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分层写作教学实践探究--以Animals写作课例为例
摘要
关键词
初中英语;分层教学;写作教学。
正文
一、研究背景
(一)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写作能力要求分析
国家对培养外语人才,提升学习者英语能力提出了要求。而写作作为外语学习者对外输出表达个人观点的重要渠道,体现了学习者的外语综合能力,写作作为综合输出能力最强的一种形式,是各学段重点要求的重要输出,具备良好的写作能力在个人发展进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文秋芳,2019)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7至9年级也就是英语三级阶段,
表达与交流层面目标提到,要求学生在书面表达中能围绕相关主题,能选用不同句式结构和时态,描述和介绍身边的人、事物或事件,表达情感、态度、观点和意图等,表意清晰,话语基本通顺。
(二)初中英语学生写作和写作教学现状
写作是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之一和最重要的一项技能,是判断学生综合运用计能力的标志,然而,英语写作一直是当前英语教学中最为薄弱的环节。学生普遍写作得分低,在改革后中考英语写作分值占15分中,普遍平均分为7-8分左右,普通班更加低于5分。学生对英语写作持畏惧心理,他们的写作表达中普遍存在词汇贫乏、语法概念模糊、病句较多,甚至不成句。母语思维迁移严重,中式表达直译,信息处理混乱,表达没有逻辑性等基本功不扎实的问题。到了初二阶段,语法和语篇难度增大,学生的写作水平出现明显的分化。一是基础知识水平不一,二是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不同,所以学生之间的差异明显增大。如果不分要求和教学设计,一味地一刀切,用统一的教学模式,将难以满足学生的个体需求。过于简单的教学设计,会让优秀生吃不饱;有难度的教学设计,会让学困生吃不下,会让学生丧失学习的信心和动力。所以根据学生不同水平进行分层教学,因材施教是必然的趋势。
在教学方面,国内写作教学发展没有阅读教学发展成熟。很多英语课堂只注重课本文本的阅读解析,没有关注到学生写作教学,设计相应的写作教学课堂。从实施写作教学的课堂来看,老师仍然是课堂的主导者,对写作缺乏引导,以灌堂式为主。且教学方法较为单一,课堂互动不足,缺乏个性化的写作指导,忽视写作过程的反馈和修改。写作教学资源匮乏,教学效率不高,学生除了依托课本的文本进行写作,缺乏课外英语文本阅读指导写作。传统的依据课文进行指导背诵写作已经不能满足逐渐新颖的写作题目和写作要求,传统的英语教学方法不能引起学生的写作兴趣,学生并不满意当前写作教学方法,期待教师的改变。
综上所看,课标的要求和写作现状的问题影响了教师的教学效果及学生写作,所以此探究有必要开展以进一步解决学生写作的问题,进而提高写作能力。
二、研究目的
从现阶段初中英语教学情况看,传统的依托文本,总结知识结构的写作教学模式不适合当前学生写作能力的要求,也不能激发学生思维的拓展。进而探究新的写作教学模式,以激发学生的写作思维,达到跳出课本有素材可写的目的。本文章研究目的如下:
(一)以某一写作话题设计新的教学模式,特别是分层教学导学案的设计,探究其实施的可行性。
(二)实施此新分层写作教学模式后,学生在课上掌握该话题写作的程度。
(三)此分层写作教学模式的学生反馈以及后期需要改进的地方。
三、研究意义
初中生的英语写作水平良莠不齐,且学校教学以大班授课制为主,基于这种情况,结合学生写作实际情况,比这将分层教学模式应用于初中英语写作教学实际课堂,进行实践研究,期望通过改革写作课堂,为教师在写作教学方面提供新的思路和一定的参考。
初中英语新课标对学生写作要求与分层教学模式的教学理念、教学假设和教学流程一致,所以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运用分层教学模式,可以为教师进行分层写作教学提供借鉴,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并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于学生而言,针对个性不同的教学设计,有利于学生不同水平的提高和发展,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英语的兴趣,所以本研究在实践层面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和价值。
四、理论基础
皮亚杰(1972)主张,学习者对于知识的建构要通过图示、同化、顺应和平衡实现的。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很大程度依靠学习者对周围环境的操纵和与周围环境的积极互动。这就意味,写作的学习是需要学生参与,与教师进行互动,进行思维的碰撞。学习不是原有知识与新信息的简单相加,而是思维的质的变化。所以注重以学生为中心,认为学生是主动建构知识的主体,教师是知识建构过程的辅助者,而不是知识的灌输者。教师起到构建脚架的作用,为学生搭建写作的框架,让学生主动填补。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性,鼓励他们积极参加讨论和思考,交流观点,注重学生知识的构建。包括怎么发现知识、筛选知识和怎么建构知识,学生的自我评价也应予以重视,学生的进步需要不断地进行自我反思。
维果斯基(1960)提出教学过程中,儿童存在两种发展水平,其一是学习者独自解决困难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实际水平,其二是学习者在教师或者成熟同伴辅助过程中能够提高的潜在水平。他认为在儿童发展过程中,教育起主导作用,教育的内容要早于儿童发展,并且应该重视孩子未来的发展。最近发展区理论为分层教学模式指明了方向,教师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了解学生实际写作水平的基础上,为学生针对性地设计最近发展区,并为学生提供相应的材料,逐步引导学生向下一个最近发展区发展。为激发学生的动机,教师需要依据学生的实际水平设置难易程度不同的活动,并辅助学生解决写作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在此过程中,学生不断开发自己的潜能,达到自己现阶段的最大潜能并为后续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孔子在两千年前提出“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他认为教师要尊重学习者的差异,立足于教学现状,运用合适的有差异的方式展开教学任务,注重培养学习者的兴趣和积极性,推动学习者全面发展的可能性。因材施教顺应社会发展人才的要求,又是现代素质教育改革的重要方法。大班级授课制对学生采用同样的教学方式,设定相同的教学目标和任务会忽视学生个体差异,导致学习内容过难或过易,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不利于学生的最优化发展。
五、分层依据和写作教学案例分析
(一)按照学生写作能力基础,进行层次划分
根据2023年南宁市初中英语中考改革,英语写作分值由原来的10分变更为15分。新的写作评分档分为5个档次,综上调查学生平时考试作文得分,把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集中在12-15分层次,学生英语基础牢固,表达能力强,即是词汇多,词法和语法掌握牢固,在文章表达中几乎没有语法错误,但是在写作中容易即兴发挥,文章亮点不够明显,行文衔接不够,内容上欠缺充分。个别偶尔会出现字数多,但是内容平淡的文章。B层次集中在8-11分层次,学生有一定基础,但是不够扎实,学习能力比A稍薄弱,他们大部分学生对文章整体把握良好,但是句式单一,存在一定的语法错误,偶尔文章内容还会跑题。C层次集中在0-7分层次,学生基础较差,把握不好文章结构和内容,语法错误较多,完整正确的句子在文章中占少数,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还存在一定的障碍。许老师上课班级的学生占比:A层次10人;C层次10人;其余30人都为B层次。
(二)不同写作层次学生进行教学目标的分层
A层次的学生在知识上,要求多使用复合句式,学会运用高级句式和从句,用词丰富,语言错误控制一两处。在能力上,清晰分点描述要点,有理有据,句式丰富。严谨拓展类似话题写作,学会进行迁移创造。在情感上学会合作帮助低层次的学生进行修改,打分。
B层次学生在知识上,善用课文学到的单词、短语,并熟练运用正确。允许部分语法错误,不影响完整性。在能力上能够清晰地分点表达,阐述清楚观点,学会仿写迁移。在情感上学会合作完成任务,提高正确写作的能力。
C层次学生在知识上,恰当运用课文所学80%的词汇表达,避免简单的语法错误。在能力上尽可能表达清楚自己的观点,达到有东西可写。在情感上增强信心,提高学习的动力。
(三)不同写作层次学生进行教学方法的分层
任何技能的获得和提高都是在循序渐进的训练中实现的,初中英语写作练习应当由填补式翻译写,仿写到学写,再到创造。因此,在英语写作教学中有必要试试分层教学和递进式教学:填补式写作、框架搭建式写作、提高运用创新式写作。以许老师设计的“The animals we should protect in Guangxi”为题的写作课为例,前面的导入部分以视频形式,设计针对视频回答的几个问题:
(1) What is the animal?
(2) Where do they live in?
(3) What do they live on?
(4) How many monkeys are there in the wild today?
(5) Why are they in danger?
(6) What can we do to save them?
以这几个问题激发学生根据视频内容去回答,为学生提供写作内容。前部分不分层次,统一任务布置,统一回答。此环节能够给学生为下面的写作提供写作思路,并积累一些写作的素材。同时,视频的作用也起到了激发学生兴趣,能投入学习和思考当中。
1. 对C层学生实施填补式写作策略
由于受到词汇、语法知识和表达能力的限制,缺乏必要的英语写作经验,C层学生在写作时常常很困惑,不知道如何下笔。而一篇文章无论长短,都是词句组成。所以,在平时教学中要强化学生记忆单词,鼓励学生记住重要的表达短语。设计一些课文重点短语的挖空填补作文框架,让学生力所能及地去填补,激励学生去记忆并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2. 对B层学生实施框架式搭建写作策略
框架式搭建的写作策略,是在教师已经为学生解析搭建好文章的写作框架,给学生提供关键的写作活动内容基础上,要求学生在自己基础水平上进行文章的组织和写作,
3. 对A层学生实施提高运用创新式写作策略
新课程标准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发展学生综合运用能力、提高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因此,在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自由发挥,不能提供太多束缚他们展开写作。A层次学生英语词汇量丰富,但是在内容丰盈、语句衔接逻辑性增强上需要老师指导,教师可以提供一些高级表达衔接句式让学生把自己写作内容串联起来,增强文章的逻辑性和顺畅性。同时,鼓励学生大胆创新。
对比看出,对于A层次学生重在提升句子要点的顺畅性,逻辑性。明确分点的丰富性,但是缺乏内容的丰盈拓展的指导。B层次提供了写作的活动,需要学生把活动成句,放进句子里,学会用简单的分点进行串联分点阐述。C层次的学生则是重点锻炼他们的翻译短语能力。
从课堂观察学生的反应,其中,C层次的学生完成最快,但是学生处在翻译完短语不知道要做什么的现状。A层次的学生能够基本把要点套用分点衔接短语写出来,但是缺乏内容的丰富。而B层占比最大的学生群体,却在踌躇怎么展开写作,写作进度暂缓。访问学生发现,这个模式的写作教学,第一个环节的设计大家接受程度较高,但是在导学案的设计上针对不同层次写作的框架搭建不同,他们表示并不能很大程度激活他们写作的意图,并且还存在不知道如何下笔的情况。特别是C层次和B层次的学生在写作时,一个提供太多,一个提供的主要活动但是不知道如何组织布局句式。
根据教研组内评课反馈,教师在设计分层写作教学,只体现在导学案的不同,这并不能突出分层教学。教学上没有进行分层,学生的任务一致,只是教师搭建的脚架不同。对于C层次的学生,给他们提供太多写作的内容框架,造成学生的惰性,只会进行翻译写作,并不会尝试袭击组织谋篇布局筛选所用句式。对于B层次的学生,他们应该掌握主要活动内容的表达,不需要直接给出,而是要引导他们如何布局要点,怎么分点清晰。对于A层次的学生,要教会他们如何让自己的文章更具有说服力,所以要在要点上拓展添加内容,使之更充分可信,更顺畅更有逻辑性。所以教师要在教学环节上设计不同的任务引导学生完成,并且对学生的要求也要有所不同。写作一整篇也许对C层次学生有难度,是否先引导学生把主要部分写出基本语句?对于B层次学生,要求他们在语句表达要清晰正确,并且学会分点。那么A层次的学生可以针对这两个层次的学生进行协助或者评分,指出他们的问题。而A层次的学生要求则要学会用不同的句式和复杂的句型进行串联要点,使之更言而有信,更丰富更充分,在展示的环节,教师要点出他们的优点和句式特点。所以写作任务没有明确分层,写作结果和评价结果都没有明确的分层,是不能叫做真正意义上的写作分层教学的。
结合现在提倡的写作模式,“以读促写”模式,把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具体的写作过程,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许老师的分层写作没有体现读,只通过观看视频和问题引导没有让学生有深刻的印象,所以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是否能给学生提供更多写作的思考和引导,是否能够针对学生不同层级设计不同的阅读和分析的任务,布置不同的写作任务和评价标准,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写作分层教学呢?这是我们接下来要改进和设计的新的初中分层写作教学模式。我们要在前人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发展适合我们自己的教学模式,也能真正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