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县域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挫折教育策略
摘要
关键词
县域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挫折教育;策略
正文
引言:最近几年来,随着时代进步与社会发展,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在不断深化,心理健康教育在县域高中中的地位凸显出来,学生面临着多个方面的负担,促使县域高中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非常重要,特别是学生的挫折教育。挫折教育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占据重要地位,其目的主要是帮助学生认识与面对实际生活中的挫折与难处,提高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增强学生的心理韧性。所以县域高中要注重心理健康教育的顺利开展,有效提升挫折教育的质量与成效,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以此提升学生应对挫折的能力,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
一、心理健康教育与挫折教育概述
(一)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根据学生心理发展规律、生理发展规律,使用心理学领域的教育方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在素质教育中占据重要地位,其目的主要是通过丰富多样的教育活动有效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心理健康教育对培养学生的性格品质起着重要作用,也可以开发学生的智力潜能,提高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心理健康教育不只是关注学生现阶段的发展情况,也重视学生将来的成长与发展,为学生变成拥有健康心理的公民奠定良好基础。
(二)挫折教育
挫折教育主要指的是指引学生强化心理韧性、改善认知规律、正确看待社会当中的压力以及克服负面情绪等方面的教育活动。挫折教育并不是简单制造挫折,而是引导学生正确地面对挫折,帮助学生在挫折中走出来。
二、县域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挫折教育原则
(一)适应性原则
适应性原则主要指的是县域高中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中挫折教育的时候,要全面考虑学生的个体化差异、心理健康发展水平以及年龄特点等多个方面的因素,制定科学合理的教育方案。进而要求教师充分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主要包含学生的家庭环境、性格特点以及兴趣偏好等,为学生提供合情合理的挫折教育。在县域高中的挫折教育过程中要注重适应性原则的落实,其目的主要是保障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学生情况之间良好匹配,实现挫折教育可靠性、针对性的提高。
(二)渐进性原则
渐进性原则要求在县域高中的挫折教育过程中注重由容易至困难的落实,有效提升学生的抗挫折能力。教师要结合学生的情况科学安排挫折教育强度与难度,防止为学生给予过多的压力。通过不断增加挫折教育的强度与难度,让学生可以更好地克服以及适应挫折,有效强化学生的心理韧性,让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得到提高。
(三)积极性原则
积极性原则要求教师在县域高中的挫折教育过程中指引学生凭借积极主动的心态面对困难与挑战。在目前县域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挫折教育时,教师要关注学生获得的情感体验,不断鼓励学生在挫折当中拥有成长发展的动力与机会,提高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养成积极乐观的精神。与此同时,教师也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挫折观念,意识到挫折是学生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时的重点,让学生凭借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挫折,让学生更好适应社会、应对挑战。
(四)实践性原则
实践性原则主要指的是在挫折教育时重视实践环节,让学生通过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充分感受以及体验挫折。教师要注重对多种实践活动的设计,如团队挑战活动与模拟挫折情境活动等,让学生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更好应对挫折,有效提升学生的抗挫折能力。与此同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反馈情况,针对挫折教育方案及时进行合理调整,保证挫折教育的有效性与针对性。通过挫折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学生能够充分理解与掌握挫折教育的价值、意义,进而有效应对将来面临的挑战。
三、县域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挫折教育重要性
县域高中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时要加强挫折教育,将其重要性充分体现出来,引导学生养成坚韧不拔的品质,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与适应能力,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
(一)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品质
目前的县域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挫折教育的意义十分重要,其可以指引学生养成坚韧不拔的良好品质。针对处在高中时期的学生,他们正处在青春期面临着身心变化的同时,也面临着人际关系与学业等方面的挑战与压力。通过县域高中的挫折教育,能够让学生在面对挑战以及难处的时候坚持不懈,让学生养成坚韧不拔的品质,一方面让学生由学业方面获得好的成绩,另一方面让学生在将来的人生道路上应对困难与挑战。
(二)增强学生的自我认知
挫折教育可以让学生的自我认知得到提升,在挫折教育过程中学生会经历失败、反思等,这样的过程可以让学生发现自己的劣势与优势,确定自己的目标、方向。通过挫折教育的顺利开展,让学生认识自身的心理,充分了解兴趣偏好、性格特点与价值观等,进而规划将来的人生发展道路。与此同时,通过挫折教育可以让学生对自我拥有清晰的认知,防止学生由于自我认知不足形成焦虑与自卑等不良情绪。
(三)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
县域高中要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挫折教育,这可以提升学生的适应能力。如今社会竞争十分激烈,人们的生活节奏比较快,促使人们需要适应多种挑战与变化。针对高中学习时期的学生他们处在人生道路上的重要转折点,面临着学业与就业等多个方面的压力。通过挫折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面对失败与挫折,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让学生可以拥有面对挑战的勇气。通过对挫折情境的模拟,不断指引学生主动应对挫折,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调整自己的行动与心态。
(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挫折教育不只是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也要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学生在挫折中可以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让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提升。与此同时,挫折教育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高学生的自信心。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挫折教育,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更好地锻炼能力,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四、县域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挫折教育策略
县域高中在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时要将具体策略落实到位,创设具体的挫折情境,增强对学生的心理辅导与心理咨询,通过家校之间的合作共同开展教育活动,将挫折教育融入进日常教学活动中。通过这些策略的落实,提高县域高中挫折教育的质量与成效。
(一)创设模拟挫折情境
在县域高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时,教师要注重学生的挫折教育,创设模拟性的挫折情境,让学生在可控与安全的环境当中体验与领悟挫折,学会应对挫折的策略和方法。通过挫折情境的模拟,让学生意识到挫折不可避免性与普遍性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心理韧性,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在模拟情境当中学生要观察、思索、体验以及反思,充分领悟与理解挫折的本质,进而更好应对挫折。
在县域高中的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师可以组织“挫折体验营”的有关活动,在具体活动中学生被分成多个小组,各个小组要完成充满挑战性的任务,如盲人摸象与限时拼图等,这样的任务具备障碍性与难度,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时候可以体验挫折。通过本活动,让学生在挫折当中维持冷静与发现问题解决的方法,让学生可以领悟到克服挫折带来的喜悦感。通过这样模拟挫折情境教育的方式,可以让学生意识到应对挫折的必要性。
(二)加强心理辅导与咨询
县域高中在开展挫折教育时,要加强对学生的心理辅导与心理咨询,为学生提供专业化的心理帮助与心理支持,让学生勇敢面对困难与挫折。通过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等,让学生倾诉烦恼与困惑,得到专业化建议,有效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更好地调整学生的心态。与此同时,通过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可以帮助学生进行自我认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
县域高中要成立专门的心理辅导中心,配置专门的心理辅导师,在学期刚开始的时候,心理辅导师要针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普查,发现学生存在的不良心理情绪。基于此,为学生提供个性化、针对性的心理咨询服务。如学生由于学习压力过大感觉非常焦虑,心理辅导师通过和学生之间的深入交流,可以有效缓解学生的不良心理情绪。同时也要鼓励学生经常参与到课外活动中,和学生之间加强交流与互动,让学生的学习负担得到有效减轻。通过如此个性化的心理辅导与心理咨询服务,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县域高中的支持、关心与爱护,提高学生应对挫折的自信心与勇气。
(三)家校合作共同教育
县域高中在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时,家校合作加强共同教育十分重要。县域高中与家庭是学生成长与发展的重要场所,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产生了非常明显的影响。家校合作可以形成教育合力,重视学生的心理发展情况,保证挫折教育的质量与成效。通过家校合作,县域高中要向家长传授挫折教育方法与理念,不断指引家长理解与支持学校的挫折教育工作。与此同时,家长也要向学校反馈学生的表现、面临的挑战,为挫折教育的顺利开展提供参考。通过双方交流与互动的方式,构建良好和谐的家校关系,让学生得到心理健康发展。
县域高中要和家庭之间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保证挫折教育的顺利开展。学校要定期举办家长座谈会,邀请心理学方面的专家为家长讲解和挫折教育有关的方法、理念,指引家长树立正确的观念。与此同时,县域高中也要构建专门的家长志愿者团队,邀请家长主动参与到县域高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当中,让家长充分感受到县域高中的教育环境,并且了解学生在县域高中中的学习生活。教师也要通过家长微信群和家长之间及时交流,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与学习情况,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情况。通过家校合作的方式,让家长充分了解县域高中的挫折教育情况,为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与提高学生的抗挫折能力提供支持。
(四)融入日常教学活动
县域高中在心理健康教育时要将挫折教育渗透进平时的教育活动中,通过挫折教育在校园生活、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等方面的融入,让学生可以更好地接受挫折教育,提升学生抗挫折的能力。在平时的教育时教师要注重对充满挑战性任务的设计,不断指引学生克服困难,让学生有效应对挫折。与此同时,县域高中要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与课外活动等,让学生体验挫折,有效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增强学生的心理韧性。通过挫折教育融入平时的教学活动,让挫折教育和学生的日常生活相贴合,有效提升学生的接受度与参与度。
县域高中在平时教学中应合理渗透挫折教育,如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时教师要设计充满挑战性的数学题目,让学生在解题时感受到失败与挫折。在学生碰到难处的时候教师要指引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并且勇敢进行尝试。在此以外,县域高中也要组织“挑战自我”的户外活动,让学生参与到穿越障碍与攀岩等活动中,让学生可以体验挫折。在具体的活动中学生之间要彼此支持与鼓励,让学生意识到挫折的普遍性,学会应对挫折,提高学生的抗挫折能力。
结束语:
综上,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高中时期的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所以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非常重要,特别是县域高中学生的挫折教育。在具体的教育活动中要将适应性、渐进性、积极性以及实践性等方面的原则落实到位。与此同时,在县域高中的挫折教育过程中要注重其重要性的体现,更好地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品质,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让学生的适应能力得到提升,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除此之外,县域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时教师要注重挫折教育策略的落实,注重对挫折情境的创设与模拟,增强对学生的心理辅导与心理咨询,保证家校之间的良好合作共同开展教育活动,将挫折教育融入进平时的教学活动中。以此提高县域高中挫折教育的水平与效果,提高学生的抗挫折能力,有效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敏琪.以积极心理学为导向的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策略[J].家长,2022,(30):165-167.
[2]闫中河.以生为本视域下农村高中留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J].天津教育,2022,(14):4-6.
[3]陈强.普通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及教育策略[J].好家长,2021,(67):47-48.
[4]赵才,王美玲.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班主任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研究[J].教书育人,2021,(19):42-43.
[5]张昊.寄宿制高中班级管理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策略分析[J].新课程,2020,(42):227.
[6]陈正斌.高中问题学生心理健康隐患及教育策略[J].高考,2019,(17):1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