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潜在问题及解决策略
摘要
关键词
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督;问题;解决策略
正文
引言
建筑工程的质量安全对建设单位和整个项目都有直接的影响,然而,当前,在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技术管理方面,还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与缺陷,必须对这些问题进行及时的剖析,并制定相应的对策,把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技术管理工作真正地落实起来,推动项目的顺利实施,提升项目的安全与效率,从而充分发挥它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1.建筑工程强化安全监督管理的意义
1.1.有助于提高工程项目管理水平
在建筑工程实施中,必须强化安全监管,健全安全监督体系,以有效预防各类施工事故,增强施工员工的安全防范意识,降低安全隐患,确保工程顺利开展。同时,加强安全监督还可以减少因建设工程安全事故所带来的附加费用和工期延误,保证了建设工程的质量,改善了建设工作的运行环境,为提高建筑工程管理水平奠定了基础。
1.2.有助于保障施工现场作业人员生命安全
在建筑工程的施工期间,机械设备、施工人员、施工材料等都会集中在一起,需要建立临时的生产设备,同时还要进行多工种的配合,所以在施工中存在着许多安全生产问题。而强化安全监督工作,能使安全生产中的隐患得以及时发现,将其扼杀在萌芽状态,使施工现场工人的生命和身体健康得到更好地保护,防止发生意外。
1.3.有助于维护建筑行业良好发展秩序
建筑行业存在着一些信用不良的企业,为谋取更高的利润,故意压低投标价,致使施工企业发生安全事故。要促进建筑产业的健康发展,完善建筑产业的监督体系,就需要加大安全监管工作,及时清理出一些安全管理不到位的建筑企业,为建筑市场营造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
2.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潜在的问题
2.1.质量安全监督方法单一
传统监督方法主要依赖于工程监督人员的人工巡视,其盲点和局限性较大,很难做到全方位的监督覆盖。监督人员数量有限,很难覆盖所有施工环节和细节。以纸质记录为主的信息传递方式存在信息滞后性,不便于实时监测和决策。同时,信息传递和沟通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难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现场监测方法单一,主要依赖于传统的检测仪器,无法实现对工程全过程的实时监测。对于隐蔽部位或细微变化的监测存在困难[1]。传统监督方法难以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快速、全面地综合分析,无法及时识别潜在风险和问题。
2.2.质量安全监督执法力度不足
监管部门对建筑工程质量安全存在监管缺失或监管不及时的情况。由于人力和监管资源不足,导致监管范围无法全面覆盖或无法及时发现问题。监管部门对于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可能不足,对于违规企业或个人的处罚不够严厉,难以形成震慑效应。监管部门采取的监管措施不够全面彻底,如未能及时对工地进行频繁检查、未能有效落实整改措施等。监管部门可能难以实现对工程质量和安全的全面监督。监督力度不足,导致工程存在质量安全隐患却未能及时发现和处理。监督制度不够完善,导致监管操作上存在漏洞,难以全面有效地实施。
2.3.质量安全监督资金投入不足
监管部门缺乏必要的监管设备和工具,如先进的监测设备、检测仪器等,限制了对工程质量安全的全面监督和检测能力。监督人员数量不足,无法满足对工地的全面覆盖和频繁检查要求,导致监管范围有限,难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监管部门对监督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投入不足,导致监督人员缺乏专业知识和监管技能,影响了监管质量。现有的监督系统建设水平不高,缺乏先进的信息化监管平台和技术支持,影响了监督的科技化水平。监管部门在建立监督制度上的投入不足,导致监督体系运作不够完善和高效。这些问题导致监督工作受限于资源匮乏,无法达到全面、高效监管的要求。
2.4.质量安全监督人员素质较低
监督人员在建筑工程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较为匮乏,对建筑施工流程、工程质量要求等方面缺乏理解和掌握。部分监督人员缺乏实际工作经验,无法准确把握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的重点。部分监督人员对于执法标准和程序了解不够,执行监管职责时不够主动和果断,无法有效监督工地的违规行为。监督人员的沟通和协调能力有限,难以与施工单位和相关部门有效沟通协调,影响了监督工作的推进。少数监督人员可能存在监管不力、马虎等问题,对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缺乏严肃和认真态度。部分监督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对监督工作缺乏责任心和使命感,影响了监督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3.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督问题的解决策略
3.1.利用信息技术,优化创新质量安全监督方法
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督可以通过充分利用信息技术,采用创新方法进行优化,以提高监督效率和质量,减少潜在风险。具体包含以下6个方面:一是引入智能监测系统,结合传感器技术和大数据分析,实现对工程全过程的实时监测。该系统可监测温度、湿度、振动等参数,及时识别潜在问题,提前预警,有效降低工程风险。认识建立建筑工程远程监测系统,监督人员可以远程收集、传输和分析数据,实时监测工地情况。该系统能够实现多地监管,实时查看工地情况,并更加高效地共享信息。三是开发移动应用程序供监管人员使用,便捷地记录工地检查、上传图片、填写报告等。这些应用程序能够提高监管效率,实现信息的快速传递。四是利用虚拟现实(virtualreality,VR)和增强现实(augmentedreality,AR)技术,建立工程模拟环境,对工程进行虚拟检查和评估,能够模拟施工过程,发现潜在问题,并提前解决。五是结合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对监测数据进行深度分析,发现潜在规律和异常,实现对工程质量和安全问题的预测和预防。六是应用区块链技术确保监测数据的安全性和透明性,所有监督记录都将被加密和永久保存,防止数据被篡改和不正当操作。以上技术手段能够优化监督方法,提高监督质量和效率,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
3.2.加大监督力度,建立科学的质量安全监督制度
首先,建立健全的监督标准和规范,明确工程质量与安全的指标和要求。确立统一的监督流程和标准操作规范,以此为基础进行监督。结合信息技术全面监督施工现场。同时加大现场巡查和抽检力度,定期开展专项检查,提高监督的全面性和针对性。其次,建立完善的责任追究机制,对相关违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和问责。建立监督信息共享机制,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作与沟通。与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建立信息互通机制,共同协作解决监督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再次,建立监督工作的评估体系,定期进行监督工作效果评估和总结,发现问题并及时改进监督机制,不断提高监督质量和效率。最后,加强对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督制度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各方对监督工作的重视和配合度,形成全社会共同监督的氛围。这些措施的综合应用,将有助于建立科学的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督制度,加大监督力度和增强监督效果。此外,加强监督部门内部管理,提高效率和协调性,也是保障监督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环节。
3.3.加大资金投入,提升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效率
加大资金投入对于提升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效率至关重要,增加资金投入用于更新监督所需的技术设备,包括智能监测系统、高精度检测设备、移动办公设备等。这些先进设备能够提高监督的全面性和精准度,提升监督效率。加大对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包括建立信息管理平台、数据采集系统、云服务等。信息化建设有助于实现数据共享和监督全程信息化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增加培训经费,提升监督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素养。投入更多资源用于专业技能培训、法律法规学习和管理能力提升,从而提高监督人员的监管水平。加大资金投入用于优化监督体系,建立科学、规范的监督流程和标准操作规范,提升监督效率和质量。投入资金开展与高校、科研机构、行业协会等的合作,共同推进监督技术研究和工作经验交流,充分利用外部专业资源。设置奖励机制激励监督人员工作积极性,奖励工作表现出色的人员,同时建立严格的违规惩处机制,对监督人员违规行为进行严厉处罚。部分资金投入用于建设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设施,确保监督信息安全和隐私不被泄露。投入资金进行监督工作效果评估,定期改进和优化监督工作,不断提高监督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这些投入能够有效提升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的效率和水平。需要注意的是,资金投入应当具有合理性和可持续性,避免浪费和不必要的支出,确保最大限度优化投入产出比。
3.4.重视培训教育,提高质量安全监督人员素养
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督人员的素养对于有效监督至关重要,通过重视培训教育,能够提升监督人员的专业水平、工作素养和综合能力。设计专门的培训课程,涵盖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法律法规、技术标准、监督流程等方面的知识。这些课程应包括现场实操、案例分析等内容,增强监督人员的实战能力。组织工作经验交流和分享,让经验丰富的监督人员分享实践经验和案例,帮助新人更快速地融入工作,并提高工作效率。针对监督人员的不足之处,开设技能提升培训,如监测设备使用、信息化系统操作等,提高其应对现代监督工作所需的技术素养。加强对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培训,增强监督人员的法律意识和监管能力,使其在工作中严格依法监督。培养监督人员的领导能力和团队管理能力,提高团队协作水平和监督效率。定期对监督人员进行考核评估,包括知识水平、技能掌握情况和工作表现等方面,发现问题并给予及时指导和提升机会。建立良好的学习氛围,鼓励监督人员不断学习更新知识,可以通过定期组织学习讨论会、鼓励参加专业培训等方式营造氛围。整合外部教育资源,与相关专业机构合作,引入专业教育资源,拓宽监督人员的学习渠道。这些培训教育举措能够提高监督人员的专业素养和工作能力,使其更加胜任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督工作。此外,对于监督人员的培训不应一劳永逸,而是要持续不断,与工作发展同步,以适应不断更新的监督需求。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督在提高监管工作水平时,往往会遇到一系列的隐患。一方面,由于监督力度不够,监管方式单一,监管队伍的素质有待提高,从而影响监管的有效性。同时,由于资金投入不足,监督制度不完善,对监督的效果也有一定的影响。为解决上述问题,必须采取相应的对策。加强对监督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专业水平和工作能力。建立定期性考评机制,不断提高监督人员的工作能力。增加对信息化的投资,推动监督方式向智能化、信息化方向发展,引进现代技术手段,如智能监控系统、远程监控等,增强监管的全面性、精确性。要强化监督体制,健全有关法律法规,制定科学、合理的监督体制,规范运行,保证监管的规范化、科学化。增加监督经费,加强监督设施、监督技术,提高监督效能与质量。唯有如此,才能使建筑工程质量与安全得到有效地保证,推动行业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成宾,杨丽,李金梅.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督工作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21,(25):177-178.
[2]兰兴泽.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中的问题及措施[J].四川建材,2021,47(06):234+237.
[3]王鹏.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管的潜在问题及解决策略[J].住宅与房地产,2021,(09):169-170.
[4]李清生.浅谈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潜在问题及解决策略[J].冶金管理,2020,(19):97-98.
[5]曹培政,王建平.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安全监督潜在问题及解决策略[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9,(03):173.
[6]黄亮.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居舍,2018,(29):14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