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加工课程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实践与评价分析
摘要
关键词
数控加工课程;一体化教学改革;实践与评价
正文
本文系2020年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编号:GXZZJG2020B051)“中职学校数控加工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研究与实践”的研究成果
前言:在现代化制造业工艺生产中,数控机床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我国众多制造业中,数控机床专业操作人员相对来说是较为缺乏的社会型人才,企业要具备足够的人才,才能保证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在职业院校进行数控加工课程一体化教学改革,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其能够快速适应企业发展和工作需求,成为适应企业发展的专业型人才。
一、数控加工课程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自从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中国三大产业的发展收到国际越来越多的关注。其中的第二产业,即工业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通过培养数控加工专业技术人才,对其进行科学系统的授课和技术辅导,才能切实提升我国工业加工技术的整体水平。例如,在中国各大职业院校数控专业课程中,《数控编程与加工》作为重点课程之一,该课程是以学习数控机床基本常识及基本操作等的理论基础为依托,为学生提供多种接触数控机床加工作业的机会和概率,通过车间模拟等方式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促使该课程的教学与市场实际更加贴合,从而实现为中国工业企业公司培养优质人才的目的。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国的一些职业院校的教师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教授,只重视培养学生扎实的理论基础,而忽视了相关的技能训练。长此以往,将不利于学生未来在企业中立足。因此,中国职业院校对数控加工课程一体化教学进行改革和调整是十分有必要的,这样才能将学生培养成为符合中国国情和时代发展的专业人才,并使该专业能够充分服务于中国工业,最终提升我国数控加工人才整体的综合素养。
二、数控加工课程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实践策略
(一)对数控加工课程内容进行改革
数控加工课程是以企业的实际工作任务为根据设计的内容,职业院校的教师队伍需加强对数控加工课程的了解,采取企业调研和实践专家访谈会的方式,对该课程设置相关的教学任务,其中主要包含数控车床操作以及保养、滚动轮支撑轴数控车削加工、阶梯轴的数控车削加工等。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教学任务,将技能目标、知识准备、任务分析等几个部分的内容融入到教学任务中,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树立学中做、做中学的学习理念。当顺利完成每一个阶段的教学任务后,学生不仅能够习得基本的理论知识,掌握实际的操作技巧,还能提升他们的团结合作的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重新定位课程目标
在过去的数控加工课程教学中,教师比较侧重于培养学生的数控加工工程序的编写能力、数控机床的具体结构、零件加工等技能。对数控加工一体化课程教学进行改革的目标是,在原有基础上强调对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以及岗位更换迁移,使学生的实践能力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特点,并能为他们未来适应社会,更好地步入工作岗位奠定基础,最终提升我国工业加工行业的整体水平。例如,当前大部分职业院校的数控加工专业采用校企合作形式,与当地的工业企业签订劳动实习合同,以加大对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力度。院校在教科书内容中加入一系列加工技术及数控编程等,通过设计具体的工作任务,帮助学生对企业的加工编程和具体流程进行充分的了解和熟悉。并在学生与就业企业签订劳动合同后,要实现数控加工课程一体化教学,就需对该专业的教学目标进行重新定位,以打造特色化的课程教学。
(三)重新编写一体化课程内容
职业院校通过将数控加工课程一体化结合国际最新内容对教材内容进行重新编写。首先,将一体化理念和典型工作任务结合传统的数控加工专业课程,在确保教材内容符合教学实际的前提下对教材进行重新编写,从而切实提升实践教学效果。其次,各个职业院校应对其他发达国家的数控加工技术和职业院校教学模式进行充分的了解,在教材当中加入一些实际案例或理论等内容,帮助学生准确了解和学习先进技术,并在自己原有基础上继续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最后,适时调整教材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在教材中融入职业资格标准,按照职业特定技能和核心技能标准模块的设计来培养人才,实现职业性与综合性的统一,使教学内容体系更具新颖性和独特性。
(四)注重提升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
职业院校的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还需有足够的能力开展实践教学,通过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来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从而将学生培养成为应用型的全方位人才。具体来说,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提成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首先,职业院校在聘请数控加工专业教师时,应对其的教学资历、实践能力、就业资格等方面进行重点考察,加强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数控加工专业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其次,应为教师组织定期的职业技能和专业知识等方面的培训和指导,为教师提供最新的数控加工专业技术相关的知识,增强教师的职业素养和专业素质。最后,要提高教师自身的实践教学能力,还需鼓励其进行相关的专业兼职教学活动,以校企合作模式定期为教师提供进入企业兼职的机会,对企业中的数控加工流程和技术进行充分的了解,将自身的实践经验融入到课程教学中,并对教学内容和过程进行适当调整,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的同时,促进其的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能力的进一步增强。
(五)对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
在数控加工课程的一体化教学中,企业实际工作任务是该课程的主体特征,教师在开展相关的教学实践活动时,要对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改革,需要明确教学任务,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决策,之后在此基础上实施相关的教学计划,控制好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注重教学反思和教学评价。首先,将培养学生的数控岗位能力作为教学的核心,使教学方法和手段更具数控特色。教师在课程教学中可以根据需要采用电子录像、网络课件、模拟软件或实际操作等方式,对课程教学进行创新和改革。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结合本院校的实际情况,对数控技能训练的成本等诸多因素进行充分考虑,将数控加工仿真系统在教学中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的同时,注意不能以仿真训练取代实际零件的加工训练。最后,数控加工课程本身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学生学起来会比较枯燥、晦涩,容易对该课程的学习失去兴趣。对此,教师应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如多媒体教学、情境化教学等方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而实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操作技能的目标,同时也能使教师的教学效果达到最佳。
三、数控加工课程一体化教学改革的评价
在职业院校的数控加工课程一体化教学改革评价中,应以教师的评价为主题评价,以多个评价主体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打破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模式,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或生生之间的互评,并在教学系中将学生的学习情况充分体现出来。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现代化制造业工艺生产中,数控机床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且在我国的众多制造业中,数控机床专业操作人才是比较缺乏的一种社会型人才,一个企业只有具备足够的人才,才能促使自身得到可持续的发展。职业院校应注重数控加工课程一体化教学改革,以培养和提升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增强他们的综合职业能力。同时,通过对该课程的改革实践,有利于提高数控加工技术专业的教学质量,从而为企业培养更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张佳,肖萍,王梦. 《数控编程与加工技术》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与实践[J]. 时代汽车,2022,(08):57-58.
[2]李真. 中职“理虚实”一体化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以《数控加工机械基础》教学为例[J]. 职业教育(下旬刊),2022,21(01):85-89.
[3]许启高. 探讨数控编程与加工课程基于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改革路径[J]. 科技资讯,2020,18(29):131-132+135.
[4]匡礼. 课程思政背景下的中职思政一体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以数控车削加工岗的5S管理教学设计为例[J]. 现代职业教育,2020,(25):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