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工程中结构体系对建筑物抗震性能的影响分析

期刊: 前沿科学 DOI: PDF下载

郭卫民 张经涛 薛平平

​ 陕西省礼泉县昭陵乡下玉南村

摘要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筑物抗震性能在结构工程中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旨在探讨不同结构体系对建筑物抗震性能的影响。通过分析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和框架-剪力墙结构的抗震性能,结合有限元分析方法,建立了相应的建筑模型,进行动态响应分析和抗震性能评估。研究结果表明,剪力墙结构和框架-剪力墙结构相比单纯的框架结构具有更优越的抗震性能,能够有效减小建筑物在地震作用下的位移和应力,提高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此外,通过对不同结构体系的对比分析,总结了各结构体系在不同地震强度下的优缺点,为未来建筑物抗震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工程参考。


关键词

结构工程;抗震性能;有限元分析;动态响应;剪力墙结构。

正文


引言

随着社会发展和人口增加,城市规模扩大,抗震设计越来越重要。我们研究发现,相比单纯的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和框架-剪力墙结构对于提高建筑物抗震性能更有效。本研究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建筑物结构设计在抗震设计中的作用,为将来的建筑抗震设计提供参考。

 

1、结构体系及抗震性能概述

1.1 结构体系分类及其特点

在结构工程中,建筑物的抗震性能与其结构体系息息相关[1]。结构体系是指构成建筑物的各个部分如何相互连接和支撑,从而形成一个整体的结构设计。主要的结构体系包括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和框架-剪力墙结构。

框架结构是一种常见的结构形式,主要由梁和柱组成。其特点是结构灵活、材料利用率高,并且便于空间布局和使用。框架结构在抗震性能方面存在一定局限性,在地震作用下容易产生较大位移和变形。

剪力墙结构是一种通过设置垂直墙板来提供水平荷载抵抗能力的结构体系。这种结构体系能够有效地抵抗地震产生的剪切力和水平力,大大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剪力墙的存在显著增强了整体结构的刚度和稳定性,但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其均匀布置,以避免应力集中问题。

框架-剪力墙结构是将框架结构与剪力墙结构结合的一种混合结构体系。其综合了两者的优点,既具有框架结构的灵活性和空间利用率,又具备剪力墙结构的优越抗震性能。这种结构体系能够较好地平衡刚度和柔性,更加适应不同地震强度和复杂地形的要求。

不同结构体系在抗震性能上各具特点,合理选择适应特定工程需求的结构体系是提高建筑物抗震性能的关键。通过深入了解各类结构体系的特点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表现,可以为实现建筑物的高效抗震设计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1.2 抗震性能的定义与评价标准

抗震性能是指建筑物在地震作用下保持结构完整性和功能性的能力。评价建筑物的抗震性能,通常从结构的承载能力、变形能力以及耗能能力等几个方面进行考量。承载能力是指建筑物能够承受地震力而不发生整体倒塌或局部严重破坏的能力;变形能力是指结构能够在地震作用下通过合理的变形模式耗散能量,减小内部应力集中,以保证结构稳定性的能力;耗能能力则是指结构通过塑性变形和阻尼耗散地震输入能量的能力,减少地震对建筑物的破坏作用。

评价抗震性能时,通常采用以下几个标准:是结构构件和节点的强度及刚度,以保证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整体稳定性[2]。对变形能力的要求,如层间位移角和最大变形要求,以限制结构的水平位移,使其保持弹性变形或适度的塑性变形。第三,耗能能力评价标准如能量耗散系数和滞回曲线的面积,反映结构在反复地震作用下进行能量耗散的能力。还应考虑抗震性能的综合指标,如结构的整体倒塌概率和抗震韧度等。

这些评价标准在实际工程应用中,通过静力荷载分析、动力时程分析等手段进行综合评估,从而量化不同结构体系的抗震性能,为设计和优化抗震结构提供科学依据。

1.3 不同结构体系抗震性能的影响因素

不同结构体系在抗震性能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主要受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材料特性是关键因素之一,不同材料如钢筋混凝土、钢结构及木结构的抗震性能各异,材料的强度、延性和阻尼特性直接影响结构的抗震能力。结构形式也起到重要作用,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和筒体结构等由于构造方式不同,具有不同的抗震特点,框架结构由于其变形能力强,适用于高烈度区,而剪力墙结构则因其整体性好,适合高层建筑。节点构造对抗震性能亦有重要影响,节点的刚度和强度决定了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整体稳定性和变形模式。地基条件不可忽视,地基的类型和土质状况影响结构的动力反应特性,良好的地基能够显著减小地震引起的结构响应。设计规范和施工质量也直接关系到结构的抗震性能,严格按照抗震设计规范进行设计和高质量的施工能够有效提升结构的抗震能力。综合考虑以上因素,能够更全面地评估和提高不同结构体系的抗震性能。

2、典型结构体系抗震性能分析

2.1 框架结构抗震性能分析

框架结构在抗震性能分析中具有重要意义[3]。该结构通过合理的构件布置和连接方式,提高整体的刚度与强度。地震作用下,框架结构能够有效吸收和耗散地震能量,表现出良好的延性和塑性变形能力。通过非线性动力分析,评估其在不同地震强度下的位移、内力和损伤情况。分析结果表明,框架结构的设计参数、材料性能和节点构造对其抗震性能影响显著,为优化设计提供了依据。

2.1.1 框架结构的基本特点

框架结构在建筑工程中是一种常见的结构体系,具有灵活性高、空间利用率高等特点。其主要由梁、柱组成,通过刚性节点连接形成稳定的结构体系。框架结构能够有效抵抗垂直荷载,且在竖向和水平荷载作用下表现出良好的变形能力。该结构在面对强烈地震时易产生较大变形,导致非结构构件破坏,需采取相应的抗震设计措施提升其抗震性能。

2.1.2 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及其影响因素

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材料特性、构件连接方式、节点刚度、构件尺寸和分布、建筑物高度和体型、荷载分布以及基础条件等。有限元分析表明,这些因素在地震作用下直接影响框架结构的动态响应,决定其抗震能力。

2.2 剪力墙结构抗震性能分析

2.2.1 剪力墙结构的基本特点

剪力墙结构主要通过设置竖向剪力墙,以增强建筑物的抗侧力性能。剪力墙具有较大的刚度和强度,能够有效抵抗水平荷载,并减小结构变形。剪力墙一般采用钢筋混凝土材料,能够提供较好的延性,提升建筑物在地震中的吸能能力和抗震性能。

2.2.2 剪力墙结构的抗震性能及其影响因素

剪力墙结构的抗震性能主要体现在其高刚度、高强度和良好的变形能力。关键影响因素包括剪力墙的位置、数量、厚度及材料性能。合理布置剪力墙,有助于均匀分布地震力,减小建筑物的层间位移及倾斜。材料性能与构造细节对剪力墙结构的抗震性能也有重要影响。通过优化剪力墙的设计,可以显著提高建筑物在地震作用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2.3 框架剪力墙结构抗震性能分析

框架剪力墙结构结合了框架和剪力墙两者的优点,具有较高的抗侧刚度和较强的抗震能力。框架剪力墙结构在抗震设计中能够提供更好的位移控制和更高的承载力,有效减小建筑物在地震作用下的位移和应力分布。通过合理布置剪力墙和框架,结构能够实现较好的刚度匹配和均匀变形,避免薄弱层和脆性失效。有限元分析和动态响应计算结果表明,框架剪力墙结构在多种地震强度下均表现出优越的抗震性能。

2.3.1 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基本特点

框架剪力墙结构结合了框架和剪力墙的优点,兼具较高的刚度与柔性,适应多种建筑需求。

2.3.2 框架剪力墙结构的抗震性能及其影响因素

框架剪力墙结构的抗震性能主要受剪力墙布置、刚度、阻尼等因素影响。

3、动态响应分析与抗震性能评估

3.1 不同结构体系的动态响应分析

不同结构体系在地震作用下的动态响应具有显著差异[4]。框架结构由于其良好的柔性和较低的自振周期,表现出较大的位移响应,但能够有效耗散地震能量。剪力墙结构由于其刚度较大,自振周期较短,在地震作用下的加速度响应较大,但其整体变形较小,能够提供较好的抗侧向刚度。框架-剪力墙结构结合了两者的优点,通过合理的布置和设计,可以在地震作用下实现较好的综合性能,既能有效控制位移,又能提供足够的刚度和强度。研究不同结构体系的动态响应,有助于优化结构设计,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

3.1.1 框架结构的动态响应分析

框架结构的动态响应分析主要关注其在地震、风荷载等动力作用下的行为。框架结构由于其刚度和强度特性,在受到外部动态荷载时,会表现出特定的振动模式和频率。分析框架结构的动态响应,通常需要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结构的模态进行分析,确定其自振频率和振型。通过时程分析,可以了解框架结构在不同工况下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响应。地震作用下,框架结构的层间位移角和层间剪力是关键指标,这些指标直接关系到结构的安全性和舒适性。通过合理的设计和分析,可以优化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提高其在复杂动力环境中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3.1.2 剪力墙结构的动态响应分析

剪力墙结构在地震作用下表现出优异的抗震性能。通过建立剪力墙结构的有限元模型,进行地震波输入下的动态响应分析,观察其在地震作用下的位移、加速度和应力分布。研究发现,剪力墙能显著减小建筑物的水平位移,并有效分散和吸收地震能量,降低结构整体的受力集中现象。这些优点使得剪力墙结构在强震条件下能够保持较高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通过动态响应分析,可量化评估剪力墙结构在不同地震强度下的抗震性能表现。

3.2 不同结构体系的抗震性能评估

不同结构体系在地震作用下的抗震性能是建筑设计中的重要考量因素。评估这些性能需要综合考虑结构体系的动态响应特性、材料特性以及建筑物的功能需求。本节将深入探讨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和框架-剪力墙结构的抗震性能,通过有限元分析和试验数据对比,揭示不同结构体系在地震荷载下的表现[5]

### 框架结构抗震性能

框架结构以其较高的灵活性和适应性被广泛应用,但其在抗震性能方面也存在局限性。框架结构主要通过框架梁和框架柱的变形来吸收和耗散地震能量。由于框架结构的刚度较低,导致其在地震作用下容易产生较大的水平位移和侧向摆动。框架结构对地震能量吸收和耗散能力有限,容易在强震作用下发生塑性变形甚至倒塌,对建筑物的安全性构成威胁。通过加强节点连接、采用高强度材料、优化构件截面等措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

### 剪力墙结构抗震性能

剪力墙结构因其高刚度和强度在抗震设计中广受青睐。剪力墙结构体系通过纵横墙板的协同作用,极大地提高了建筑物的整体刚度和抗侧力能力,使得其在地震作用下具备良好的变形控制能力和能量耗散能力。剪力墙的布置合理性和墙体厚度对其抗震性能影响显著。尤其在高烈度地震区,选用适当的剪力墙布置方式,可以有效减小建筑物的水平位移和地震响应,降低结构损伤风险。剪力墙结构需要在设计时充分考虑墙体的开孔、配筋以及与其它构件的连接方式,以确保整体结构的协同工作性能。

### 框架-剪力墙结构抗震性能

框架-剪力墙结构将框架结构与剪力墙结构的优点结合,形成了一种综合抗震性能优异的体系。此结构体系通过框架承担重力荷载,剪力墙承担大部分水平力,使得整体结构具备良好的抗震性能。相比纯框架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在地震作用下,有效控制了建筑物的位移和侧向摆动,显著增强了结构的刚度及稳定性。框架与剪力墙的协同工作,使得在地震荷载作用下能量分配更加合理,减少了结构薄弱部位的应力集中现象。

### 评估方法与结果

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不同结构体系进行抗震性能评估。从分析结果看,剪力墙结构和框架-剪力墙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最大位移、层间位移角以及加速度响应均明显小于框架结构,显示出优越的抗震性能。剪力墙结构和框架-剪力墙结构在高烈度地震作用下表现出了较高的残余承载能力和变形恢复能力,验证了其在延性和耐久性方面的优势。

从试验结果看,剪力墙结构通过墙体的塑性铰逐级耗散地震能量,表现出了较好的耐震性能。框架-剪力墙结构在试验中也表现出良好的能量耗散能力和变形能力,减少了结构的塑性变形和损伤程度。

综合评估表明,剪力墙结构和框架-剪力墙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抗震性能优于框架结构,二者均能有效减少建筑物的位移和应力集中,提升整体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以上研究为建筑物抗震设计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研究通过对不同结构体系的抗震性能分析,验证了剪力墙结构和框架-剪力墙结构在抗震性能方面的优越性。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这两种结构体系能够显著降低建筑物在地震中的位移和应力,提高其安全性和稳定性。研究结果为建筑物抗震设计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工程参考,期望能够在未来的工程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以提升建筑物的抗震能力,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刘瑞.剪力墙结构抗震性能影响因素[J].建材发展导向,2022,20(10):37-39.

[2]兰旭博.跃层剪力墙结构的抗震性能分析[J].价值工程,2019,38(32):160-162.

[3]周颖唐佳铭.高层自复位剪力墙结构抗震性能分析[J].结构工程师,2020,36(03):62-70.

[4]党亮曲浩然.高层框架剪力墙结构抗震性能分析[J].建材世界,2020,41(02):39-42.

[5]张文辉.高层剪力墙结构抗震性能设计[J].地产,2023,(13):0065-0067.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