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空间设计与人体工程学的应用

期刊: 前沿科学 DOI: PDF下载

蔡衍飞

淄博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山东省淄博市 255000

摘要

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建筑空间设计与人体工程学的融合显得尤为重要。人体工程学,作为一门研究人体结构、功能与环境之间关系的学科,为建筑空间的优化提供了科学依据。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在建筑设计中有效地应用人体工程学,以提升空间的使用效率和使用者的舒适度。


关键词

建筑空间设计;人体工程学;应用

正文


1.建筑空间设计

建筑空间设计,如同艺术家的画布,是建筑设计的灵魂所在,它涵盖了空间的组织、尺度设定、比例关系以及流线设计等多个复杂环节。这些元素共同构建出一个既美观又实用的物理环境,让人们在其中生活、工作、学习,甚至创造。而人体工程学,这门融合了生物学、物理学、心理学等多元知识的交叉学科,其核心目标是研究如何优化人与环境的互动,以期在最大程度上保障人体的健康、舒适感和工作效率。

在现代建筑领域,人体工程学的应用日益广泛且深入。例如,空间的尺寸设计,就需要考虑到人的身体尺寸和活动范围。根据人体工程学的研究,办公桌的高度应设定在使人的肘部能自然下垂,手腕保持水平的位置,以减少长时间工作导致的肌肉疲劳和骨骼损伤。同样,公共空间的通道宽度、楼梯的步距和扶手的高度等,都需要以人的平均步态和身体尺度为依据。

此外,空间的形状和高度也对人的心理感受产生重要影响。曲线和流线型的设计往往能带来更轻松、舒适的氛围,而直线和矩形则常用于强调秩序和效率。同时,光线的强弱、色温以及色彩的搭配,都会影响人们的情绪和视觉舒适度。例如,研究发现,自然光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而暖色调的灯光则有助于营造温馨、放松的环境。

人体工程学还关注空间中的声音、气味等无形因素。例如,通过合理的声学设计,可以减少噪音干扰,提高空间的声学舒适度。而采用环保材料,可以保证室内空气质量,保障人体健康。

 

2.人体工程学在建筑空间设计中的应用原则

在现代设计领域中,人体工程学是一门至关重要的学科,它旨在通过科学的方法,使环境、设备和工具更加符合人体的生理和心理需求,从而提高人们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在实际应用中,人体工程学主要遵循四个核心原则,以实现人与环境的和谐共生。

2.1适应人体尺度

这意味着设计应以人的身体尺寸和活动范围为依据,确保空间的大小和高度符合人体的自然尺度。例如,门的宽度通常设计为能够方便人们自由进出,楼梯的踏步高度则应考虑行走时的舒适度,避免过度的上下起伏导致的疲劳。

2.2考虑人体活动需求

在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人的行走、坐立、工作、休息等不同活动的需求,以实现空间的多功能性和灵活性。比如,办公空间的布局应考虑到员工的协作和交流,同时也要保证个人的工作空间;家具的摆放则应兼顾使用便利性和视觉美感,使人能够在其中自由活动,舒适工作。

2.3优化视线与光线

设计应确保空间内的视线通透,避免视线受阻引起的压抑感,同时光线的分布要合理,既要有足够的亮度,又要避免直射光线造成的眩光,以减少视觉疲劳,保护视力。例如,窗户的位置和大小应经过精心设计,以充分利用自然光,同时也能提供优美的景观视野。

2.4保证心理舒适

设计师需要通过空间的私密性、开放性、色彩、材质等元素,创造出有利于人们心理健康的环境。一个开放的空间可以促进人们的交流和互动,而私密的角落则可以提供个人的安静空间;色彩和材质的选择则可以影响人们的情绪,温暖的色调和舒适的质感可以带来放松和愉悦的感觉。

 

3.人体工程学在建筑空间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3.1提升空间效率与舒适度

人体工程学,也被称为人因工程学,是一门研究人与环境、设备、工具之间关系的学科,其核心目标是创造一个既舒适又高效的环境。

以厨房设计为例,人体工程学的应用考虑到了厨师在烹饪过程中的每一个动作。比如,炉灶、冰箱和洗碗机的布局通常会形成一个三角形的工作区域,以减少厨师在不同设备间移动的距离。此外,厨房的工作台高度会根据厨师的平均身高进行调整,以防止长时间站立导致的疲劳。而厨具和调料的存放位置也会精心设计,确保厨师在烹饪时可以轻松取用,避免频繁的弯腰和转身,从而提高烹饪效率,降低劳动强度。

在住宅的其他区域,人体工程学的原则同样被广泛应用。例如,衣柜和储物柜的设计,会遵循“常用物品随手可及,不常用物品存放于高处或低处”的原则。日常穿着的衣物和常用的物品会被放在最容易触及的地方,而季节性衣物或不常用的物品则会被妥善存放在高处或低处的储物空间,这样不仅可以节省寻找物品的时间,还能有效利用空间,避免无谓的杂乱。

此外,办公空间的设计也不能忽视人体工程学。办公桌和椅子的高度应确保使用者在长时间工作时保持正确的坐姿,以预防因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导致的肌肉疲劳和骨骼问题。电脑显示器的位置和高度应调整到眼睛平视前方,以减少颈部和肩部的压力。

3.2促进环境与人体健康

在室内空气质量方面,建筑师们正在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打造更健康的室内环境。他们倾向于选择那些低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的建筑材料,以减少有害化学物质的释放。VOCs是一类常见的空气污染物,长期暴露在含有高浓度VOCs的环境中,可能会对人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包括头痛、眼睛刺激、呼吸问题等。此外,设计高效的通风系统也是保证室内空气新鲜度的关键,它能够有效排除室内的有害气体,引入室外的新鲜空气,为人们提供一个呼吸自由的空间。

另一方面,考虑到人类对自然的内在需求,绿色建筑和生态设计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这些设计策略常常引入更多的绿色元素,如绿色墙面、室内植物和可开启的窗户。绿色墙面不仅能够美化室内环境,其植物能够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净化空气,同时还能起到吸音、隔热的效果。室内植物则能够提供一种自然的视觉享受,缓解人们的压力,提高心情。而可开启的窗户则能够实现室内外空气的自然流通,同时让人们在室内也能感受到自然的微风和阳光,增强人与自然的联系。

这些人体工程学的应用不仅提升了建筑的健康性,也对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产生了积极影响。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环保意识的提高,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的建筑将更加人性化,更加亲近自然,更加有益于人类的身心健康。

3.3创新技术的应用

随着科技的飞速进步,人体工程学这一科学领域在建筑空间设计中的应用正逐步迈向智能化的新阶段。这一趋势不仅提升了空间的使用效率,更注重于创造一个更加人性化、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其中,照明系统是一个重要的突破点。如今的智能照明系统,不再局限于简单的开关控制,而是可以根据一天中的时间变化、空间内的活动性质,甚至用户的情绪和视觉需求,自动调整光线的亮度、色温和色谱,以达到最佳的视觉效果和心理感受。例如,早晨可以设定为明亮的蓝白色光线,模拟自然日光,帮助人们清醒;而在晚上,温暖的黄光则有助于放松和睡眠。

此外,智能家具和可移动隔断的运用,为建筑空间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灵活性。这些设计可以根据使用者的需求,如工作、学习、休息或社交活动,快速调整空间布局和功能。例如,办公空间中的可移动屏风,可以在需要集中工作时提供一个安静的个人空间,而在团队讨论时又能轻松组合成开放的协作区域。这种动态的空间适应性,不仅满足了多元化的生活方式,也激发了创新思维的产生。

在这一过程中,科技与人体工程学的结合,也充分考虑到了人体的生理和心理需求。例如,一些智能办公椅可以根据用户的体重和姿势自动调节支撑,预防长时间坐姿可能带来的健康问题。而空间的声学设计,如吸音材料的使用和声音的定向传播,也能有效降低噪音干扰,提高人们的专注力和工作满意度。

3.4考虑特殊人群的需求

在现代设计领域,人体工程学不仅关注普遍的人体尺度和使用习惯,更注重对特殊人群的关怀,以实现更为人性化和包容性的设计。无障碍设计,作为这一理念的重要体现,旨在打破物理障碍,使残障人士和老年人能够与其他人一样,自由地在各种建筑空间中活动和使用设施。

无障碍设计不仅限于设置坡道和扶手,还包括对细节的极致追求。例如,建筑的入口可以设计为平缓的坡道,以方便轮椅使用者;扶手应安装在适当的高度,既方便抓握又不会妨碍通行;门框应设计得足够宽大,以容纳各种辅助设备;开关和控制器应设置在易于触及的位置,并采用大字体、高对比度的标识,以方便视力障碍者识别。此外,公共卫生间应设有无障碍设施,如抓杆、紧急呼叫按钮和足够宽敞的轮椅转圈空间。

同时,设计也需要考虑到儿童和孕妇的特殊需求。儿童由于身体还在发育,对环境的安全性、趣味性和教育性有更高的要求。设计师可以采用圆角处理的家具,以防止他们在玩耍时受伤;地面应选择防滑材料,以降低跌倒风险;桌椅的高度应根据儿童的身高进行调整,以保证他们的舒适学习和活动。对于孕妇,设计应考虑到她们的行动不便和对舒适度的需求,如设置孕妇专用的休息区,提供柔软的腰垫等。

3.5提升环境的感知体验

在人体工程学的指导下,现代设计还致力于提升环境的感知体验,使人们在空间中能够获得更深的情感连接和满足感。这包括对光线、色彩、材质和纹理的精心选择和搭配,以创造出不同的氛围和情绪。例如,温暖的木质材料和柔和的光线可以营造出温馨、宁静的氛围,而冷色调和镜面材质则可能带来清新、现代的感觉。

此外,空间的布局和视觉焦点的设置也对人们的感知体验产生重要影响。设计师会通过引导视线、创造视觉层次,以及巧妙地利用装饰元素和艺术品,来引导用户在空间中自然流动,增强空间的探索性和趣味性。同时,考虑到人们的感官体验,如在图书馆中使用隔音材料以减少噪音干扰,或者在健身房设计大窗户以引入自然光,增强运动的活力感。

 

4.未来发展趋势

4.1环境与生物融合设计的深化

随着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深入人心,未来的建筑设计将更加注重环境与生物的融合,创造出更加生态和谐的居住和工作环境。这可能包括在建筑设计中融入更多的绿色生态元素,如绿色屋顶、生态水循环系统,甚至是室内小型生态系统,以实现建筑与自然的共生。这些设计不仅能够提高空气质量,减少碳排放,还能为人们提供一个与自然更亲近的环境,增强人们的生态意识和幸福感。

4.2数据驱动的个性化体验

随着物联网和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建筑将能够收集和分析用户的行为模式、生理反应和环境参数,以提供更加个性化和适应性的体验。例如,通过监测和学习用户的活动习惯,智能系统可以自动调整照明、温度、湿度等环境参数,以满足个人的舒适需求。同时,这种数据驱动的设计方法也能帮助建筑师优化空间布局,提高空间的使用效率和用户满意度。

4.3灵活多变的多功能空间

随着社会和生活方式的快速变化,建筑空间需要具备更高的灵活性和可适应性,以满足未来可能的多种功能需求。这可能涉及到模块化、可拆卸的建筑构件,以及可快速转换的隔断系统,使得空间可以根据不同的活动、工作模式或生活阶段进行快速调整。这种设计策略不仅能够延长建筑的使用寿命,减少因功能过时而进行的频繁改造,还能激发用户的创新思维和社区的活力。

4.4健康与福祉的全方位关注

随着人们对健康和福祉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未来的人体工程学设计将更加关注建筑对人们身心健康的影响。这包括对室内环境质量的持续优化,如使用无害或有益健康的建筑材料,以及设计能够促进身心健康的环境特征,如自然光的引入、视野的开放、舒适的微气候等。同时,建筑也将更加注重心理健康,通过创造宁静、放松的环境,以及鼓励社交互动的空间,来促进人们的心理健康和社交福祉。

4.5预见性设计与未来适应性

面对全球气候变化、资源短缺等挑战,未来的建筑设计将更加具有预见性和未来适应性。这要求设计师在项目初期就考虑到长期的环境影响,选择能够抵御极端气候事件的结构和材料,以及设计能够适应未来技术发展和社区变化的灵活框架。通过这种方式,建筑将能够持续为人们提供安全、舒适和可持续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实现真正的可持续发展。

 

结语:

随着科技、社会和环境的不断演进,人体工程学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将不断深化,创造出更加人性化、生态友好且富有前瞻性的空间。从关注特殊人群的需求,提升环境的感知体验,到实现环境与生物的融合,数据驱动的个性化体验,以及灵活多变的多功能空间,每一项创新都旨在构建一个更加宜居、健康和适应未来的世界。在这个过程中,设计师的角色不仅是创造者,更是社会变革的推动者,他们通过人体工程学的视角,重塑着我们与建筑、环境以及彼此之间的互动关系,为人类的福祉和地球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马萍,韩慧敏.建筑空间设计与人体工程学的关系分析[J].华章,2011(2):293.

[2] 张高峰.人体工程学与建筑空间关系探索[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91):2138.

[3] 许雪梅吴亚楠张琪妍等.基于人文与生态和谐理念的建筑空间设计要素与创意构思[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233):22-27.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