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一题多变”的课堂教学探究

期刊: 前沿科学 DOI: PDF下载

李英

中卫市第二中学 宁夏 中卫 755000

摘要

在如今教育改革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师在教学时,不能过于依赖传统题海式教学方式,需要选择更具备高效和灵活性的教学手段。将“一题多变”融入到初中物理课堂当中,这样不仅可以对传统教育方式进行创新,还可以使学生通过一道问题来形成多种解题思路,从而有效促进学生科学思维形成。“一题多变”是一种全新的教学体验,以基础题目为重点,通过变换条件和问法来帮助学生从多角度掌握物理知识点,有效促进了学生解题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

初中物理;一题多变;解题能力

正文


在传统初中物理教学中,过于注重死记硬背教学,将会导致学生缺少一定的物理思维能力,也限制了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对课堂教学效率带来了较大影响。“一题多变”教学法可以通过多种场景来增强物理知识点和实际问题之间的联系,使学生更好理解物理原理,也有效促进学生自身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所以,初中物理教师在“一题多变”教学时,需要结合课堂实际情况来运用,有效促进学生物理思维能力的提高。

一、初中物理应用“一题多变”教学的可行性

(一)符合学生个性化发展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个性化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的认知和情感以及价值观等方面都处于成长阶段。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开展“一题多变”教学可以充分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调动学生的参与兴趣。初中生所具备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较大。通过运用“一题多变”教学方法可以充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使学生可以主动对问题进行思考,也促进学生物理探究欲望的增强。其次,初中生所具备的认知水平不同,采用“一题多变”教学法可以使学生结合自身认知来进行解题,这样不仅可以满足学生解题需求,还可以有效促进学生学习效果的提高。初中阶段的学生所具备的创造性和想象力较强。通过运用“一题多变”教学法可以对学生的思维进行一定引导,并促进学生创造性和创新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也为学生之后实际应用能力的提高奠定基础。

(二)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物理学科的实践性较强,在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促进学生物理实践能力的提高,也使学生掌握更多物理知识。通过“一题多变”教学方法的运用,可以使学生在实操和观察过程中,掌握不同的解题方式,还可以促进学生解题思路拓展,使学生养成多思维思考的良好习惯。其次,“一题多变”的教学方式还可以促进学生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的提高,使学生通过多种方式来寻找最佳解决方案,有效保障了学生解题的准确度。此外,“一题多变”教学法的运用,还可以使学生在小组合作讨论中,表达出自身的想法,并结合他人的意见来对自身的观点进行调整,这样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提高,还可以使学生形成批判性思维和自我反思能力。

(三)营造积极学习氛围

在初中物理课堂中营造良好学习氛围,可以充分促进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提高。“一题多变”意味着一道题可以变成多种不同的题型,从而充分促进学生对物理知识点的探索热情。通过这一教学方式的运用,有效改变了传统教学的单一模式,使课堂更加生动,也吸引了更多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愿意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一题多变”教学方式的运用可以有效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使课堂成为一个充满活力和创新的教育场所。同时,教师在引导学生“一题多变”时,可以结合学生的学习反馈来对教学方式进行调整和完善,这样不仅可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还可以为学生营造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互动学习环境,为学生的高效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二、初中物理“一题多变”的课程教学策略

(一)立足课堂,促进学生逆向思维能力提高

在理科试题中“一题多变”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知识转化考查方式。在初中物理课堂中运用“一题多变”不仅可以促进学生逆向思维能力,还可以增强学生基础知识运用能力。在遇到公式性习题类型时,通过使用“一题多变”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物理基础知识点。“一题多变”主要是对不同的公式进行变形。在“一题多变”教学中,教师还需要注重对学生公式简单推算的引导,并在习题教学过程中侧重对学生逆向思维的培养,使学生可以有效掌握“一题多变”解题的技巧。此外,运用“一题多变”教学方式,还可以有效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使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具备较强的灵活性。教师在问题设计中,需要结合课堂实际情况设计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的变式题型,这样可以使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和运用知识点,也打破了学生解决物理题型固定的思维模式。

以初中物理教材中的“动能与势能的转换”为例,教师可首先提出一个基础问题,如:“一个物体从高处落下,其动能和势能如何演变?”待学生理解和解答此问题后,教师可采用“一题多变”的策略,如转变为:“如果物体在下降时受到阻力,动能和势能又会有何变化?”或者“若物体被抛出,那么在最高点时动能和势能的转换过程是怎样的?”这样的问题设计能促使学生从多元视角理解动能和势能的转换,同时也能锻炼他们的反向思维和应变技巧。此外,教师还可引导学生尝试自我设计问题,激发他们的主动探索和思考精神,从而进一步提升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学生可能会提出:“如果物体上升过程中部分能量转化为热能,那么动能、势能和热能又将如何变化?”这样的问题既检验了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也锻炼了他们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通过“一题多变”的教学方法,物理课堂将不再局限于单一的解题训练,而是转变为一个充满挑战和探索的思维乐园。学生在变化中深化理解,在思考中提升能力,从而使学习过程更具活力和趣味性。

(二)创新教学方式,设计多元化问题

在如今新课改教育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师在教学时,需要对教学方式积极进行创新和完善,这样才能不断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往往都是以教师为课堂主体,学生通过大量的练习和背诵来掌握知识点,虽然这种“题海”教学法可以提高学生记忆力,但是长时间下来将会导致学生出现思维固化情况,从而严重限制了学生创新思维和批评性思维的形成。因此,教师在教学时需要积极创新教学方式,并通过运用“一题多变”来改变这种教学困境,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一题多变”的运用积极鼓励学生打破传统的思维框架,从多角度和多层面掌握和理解物理知识点,这样才能有效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形成,也为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带来较大保障。

比如,教师在教学“光的折射”时,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来设计一个基础的实验情境,如“一束光线以40度角入射到平面镜上,反射光线的方向是什么?”之后在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来进行基础问题的回答。或者,教师还可以结合这一问题来设计变式问题,如“如果入射角增加大50度,那么反射光将会出现什么变化?”“如果光线从空气中射入到水中,入射角不变,折射角是否会变化,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在变式问题提出之后,教师还需要注重对学生的引导,不断对问题进行探究和分析。且通过“一题多变”的教学方式,还可以使学生在遇到相类似问题时,灵活运用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其次,教师还需要积极鼓励学生从不同情境中寻找问题所具备的规律,这样可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提高,也使学生具备较强创新思维。

(三)以变促思,提高学生思维灵活性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需要结合课堂教学情况来合理运用“一题多变”教学法,并通过对问题的形式和情境不断变化来引导学生思考,促进学生思维灵活性提高。比如,教师在教学“生活中的透镜”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一个基础的透镜成像问题,如:“一个物体放在距离凸透镜40cm处,可以形成一个较为清晰的实像,如果透镜的位置不变,将物体移动到70cm位置,实像将会出现什么变化?”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透镜成像的规律来回答问题,并基于此来进行题目变式,如“将物体移动到20cm位置上,实像则会在哪一个位置出现?出现的情况是放大还是缩小?”“如果将凸透镜换成凹透镜,那么实像还会出现吗?如果出现,它的位置会在什么地方?”通过这些问题的设计,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在解题中掌握透镜成像的基本规律,还可以使学生在多变的情境中锻炼思维,有效促进思维灵活性的提高,也为学生未来运用所学知识奠定基础。

除此之外,教师在教学时,为了更好拉近学生与知识点之间的关系,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实际生活来进行举例,这样还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物理在生活中具备的价值,从而使学生愿意主动参与到物理知识点学习当中。如相机的使用和近视眼镜的原理等,通过设计具备一题多变的问题,来提高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所具备的思维灵活性。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还需要注重引导学生反思,使学生认识到“一题多变”教学方法所具备的价值不仅仅是为了解决问题,更加侧重对学生应变能力和思考能力的培养,从而真正实现以变促思教学目标,也使学生物理素养得到提高。

(四)实践应用,促进物理知识生活化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经常会思考如何将抽象物理概念变生动,并通过转变成实际应用的方式来促进学生理解和掌握。而运用“一题多变”教学法可以有效结合这一问题。通过这一问题的运用,可以将单一的知识点变得更加形象和生动,并加强了知识点和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有效促进了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也使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具备的实用性。

比如,教师在教学“串、并联电路中的电阻关系”时,教师首先可以通过基础实验的设计,来帮助学生大致掌握串联和并联电路中电阻所具备的总效应。之后,教师在结合学生所掌握的情况来设计变式问题,如“如果在串联电路中添加一个电阻,那么总电阻是否会出现变化?电路中的电流是否会出现变化?”“在并联电路中,如果去掉一个电阻,总电阻会减少,电流会出现增大,这一说法是否正确?”通过对问题进行变式设计,之后将理论教学知识点和学生实际生活结合在一起,从而更好的促进学生掌握电阻的关系。

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点运用到实际生活情境中,如“家里的台灯是串联还是并联?为什么会这样连接?”“为什么在开启空调时,家中灯泡会出现闪烁的情况?这与电路中的电阻有什么关系?”通过这种实践应用的问题,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点的巩固,还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探究兴趣,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限制学生的思维,需要积极鼓励学生主动思考,使学生主动站在不同角度上思考和分析问题,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提高学生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同时,教师还需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认知和学习水平来对问题设计难度进行调整,确保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在“一题多变”教学中得到相应提高,也有效实现了物理知识从课堂到生活中的迁移。并且,“一题多变”教学模式的运用,改变了学生传统在抽象环境中学习的方式,使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来直观认识到物理知识所具备的价值,为教师之后高效开展物理课堂教学奠定良好基础。

(五)激发兴趣,增强物理学习动力

在物理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对提升教学效果至关重要。教师可采用“一题多变”策略,将单一物理问题转化为一系列相关问题,构成探究链。学生在解答每个问题时体验成就感,进而激发对物理知识的探索欲望。以“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为例,教师从生活现象(如雷声的产生)开始,逐步引导至更复杂的问题(如真空中的声音传播,介质对声音传播的影响)。这种问题设计遵循学生认知规律,使他们在解决问题中感受物理知识的魅力,从而增强学习物理的动力。

总结

总而言之,在如今新课改教学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师在教学时,需要积极对传统教学方式进行完善,并不断探究“一题多变”在课堂中的运用方式,这样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还可以帮助学生养成多角度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为学生之后掌握更多物理知识点奠定良好基础。此外,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需要充分结合学生认知水平,来对问题变式难度进行调整,确保每一个学生都得到相应提高,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出“一题多变”教学方式具备的效果,也使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1]刘云.创建初中物理有效性课堂的教学策略[J].家长,2022(32):78-80.

[2]杜桂美.新时期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新课程,2021(50):176.

[3]郎芸.核心素养背景下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有效性教学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1(27):113-114.

[4]李淑红.初中物理“一题多变”的课堂教学探究[J].山西教育(教学),2020(07):49-50.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