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视域下大学生就业指导效能影响因素研究
摘要
关键词
供给侧;大学生;就业
正文
前言:随着高校扩招和就业市场竞争的加剧,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为了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和竞争力,高校在就业指导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实践。供给侧视域为大学生就业指导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考维度,它强调从生产要素的投入、升级以及创新管理等方面出发,优化资源配置,提升生产效率。在大学生就业指导领域,供给侧视域要求我们从制度机制、工作队伍、实践资源、课程体系等多个维度出发,全面分析影响就业指导效能的因素,并提出有效的改进措施。
一、问题的提出
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了深化就业优先政策的要求,尤其强调要高度重视青年群体,特别是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不仅为高校的就业工作指明了方向,也设定了更高的工作标准。根据教育部数据,2023级大学毕业生人数有望超过1158万,较去年增长82万人。目前,我国高校毕业生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势,高校毕业生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势。
大学生就业指导是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拓宽就业视野,积累就业经验的一个重要环节,关系到他们将来的就业选择与发展。尽管这项工作一直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关注,但要真正提高其效能,必须建立一套科学、实用的就业指导工作评价体系,并根据这一体系精准地优化各项指导举措。而要构建这样的评价体系,关键在于深入了解和掌握影响就业指导工作的各种因素。
学校是职业指导的供应方,而学生是需求方,如何提高职业指导的效果,既与学校的指导目的、内容、方法有关,也与学生的满意度及反馈有关。基于此,本论文拟从“供给侧”的角度,对影响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各个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并从大学生的视角对其进行了评价。期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为学校更好地提高就业指导的质量,促进学生更好地就业,提供切实可行的实践依据[1]。
2、大学生就业能力影响因素
①专业知识积累。缺乏专业知识会使人在面对挑战时显得力不从心,而深厚的专业知识可以让一个人在人际关系中获得信任与尊敬,表现出一个人的职业与值得依赖。精通并应用所学到的技术,将会使你成长为一个不可缺少的高级专业人士。②专业素质。主要内容有:专业技术过硬,专业素质好,工作踏实,积极主动,善于沟通,有开拓精神,有开拓精神。同时具备自我管理,执行,学习的能力;在工作场所,交际和表现技巧也是必不可少的。③求职心理。高校毕业生面临着来自社会和家庭的多重压力,在就业时往往会感到困惑与不安。④自我定位同。由于对自己和职业的认知不足,很多大学生在求职前缺乏明确的自我定位,导致职业方向迷茫,盲目从众,降低了就业率。⑤专业就业前景。对本专业未来发展感到不乐观的大学生,在职业生涯中存在着较大的心理压力,从而对其职业生涯做好心理准备有一定的影响。⑥ 求职信息准备。一些大学生总是埋怨工作不好,却不肯去做,这样的消极心态很不好。大学生应该积极准备,通过自身努力寻找理想职业。⑦抗挫能力。面对压力和挫折,抗挫能力强的同学能够积极调整心态,表现出乐观自信的态度,这对于成功就业至关重要。⑧社交能力。具备较强的社会交往技能有助于扩大他们的求职资讯来源,提高他们的职业竞争力。社会交往技巧,是一个优秀经理人必备的素质。⑨家庭支持。家庭的支持和鼓励能够给予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的信心和力量,提升他们的幸福感和就业成功率。
3、提升大学生就业指导效能的对策建议
3.1调和实践资源短缺与单向指导模式的矛盾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将灌输与启发紧密结合,尤其要侧重于启发性教育,通过引导学生积极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深入思考,使他们能够在循序渐进的思考过程中自然得出自己的结论。针对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我们必须更加重视学生的体验式教育,努力构建多元化、富有实践性的教育资源,以实体化、阵地化的方式,打造具有吸引力的校园资源平台。”
第一,应不断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辅导机构的软硬件条件,采用互动式、互动式的辅导模式;使学生能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透过科技与兴趣的互动,对未来的生涯及未来的发展有更明确的认知。第二,就业辅导的方式要由过去的单向传播转向双向交互交流,要强化对就业市场、就业形势和就业趋势的深度剖析,提高就业辅导的针对性、时效性和吸引力。第三,要使大学生从学校到企业的实际工作中去,以适应社会对实习工作的需要。通过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创建更多的实习基地,使更多的企业、企业团体加入到高校毕业生的职业生涯辅导工作中,为同学们提供一个学习、工作和学习的机会。在实际工作中,同学们可以对企业的招聘需要有一个更为直接的认识,弄清楚自己的个人素质与工作需要之间的匹配,从而对自己的优缺点进行正确的评价。第四,应该继续开展与职业规划有关的专题教学,例如,组织职业规划大赛,进行求职面试的仿真演习,给同学们更有针对性的辅导与服务,让他们在工作中获得更多的工作经历与技巧,为未来的职业生涯奠定坚实的基础[2]。
3.2和谐教育中“以人为本”的教学缺位与灌输式教学的冲突
随着大数据、 AI等数字化科技的快速发展,其已逐渐成为促进我国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大学要顺应趋势,在“互联网+”、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方面,要主动布局数字化教学。利用云计算等现代科技工具进行职业辅导,使职业辅导工作向智能化方向发展,为职业辅导工作带来新的生机。
首先,要对已有的工作数据进行持续改进,保证数据存储、分析、预警、督查等全过程,使数据相互连通,扩大人与人之间的互动空间,提高数据的使用效率。其次,为适应高校毕业生“精准化”、“个性化”的就业引导需要,高校要通过详细、可信的资料和具有科学性的评价经验,使大学生能够通过直观、可见的数据对宏观全局与微观问题进行深刻的了解,进而对自身的生涯发展做出正确的判断。最后,要在高校中大力推行"互联网+职业指导",创造出多个有较大影响的网络名师、网络精品课程以及优质的课程,对传统的职业指导课程进行改革,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元、高效的就业指导服务[3]。
3.3解决学生“急于求成”难就业与“过于谨慎”就业慢的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对年轻学生进行了亲切的教育,要让他们始终处于一种平静的状态,要客观地考虑自己的情况,并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慎重地做好自己的工作和工作。在大学生的职业辅导中,要改变以“理念导向”为核心的职业辅导方式,改变以“理念导向”为主要内容的职业辅导方式。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从不同层次入手,制定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对策。
首先,学校要加强对大学生的择业观、就业观的宣传与教育,并根据各种因素导致的“难就业”、“慢就业”大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与服务,使其建立起正确的就业观,并在此基础上合理地面对激烈的就业市场。对自己的事业和发展方向有一个清晰的认识[4]。其次,大学要充分认识到雇主对专业知识和学生的全面能力的特殊需要,对其进行动态的职业规划和方式的调整,保证人才的培训与市场需要密切结合,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能力。最后,通过对就业补助、特殊奖励和兜底保障等方面的大力宣传,鼓励学生积极投身就业市场,先就业、再择业,充分利用政策优势,为他们的职业发展之路提供坚实的支撑。通过这些举措的实施,期望能够帮助学生克服“一步到位”和“等待时机”的就业难题,引导他们以更加理性、务实的态度面对就业市场的挑战与机遇,实现顺利就业和持续的职业发展[5]。
结束语:大学生就业指导效能的提升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综合考虑制度机制、工作队伍、实践资源、课程体系等多个方面的因素。在供给侧视域下,学校要更加注重从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和创新管理出发,推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创新与发展。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与高校整体发展、社会需求和就业市场紧密相连。因此,高校应加强与用人单位、行业协会等外部机构的合作与交流,动态调整就业指导工作策略,确保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高度契合。
参考文献
[1]白文龙.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策略研究——基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视角[J].中国商论,2020(11):193-194.
[2]倪前龙.大学生就业中的政府信息服务改进——基于供给侧改革的视角[D].江苏:南京师范大学,2018.
[3]贺娜.供给侧改革视角下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提升对策研究[J].黑河学刊,2019(2):12-14.
[4]吴宇梦,丘晓静,徐超.供给侧改革视域下民办高校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调查分析[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9(3):9-11.
[5] 龙偲. 优势视角下小组工作介入大学生就业焦虑问题的研究——以X大学为例[D]. 湖南:湘潭大学,20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