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妙处理课内文本,发展学生高阶阅读思维——以人教版初中英语教材《Go for it!》为例
摘要
关键词
初中英语;文本内容;阅读教学;高阶思维
正文
当一个人具有了思考问题的高阶思维之后,他们的心智活动往往比较成熟。英语在初中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很高,发展学生的高阶阅读思维应该成为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英语课程标准》强调指出: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用英语获取、处理和应用信息能力,发展语言核心素养。近些年来,中考的英语题型在不断变化,很多重点对学生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进行考察,要求学生能抓住文本主要内容进行巧妙答题。因此,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绝不能肤浅的让学生处理文本信息,而是引导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深入解读,在阅读的过程中表现出自己的分析、综合和判断能力,发展高阶思维。本文以人教版初中英语教材《Go for it!》为例,浅谈培养学生高阶阅读思维的方法。
一、关注标题,培养学生预测能力
在很多阅读理解题型中,学生如果学会关注标题,对于接下来的深入阅读会带来直接的帮助。标题的作用非常明显,有的标题就是文章的中心点,作者的情感通过标题就能凸显;有的标题则是对课文的一个简单概括。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关注标题,将其作为利用的一个素材。教师可设计活动,让学生根据标题推测文本内容,发展高阶阅读思维,达到深层次阅读的目的。
比如在教学八上Unit 8《How do you make a banana milk shake?》Section B中的阅读文章“Thanksgiving in the United States”时,教师可以不必一上来直接让学生进行阅读,而是根据文章的题目提出如下问题:“What do you know about Thanksgiving?”组织学生现场讨论关于“Thanksgiving”的内容,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有的学生会从“American History”说感恩节,有的会从“Custom”与大家交流感恩节那天美国人吃的食物和做的活动,还有的学生对大胆预测这篇文章主要内容:“The history, time and place of Thanksgiving”。通过让学生根据题目说感恩节的相关信息,能很好的激活其知识储备,这样在接下来的阅读环节就能更好的理解文章内容,提高学生阅读思维。因此,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不要急于处理课内文本,而是引导学生从文章题目入手,慢慢的培养他们的预测能力,这样才能发展学生高阶阅读思维。
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文本探究能力
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很多教师强调背诵,要求做到耳熟能详的地步,最后通过几个小练习题来评价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在这种阅读模式下,学生被动获取信息、理解文章,思维停留在较浅的层次上。真正的阅读应该是发自肺腑的、主动参与式的阅读,对文本形成自己的看法和主张。小组合作教学是一种新型教学方法,每个小组安排适当的任务,小组中的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角色,在任务驱动下,学生的阅读参与性会很高,能主动的探究文本内容,完成阅读任务。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合理构建阅读小组,设计的小组任务要紧密联系教材,难易结合,使学生在阅读中经历思考、质疑和论证,发展高阶思维。
比如在教学九上Unit 6《When was it invented?》中的“Do you know when basketball was invented?”这篇文章时,教学目标之一是让学生掌握被动语态的用法,能在真实的语境中应用被动语态,理解其结构。在采用NBA视频导入新课后,教师给学生3分钟的时间大体阅读一下文本,找到文章中哪些地方运用了被动语态,在文章中画出来。在学生基本掌握文章主旨后,为了提高学生高阶阅读思维,安排以下三个探究任务:①小组一:What are the rules of playing basketball?②小组二:Why were the Berlin Olympics important for basketball?③小组三:Which groups are famous in America and China?通过三个问题来培养学生寻找信息点的能力。在任务的驱动下,小组学生会明确分工,有的进行精读、有的进行泛读,有的则默读,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找到了问题的答案。最后教师对小组的表现进行评价,提出阅读中存在的问题,将优秀小组成功的做法分享给大家,实现共同进步。
三、借助思维导图,培养学生重组内容能力
在新中考的背景下,有很多信息重组题型,需要学生精确的阅读文本,找到各种关键词,根据关键词复述文章。但是在平时的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忽视学生读后的知识重组,大都是再安排一些相关类型的文章让学生加深印象,实际起到的效果并不强。近些年,思维导图在阅读教学中应用逐渐增多,利用思维导图,学生在整理信息的过程中,逻辑思维能力会提高很多,在心中可形成完整的知识框架,有助于发展高阶阅读思维。
比如同样在教学“Do you know when basketball was invented?”这篇阅读文章中,在学生阅读完文章后,教师就可以布置构建思维导图的任务,让学生从篮球运动规则、发展历程、受欢迎程度三个方面对文章进行总结,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采用树状图、泡点图、结构图等形式,完成导图后随机让几名学生上台根据自己的导图复述课文内容,进一步提升对文章德理解。随后,教师将思维导图中的一些长句子去掉,只保留每个节点的关键词,再次让学生进行复述,并要求将词汇和短语放在一个语境中进行复述,虽然刚开始学生会出现磕绊的情况,但是时间长了有助于学生形成一个记忆的网络,使得学生能抓住重点进行复述,阅读理解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因此,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创新思路,将思维导图融入教学中,鼓励学生通过思维导图来重组文章内容,发展高阶阅读思维,满足英语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
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英语新课改的要求下,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特别是高阶阅读思维已经成为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受到了越来越多教育者的关注。很多教师阅读教学模式较为固定,教师讲代替了学生的读,导致很多学生对文本内容无法深入理解,阅读思维停留在较浅的层次上。下一步,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对课内文本进行巧妙处理,创新阅读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阅读课的主人,在阅读过程中勤思考和分析,全面掌握文本内容,发展高阶阅读思维。
参考文献
[1]李生琴.基于生本理念下中学生英语阅读思维品质培养的有效教学探究[J].考试周刊,2020,26(11):5-6.
[2]刘旭.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思维品质的提问策略研究[J].山海经:教育前沿,2020,17(2):1.
[3]张怡静.简析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课本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启迪与智慧:中,2021,30(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