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强化化工企业安全管理的意识和措施分析
摘要
关键词
新时代;化工企业;安全管理
正文
对化工企业而言,安全生产是直接影响其经济与社会效益的重要因素。并且,社会的发展使得人们更加重视企业生产产品的安全性和环保性,所以,消费者更愿意购买具有较好安全生产记录的企业生产的商品。因此,化工企业应坚持安全环保高标准,增强消费者对本企业的信任度,建立良好的企业品牌形象,扩大市场占有率。为确保安全生产目标的有效落实,企业需要密切关注行业发展动态,加大在安全管理方面的投资,充分应用各种先进技术手段,提高生产的效率和质量,减少安全事故风险的出现,降低环境污染,保障员工及周边居民的人身安全和健康。
一、化工企业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安全生产意识相对薄弱
由于存在着“重发展、轻安全”的观念,加之受到利益的驱使,部分企业管理人员的法制意识较差,不把安全放在第一位,而更关注企业经济效益和个人利益。与此同时,因为对有关法律、法规的理解不够,对安全风险的管控意识不足,没有树立起正确的安全管理理念,使得其没有在具体工作中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规。在对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进行暗查、暗访时,经常可以看到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及安全生产主管没有经过专业的考核、培训就上岗的情况。企业运营的投资、施工、设备和安全管理等各个阶段,都出现了许多的违法违规问题。总的来说,造成人员伤亡与周边环境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就是化工企业主管人员的安全意识不强,法制观念淡薄。
(二)没有真正落实安全管理制度
很多企业的安全标准化体系都没有得到真正落实,有的企业甚至就没有建立完善员工安全生产责任制,有的仅仅是出于满足监管需要的目的而制订安全管理制度,但却因为制度不够完善,没有得到及时的升级,所以在实践中无法起到有效的监管和引导作用。建立健全的安全标准化体系,必须有清晰的岗位职责分工,有规范的作业流程,有严密的安全风险评价与管控手段。当前,我国大多数的化工企业都没有建立起一个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在管理制度中没有对安全责任进行详细的规定和执行,无法做到制度到岗、责任到人、执行到位[1]。在实行精细化的管理时,对于责任的追究,随意性很大。企业不能对各个层次的岗位工人的安全生产职责进行明确的界定,上级单位不能对下属厂区、作业区高风险作业的安全技术措施进行问责,对检查职责失管失察,潜在的安全隐患得到及时的发现和解决,对职工和企业都造成了很大的危害。
(三)缺乏专业的安全技术人员
有些小型化工企业,因为员工人数不多,所以不能建立一个完整的安全管理组织,只是在名义上任命了一个专门负责安全工作的部门。企业未配置具有相应资质的安全经理或注册安全工程师。没有足够专业的技术支持,就无法对符合生产需要的安全规程和技术规范进行审查、监管和落实,无法对企业进行专业的安全管理,对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准确辨识和评价。缺乏安全管理组织和专业人才,没有建立起企业的双重防范机制,给员工、设备、环境和公众造成了安全隐患,也给整个化工企业的正常生产运营带来了风险挑战。
(四)基层员工的专业素质不高
对中小型化工企业而言,招聘到具有化工专业背景的基层员工相对困难,许多企业都会雇用临时工、农民工等未经安全培训和考核的人员,其本身的安全意识不强,一般只是知道怎样进行投料、装卸和操作阀门等较为简便的操作程序,经常会出现违规操作,遇到突发事件时,缺少相应的应急处理能力,不能对突发事件做出及时的反应。一些化工企业虽然在其上岗前进行了安全教育,但更多的是让员工死记硬背安全操作规范,对于岗位安全责任、材料属性、操作风险以及应急处理等内容了解不多,进而为后续正常的生产活动埋下了由于人为操作引起的安全隐患。
二、新时代强化化工企业安全管理意识的有效措施
(一)依法加强安全生产监督
安全管理保障机制是指落实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新修订的安全生产法对企业和主要领导的安全生产犯罪行为进行了细致划分,并进一步加大了处罚力度。具体来说,新修订的安全生产法增加了对有违反本条例生产行为单位的罚款金额,对于逾期不改的,由监管部门按日进行连续处罚。为了解决“屡禁不止、屡罚不改”的问题,新修订的安全生产法还加大了对严重违规、违法企业的关停力度,并依法撤销相关证件,对主要负责人实行职业禁入[2]。依法对违法违规企业作出处罚决定,并在7个工作日之内,将其具体违法违规行为及企业信息公布到监督管理部门公示系统中,加强对违法、失信生产经营单位和相关人员的社会监督,提升全社会的安全生产信用度。政府部门要切实履行好自身的区域管理监管职责,对事故责任人实施终生问责,对重大隐患实施跟踪督办,强化企业的安全管理主体责任,增强企业的安全意识和法制意识。企业员工和广大群众要加强自身的安全保护意识,在发生重大事故时,要第一时间报告,形成一种齐抓共管的良好安全监督整治氛围。
(二)健全安全管理机制
首先,要将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贯穿于企业生产运营的全过程。在此过程中,企业的主要领导和管理者都要担负起自己的职责,把自己的工作做到最好。其次,要加大对员工的安全培训和管理力度,以强化员工的专业素质和安全意识。组织具有一定的专业能力和实际工作经验的人员组成安全管理组织。要强化对企业的安全监管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让他们熟悉企业的生产工艺、规范、要求及流程,增强企业的安全监管和隐患排查整治能力。同时,也要加强对基层生产人员的安全培训,尤其是岗前培训,一定要确保工人具备足够的安全意识,能够准确分辨不同化学制品的危害,并能在出现安全事故时采取有效的自救措施以及处理办法,最大程度地避免或减少安全事故给企业生产活动及员工人身安全带来的不利影响。最后,要不断进行安全管理模式改革,加大安全投资力度及安全技术的研发力度。伴随着各种化工技术的不断发展,新设备和新技术的运用,使得化工生产过程越来越朝着规模大型化、工艺参数高、过程连续化、自动化的方向发展[3]。这就给化工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带来了更高的需求,增加安全投入,采用先进可靠的监测预警系统和设备的应急切断装置,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安全生产,提升企业安全管理能力,是化工企业满足我国经济发展对化工行业安全管理要求的必行之举。
(三)做好设备检修维护
实现安全生产,做好设备检修维护必不可少。化工企业应对生产所需设备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根据企业具体生产情况,选择与之相适应的设备机械,是保证生产“零故障”的首要条件。要想使设备在使用期间能够做到“零故障”,就应按照规定的使用程序,做到不超负荷运转,加强对设备的日常保养、检查与维修。企业应当制定完善的设备管理制度,其中需包含运行记录的存档、定期的日常巡查、故障排查等内容。做好设备的预防维修工作,对主要设备要配备实时监控系统,进行动态的实时监测,对静设备密封件和动设备易损件中存在的隐患风险进行及时的排除。对压力管道进行阀门、螺栓等附件的安全状况检测,以便尽早地检测并排除故障。对各种设备进行适时的替换与升级,提高设备的技术水平,强化其工作效能,降低安全事故的出现几率,确保企业获得的经济效益最大化。
(四)建立安全管控系统
为提高企业的安全生产效率,必须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安全管控体系。首先,通过构建实时信息分享机制,对整个安全生产过程进行全程监测,从而减少事故的发生几率,保证员工的人身安全和企业的财产安全。通过引进物联网、HSE信息化、大数据分析等先进技术,实现对化工企业的安全监控与预警[4]。在安全管理工作中引入物联网技术,可以对安全管理工作中的各个重要环节进行实时监测与信息收集。大数据能够帮助企业从大量的信息中挖掘出规则与发展趋势,并对潜在的安全隐患进行预警。在此基础上,构建一个安全信息分享平台,使企业能够了解其它企业对安全管理工作开展的成功经验,并从中吸取一些有益的东西,使本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得到更好的发展。在此基础上,基于安全信息共享平台,各企业之间也能加强沟通合作,建立安全联防机制,共同应对实际生产运营中出现的各种安全风险,强化管理实效。总之,为提高企业的安全生产效率,必须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安全管控系统。
结束语:综上所述,为确保企业所获得的效益最大化,实现长远发展,必须做好安全、绿色的生产管理工作。强化化工生产全过程的风险识别与安全管理,是化工企业实现安全生产的重点工作。对化工企业而言,安全环保是其的重要职责。保护人们的生命与财产安全,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不仅是企业本身的发展需要,更是对社会与环境的责任义务。随着国家对于环保工作要求的不断提升,化工企业也要通过主动参与,加强对环保工作的重视与落实,促进化工行业整体的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杰.化工企业的无事故、无伤害安全管理理念[J].化工管理,2023,(36):1-3.
[2]杨斌.化工企业安全管理的对策研究[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23,43(20):86-88.
[3]张兵.精细化工安全生产与环保管理的研究[J].化工安全与环境,2023,36(08):72-74.
[4]孙荣杰,孟庆梅.化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23,43(15):51-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