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纪律口令在英语课堂中停下来

期刊: 前沿科学 DOI: PDF下载

乐瑶

(浠水县第一中学 湖北 黄冈 438200)

摘要

纪律口令在英语课堂纪律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但令人遗憾的是,纪律口令简单易操作的特点、课堂教学活动安排不合理、教师对纪律口令使用规则不明确、错误的纪律观这一系列原因造成了教师对纪律口令不恰当使用的现状。要改变这一现状,英语教师需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树立正确的纪律观,改进课堂教学活动组织安排,让有效的教学活动来管理课堂纪律,除此之外,注重加强平时课堂纪律管理、培养良好的课堂学习行为习惯也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

纪律口令;英语课堂;纪律管理

正文


自我国实施新课改以来,课堂教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提倡教师的教学行为和教学方式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们在课堂上动起来,活起来,做起来,凸显学生的主体,释放学生的天性。但与此同时,这也使学生的自觉性和自控能力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由于受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学科自身特点的影响,学生需要在教师创造的特定情境中进行大量的练习,教师倘若不能处理好活动中的动与学习中的静,这无疑是在给课堂教学管理埋下定时炸弹。近年来,有不多研究者为了解决这一令人棘手的问题,提出了许多教师巧用教学口令来管理课堂纪律的相关对策,但笔者在实际调查研究中发现,不少教师在管理课堂纪律时,使用纪律口令的频率要远远大于教学口令,甚至出现了过度使用、滥用的现象。

      一、纪律口令相关问题界定

(一)纪律口令的涵义

纪律口令是一种管理手段,它是师生之间为了维护和调控课堂纪律管理而创建的一种简单易用、通俗易懂的口语化命令式语言的约定。与国家或学校为管理学生而制定的《小学生守则》、《小学生行为规范》这一常见、成文的规定相比,纪律口令是由任课教师制定的规则或是长期以来大家共同默认的约定,它属于不成文的课堂纪律管理规则。但它更能起到实质性作用,例如在小学英语课堂中许多教师在课堂出现混乱的时候,喊出one two three的口令,学生们听到后则马上回应老师three two one的口令,且迅速的调整坐姿并保持安静。类似这样的纪律口令还有ABC--DDDBe quite--xu(学生做出安静的手势并保持安静) Attention--- one two等等。由此不难看出,这种不成文的纪律规则更加具体、更加有弹性、对学生的规范性更强。

(二)纪律口令频繁使用甚至滥用的表现

    纪律口令频繁使用、滥用是指纪律口令在用于课堂纪律管理的操作过程中,教师使用它的时间隔较短,次数较多,从而造成不合理使用的现象。它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表现主要体现在教师授课的环节中,为了学生尽快从吵闹声中进入安静的学习环节中来,只要课堂中一出现吵闹且与教师的行为期望不一致时,教师就会不顾教学目标的把握,不间断的使用纪律口令对学生的行为进行纠正。例如,在practice环节时,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开始讲话吵闹。教师就会每隔一到两分钟使用一次,以便控制学生的不良课堂行为。达到教师的预期结果后,教师会暂时停用,但随后一旦再次出现课堂纪律吵闹、混乱的现象时教师会再次使用。

 

   二、造成纪律口令使用不当的原因分析

     玛格丽特(C.Margaret)等人研究发现,在影响学生学习的28种变量中,课堂管理是作用最大的直接变量之一。[1]而课堂纪律又是课堂管理的核心组成部分,课堂纪律的重要性不容小觑。因此,纪律口令不成文的课堂纪律管理规则的实施,是为了维护课堂纪律,完善课堂管理,它的存在具有一定的合理性。虽然课堂纪律口令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可用性,但纪律口令频繁使用甚至滥用的现象仍然存在于现在的课堂中,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纪律口令可操作度强,更容易起到管理作用

    纪律口令与教学口令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优质的课堂教学服务的,口令作为一种不成文的规则来管理课堂纪律,是建立在师生都彼此认可的基础之上的,但从纪律口令和教学口令的实际内容分析,发现相比较于教学口令,纪律口令可操作性更强,更容易起到管理作用。在这里需要说明的一点是,教学口令的内容包含很多种,有教学指令、课堂用语、口令教学等等,但由于文章研究的需要,这里只罗列出课堂中常见的教学口令作比较,并不代表教学口令的全部内容。如下图,可知纪律口令的内容如Be quite,no talking 。改进过后的one two three,attention等等带有极强的规范性,学生能快速听懂并作出反应。而教学口令如Look at me .I say you do这样的内容往往偏向组织教学语言,不带有明确的行为规范性,虽然不少教师在教学口令上进行了调整改进,如讲英语语法时,为了控制课堂纪律,有些教师将教学口令改为go go go ---went went went。但只是为课堂教学添加了一份色彩,对于课堂纪律管理来说,效果甚微。由此可知,纪律口令在实际课堂纪律管理上更具有规范性,可操作度更强,更容易发挥纪律管理的作用。而这也是广大教师常常在繁重的教学任务过程中,有意识或者无意识的使用纪律口令,造成频繁使用甚至滥用的原因之一。

纪律口令

教学口令

NO talking/Attention please/be quite/one two three-- three two one/stop talking  /ABC--DDD

Look at me,I say you say/ follow me /ready go/i ask you answer /listen to me

 

(二)使用规则不明晰

    伊文思(Evans)认为,教师要做出适宜的反应就需要准确判断学生行为的严重程度,所以必须综合考虑学生行为的适宜性、强度、学生意图和偏离特定情境的程度等综合因素的影响。[2]波里奇认为(Borich)根据行为后果的严重程度,不同纪律问题的严重程度是不同的,有轻度、中度和重度三个级别之分。由此可以看出,纪律口令作为一种课堂管理手段要根据学生的行为严重程度之分来进行使用,对于属于严重程度的行为,应停止反复使用纪律口令,进行其他干预行为。而课堂上学生由于各种因素出现的小动作,如注意力不集中,不安静行为等,教师只需要课前提醒学生就可以了。而对于课堂教学中出现大面积吵闹,混乱时,使用纪律口令是有必要的。但一些教师由于不能明确使用规则,并没有在使用纪律口令时快速、准确的判断出学生行为的严重程度,从而造成了纪律口令频繁使用甚至滥用的现象。

(三)课堂教学活动组织安排不合理

    课堂教学活动在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每一堂课中的导入、呈现、讲解、操练,从输入到产出整个过程都是一个个具体形象的课堂活动。它们都是潜在的纪律环节,倘若没能组织好课堂的教学活动就会使其纪律问题暴露出来。据相关研究表明,有的教师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的Warming up 环节进行一些与课堂无关的热身活动,如单元话题是“询问别人情况”以句型Whats the matter? Im......集中教学,而教师为了让学生能在快乐的学习氛围中学习,导入阶段选择了We are happy beesfree talk等与教学没有任何关联的活动。这种做法虽然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由于其与后面的教学活动组织安排不严密,学生在之后的学习活动中很快就会失去兴趣,寻找自己的快乐,从而引发潜在的纪律问题。所以,有些一线教师常说,课堂纪律管理与课堂教学之间的关系是紧密相连的,谈课堂纪律还得从课堂教学着手,课堂教学中的具体活动才是课堂纪律产生问题的源头。课堂教学活动组织是否合理有序,是否严谨是诱发纪律口令不恰当使用的根本原因。

  四)错误的纪律教育观念

    从纪律口令制定的形式上来说,其是由师生共同约定的规则,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它的操作是以教师权力为基础,通过强调惩罚和奖励的手段来控制学生行为的过程。这种纪律管理模式与较具代表性的李·坎特的严明纪律模式典型中的严明纪律模式相吻合。与其它纪律管理方法相比较,这种模式下教师的意愿更容易满足,教师的情绪更容易得以控制。但在真实的课堂里,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告诉我们,学生是有血有肉有情感的普通人,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个性。且他们正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机,处在巨大的潜能发展时期,这也意味着学生不可能时时都能被教师的行为所控制,犯错对于他们来讲是成长的好时机,而教师们却不能理解学生,不能领悟新课改下的学生观,反而形成了错误的纪律观念。这样不仅会错失加强纪律教育的好时机,而且还可能使教师情绪失控,不断变本加厉的实施纪律口令去试图控制学生及课堂纪律。

三、让纪律口令停下来的相关建议

  

(一)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树立正确的纪律观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皮尔逊就曾说过:“为了得到教师的爱,学生可以去做各种教师所喜爱的事情,甚至去学习他最不感兴趣的科目。”[3]因此,教师需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来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这样学生也会为了得到教师的爱,做各种教师所期待的事。所以,教师需要认真聆听学生对教学及课堂纪律的声音,适当提供机会让学生参与进来,创造集体纪律管理环境,使学生“活”在集体生活的愉快之中,“活”在责任心和荣誉感之中。教师在这种相互真诚的交流过程中,可以了解学生,了解自己,了解教学,了解纪律管理的方法是否得当,是否有效度,从而形成以学生为本的纪律观。

  

    () 改进课堂教学活动组织安排,让有效的教学活动来管理课堂纪律

   教学活动需要权衡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两个方面,所有操练的语言项目及整个学习过程都要围绕学习目标和学生已有的基础展开,在操练的时间和内容上要达到足够的量,教师还要善于借助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帮助学生完成教学活动任务。课堂教学活动中一切为了应付课程任务而潦草结束,或者不依据课堂教学目标,单纯追求课堂热闹的表演而进行不适量的教学活动,导致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失衡,进而引发课堂纪律问题的课堂都是不可取的。

 

2.《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应面向全体学生,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评价和教学资源的利用与开发等方面都应考虑全体学生的发展需求。”[5]因此,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少对学生做一些“对”与“错”的评判强化;少一些惩罚和随意的表扬,如不对!错的!好!不错!而应该多提供一些有效的反馈,让学生明白为什么“对”或“错”。这样学生的主体性无疑会得到较好的发挥,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学习的内在动力也会大大提高,课堂纪律问题也会大大减少。

三)注重加强平时课堂纪律管理,培养良好的课堂学习行为习惯

     良好的课堂学习行为习惯有助于减少课堂纪律的发生,教师作为课堂管理的实施者与管理者,应该有意识的注重平时的课堂管理规划。日常的课堂管理行为应该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来强化,如教师在上课铃声响之前,可以倒数十秒声,帮助学生快速、安静的坐好以准备上课;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做到“一心二用”,不仅要组织课堂教学活动,还要认真监控学生的一切学习行为,并分析其违纪程度而给予及时恰当的处理;在课程结束后,教师在课后可以以与学生聊天的方式,认真倾听来自学生对教学、课堂纪律的声音,从而结合学生的意见调整课堂纪律管理策略。另外,平日教师可以与班主任或者学生喜爱的其它学科的教师交流纪律管理的问题,还可以组织开展班会、办黑板报、观看教育小电影之类的有教育意义的活动,这些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堂学习行为都具有不言而喻的意义,课堂纪律问题管理更是不攻而破。让学生在亲历的过程中体验、探究和形成认识,能使他们更好的认识到自己的问题,进而形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

 

 

参考文献

 

[1]转引自闫械,郭建耀论课堂管理及其对教学的促进功能[M].教学与管理,2009(6):14

[2]王桂平.国外关于课堂纪律问题的研究述评[J].外国教育研究.2005.6

[3]李阳.小学课堂教学管理有效性探析[J].湖北第一师范学报,2008.6

[4] 成尚荣.新课堂需要什么样的纪律[J].课程.教材.教法,2004.7

[5] 陈静波.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案例式解读小学英语[M].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3

 

  乐瑶;1991.09 ;女 ;湖北黄冈  ;汉族; 浠水县第一中学 ;中一 职称;硕士研究生学历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