教师对目前教学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并不重视

对美术而言,是一门有着艺术性、人文性的学科,受传统阶段考核教育理念、思想的影响,该科目的教学本身就极易被教师忽视,同时随着近几年素质教育理念的进一步落实,美术教育尽管受绝大多数教师重视,但依旧不可避免的是存在着方方面面的不足之处,如:许多教师在教学时,以教材上的内容、知识为主,并没有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教育予以重视,就很难将优秀传统文化和美术课程教学融合起来。

(二)小学阶段学生在学习美术内容、知识时的积极性都不高

学生是各个学段内容、知识学习时的主体角色。若想在新时期核心素养引领下立足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展开美术内容、知识的进一步教学,远远离不开各个学段学生的参与及融入。只有学生对美术学科所需接触、掌握的内容知识始终保持着高涨的热情,才能够在投入的基础上把握更多的内容、知识。就实际情况而言,当下的美术教学方法比较单一、低效,致使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并不高,尤其在反复的教学过程当中,不仅不利于各个学段学生真正传承、继承与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而且还不利于学生当前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切实培养[2]。基于此,为提高学生学习美术内容、知识时的效率和质量,教师需要在新时期核心素养引领下展开教学,以此增强学生的参与性、积极性等等。

小学时期教师未能尽快在课堂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

若想在新时期核心素养引领下进行小学美术教学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教学过程,就必须在课堂等多个场合内融入优秀传统文化。但就实际情况来看,教师还未能做到这一点,原因在于教师选择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使得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相关内容、知识的兴趣越来越少。从而就很难让学生在扎实的基础上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

小学阶段教师没有及时设计实践方面的教学活动

对于美术而言,其教学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在多个场合内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增强学生之间学以致用的行为意识。但依据当下教学情况来说,教师并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设计有关实践方面的教学活动,这致使学生对所学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知识的应用很不成熟。

在新时期核心素养引领下进行小学美术教学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

(一)有利于进一步彰显美术教学中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作为各个学段的教师,应当以新时期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方向为根本目标,在此基础上寻找契合实际情况的方法、手段和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融合起来,这样在实现美术科目教学价值的同时,能够辅佐学生传承、弘扬及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对于优秀的传统文化而言,表现形式在于艺术作品等多方面,往往凸显着对应的魅力特征。

所以在小学时期美术科目教学中有效融入、结合优秀的传统文化,能够让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掌握有关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内容、理论知识,还能够让学生得到良好、稳定的能力及水平。可见,在美术课程教学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相互作用下,学生可以尽快熟知美、感知美的事物。从而维护学生艺术多方面的素养。

(二)有利于进一步培养该阶段学生对美术课程的学习兴趣

在美术教学中融入优秀的传统文化能够增加学生对所涉及内容、知识的兴趣。例如:在“第7课 对折剪纸”内容中,教材当中展示着多个有着精美特征的剪纸作品,且具有多方面的寓意[3]。对此,教师在教学时,需要适时引导学生探究、思索这类作品真正的含义与价值,或者辅佐学生参与有关“对折剪纸”的训练活动。通过上述提到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剪纸时体悟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还有利于强化学生在新时期背景下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

另外,在当前美术教学中结合优秀的传统文化,能够帮助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加强求知精神。例如:在“第20课 珍爱国宝---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内容中,这一部分知识的学习,通常是要求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借助互联网技术搜集关于“秦始皇陵及兵马俑”的资料,紧接着要求学生按照整合的资料进行设计、创作,进而加以展示。不难发现,在这样的活动当中,学生创新意识是越来越明显的,与此同时真正培养学生美方面的鉴赏能力、领悟能力等技能。

(三)有利于进一步丰富当下教学过程的资源

在目前学生接触教育的基础阶段,如果想在教学中和优秀的传统文化之间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就需要应用高效、契合实际情况的信息技术,进一步查阅较多的资料,并对其进行深入的梳理及整合,这样往往有利于教师结合教材内容、知识选择合适的信息资源,与此同时,还需要紧跟着时代的步伐,掌握美术科目的动态,如:教师在极短的时间内积累特别多的美术知识,以此拓展自身的知识层面,或者为引发学生对包含内容知识的兴趣,教师在积极的基础上选择当下流行的信息技术教学优势,使得教学过程更为的顺利等等。

如何在核心素养引领下展开小学美术教学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

其策略有如下几点分析:

(一)基于美术作品欣赏重视优秀的传统文化

在小学阶段美术学科的教学内,其作品欣赏一直是教师教学过程重要的一部分内容,能够让学生在充分的角度当中了解美术与其他方面的关系,进而增强学生审美方面的能力。基于此,在核心素养引领下小学美术教学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过程当中,教师需要站在美术作品欣赏的方向之中展开,以在极为短暂的时间内凸显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知识的把握对学生今后未来的影响,最终在一定程度上增进学生与优秀传统文化的距离。

例如:在“第1课 水墨游戏”内容中,教师在了解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向其展示不同时期著名画家的“水墨”作品,如:徐悲鸿先生的“奔马图”,张大千先生的“高士听泉图”等等。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赏析佳作,在学生欣赏作品的过程内,教师趁机以简短的语言向学生讲解、陈述“齐白石画画”时的趣味故事等多类型的故事,其目的是为了利用趣味故事进一步激起学生学习方面的热情与探究欲[4]。另外,教师在学生有着扎实的基础后,尽快向学生说明“水墨”作品的特征和创作时的技巧。具体而言,在学生充分熟知美术作品的同时还要掌握创作者的思想等多方面的内容、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够在培养学生鉴赏能力时,使得学生学会更多的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知识。

(二)调动学生在小学美术课堂中的积极性、参与性

在现阶段课堂教学之中,如果想维护优秀传统文化和教学内容、知识之间的高效融合,就必须重视学生积极性等多方面状态、表现的培养,这就需要教师关注学生课堂上等其他场合的状态、表现。值得注意的是,当下美术所包含的内容、知识不是纯基础、纯方法技巧的科目,而是一个检验学生学以致用能力等多方面的学科,这不仅是教师教学过程中的目标之一,而且还是新时期课程改革对接下来美术教学提出的新标准等等。以某些学生创作的情况为例,教师要多多关注学生创作时想凸显出来的实际意义,再去评价学生在美术作品创作的最终进度及进展,原因在于这样的方法很容易帮助学生表达个人的观念和情感,进而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例如:在“第3课 五谷作画”内容中,教师要求学生围绕着“秋收”这一主题探究、思考“五谷作画”的方法与技巧。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效果,教师引导学生通过互联网、激烈沟通的形式,切实整合“五谷作画”的材料、步骤等多方面的资料。紧接着让学生以小组合作、自主创作等方法完成一幅又一幅有着纪念价值的“五谷作画”作品。不难发现,利用上述提到的教学方法,真正使得学生察觉到“五谷作画”的寓意。在这样的环节内,学生的积极性、参与性能够得以调动。

(三)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当中的过程融入优秀传统文化元素

在课堂教学当中的过程内,教师需要依据科目所涉及的内容、知识融入对应的优秀传统文化元素,这样有利于增强学生艺术上的鉴赏能力等多方面的技能。值得注意的是,在融入优秀传统文化时,教师需要结合当前的教学内容、知识[5]。只有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提升教学过程的质量及效果,尤其在较长的时间内营造极为轻松、愉悦的气氛,进而强化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与归属感,在以上提出教学背景下,学生熟知美术内容、知识的积极性反而愈发明显。

例如:在“第9课 写意蔬果”内容中,教师可以利用周围“茄子、南瓜”等一系列素材搭建教学过程情境,就是希望学生从根本上理解“写意”的内涵与含义。以教材上“蔬果册(清)虚谷”写意作品为例,教师借助信息化下的互联网技术整合多个方面资料,尤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赏析、分析相关的写意作品,如:解读某个创作者的写意技巧、方法等等。由此可见,选择刚刚提到的方法不仅让学生把握写意时的特征,而且还让学生与创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四)在丰富的教学活动内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在学生接触基础教育时,因自身年龄小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所以在美术科目教学时,若想融入优秀的传统文化,就必须按照上述提出的特点进行考虑、思考,另外,伴随着新时期信息时代的进一步发展,教育教学时所需利用的工具同样在与时俱进,其中信息技术逐渐赢得教师等社会群体的关注。基于此,教师在教学实践环节内需要融入信息技术的优势特征,其目的是为了使学生领悟到丰富多彩优秀传统文化的真谛。从而能够将所学的内容、知识和优秀传统文化联系起来。

例如:在“第20课 珍爱国宝---古代的青铜艺术”内容中,教师改变以往利用的填鸭式、灌输式等教学方法,而是以学生自主、主动学习的教学方法向其传递更多的美术知识,如:教师在了解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把班级内的学生划分成几个小组,紧接着要求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搜集、整合有关“古代的青铜艺术”等多方面的资料。在这样的学习情况内,教师引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下的多媒体手段,将搜集、整合好的资料梳理出来,主要希望学生在自主、主动的角度当中抓好本节课内容知识的重难点部分。从而真正锻炼学生在课堂上的实践水平与能力。

五、总结

综上所述,美术课程教学与当前优秀传统文化之间的结合有着明显的意义。对于优秀传统文化而言,具有凸显的特征。那么在教学时,教师需要充分展现美术学科的优势,尤其按照教材上内容、知识的特点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其中,以此使得学生切实感受、领悟艺术的所在魅力,同时值得注意的是,教师还要立足于弘扬的角度之中展开美术科目的教学过程,才会和当前背景下教学目标呼应起来。

参考文献:

[1]李萍《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内蒙古教育》2019年第12期

[2]陈霞《浅析核心素养下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小学美术教学探索》,《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2年第7期

[3]庄志武《以新时期核心素养理念为导向的小学美术传统文化教育新探》,《中华活页文选(传统文化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23期

[4]李洁《浅析核心素养教育下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1年第16期

[5]杨姝《基于新时期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试题与研究》2022年第3期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