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分析如何有效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参考的探讨
摘要
关键词
财务分析;企业;经营决策;提供参考
正文
引 言
财务分析是以会计核算和报表资料为基础,计算出各类指标,辅以纵向和横向的比较分析,并结合行业整体情况,对企业过去和现在的业务活动、财务管理以及其他各项经营能力进行评价的管理活动。企业通过财务分析,可以了解当前的经营状况,有效防范风险,做好科学决策,并更好地规划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1 财务分析在企业经营决策中的重要作用
1.1 有利于企业掌握自身的财务状况,防范财务风险
财务分析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工具,其核心价值在于帮助企业全面、深入地了解自身的财务状况。通过对各项财务指标的综合分析,企业能够清晰掌握资金流动、盈利能力、偿债能力等方面的具体情况,不仅有助于企业及时发现潜在的财务风险,还能为管理层提供决策依据,确保企业在复杂的经济环境中稳健发展。此外,财务分析还能揭示企业在行业中的竞争优势与不足,为企业的战略规划提供有力支持。因此,定期进行财务分析,对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2 有利于企业管理者掌握经营成果,降低经营风险
财务分析不仅仅是对数字的简单汇总,而是深入企业运营的各个层面,收集各个部门的各项数据,有助于企业及时发现经营活动中的各种问题和风险。财务分析通过对销售、生产、采购、人力资源等各个部门的财务数据进行整合和分析,能够为企业提供一幅清晰的运营全景图,有助于管理者从整体上把握企业的运营状况,了解各部门的业绩和贡献[1]。此外,财务分析能够揭示企业运营中的潜在问题。例如,通过分析销售部门的财务数据,管理者可以了解销售收入的增长趋势、销售渠道的效率和客户满意度等信息,从而发现销售策略或产品定价等方面的问题。与此同时,通过分析生产部门的财务数据,管理者可以了解生产成本、生产效率以及产品质量等方面的信息,从而发现生产过程中的浪费或质量问题。
2 企业经营决策中常见的财务分析方法
2.1 财务报表横向分析
横向分析法侧重于对企业不同会计期间(如两年或多年)的财务报表数据进行比较分析,主要是通过对比同一企业在不同时间点的财务数据来揭示企业在这些时间点上的财务状况、发展趋势和可能存在的问题。横向分析法通常涉及对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等财务报表的对比分析,包括企业在不同会计期间内的营业收入、成本、利润、资产、负债和现金流量的变化情况。通过横向分析,企业可以了解自身在一段时间内的财务发展趋势,如营业收入的增长率、成本的降低率等,有助于企业评估自身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和运营效率等关键财务指标。同时,横向分析也有助于企业识别出可能存在的财务风险和问题,如资金链紧张、盈利能力下降等。该方法多应用在企业兼并与收购中所作的目标公司估价、治理当局的业绩评估与酬计划、财务危机预测以及超额利润税的公共政策制订等领域[2]。
2.2 财务报表纵向分析
财务报表纵向分析法也被称为垂直分析法或结构分析法,其通过对财务报表中各项目占总额的比重或百分比进行计算,从而分析出各项目在总体中的位置、重要性与变化情况。以利润表为例,通过纵向分析可以发现销售毛利率、销售费用率、销售税前利润率、销售净利率等关键指标的变化情况。假设A公司本期销售毛利率为30%,而前期为25%,这说明A公司的盈利能力有所提高。同样地,如果销售费用率从10%上升到15%,则可能意味着A公司在销售过程中面临了更高的成本或压力。纵向分析可以清晰地揭示出财务报表中各项目的结构,帮助管理者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通过计算比重可以将不同项目的数值转化为同一基准下的百分比,便于进行跨期比较和同行业比较,比较不同期间的数据可以发现企业财务状况的发展趋势和变化原因,为未来的经营决策提供参考。
2.3 趋势百分比分析
趋势百分比分析法是以某一固定时期(通常是早期或某一具有代表性的时期)的财务数据作为基数(设为100%),将以后各期的财务数据转化为这一基数的百分比,从而比较和分析不同会计期间各项目数据的变动趋势。通过计算百分比变动可以消除不同会计期间绝对数值的差异,更直观地展示各项目的增减变动情况,有助于发现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发展趋势。趋势百分比分析法简单易懂、直观明了,能够消除不同会计期间绝对数值的差异,更直观地展示各项目的增减变动情况,同时该方法还具有较强的可预测性,有助于企业制定未来的经营策略。但趋势百分比分析法主要依赖于历史数据进行分析,对于突发事件和非线性变化的适应能力相对较弱,该方法本身并不能揭示出数据变化的具体原因,需要结合其他财务分析方法进行深入分析。
3 财务分析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参考的路径
3.1 巩固财务基础,提高财务数据信息质量
为充分保证财务分析过程与结果的客观性,企业确实需要始终巩固财务基础,提高财务数据信息质量。首先,企业应制定完善的财务制度和流程,确保财务工作的规范性和一致性,包括会计政策、财务报告制度、内部控制流程等,以确保财务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对财务数据的生成、处理、报告等环节进行监督和检查,确保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同时注重财务团队的建设,选拔和培养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财务人员,加强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确保他们能够以客观、公正的态度处理财务数据[3]。其次,企业应确保财务数据来源于可靠的渠道,如正规的销售记录、采购合同、银行对账单等,避免使用不准确、不完整或未经核实的数据进行财务分析。并对财务数据进行严格的校验和审核,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合理性,对于异常数据或不合理数据应进行深入调查和分析,找出原因并予以纠正。再次,财务分析时需始终遵循客观性原则,以事实为依据,避免主观臆断和偏见,保证财务分析过程不受任何外部因素的影响,如个人利益、管理层意图等。
3.2 优化企业财务分析指标
优化企业财务分析指标需要综合运用帕利普财务分析体系、价值链分析指标和财务质量分析等方法,这些方法的结合使用可以为企业提供全面、深入、准确的财务分析结果,帮助企业更好地了解自身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绩效,为制定更为合理的战略和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首先,采用帕利普财务分析体系,重点关注可持续增长率与利润动因分析,可持续增长率是衡量企业在保持当前盈利能力和财务政策情况下能够实现的最大增长率,分析可持续增长率有助于企业了解自身的发展潜力和限制,从而制定更为合理的增长策略;利润动因分析主要关注净资产收益率(ROE)的分解,通过分析影响ROE的关键因素(如销售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财务杠杆等),了解企业盈利能力的来源和变化,有助于企业识别出提升盈利能力的关键领域,并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4]。其次,引入价值链分析指标,将企业的经营活动划分为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两大类,进一步细分为具体的价值链活动,分析这些活动对企业价值创造和成本构成的贡献,找出关键的价值链活动。同时将企业的价值链活动与竞争对手进行比较,找出企业在价值链上的优势和劣势。
3.3 业财融合,把握表外因素
业财融合是指将企业的业务和财务进行有机结合和协同,以实现更高效的运营和管理,业财融合可以消除业务和财务之间的隔阂,使财务不再仅仅是支持性的部门,而是能够更深度地参与业务决策、战略制定,同时业务侧也能更加理解和借助财务数据进行更科学、有效的经营。实现业财融合的基础是建立一个高效的信息系统,该系统能够支持数据共享、信息沟通和业务流程管理的无缝连接,通过集成度高、数据可靠、功能全面的信息系统,可以确保财务和业务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5]。
除了财务报表中的内在因素外,表外因素对于对财务报表的分析和理解也是必不可少的,表外因素主要指的是公司管理者、会计人员和投资者等参与者所掌握的考虑因素,影响市场价值的非财务信息。对于上市公司来说,市场风险因素是不可忽视的,包括宏观经济环境、行业发展趋势、竞争对手状况等,了解这些因素有助于企业评估自身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和风险水平。公司管理水平是决定企业价值的重要因素。包括管理层决策、内部环境、企业文化等,这些因素会影响企业的运营效率、成本控制和创新能力等方面。除此之外,技术也是影响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通过技术创新可以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降低成本和提高产品质量等。因此,关注技术发展趋势和自身技术实力对于企业经营决策至关重要。
3.4 拓展丰富财务分析内容,关注非财务指标
拓展丰富财务分析内容并关注非财务指标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和提高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企业应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的非财务指标,并将其融入财务分析体系中,以提高财务分析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首先,明确非财务指标的重要性,非财务指标在评估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绩效时非常重要,其能够提供财务报表难以涵盖的信息,帮助管理者更全面地了解企业的运营情况,非财务指标包括但不限于企业业务概要、经营情况、企业社会责任、ESG(环境、社会和治理)信息等。其次,拓展非财务指标分析内容,分析企业战略和管理的描述,了解企业经营决策和战略清晰度,评估企业是否过度追求市场热点而忽略主营业务;同时分析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理念、战略和方式,以及其对经济、环境和社会的影响,评估企业在环境、社会和治理方面的表现,如环保措施、员工福利、公司治理结构等[6]。再次,将非财务指标融入财务分析体系,将非财务指标与财务指标相结合,形成综合财务分析体系,利用财务指标评估企业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等,同时利用非财务指标评估企业的竞争力、社会责任等。针对企业特定的管理问题或业务需求,进行专题非财务指标分析,如针对企业潜亏、专项成本、投资项目等进行深入的非财务指标分析。
3.5 引入信息化技术,确保财务分析实际效能
构建一个统一的数据平台,整合企业内部的各个信息系统,包括ERP(企业资源计划)、CRM(客户关系管理)、SCM(供应链管理)等,确保财务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并制定统一的数据标准和数据字典,规范数据的录入和存储,减少数据冗余和错误。利用信息化技术可以自动从数据平台中提取数据并生成财务报表,减少人工操作,提高报表的准确性和及时性,通过数据分析工具,如数据挖掘、机器学习等,对财务数据进行深入分析,能发现潜在的风险和机会,为经营决策提供支持。在财务分析系统平台支持下,企业可实现不同部门、不同业务流程之间的信息交互共享,加快财务数据交换速率,准确捕捉企业业务活动中形成的数据信息,提高财务数据信息标准化和智能化水平,通过财务指标表象预警经营决策风险。
结束语
总而言之,财务分析在企业经营决策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通过深入剖析企业的财务数据,结合非财务指标,财务分析能够揭示企业的盈利能力、运营效率、市场地位等多维度信息,这些分析结果不仅为管理层提供了制定战略、优化业务结构的重要依据,还帮助企业及时识别潜在风险,把握市场机遇。在信息化技术的助力下,财务分析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得到了极大提升,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了更为坚实的数据支撑,确保企业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保持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瑞峰.新经济背景下企业财务管理创新分析[J].中国中小企业,2023,(11):213-215.
[2]张安祺.试论企业财务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思考[J].老字号品牌营销,2023,(21):112-114.
[3]万亿.企业财务报表分析在投资决策中的应用探究[J].金融文坛,2023,(10):114-116.
[4]庄小珍.面向企业经营决策的财务分析研究[J].大众投资指南,2023,(14):44-46.
[5]刘剑璇.新时期企业加强财务分析能力的对策建议[J].企业改革与管理,2023,(08):113-115.
[6]王朝辉.企业财务分析指标的选择和运用分析[J].财经界,2022,(33):132-1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