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
摘要
关键词
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策略研究
正文
现如今,统编版课程标准中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要求教师从“双线统一”的角度开展语文教学,即发挥出语文学科的工具性特点,注重对学生进行人文性教学,将二者进行相应的融合,进而达到“双线统一”的教学效果。同时还要注重读写教学的实践研究,从而提升小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实现学生语文综合能力以及人文素养的双重提升,为学生今后的健康成长与发展奠定基础。
一、要注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双线统一”
(一)、情景创设,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
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中,教师习惯于采取以成绩为导向的教学策略,过度注重对学生进行字、词知识讲解以及对精彩语句的积累等等,这种教学方式容易降低学生在阅读中的体验,进而逐渐减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1]。小学生年龄小且存在自控能力不足等问题,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填鸭式阅读教学法,借助于外在的环境与条件,将学生带入到特定的阅读情境中,让学生深刻体会到阅读的乐趣,进而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这对于学生今后的语文学习乃至终身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促进性作用,这也是实现“双线统一”阅读教学的有效途径。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阅读文本内容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情景创设方式,进而才能最大化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例如,在阅读教学《牛郎织女》的时候,教师可以发挥出多媒体教学基础的特点,为学生播放相关的动画视频,进而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在阅读《自相矛盾》的时候,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角色表演”课堂活动,将学生带人到故事中的角色中去,促使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故事中人物的语言表情以及心理活动;在阅读《童年的发现》的时候,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故事分享”活动,引发学生对自己真实经历的思考……这样可以将原本枯燥的阅读课堂变的更加生动、形象,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
(二)、重点剖析,增强学生的人文体验
语文是教授母语的学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阅读相应的文学作品,而优秀的文学作品中不是简单的文字堆砌,其背后还蕴含着时代背景以及文化意蕴,寄托着作者的思想情感,了解这些东西有助于增强学生在阅读中的人文体验”。因此,教师在应当立足于阅读教材,注重从中提炼阅读教学重点,采取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提升学生的阅读体验,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学科知识、技巧的同时实现能力、素养等全方面的提升,进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例如,在阅读教学《落花生》的时候,如果教师仅仅要求学生找出文中出现的居然、榨油、便宜、爱慕、体面、吩咐、分辨等词语,并让学生通过熟读课文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则很难抓住文章教学重点,降低了学生的人文性体验。对此,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让学生就文中提到的“做人应当像石榴还是花生”进行探讨。在分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需要给学生留出充分的自由发挥空间,提倡学生不拘泥于教材中的观点,鼓励学生将自己的真实想法表达出来。学生们可以从“做人应当注重形象,应当像石榴一样善于表达自己”等方面进行阐述……最终由老师站在更高的角度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让学生明白“内涵与外表都很重要,若只能选其一则应当选内涵”的道理,在尊重学生内心想法的基础上完成对学生的思想塑造,进而让学生获得真正意义上的人文体验。
(三)、层层深入,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所谓思维是行为的先导,学生思维上的差距直接影响其最终的阅读学习效果。但是,对于小学生而言,其思维尚处于一种形成阶段,具有非常强的可塑性,教师应当注重阅读教学中与学生进行提问互动,通过问题的方式引发学生对阅读内容的深入性思考,让学生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完成对阅读文本中人文精神的深刻认知与理解,进而培养学生的人文化思想理念"。总之,教师需要采取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悉心、耐心的引导,指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文章中心思想,促使学生在完成阅读学习任务的同时,也能获得人文精神层面的培养与提升。
例如,在阅读教学《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出以下几个问题:作者是在什么历史背景下创作出该作品的?作者在文中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思想情感?我们可以从这首诗中学习到什么,对我们今后有什么样的启发?等等,当学生们能够独立解决这几个问题之后,也就相应完成了阅读学习目标。通过对问题的探究,学生们会发现,南宋时期,金兵占领了中原地区。诗人作此诗时,中原地区已沦陷于金人之手六十多年,爱国诗人陆游被罢斥归故乡的时候写下这首千古名篇。通过对该诗内容的分析可以体会到作者心中盼望宋朝能够尽快收复中原,实现统一的美好愿景……一个被罢官还乡的人,心中还惦记着祖国的统一大业,我们作为新时代下的青少年,应当像陆游一样树立远大的理想抱负,为祖国的建设与统一做出应有的贡献……由文章内容引发学生对生活实践的思考,进而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四)、拓展延伸,培养学生的品德人格
对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而言,其教学目标一般分为知识、技能以及情感三个维度,前两个维度是教学工作者们普遍关注的,而情感目标一般难以量化且在教学实践中存在一定的不可控特点,故容易为教师所忽略。因此,教师在开展具体阅读教学工作的时候,深刻剖析文章内容,并沿着文章中心思想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知识拓展与延伸,让学生从中获得更多的思想感悟与精神体验,在完成知识培养目标的同时,实现对学生品德、人格以及三观的培育,将语文阅读教学质量提升到一个新的台阶,也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成长以及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要注重读写教学的整合统一
小学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读写结合教学,并借助读写结合教学新思路来拉近学生与小学语文知识、教师之间的距离,充分催生小学生的个人语文阅读与写作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一)、组织生活化的课堂教学活动
语文教师可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合理的生活日常情景来开展读写结合教学,并按照课堂教学的任务和重点导入学习者具体的生活情景来组织的课堂教学过程,以实现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的目的。老师在创设生活化学习课堂情景时,应该根据学习者的实际生活经历和兴趣爱好,以培养学习者的语文综合使用能力为目的。在整个课堂教学流程中,使生活式教育上课紧扣着课程任务,做到环环相扣,使每一课堂教学都做到了生活式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可运用分组研究的方式,提出几个学习者的生活中实际的问题,例如,教师在组织学生们进行《春》阅读时可以让学习者担当导游来给其他同学介绍一处春天的景色,并进行后续的写作,将学习者自己所想到的一些对话和景色描写体现在写作中,如此能够使学习者灵活地运用学习到的语文知识联系生活,不但能够提高语文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够使学习者更深刻地感受到语文教育强大的实用性,使学习者在活化的语文环境中掌握读写。
(二)、采用读写结合教学方式
课后的语言写作能力提升其实也是一种使每个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更准确、更清晰有序和条理的有效学习方式。读写结合教学可以有效帮助我国学生更有效地掌握学习语文语言基础知识,发展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写作学习活动本身也是一种帮助培养学生快速发展逻辑思维能力的有效教育手段,写作活动作为一种逻辑语言的进人输出转化过程,教师尽可能指导学生的具体写作活动检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教师或许可以给他布置一个课后练习写作文的任务,提升学生的辩论概括思维能力、推理思维能力以及综合能力。
(三)、开展现代化教学
网络技术便利了我们的生活,还促进了现代教育的变革进步。小学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技术来搭建智慧课堂,通过现代化教学的方式,来加强学生语文读写课堂的体验感、实践感与参与感,如此不但可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阅读与写作、积极思考的行为习惯,还可以促进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成效的发展,促进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实际进程。多媒体教学、微课、电子白板等现代技术都可以应用到小学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教学可以催生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读写结合课堂教学实际成效。微课可以通过视频的方式来向学生重点展示教学知识,从而针对性的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加强小学师生间的互动,并促进小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教师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直观的特点来创建真实有趣的阅读语言情境,再组织学生们进行后续的写作练习,从而为学生展示更为丰富的学习语文资源,吸引小学生在语文课中的注意力,以此来提升小学生的自身的综合水平与综合素养,提高语文教学课堂的实际有效性。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写习惯
大多数生对于语文学习都带着一定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而语文教师也应充分把握学生们这一性格特点,将学生的好奇心与兴趣培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的习惯,培养学生先听后说、先读后写、主动使用语文进行表达的良好习惯。语文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来向学生展示生动的图片或音频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2]。同时还需要引导学生每天读语文、写语文的良好行为,并让学生们自己将自己进行语文读写表达的视频进行录制,找出自己的问题所在并进行自主的改正,从而提高语文读写训练的效果,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水平与写作能力,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此外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还应该坚持读写领先法,教师在进行课文讲解时需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语文阅读氛围,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使用语文知识来回答问题,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进行语文课文的复述或表演,从而加强学生对语文文章的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教师在进行课文讲解时还需要定期组织读写训练,从而加强学生语文读写的能力,提高生的语文素养。最后,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们依据教学内容与主题来自主编写情景与对话,教师也可以给学生布置舞台剧的学习内容,让学生依据文章内容来自行改编语文课本剧,并进行表演与复述等,发展学生的读写水平与语文素养。
(五)、组织效果评价
小学语文老师们还需要开展评价活动来对读写结合语文教学课堂进行评价,老师们可以了解学生的语文基础与学习效果,将其作为学生语文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更好的对学生们进行综合评价[3]。老师们还需要依据结果来调整今后的教学安排从而更好地提升学生们的语文水平。通过这样的方法能够更加全面的衡量评价学生,让小学语文读写结合评价结果更为实际科学,综合发展小学语文课堂学生多方面的综合素养,吸引小学生在语文课中的注意力,以此来提升小学生的自身的综合水平与综合素养,提高语文教学课堂的实际有效性。最后小学语文教师也可以组建社团活动室与语文角,语言的学习离不开文化环境,因此教师可以为小学生的学习创设有用的互动情景,发展语文教学课堂的实际有效性。
(六)、充分结合教材
传统小学语文观念下的课堂中教师仅仅依据教学大纲与教学内容来按部就班地开展教学,教学的所有步骤都在预计之中,此种语文课堂中导致学生丧失了主体地位,教师与学生也只存在简单的授课与接受的关系,小学生也习惯于此种被动接受语文知识的教学方法,长久以来也导致学生出现了思维惰性。传统且僵化的语文课堂中导致教师无法将知识与实践相互联系,也无法重点培养学生的新型思维。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主动改变教学观念,主动结合教材来进行读写结合教学,重点提高学生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主体作用,通过新型的教学思路来重点调动学生的语文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个性化的新型思维发展,从而提升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比如教师在讲解《春》内容时,应重点带领学生学习文章中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小学语文教师应带领学生展开联想,重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力与创造力、让学生深入掌握多种修辞手法的灵活应用。教师应重点讲解要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应建立在存在内在联系的事物中,最后再组织学生们来利用学习到的描写手写进行写作运用,并进行展示,此过程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还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综上所述,发挥出语文学科的工具性,提升学生在阅读时候的人文性体验,实现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双线统一”与“读写”教学训练的整合统一,有利于学生学习效果以及课堂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从而落实核心素养的要求,实现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1]马春燕:《如何培养小学生学习兴趣浅谈》[j]吉林课改2005年2期102页。
[2] 李 东:《多媒体与语文教学的整合策略浅谈》[j]新技术教育2006年1期98页。
[3] 李雪梅:《小学语文多元化评价策略研究》[M]新课改论文集 延边出版社2007年版12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