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工地应用价值与功能重要性分析

期刊: 前沿科学 DOI: PDF下载

郝勋章

​招远市财政预算评审中心 山东招远265400

摘要

随着智能建筑技术的发展,智能工地系统应运而生。它以互联网为基础,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建筑工程项目现场人员、建筑工程材料和设备的互联互通,为建筑施工管理提供一个全过程的管理平台。智能工地系统利用计算机、网络通信等技术对建筑施工进行综合管理,可以实现对项目的安全管理、进度控制和成本控制等方面的有效控制,是实现建筑工程项目安全和质量管理的现代化技术手段。


关键词

智能工地;价值与功能;重要性

正文


引言:随着智能建筑技术的不断发展,建筑工程项目现场的智能工地系统也在不断的升级,智能化、信息化已经成为了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重要发展方向。智能工地系统是一个由各个子系统组成的集成系统,它将所有需要连接和监控的设备纳入一个统一的管理平台。该系统能够实现对现场设备、人员、材料的实时监控,有效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同时,该系统能够为施工现场提供全面、及时、准确、真实的信息服务,为施工企业加强对施工现场施工进度、施工安全及工程质量控制提供有效地帮助。通过在智能工地系统中使用 BIM技术,能够有效提高工程项目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优化项目管理流程,更好地满足项目管理和施工需求。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工程项目的规模不断扩大,施工人员越来越多,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成为工程建设的重中之重。而传统的人工检查方式不仅工作量大,而且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导致很多安全隐患无法被及时发现。因此,如何实现对施工现场人员、材料和机械设备等的实时监控、安全管理和智能预警已成为当前建筑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环节。

智能工地系统基于物联网技术实现对施工现场人员、材料和机械设备等实时监控,通过与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数据交互实现对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成本进行全方位管理,在提升安全生产水平和工地效率的同时也提高了企业管理水平。

建筑施工项目涉及专业多、人员多、工序多、作业面广,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进行全面细致的规划与实施。智能工地系统是将建筑工程项目中所涉及的所有环节进行信息整合,并通过对工地现场数据进行收集与分析,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前预防并解决问题。因此,智能工地系统在提高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水平和工地效率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一、安全管理

智能工地系统可以对建筑工程施工现场进行全方位、无死角的实时监控,利用智能手机终端远程监控功能,可以随时、随地了解施工现场的各种情况。

1、危险源自动识别技术:利用视频和图像处理技术对施工现场存在的危险源进行识别,并在危险源附近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让工人能够及时注意到,从而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

2、智能巡检:在危险源附近安装摄像头和传感器,实时采集数据并传输到后台服务器,通过智能手机终端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判断危险源是否存在。

3、智能安全帽:使用智能安全帽能随时对施工人员的安全帽进行定位,对施工人员进行有效地监督管理。

4、安全通道自动识别:在施工现场安装视频监控设备,在施工现场设置通道识别器。当施工人员进入通道时,视频监控设备将实时拍摄记录该人员的信息。如果通道门没有打开或有其他人员进入,通道识别器就会发出警报提示。

5、安全帽实时定位:在施工现场安装摄像头和传感器,将施工现场人员的帽子位置进行记录,当工人帽子没有戴到位时,系统会自动提示并向管理人员发出警报。

6、远程视频监控:将智能手机与监控视频连接,通过手机的摄像头将施工现场的情况进行拍摄记录并传输到管理平台上。

二、质量管理

智能工地系统可以通过对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的数据进行记录,并及时地反馈到相关人员的手机端,以便于相关人员及时进行整改和对数据的统计分析,从而实现对质量的有效管理。具体来说,可以通过智能工地系统中的现场施工视频监控、远程视频会议、云监控、在线培训等功能来实现对施工现场安全和质量的实时监控。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可通过云监控实现对施工过程中的材料使用情况进行实时监控,从而确保现场使用符合设计规范。同时,智能工地系统还可以通过现场视频监控和云监控实现对施工现场材料和设备使用情况进行实时监控,从而确保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得到有效控制。在进行质量管理时,还可以通过云监控实现对施工人员技能水平的有效监测。

1.实时监控

智能工地系统可以对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的多个方面进行实时监控,以实现对施工现场安全、质量等方面的有效管理。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还可以通过远程视频会议的方式来实现对各参建单位人员的实时监控,从而确保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各参建单位人员之间可以进行有效沟通和协调,以确保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各个环节可以得到有效控制。

2.在线培训

在线培训系统是智能工地系统中的一个重要模块,它通过与企业内部的网络系统进行连接,将企业内部的培训资料以及相关的视频、图片等上传至企业内部网络平台,再由员工通过手机端进行在线学习。这样,员工就可以在自己的工作之余进行学习,从而更好地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同时,它还可以实现对施工人员技能水平的有效提升,使其在日常工作中能够更好地发挥自身技能,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另外,在线培训系统还可以实现对建筑工程项目中相关岗位人员的工作内容、职责等进行详细介绍,从而更好地满足施工人员的学习需求。在培训系统中,还可以根据员工岗位不同、施工地点不同、年龄不同等实际情况来设置不同的学习内容。

3.数据统计分析

在施工过程中,对施工数据的统计分析可以帮助相关人员了解施工过程中的问题,并及时进行整改。具体来说,可以通过智能工地系统对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包括:施工进度、现场安全管理、材料使用情况等,以便于相关人员了解并及时发现工程项目中存在的问题。另外,还可以通过智能工地系统对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从而了解建筑工程项目的真实情况。在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时,还可以通过与其他工程项目的对比来了解自身工程项目与其他工程项目的差异。

三、进度管理

进度管理是项目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对项目的整体进度起着重要作用。智能工地系统通过建立网络计划,实现对施工进度的动态跟踪和管理。网络计划可以清晰地表达项目中不同资源、活动和相互关系,并给出资源使用、施工时间等信息。通过网络计划技术,可以将施工过程中的各种资源和活动按照先后顺序组织起来,形成网络计划,并以此来确定工程项目的总进度计划和月进度计划。在完成总进度计划后,还可以进行月进度计划,并且可以与实际进度进行比较。通过智能工地系统对工程项目实施的动态跟踪和管理,可以有效地控制施工进度。当某一资源发生变动时,系统可以自动计算该资源对工程项目总进度计划的影响程度;当工程项目的工期、成本和质量发生变化时,系统也可以自动计算出新的工期和质量要求,并在施工现场进行显示,以提醒相关人员采取相应措施。

1.进度管理功能模块

进度管理的主要内容是在设计阶段确定的各工序的开始时间、结束时间以及工期,施工阶段对各工序的具体施工时间进行安排,并通过网络计划技术,将各工序按先后顺序编制成网络计划。在完成网络计划后,将网络计划中的各项工作进行分类,按照轻重缓急程度对施工进度进行动态管理,并将总进度计划和月进度计划上传到智能工地系统中。

2.建立网络计划的方法

网络计划的建立是对工程项目进行进度管理的基础。网络计划的建立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通过手工编制网络计划,这种方法需要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人员才能完成;二是使用计算机软件,通过网络图来显示工程项目中各个活动之间的关系,实现对工程项目的动态管理。

在手工编制网络计划时,需要将每个工作按照时间顺序依次绘制出所有活动,然后再通过一些关键线路进行逻辑关系推理,得出整个工程项目的工作关系和总进度计划。这种方法虽然简单易行,但工作量大,且容易出现错误。如果将工作按照时间顺序依次绘制成网络图,然后再进行逻辑推理,就可以得到工程项目的进度计划。这种方法虽然简单明了,但需要专业人员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如果无法确定关键线路或关键工作,网络计划就不能得到准确的计算结果。相比之下,使用计算机软件建立网络计划并进行逻辑推理更为直观和准确。使用计算机软件进行网络计划的编制不仅可以大大降低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还能使整个工程项目管理更加规范化和科学化。

四、成本管理

通过对施工现场人员、材料和机械设备等进行实时监控,将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成本及时统计,并通过智能工地系统与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进行数据交互,对成本控制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的全方位管理。

事前控制:对工程项目的各阶段的计划进行监督与指导,及时发现存在问题并进行调整,为企业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事中控制:实现对施工过程中成本费用的动态监测与统计分析,帮助企业及时发现问题,减少损失。

事后控制:将施工过程中的成本数据及时汇总到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中,为企业提供成本管理的信息支持,帮助企业进行决策。

数据交互:智能工地系统与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之间数据交互方便快捷,实现数据共享。

成本统计:通过智能工地系统将成本数据整合到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中,为企业提供成本信息,方便企业对成本进行分析。

1.技术功能

环境监测:通过对施工现场空气质量、噪声、粉尘、噪音和噪声的实时监测,实时反映现场环境状态,辅助施工管理人员做出科学决策。

安全监控:通过对施工现场人员、物料和机械设备的安全监控,对可能造成安全事故的因素进行有效地监测、预警和预防,辅助施工管理人员做出科学决策。

质量监控:通过对工程实体质量的监测,实现对工程质量的实时监控与管理,为工程质量提供保障。

进度监控:通过对施工过程中的进度进行监测,实现对工程进度的动态控制,辅助施工管理人员做出科学决策。

合同管理:通过对合同履行过程中发生的费用、质量、工期等进行有效地监控和管理,实现合同管理信息化。

施工安全:通过对施工现场安全情况的实时监测,辅助施工管理人员做出科学决策。

BIM技术应用:通过对 BIM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建立 BIM模型,实现设计和施工过程中的三维可视化展示和虚拟模拟仿真。

2.管理功能

劳务管理:智能工地系统可以采集工人的个人基本信息、工种信息和考勤信息,为工人办理身份证、电子手环和健康证。通过对工人的基本信息和工种信息进行采集,实现对劳务人员的基本情况进行记录和管理。

实名制管理:通过智能工地系统可以将施工人员的身份信息进行录入,实现对施工人员身份的识别,并通过实名制系统与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进行数据交互,实现对施工人员的身份信息进行动态管理。

设备管理:通过智能工地系统可以对施工现场所有的机械设备进行监控,通过智能工地系统可以在电脑上实现对所有设备的远程监控,包括塔吊、物料车等。通过智能工地系统可以实现对施工现场机械设备运行状态的远程监控。

安全管理:通过智能工地系统可以将施工现场人员、材料和机械设备等实时监控,通过智能工地系统可以对施工现场人员安全行为进行监管,并实现对材料和机械设备运行状态的远程监控。

成本管理:通过智能工地系统可以将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成本数据进行统计和汇总,为企业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3.应用价值

通过智能工地系统,使工程项目管理过程更加规范和智能化,有效提高工程项目管理效率和质量。智能工地系统使项目管理者可以随时了解工程项目进展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智能工地系统可以为管理者提供科学、客观的决策依据,避免决策失误,帮助管理者做出正确的决策。工程项目的各项工作均可以在网上进行查询,管理者可及时了解到相关的工作进展情况,避免了工作失误。

结语

目前,国内部分企业已经开始了智能工地系统的建设工作,这对推动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有着积极作用。但是我国智能工地系统建设在应用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规范。因此,应建立健全智能工地系统发展体系和制度体系,并建立相应的评价和奖惩机制,促进我国建筑行业在智能化发展道路上越走越远。

参考文献:

[1] 刘佳欣. 智慧工地体系构建及评价研究[D].东南大学,2020.

[2] 谢晓东,莫细喜.智慧工地应用现状与对策研究[J].价值工程,2020,39(12):193-194.

[3] 韩豫,孙昊,李宇宏等.智慧工地系统架构与实现[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8,35(24):107-111.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