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思路分析

期刊: 前沿科学 DOI: PDF下载

许秀美

江西省赣州市会昌县小密杉背小学 342603

摘要

小学语文是我国基础教育体系当中的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其主要任务是引导小学生识字、写字、阅读、表达、写作等等,同时小学语文也是建构学生语文学习基础,培育语文基本素养的主要途径。在新课改大环境之下对小学语文教学工作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其中最为主要的一点就是要培育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发展学生的语文学习综合能力,让学生在语言积累、逻辑思维、审美、表达和写作上有所发展,核心素养作为新课标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主导方向,每一位教师都应该要深入的学习并理解,要融入到新课改工作的氛围之中,由浅入深扎扎实实的展开小学语文教学教研工作。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核心素养

正文


小学语文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形成语文学习方法的最基础阶段,在此阶段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要掌握拼音、写字、词义、句型,同时还要发展基本的阅读、写作能力,既注重基础知识的积累和学习,同时又侧重能力的提高[1]。同时小学语文也是一门工具学科,小学阶段的其他学科的学习也离不开对语文知识的应用和积累。作为新时代小学语文教师的我们应该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目标和理念,对新课标核心素养理念思想进行学习和解读,并且将其应用在一线教学工作中,用以改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

一、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理念分析解读

对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理念展开分析解读,是本次教学实践研究工作的第一步,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要有与时俱进的思想和理念,不能够一直沉浸在腐朽的思想和理念之中[2]。小学语文新课标经过了多轮的改革与实践,总结出很多经验和成果,其中新课标所提出的核心素养理念思想最值得我们去学习和研究,综合分析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理念包含:①注重语言基础知识的积累和学习,这是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理念的首要内容,也是小学生需要形成的最为基础的素养。在一线教学中教师要以基础知识为主线,从基础抓住引导学生学习拼音、生字词、掌握句型的结构和句子的含义,分析文章的表达方式和写作手法,进而培养学生的语言基础知识素养。②开发学生的语文逻辑思维素养,语文学科虽然主要是以文字为载体来承载知识,但是知识也是有一定的结构,需要理解需要内化。所以语文思维在小学语文学习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我们在教学中,不能够仅传授答案,还需要告诉学生知识形成的过程,如何建立起对问题的解答过程,要知其然还要之其所以然,这就是小学语文思维素养形成的过程。③审美与文化素养,通过学习 小学语文知识,学生可以从文章中学习做人的道理和价值观,引导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培养学生正确的积极的审美素养。其次语文课文中也包含了很多传统文化知识,对新一代小学生的学习与成长也是有一定的意义,能够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二、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研究

(一)优化情境渗透核心素养理念

在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大部分教师第一步就是思考:怎样设计高效的教学情境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思维,所以语文情境的建构对小学语文教学来说非常的重要。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要建立起数字化的小学语文教学情境,扩大课堂知识容量的同时,也优化知识的表征方式,使其能够更好的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例如针对低年级的学生展开生字书写教学时,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软件将汉字的一笔一划展示出来,清晰明了的呈现出汉字的书写顺序,并且笔锋、笔顺都到位有助于学生的学习。比如:《秋天》这篇课文中,学生需要掌握:“了、子、人、大”这几个字的书写,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将“了”和“子”两个字放在一起,将“人”和“大”两个字放在一起,形成两组字,再通过书写软件进行教授和讲解,这样一来学生在脑海中就形成了清晰的对比,提高了学生的识字和写字的学习效率,促进了学生的语言基础知识素养的提升。其次教师还可以将课文与视频相结合,例如在学习:《乌鸦喝水》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可以把这则童话故事的视频呈现出来,通过观看视频询问学生,乌鸦遇到了什么困难,它是用什么方法来化解困难呢?让低年级学生简单的对整篇文章的故事发展情节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培养学生的语文逻辑思维。

(二)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

在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教学工作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工作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合作学习不仅要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还需要实现将疑难问题化解和突破的目标。在核心素养教学背景下,展开小组合作学习我们要有目标有方向,教师要组织好领导好,确保每一位学生都有一定的学习收获。例如在学习:《落花生》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开展一轮角色扮演活动,让不同的学生分别扮演:父亲、母亲、作者等等,按照课文故事的发展情节,将这篇文章的故事经过展示出来。在表演活动的过程中,除了要生动的演绎课文故事情节之外,还要求学生对所担任的人物角色特点进行揣摩和分析,比如:扮演作者的父亲的学生,需要对文章中“父亲”这个角色进行认真的分析。最后还要求学生小组交流讨论,这篇文章写花生的目的是什么?是单纯的描写花生的生长环境、外形和实用价值,还是想通过花生从侧面反映一些现象呢?在小组合作学习中通过活动和交流学习的形式,组织学生一同进行交流、学习、突破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也对学生的各方面语文核心素养的提高有帮助。

(三)重视读写结合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的教仅仅只是教学工作的一方面,最主要的还是学生的学,尤其是当学生进入到中高年级之后,学生的主动学习精神越来越显得非常的重要,促进小学生主动学习的最佳方式,还是要教师从课堂教学入手,通过以读促写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学习:《鲁滨逊漂流记》这篇文章时,小学生对游记一类的小说很感兴趣,同时小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导致学生在课堂上萌生出了很多的想法。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展开了一轮以读促写的教学实践活动,要求学生通过作文的形式描述鲁滨逊在荒岛上还可能遇到的奇闻异事。小学生凭借着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再加上自己对游记类探险类小说的兴趣,在作文中将生动有趣的将鲁滨逊在荒岛上可能的遭遇写了出来。在本次教学中教师以课文为出发点,展开读写结合教学,加强学生对语言基础知识的应用,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四)重视单元整体教学

通过对小学语文教材分析,我们知道小学语文教材都是以单元为主题展开教学,每一个单元都有一个主题,并且这个主题中的文章都有很大的相似之处。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除了要细心的设计好每一篇课文的教学之外,还要精心的对每一单元的教学进行组织,要有单篇课文的教学目标也要有单元整体的教学目标。结合核心素养理念来分析,单元整体教学工作,能够把整个单元零散的知识综合归纳起来,形成系统化的整体知识,在以单元为整体展开对文章的分析时候,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整体思维。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时候,本单元的文章主要都是围绕母爱、父爱这个主题展开描述,在单元整体教学中教师可以围绕:“父爱、母爱两种不同的方式”这个方向展开教学。首先通过对本单元三篇文章的大致解读,分析这三篇文章是通过什么事件来引出父爱和母爱的,父亲和母亲在处理问题和事件的过程中分别是通过什么方式来进行的。其次要分析父亲处理问题的方式和母亲处理问题的方式,他们分别给了我们怎样的感受,比如:《慈母情深》这篇课文,文章中母亲的慈祥、和蔼的人物特点,以及在给予作者买书钱时候的动作、神态,都能够体现母亲对孩子的爱是细心、温暖的,但是在《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篇文中的,可以看出作者在接受到来自父亲的批评后,内心是非常的难过,甚至有些无法理解,体现了父亲对孩子爱的方式没有母亲那么直接,这是一种严格的爱,在我们的成长当中也是不可或缺的。在大单元教学中,教师紧扣一个单元主题,对本单元的文章加以整合并讲解分析,有助于学生形成对比和整体思维,提高学生的语文知识理解能力,在思维素养和语言基础素养的层面上落实核心素养的培育目标。

三、结语

核心素养理念是当今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指导思想,在新时代教学改革工作中,我们要进入改革的新篇章新思路,要积极主动的探索教改的方式和策略,要紧扣核心素养理念,对小学语文教学情境、教学组织形式和学生的学习展开设计和探索。

参考文献

[1] 杨毅.核心素养下小学中段语文以读促写教学路径的实践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23(06):52-53.

[2]王丹.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研究[J].语文建设,2022(24):46-49.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