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线路病害常见问题及应对措施分析

期刊: 前沿科学 DOI: PDF下载

刘思臣

国能朔黄铁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黄大铁路公司 山东 滨州251900

摘要

铁路作为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交通枢纽,铁路安全运行对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提高铁路运行效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在决定铁路安全运行的众多因素中,铁路基础设施建设则处于十分关键的重要位置。基于此,本文对铁路线路常见病害及应对措施进行了分析,并对铁路线路病害出现的原因与针对性的应对策略进行了探讨,希望提高我国铁路线路维护养护水平,促进我国铁路基础建设顺利有序进行。


关键词

铁路线路;常见病害;应对措施;原因;策略

正文


作为我国重要的交通基础设施,铁路列车安全顺利的运行与铁路设备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速度的提高,我国铁路发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但是对于铁路线路的维护标准与要求也愈发严格。而铁路线路作为铁路重要的构成部分,提高铁路线路整体维护养护水平与能力则十分关键。铁路线路因为受天气、地质条件、运输、技艺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在其长久的运行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定的病害,对铁路正常安全运行造成一定的潜在风险。因此,为了保证列车的安全运行,高质高效的完成运输任务,加强铁路线路病害分析,深入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采用合理的方式进行应对,是铁路线路维护养护的重要内容。

一、铁路线路病害影响

作为铁路列车运行的基础,铁路线路的质量至关重要。如果铁路线路维护养护不及时,任何一处发生问题,都会对铁路线路整体产生一定的影响,妨碍列车的正常运行。铁路线路包括轨道、路基、桥梁、隧道等建筑,这些建筑的质量关系到列车安全运行,是保障人们出行安全、货物运输的重要内容。因为铁路线路长时间的超负荷工作,就会对钢轨、枕轨等设备产生一定的影响,再加上受自然环境、气候等因素的影响,更是对其性能有着较大的影响,导致铁路线路出现一定的病害,进而威胁铁路运行。可以说,铁路线路常见的病害相对较多,如果不能及时有效的维护养护,那么势必会影响列车正常运行,对社会经济发展与人们生产安全产生较大的影响。

二、铁路线路病害常见问题

(一)钢轨接头病害

钢轨接头病害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于内部应力不均匀,从而影响铁路线路的稳定性,进而出现胀轨、断轨等问题。钢轨接头病害出现的因素相对较多,如列车动荷载的影响,导致钢轨出现扭曲、车轮对钢轨产生的纵向力以及天气温度等变化都会产生该病害。此外,列车自动以及大机作业等也会导致钢轨接头出现问题[1]

(二)线路爬行病害

列车在行驶过程中,因为轨道受多方向作用力的影响,出现位移的现象,也就是所谓的爬行病害。通常来说,铁路线路爬行病害的发生,与列车高频率的纵向运动有着极大的关系。列车高频率的运行,从内到外像车轮施加一定的作用力,撞击导致钢轨与车轮接触的位置温度持续升高,从而发生一定的变形,对列车运行有着较大的影响。同时,铁路线路因为设备不足,在实际的建设过程中未能按照规定的标准予以执行,也会导致爬行病害的出现,增加一定的安全隐患。

(三)曲线病害

钢辎的重量相对较大,在实际的铁路线路建设过程中,如果未能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就会导致列车在后续的运行过程中,出现钢轨磨损,并随着运行时间的增加,钢轨磨损情况日益严重,导致列车在行驶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晃车的现象。铁路线路中曲线病害发生的主要原因,便在于设计的不合理,尤其是缓和曲线的设计,因为位置不够精准,导致列车运行时,车轮与钢轨之间的磨损较为严重。同时,钢轨自身的质量问题也是导致曲线病害出现的另一原因[2]

(四)道床病害

引起道床病害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不均匀沉降引起的,此外再加上轨道变形的影响,也会导致道床病害加剧。因此,在实际的列车运行过程中,一定要重视道床病害带来的不利影响,并进行积极整治。

(五)道岔病害

铁路线路常见病害中,道岔病害对列车运行同样有着重要且直接的影响。铁路道岔作为最为重要的连接设备,结构相对复杂,构成的零件也相对较多,因此,发生变形的几率也要远高于其他部件。导致道岔病害出现的原因,一是因为在安装时未能按照标准严格执行,运行位置与设计方案存在着差异。二是因为道岔作为列车通行较为频繁的场所,长时间的高频率运行,导致轨枕发生沉降,进而发生道岔病害,影响列车安全运行。

(六)混凝土枕病害

导致混凝土枕病害出现的原因有两点。一是因为混凝土枕自身质量问题;二是制造工艺存在不足。在实际的作业过程中,因为二者的影响,导致轨枕的受力状态与支撑条件发生一定的变化,轨枕截面的弯曲力大于轨枕的抗拉强度,从而导致轨枕出现一定的损伤。

三、铁路线路病害应对措施

(一)钢轨接头病害应对措施

一是对缓冲区的钢轨接头进行整治,一旦发现存在问题的有害钢轨接头,第一时间进行更换。二是加大铁路线路道床的纵向阻力,同时增加枕轨与轨道之间的阻力,从而提高钢轨接头的抗拉力度,进一步降低钢轨接头病害出现的概率。如提高道床断面的标准性、提高轨枕底部的道碴厚度。

(二)线路爬行病害应对措施

对于铁路线路爬行病害的应对,最重要的就是增加线路纵向阻力,尤其是道床与轨道之间的阻力。在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标准的前提下,通过铺设道砟,以增强道床的负荷能力。此外,加强道床清理力度,定期对污染较为严重的道床进行泥浆清理,从而确保扣件压力符合标准。同时,还需要定期对螺栓等扣件进行检查,一旦发现问题第一时间进行更换处理,防止螺栓等扣件发生变形,进而影响铁路列车的正常运行。

(三)曲线病害应对措施

第一,对曲线轨道进行调整,以中央法为基础,通过对曲线误差进行定期核对,从而进行外口接头夹板的调整,减轻地锚的横向水平力。第二,如果发现轨道曲线相对较高,则需要对列车速度进行检测,并保持合理的标高。第三,定期对曲线轨道进行抹油处理,最大程度上减少钢轨磨损,延长钢轨的使用周期。第四,定期检查零部件,并进行更换。

(四)道床病害应对措施

首先,在道床病害应对措施过程中,如果是正线道砟,则应当采用石英岩、花岗岩,同时对片状、针状颗粒的含量进行检测,从而最大限度上减少污染,确保道砟设备及材质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其次,定期对污染道床进行清理,以道床实际的维护情况为基础,通过定期清理,确保道床的排水功能,并增强对积水、翻浆等行为的防止。最后,定期对道基进行维护养护,采用科学合理的维护养护方法,减少不规范的维护养护方法对道床的影响。

(五)道岔病害应对措施

其一,如果道岔方向存在问题,需要在铺设的过程进行及时的修正。在拉入道岔时,根据桩位对道岔纵向、横向位置的校队,以50到100米的距离进行拔正。其二,如果尖轨与基本轨二者之间的间隙较大,只需要对基本轨方向进行拔正,并对弯曲基本轨进行校正,同时对其侧飞边进行打磨,在直股平顺的基础上,按照基本轨内部对两个基本轨位置进行修正。其三,对尖轨与基本轨侧模进行修正,从而确保顶铁稳固。如果尖轨顶面有飞边,在进行打磨时需要将厚度控制在1毫米以下,并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加入防磨护轨,降低尖轨侧面磨耗。其四,对于辙叉病害,则需要进行定期清理,在减少泥浆影响的同时,对辙叉与接头飞边进行打磨[3]

(六)混凝土枕病害应对措施

第一,优化养护作业方式,延长轨枕的使用周期。第二,通过对道床周边支撑条件进行优化完善,降低轨枕的损伤。第三,加强接头养护,提高接头病害防治水平与能力。第四,以垫代捣,最大程度上延长道床的稳定期。第五,充分发挥现代化机械的重要作用,加强对正线及发线的维护,增强对混凝土枕的防护力度。

四、铁路线路病害原因

(一)线路运行负担较大

铁路作为支撑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设施,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铁路承担的作用也越发重要,其不但可以促进地方之间的经济交流,对于人口流动与文化交流也有着突出的贡献。现阶段而言,我国铁路客流量与物流量显著增加,铁路运行的负担相对较大。而我国部分铁路线路投入运行的时间相对较长,磨损程度也较为严重,铁路线路地基下沉、轨道变形不可避免。也就是说,我国铁路线路运行负担较大,是我国铁路线路病害出现的重要原因之一[4]

(二)维修养护不及时

维修养护不及时,同样是导致我国铁路线路出现病害的重要原因之一。我国铁路建设及投入运行的时间较长,作业内容相对枯燥,因此,在实际的维修养护过程中,工作人员可能会出现一定的倦怠情绪,这就导致我国铁路线路小问题不断聚集,最终形成较大的安全隐患。因此,重视铁路线路维修养护,是确保铁路线路病害建设的重要措施。

(三)维修养护体系不完善

作为有效减少铁路线路病害出现的重要手段,维修养护工作至关重要,而提高维修养护质量,则与完善的维修养护体系有着直接的关系。但是,我国目前铁路线路维修养护体系不完善,制度落实程度较差,执行力较低,铁路线路维修养护的及时性与有效性难以保证。在实际的维修养护过程中,既要激发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同时又要对铁路线路维修养护效果进行监管,如此才能有效杜绝问题的出现,保证铁路列车安全运行。

五、铁路线路病害优化策略

(一)提高铁路承载能力

铁路线路超负荷必然会导致铁路线路病害增多,因此,在实际的优化过程中,需要加强铁路承载能力,这就需要在铁路线路建设之初对其承载能力有着足够的重视,并加大监管力度,从而才能确保线路建设时各个环节均能达到国家相关要求。此外,相关部门要加强对铁路线路设计图的审核力度,增强对材料的监管,确保施工材料的质量,提高铁路线路运行周期。

(二)建立动态追踪监管机制

现阶段,我国铁路线路维修养护方式主要以定期检修为主,这样的维修养护模式存在着一定的不足。部分铁路线路存在着安全隐患时,因为维修养护工作还没有开始,导致小问题、小隐患并没有得到及时的解决,进而发展成较大的安全隐患,在增加维修养护成本的同时,对于维修养护的人力与设备要求也相对较多。因此,相关部门要建立动态追踪监管机制,实现铁路线路维修养护动态化,有效落实实时维修,通过先进技术的应用,将铁路线路纳入系统管理,第一时间发现铁路线路存在的问题,并协调维修人员进行维修养护,从而提高铁路线路维修养护效率[5]

(三)精细化维护保养

维修养护方式对铁路线路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实际的维修养护过程中,一定要进行精细化维修养护。铁路线路病害产生的原因较多,在实际的维修养护过程中,要根据不同病害及原因,采用不同的维修养护方式,增强维修养护方式的针对性与有效性,一方面有效提高维修养护水平,另一方面也能促进我国铁路线路维修养护体系的发展与完善。此外,除了要定期进行维修养护之外,还应当以不定期检查的方式,防止病害发生的同时,有效规避漏检等行为的出现。

(四)优化维修保养方式

第一,铁路相关部门要及时对铁路线路设备进行维护。根据病害类型及原因,选择针对性的整治措施,如开挖排水渠、加宽路基等方式,降低冬季出现的冻害。以修葺挡雪墙、栅栏等方式降低雪海的影响。第二,制定科学合理的维修养护流程。一方面需要根据季节特点、病害位置、类型等内容进行详细调查,建立铁路线路病害数据库,收集并掌握不同病害的应对措施,从而为维修养护工作的开展提供必要的支撑。另一方面,制定完善的维修养护机制,并将其与绩效考核相结合,在激发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的同时,有效落实维修养护工作。第三,对维修养护方式进行创新。积极应用新技术、新方法、新材料,提高铁路线路维修养护水平。

总结:

铁路线路病害对于铁路列车安全运行有着极大的影响。因此,针对铁路线路病害类型,制定完善的应对措施,并结合铁路线路病害出现的原因,选择针对性的优化策略,是提高我国铁路线路维修养护水平,确保铁路列车安全运行的关键。相关部门一是要铁路铁路承载能力,二是要建立动态监管机制,三是要精细化维修养护,四是要优化维修保养方式,从而为我国铁路线路安全可靠运行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霍明刚.铁路线路常见病害原因和养护维修[C]//上海筱虞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Proceedings of 2022 Shanghai Forum on Engineering Technology and New Materials(ETM2022)(VOL.3).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公司北京工务段;,2022:2.

[2]万立飞.铁路线路养护常见病害分析及预防[J].运输经理世界,2021,(20):114-116.

[3]于丰博.铁路线路常见病害原因及养护维修[J].湖北农机化,2020,(02):97.

作者简介:刘思臣(1995.9-)男,河北省深州人,大学本科,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铁路工务线路工。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