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互联网+”时代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研究
摘要
关键词
互联网+;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策略;方法
正文
引言
目前,信息技术高速发展,信息技术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教育领域的教学方式,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便深受其影响。新时期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坚持与时俱进,把握时代发展的潮流,紧紧跟上时代的浪潮,并且不断地创新教学方法,这样才能切实优化小学数学教学模式,为学生带来前所未有的数学学习体验。
一、互联网+在小学数学教学时的作用
互联网+小学数学,主要是信息技术、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后的教育成果。互联网与教育领域的相互融合,依托云计算技术、互联网技术以及大数据技术。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为小学数学教育带来了巨大便利,国际互联网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正在革新着传统的数学教学方法,为传播数学知识以及训练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带来了新的途径。在目前小学数学教学时,互联网+教育具有较大的优势,通过应用这一模式,可以进一步展现学生学习主体性,减少学生关于教师的依赖,同时也能有效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令其对数学学科的学习更加有信心。
二、互联网+在小学数学教学时的应用策略分析
(一)应用“互联网+”创设数学情境
随着小学数学新课标的改革,教师在数学教学时应注重营造真实且生动的数学情景,这样才能吸引学生的关注,唤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让学生时刻保持活跃的思维状态。所以,在具体教学时,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打造数学情境,致力于将学生带入到数学学习状态内。“互联网+”时代的教学,它为数学课堂提供了更立体、更丰富、更有趣的数学情境创设。
例如,解决“小数点搬家”一类的习题时,就可以利用多媒体视频为学生展示这样一则故事:“蚂蚁快餐厅”开业大酬宾了,每份套餐0.01元,欢迎品尝。小白兔看见这一消息后,觉得这里的饭菜太便宜了,马上把这一消息告诉了小伙伴,让大家都来尝尝。大灰狼发现小蚂蚁餐厅的生意太好了,就来使坏,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了一位,变成了0.10元,小动物们虽然发现涨价了,可这里的饭菜实在是太好吃了,快餐店的生意依然火爆,大灰狼一不做二不休,把小数点又向右移动了一位,价钱变成了1.00元,第二天小蚂蚁发现怎么没有一个客人了呢?小学生喜欢听故事,利用故事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学生引入这一特定教学情境当中,还动态演示了小数点搬家的过程,令学生目不转睛的观看这一过程,并且尝试动手制作课件,通过创设有关的数学学习情境,增强课堂学习有效性,体验数学知识带来的乐趣。
(二)应用“互联网+”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互联网+”教学模式下,小学数学课堂上的教师角色发生了一定变化,学生摇身一变成为了课堂上的主人。教师需要重新梳理学生、课程以及教师间的关系,致力于突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中心地位,并指导其通过互联网手段获得数学学习素材,养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例如,在学生预习时,给学生提供多种预习途径,并给学生介绍每个视频的特色,例如;预科----时间比较短。洋葱视频-----故事性、科幻性比较强,喜欢科幻的学生可以看;腾讯视频讲的比较细,可以给基础比较薄弱的同学作为参考;新世纪小学数学网----介绍的方法比较多,可以给基础比较好的同学提供多种思路等。由此一来,便把数学课堂上的学习主动权交在了学生手中,令学生更有兴趣预习,为后期的数学课堂教学做好铺垫。
(三)应用“互联网+”鼓励学生合作学习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改变了小学数学教学手段,通过互联网技术可以促进师生交互,但这一过程中教师也不可忽略培养学生团体精神,要指导学生在互联网+学习模式下与小组成员高效配合。例如,在学完“简易方程”后,都会让孩子通过思维导图的形式进行知识梳理,可是在家上网课,孩子不能静下心来认真梳理。教师就可以这样要求:其一,以小组为单位,每人梳理一个分支。其二,小组内自行选择一个固定的时间,查找资料,一起讨论,完善思维导图。其三,把思维导图制成课件的形式,全班交流[1]。其四,在班级内的众多小组中评选出优秀的组别,并且为小组内的每一名成员进行奖励,可以奖励其积分,在多次评比中积分超出10分的学生,即可兑换笔记本。学生通过团体形式共同制作数学PPT,小组内每一名成员都有自己要负责的任务,在学生通力合作下,有人查找资料,有人负责演讲,有人负责制作,整个过程不亦乐乎。有的小组不会制作电子思维导图,主动请教其他小组的成员,到现在为止,大部分小组都能在电脑上制作思维导图,有的小组比老师做得都精美,这样便可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团队精神,令其感受到了团队的重要意义,而且还提高了学生的能力。
(四)应用“互联网+”优化课堂活动
为了能够加速小学数学教育的改革,促进小学数学教学超向信息化方向发展,就需要使用互联网+打造信息化教学课堂。为进一步推动教育信息化建设,加强教育信息化的共建、共享、共赢,在执教“三角形”知识时,便可应用“互联网+”充实数学课堂内容,并且令数学教学方式变得更乐趣。上课伊始,教师需充分抓住学生好奇、爱玩的天性,以“猜图形”的游戏方式导入课堂,再通过回顾学习平行四边形的方法入手,采用迁移、对比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独立探索、自主认识三角形。在“认识三角形”和“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两个活动中,学生在动手操作、思辨讨论中扎实掌握三角形的相关知识,通过互联网+丰富教学素材,促进师生交互,增强课堂教学效果[2]。
(五)应用“互联网+”创造数学微课
得到互联网+技术的支持,教师设计数学微课,展开小学数学分层教学,能够拓展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时的具体视野,帮助学生打牢数学学习基本功。在互联网+支持下的微课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方法,激活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热情和潜力。比如,在讲解“长方体和正方体”有关内容时,教师通过应用互联网+技术设计微课,通过促进学生与学生合作,令一名学习成绩稍好的学生和一名学习成绩中等的学生组成数学小组,两个人共同使用微课复习以及预习。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与学生之间便可形成互帮互助的状态,既能巩固优秀学生的数学知识基础,同时也能带动数学学习基础稍加薄弱的学生提高本身的数学学习水平,促进学生与学生共同进步,带动班级内整体学生数学学习水准的提升[3]。
(六)应用“互联网+”掌握数学重难点
在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上,若想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并不困难,但前提要保障学生迅速掌握数学知识点,教师则应使用互联网+技术手段,这是提高学生数学兴趣和学习效率的重要方式。在课程开展前期,应用网络收集相关内容,保证课堂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将数学知识制作成幻灯片,从而助力学生整理相关知识点,改善课堂教学效果。比如,在讲解和“分数”有关的知识时,教师就可以结合互联网+技术,运用多媒体设备,带领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物体定义,将单位“1”划分成不同的份数,鼓励学生对照视频中展现的内容,联系教材知识点,结合互联网中的素材进行深度思考以及研究。在这一过程中,即可深刻的令学生记忆相关数学内容,而且还可以帮助其理解抽象化数学概念,掌握高效的数学学习技巧。在今后学习其他数学知识时,也能通过应用此种方法提高数学学习效率,保障数学学习道路更加通畅[4]。另外,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不仅能够突出教学的重难点,也可以体现在图形教学等方面,优化整体的教学效果。在互联网+作用下,教师应用网络绘图软件,即可为学生形象的展示各种图形,促进学生对各种图形产生直观的记忆印象,比如圆、圆锥、圆柱、多边形、轴对称图形等,从而促使学生对数学产生全新的认知,进而优化课堂教学效果。
结束语
综上所述,进入互联网+时代后,互联网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的出现,可以为数学课堂带来众多新生力量,融入更多新鲜的素材,丰富数学课堂知识结构和体系,令数学课堂上的内容更有趣、更新颖、更能吸引学生关注。因此,数学教师要把握互联网+技术发展优势,将其和小学数学课程教学工作加以融合,进而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数学学习能力,令学生通过有趣的学习方法深层次掌握数学内容,增加数学学科学习水平。
参考文献:
[1]高玉翔.“互联网+”时代下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的创新策略[J].新课程,2021(09):176.
[2]陈爱萍.互联网时代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探究[J].教育界,2020(52):30-31.
[3]周莹.“互联网+”时代小学数学教学模式改革[J].数学大世界(中旬),2020(10):31.
[4]陈小惠.探索“互联网+”时代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0(10):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