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工程在水污染治理中的应用研究

期刊: 前沿科学 DOI: PDF下载

刘冬 张煜 徐崇喜

陕西省咸阳市秦都区沈兴南路

摘要

鉴于我国水污染严重,环境工程在抑制水体污染,提升水质方面的积极作用日益突显,以此为背景,本研究探讨了环境工程在水污染治理中的应用。首先,借助环境工程的相关理论和技术进行多样化的水污染治理方式的探索,例如:生物处理、物理化学处理、高级氧化等处理方法。其次,通过实地调研和实验模拟,分析比较了各种治理方式在实际应用中的效能和适用性。结果揭示,综合应用环境工程在实际水污染处理中比单一技术更具优势,具有更好的处理效果和经济效益。本研究提出的环境工程综合应用模式,对于改善我国水污染问题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相信其有助于推动环境工程技术在水污染治理中的广泛应用,最终实现我国水环境的持续改善。


关键词

环境工程; 水污染; 水质提升; 污水处理技术; 持续改善;

正文


引言

我国广大的地域和丰富的水资源是生命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基础。然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稳步增长,水污染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威胁到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因此,水污染问题的改善和治理成为了我国环境保护的重中之重。环境工程在此背景下诞生,以其独特的理论和方法,在水污染治理方面显现出无可比拟的优势,尤其是其综合治理模式对于提升水质、保护生态环境、改善人类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本研究即以这一状况为背景,探索环境工程在水污染治理中的应用和作用,旨在更好地明确环境工程在水污染治理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推动环境工程技术在我国的普及和应用,并期待通过综合应用环境工程的模式,实现我国水环境的可持续改善。

 

1、环境工程理论与水污染治理技术概述

1.1 环境工程的基本理论

环境工程作为一个跨学科领域,融合了环境科学、工程学及管理学等多方面的理论和技术,其核心目标是保护和改善人类生存的环境质量[1]。环境工程的基本理论主要涵盖污染控制理论、生态修复理论、资源循环理论及系统工程理论。

污染控制理论是环境工程的基础,旨在通过技术手段有效控制或减少污染物的产生与排放,从而保护环境质量。该理论支撑着大量针对水、气、土壤等不同污染介质的治理方法与技术。水污染治理技术,如生物处理、物理化学处理及高级氧化,都依赖于污染控制理论的支撑[2]

生态修复理论强调通过修复和重建受损生态系统,使其恢复到相对健康的状态。对于水污染治理,该理论提出使用生物和自然过程,如生物修复和植物处理方式,提升水体的自净能力,降低污染负荷。

资源循环理论旨在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该理论通过技术手段使废物再利用,减少自然资源的消耗。在水污染治理中,资源循环理论提倡废水回收与再利用,通过现代技术实现废水处理厂出水的循环使用。

系统工程理论强调从整体到局部的系统思维方法,在解决复杂环境问题时尤其重要。它通过系统分析与集成优化的方法制定高效、经济的环境治理方案。这一理论在制定综合水污染治理方案时体现得尤为明显,通过多技术手段的协同作用提升治理效果。

1.2 水污染的现状及其危害

我国水污染问题严重,是制约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障碍。工业化迅速推进和城市化加速导致大量污染物未经充分处理直接排入水体,形成普遍性的水污染。主要污染物包括重金属、有机污染物和营养物质超标等。这些污染物会对水体生态系统产生深远影响,从而破坏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和生物多样性。

水污染的危害不仅限于生态方面,人类健康也深受其害。饮用受污染的水源会导致急性和慢性疾病,如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和癌症等。农业灌溉用水污染会影响农作物的安全性,进而危及食品安全。受污染的水体散发恶臭,影响居民生活质量,并且治理成本高昂,资源浪费严重。

在经济发展方面,水污染项目治理的费用高昂,间接影响地方经济效益。某些行业因水体污染,必须停产整治,导致经济损失和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加。

水污染问题不仅对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毁灭性打击,还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治理水污染问题迫在眉睫。

1.3 常见的水污染治理技术

水污染治理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式[3]。生物处理技术通过微生物代谢作用分解、转化污染物,适用于有机污染物的处理。物理化学处理技术通过混凝、沉淀、吸附等物理作用和化学反应去除污染物,广泛应用于各种类型的废水处理。高级氧化技术通过产生强氧化性的自由基氧化分解有机污染物,处理难降解有机物效果显著。每种技术的选择和应用依赖于污染物类型和水质要求,其优劣势需结合实际情况综合评估[4]

2、环境工程在水污染治理中的应用

2.1 生物处理技术及其应用

生物处理技术在水污染治理中是一种效果显著且环境友好的方法。其核心原理基于微生物的代谢活动,通过微生物将有机物质分解转化为无害或较低毒性的物质,从而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该技术根据使用的微生物类型及其作用机制,主要分为好氧生物处理和厌氧生物处理。

好氧生物处理技术适用于含有较高生物降解有机污染物的废水,常见工艺包括活性污泥法、生物接触氧化法等。活性污泥法利用曝气池中的微生物降解有机污染物,其处理效果稳定且广泛应用于城市污水处理厂。在生物接触氧化法中,微生物附着在填料表面,通过曝气促进有机物降解,此方法具有操作简单、维护方便等优势。

厌氧生物处理技术在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和污泥厌氧消化方面表现出优异的性能。其代表性工艺厌氧滤池和厌氧消化罐,通过厌氧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把复杂有机物转化为沼气和其他无害物质。这种技术不仅达到水体净化目的,还能够回收能源。

生物处理技术在实际应用中表现出良好的处理效果和经济效益。不仅可以大幅度降低污染物浓度,还能够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特别是在农村和生态敏感区,该技术因其低运行成本和环保特性,被广泛推广实践。生物处理技术的应用提升了水污染治理能力,为水环境保护提供了坚实保障。

2.2 物理化学处理技术及其应用

物理化学处理技术是一类重要的水污染治理方法,通过物理和化学手段,从水体中去除或转化污染物,有效提升水质。这类技术包括混凝沉淀、吸附、离子交换、膜分离、气浮以及光催化等方法。混凝沉淀利用药剂与水中悬浮颗粒反应形成絮体,絮体沉降而得以去除污染物;吸附采用活性炭等材料吸附水中的有害物质,从而实现污染物的去除;离子交换通过特定树脂交换水中离子,达到纯化水质的目的。

膜分离技术利用半透膜分离水中污染物质,广泛应用于污水处理及海水淡化。气浮技术通过气泡携带悬浮颗粒至水面,显著提高处理效率。光催化技术依靠特定波长的光照射催化剂表面,使污染物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无害物质。

在实际应用中,物理化学处理技术由于其处理效率高、应用范围广的特点常与其他方法联合使用,以提高整体治理效果。这些技术在各种不同水质条件下展示出良好的适用性。物理化学处理技术的综合应用不仅能高效处理水中各种污染物,还能减少后续处理负荷,具有显著的经济和环境效益[5]

2.3 高级氧化技术及其应用

高级氧化技术是一种以自由基为基础的水污染治理方法,具有高效快速、适用范围广的特点,适用于去除水体中的难降解有机污染物。其中,常见的高级氧化技术包括臭氧氧化、光催化氧化、Fenton反应等。这些技术通过生成强氧化性的羟基自由基,能够有效氧化、分解有机污染物,最终转化为无害的小分子物质。在实际应用中,高级氧化技术尤其适用于处理工业废水和高浓度有机废水,展示出显著的去除效率和较低的二次污染风险。结合其他处理手段综合使用,可以显著提高整体水污染治理效果。

3、研究结论与建议

3.1 研究主要结论

在分析我国水污染现状及危害的基础上,系统探讨了环境工程技术在水污染治理中的多种应用方式,旨在评估其治理效果和经济效益。研究表明,生物处理技术、物理化学处理技术和高级氧化技术各有其独特的优势和适用范围。在实际应用中,单一的处理技术难以全面应对复杂的水污染问题,而综合应用多种环境工程技术则能显著提高治理效果。

生物处理技术在去除有机污染物和某些无机污染物方面表现突出,特别是在污水处理厂的应用中,具有较高的处理效率和环境友好性。物理化学处理技术,包括吸附、沉淀和离子交换等方法,适用于去除水中难降解的污染物,能有效降低水体中的污染物浓度。高级氧化技术,如臭氧氧化、光催化氧化等,通过产生高活性氧化物种,对顽固性有机污染物具有较强的降解能力,能够显著提高水质。

研究还发现,综合应用这些技术可以实现优势互补,提高水污染治理的整体效果。例如,前处理采用物理化学方法去除大部分污染物,利用生物处理进一步降解有机物,通过高级氧化技术处理残留的微量污染物,不仅能够提高水质,还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可持续性。

的结论强调了环境工程综合应用模式在水污染治理中的显著优势,建议在实际操作中根据污染物种类和浓度,灵活组合使用不同的治理技术,以实现最佳的治理效果。这种模式对于我国水污染问题的解决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推动了环境工程技术在实际中的广泛应用和发展。

3.2 对我国水污染治理的政策建议

对于我国水污染治理的政策建议,应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考虑:

一是加强环保立法。法律的严格性和刚性是保障环保工作能够长期、有效推进的重要因素。政府应立法明确行业排放标准,设立严厉的违法排污惩罚机制,规范企业行为,提升环保治理效率。

二是优化政策扶持。对于使用环境工程技术治理水污染的企业和科研机构,政府应在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给予适度支持,引导更多的力量投入到水污染治理的实践中。

三是提升公众环保意识。通过媒体、教育等方式,做好环保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水污染的认识,实现公众、企业、政府共同参与,形成全社会共治的局面。

以上三个方面的措施有机结合,对于提升我国水污染治理的效率和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3 未来研究方向

未来的研究应重点关注多技术融合的水污染治理方法,进一步提升处理效果和经济效益。针对不同类型的水体污染,开发定制化的治理解决方案,尤其是针对微污染物和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的处理,探索新型高效的生物技术和物理化学方法。智能化监测和控制系统的开发与应用也值得深入研究,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对水质的实时监控与动态调控,提高治理的精准度与效率。环境工程相关材料的研发应考虑其生态友好性和可持续性,推动新材料在水污染治理中的创新应用,全面提升环境工程技术的整体水平。

结束语

本研究主要研究了环境工程在治理水污染的作用。我们了解到,我国的水污染问题非常严重,因此我们从现实出发,研究了很多环境工程技术对治理水污染的效果。我们通过学习并去实地调查,发现生物处理、物理化学处理和高级氧化等技术都有各自的好处和适用的地方。综合使用这些技术比单独使用一个技术效果更好,而且也更经济。不过,我们也发现有一些局限。比如,在不同地方,或者对不同的污染物,这些技术效果可能不会那么好。在实验室模拟的效果和实地应用的效果也可能有差距,因此我们还需要做更多的实地试验。未来,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出发:改进技术的组合应用,发展新的环境工程技术,和做大规模的现场实验。我们希望这个研究能给我国治理水污染提供新的思路,同时也推动环境工程技术的发展,让我们的水环境变得更好。

 

参考文献

[1]牛苏会.环境工程中水污染的危害与治理[J].区域治理,2020,(33):0136-0136.

[2]刘昭张楠.环境工程中水污染的影响与治理[J].魅力中国,2021,(22):0172-0174.

[3]曲芳.环境工程中水污染的危害及治理[J].市场周刊·理论版,2020,(70):0065-0065.

[4]胡建杰.环境工程水污染处理的主要技术分析[J].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工业A,2022,(05).

[5]谢金萍,陈胜,虞洁.环境工程中水污染的危害和治理[J].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工业A,2022,(03).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