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新"视角下看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落实

期刊: 前沿科学 DOI: PDF下载

张静

沭阳如东中学 江苏省 宿迁市 223600

摘要

继基础阶段的教育改革取得重大进展之后,高中阶段的新教改取得的成果也十分显著。新教改从新的考试方式,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材与课程这三个阶段入手,对高中物理课堂进行了重新建构,实现了从教材到理念到教学方式全新的改变。致力于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物理知识方法、培养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过程中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创造型思维,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物理观念,以及培养学生对科学进行不断探究的学习态度


关键词

新教改;高中物理课堂;三新

正文


引言

新教改致力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的能力。主张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儿,主张教师从教学内容的讲授者、知识的传播者、转变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教育的改革是一个漫长且繁重复杂的过程,尤其是在改革初期,新的教育理念不够普及,以及新的教学与传统课堂不能完美融合对教育工作者来说,对我们在新教改下的物理课堂来说是一个非常重大的考验。接下来,本文将就如何从“三新”视角下看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落实与大家展开讨论。

一、高中物理课堂现状

由于当前我国新教改的教育理念还没有被深入普及,在很多教师心目当中认可度不高,因此我国目前的高中物理课堂还是比较偏向于传统课堂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当中还是存在着许多问题。

(一)教学方法枯燥乏味

我国目前的高中课堂教学主要还是为了应付高考。因此,在授课过程当中,教师仍然会把讲解知识作为课堂的主要内容,然而由于高中物理知识已经具有一定难度,对一部分学生来说晦涩难懂,长此以往下去单一的知识点讲解会降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学习物理知识变得更加困难,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教学质量反而会降低。

(二)教学资源匮乏

我国作为一个多省市的国家很多地区所使用的教材各不相同并且随着新教改的不断实施各地的物理教材也都在逐步更新虽然当前物理教材版本众多,但大多数教材所汇总的知识点不够齐全。

(三)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差

我国的大部分学生,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接受的是传统教学方法,并且在当前的一部分课堂上,还是以教师讲授教学内容为主的教学方法,导致没有很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仍然没有获得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在日常教学工作当中学生还是以听从教师安排为主,长此以往下去导致学生对事物缺乏自己独立的思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也比较差。

二、新教改的含义

新教改指的是在传统课程,传统教育理念的基础上,与新社会、新时代的要求树立新的教育观念相结合,用新的教学方法在传统教育教学课堂上做出改变。将过去以教师为主体,学生在课堂当中听从教师安排的传统应试教育,转变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在课堂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探究为主的全面素质教育。新教改提倡教会学生主动学习,更加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三、新课改下“三新”概念

新课改下的“三新”指的主要是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材、新的考试形式,新的考试形式是新教改下最为明显的能够被大众所看到的改变。新的高考方式由过去的文理分科,在高考时统一参加文科考试或者统一参加理科考试的考试,转变成了“3十1十2”模式即三门主科加上一门首选科目,再加2个再选科目。新的教材指的是不同于过去的排版设计更加精美丰富对知识点的概括更加全面对内容的定义更加简单便于理解的教材。在三新当中最重要的当属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育理念其实已经被推崇多年,但是在我国始终未被全面普及。新的教育理念指的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的学生观、教师观。主张在教学过程当中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认为教师应该多鼓励学生、引导学生、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合作探究学习能力。

四、“三新”背景下的物理课堂的实施

(一)新教材在物理课堂上的体现

新版的物理高考教材教学体系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全部学生都被要求必须完成学习并修完三本物理必修科的知识点后才能报名参加物理学业能力水平评定考试,对于选择物理学科参加高考的部分考生,也会被要求把物理必修科和选修六本学科书籍的学习完;考试内容和重点习题设置让其在物理选修学科中的核心理论素养和新理念的学习渗透和贯彻落实工作得以被充分强调。根据高考学生的综合认知能力特点重新调整了部分知识章节中的内容,把牛顿第定律内容调到了牛顿第定律之,原物理课本中的曲线运动”这一章节,将其特别分为了圆周运动”和抛物运动”这两小节的章节原数学教科书课本中的静电场”和恒定电流”这两章节,将其特别分为了静电场及其应用”“静电场中的能量电路及其应用”和电能能量守恒定律四小节的章节。根据2017版《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和新课程高考教材改革的实际需要,一些章节内容也被做了一些删减性的调整[1]

例如安培力,洛伦兹力等部分章节内容都被安排出现在了物理选修的课本中,降低了物理学业能力水平评定考试内容的教学难度,即学生学习必修的难度。必修课程知识点的变化:删除了探究做功与功能变化的关系、多用电表原理、门电路、逻辑电路基本原理、集成电路等内容,移出了安培力的方向和大小、洛伦兹力的方向和大小、电子束的磁偏转原理;移入了光能量的不连续简介、微观世界的量子化特征简介、初步了解相对论时空观。选修基本知识点的变化:选修删除了惠更斯原理,用电子激光透镜观察电子全息液晶照相,电容器和电感器对交变光和电流的相互作用,认识液晶温度变化是两个分子之间平均产生动能的重要标志,液晶的主要微观物理结构、主要化学性质及工作技术原理应用,饱和汽、未饱和汽,相对湿度,熵 ,概率波 ,解释轻核与重核中子质子核的数量具有不同比例变化原因同时增加了初步了解火力发电机和动力电动机反应过程作用中的各种能量相互转化,初步了解场的统一性和场的多样性。每一章节的结尾增加了章末小结,帮助学生及时复习本章节的内容,除章末小结外,章节结尾还增加了章末练习,帮助学生在习题中巩固所学知识。在必修一的教材中还加入了大量我国近些年来的科研成果,并且采用图片加文字的形式表现这些内容,更加便于学生理解

(二)树立新的现代教育理念,坚持以学生为本

 新的教育政策下必定会产生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育思想要求我们必须始终坚持课堂要围绕学生展开,坚持以学生为本,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上的主人翁。在“三新”背景下,要求学生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聪明的才能,更重要的是,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格局,拥有正确并且向上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注重传授科学知识,更要加强思想品德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将思政科课程相结合,将物理课灵活化、情景化,在物理教学中注重创设情境,将物理知识与实际情境关联起来,有利于学生将物理与现实相联系。

例如,在高中物理天体运动一课中,大多数物理教师仅仅教授了万有引力定律等重要知识点,但是这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德育点,可以就此展开对我国航天成就的讨论。可以让学生利用课下时间对我国航天成就进行收集,并且以小组为单位制作PPT,在正式授课之前进行小组PPT的展示,不仅可以让同学们树立国家自信,而且可以激发同学们对航天工程的兴趣,为同学选择大学专业提供了方向,更是在PPT展示环节锻炼了他们的小组合作能力、信息搜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2]

(三)、新的高考形势下,物理课堂如何进行

目前我国正在全面推广新高考,即3+1+2模式。他不再要求学生是单纯的理科生,或者单纯的文科生。它要求学生将不同的知识、不同学科之间要进行融合,也是一种综合能力提升。首先是学科内知识点的综合。简单来说,就是将每一个知识点形成自己的知识板块,能够用多个知识点解决一道综合类题目。最重要的就是熟练掌握各部分重点知识,进而掌握知识与知识之间的基本内在联系,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在这一步的教学工作中,可以让学生自己绘制思维导图以帮助理解。更深层次而言,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学科知识分析并思考社会现实问题,将实践与理论相联系。从长远发展来看,在学习过程中也要注重多学科的综合。这就要求教师广泛学习并掌握各科知识,多方搜集资料,在教学中注意加强学科之间的联系,对同学们则要求学生会能熟练应对综合题目。综合教育不仅能培养学生创                                                                                                                                                                                               新能力和创新思维,也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有效途径。                          

例如:在进行电磁感应与电路的综合学习时,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确定电源相当于哪部分,并根据楞次定律与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判断感应电动势的大小和方向,引导学生画出等效电路图,以此来根据串并联电路的性质求出未知的物理量。这种综合性的的学习方法,可以激发学生从多方面思考问题,提高答题效率。物理与很多学科都可以进行综合教学,例如,物理在体育课上的应用,我们在打篮球时,可以根据抛体运动规律,进行投篮,提高命中率,物理与体育学科的综合,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在物理方面的学习积极性,更有利于学生在体育技能方面的提高,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结束语

目前来说,新教改在高中物理课堂上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新教改重点在于教育理念的转变,只有将我们的教育理念从重成绩转变为重能力,将学生为主体的课堂代替教师为主体的课堂,让学生真正的投入到课堂当中,在学习过程当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主动的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是实现了真正的教育改革。而这一切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充分的引导学生,鼓励学生。相信在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之下,我们的物理课堂能够取得更大的进展,学生能够获得更大的进步。

参考文献

[1]余琼,王长江,李俊永. 在高中物理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的探索[J]. 物理通报,2021,(12):76-80.

[2]杨向天.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物理高效教学的思考与探索[J]. 学周刊,2021,(36):117-118.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