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游戏教学模式的幼儿园学前教育教学创新

期刊: 大东方 DOI: PDF下载

张玲

银川市海贝尚智托育有限公司 省市:宁夏银川市 邮编:750001

摘要

当代社会对于幼儿学前教育越来越重视,秉持着“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原则,家长在帮孩子选择就读的幼儿园时,都会从综合性的方面对幼儿园进行考察。其中,幼儿园在学前教育中会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手段,就成了幼儿家长们重点考察的内容之一。对于家长来说,他们当然既希望幼儿园在满足教育知识教学的同时,也为学生思想品德的养成上提供助力。只有做到这一点,幼儿园在同行业中才能更加具有竞争力。在这种情况下,游戏教学模式在幼儿园学前教育中应运而生并得到了广泛应用。所谓游戏教学模式就是将教学过程以游戏的方式展开,让幼儿们在玩乐的过程中得到成长和进步,促进幼儿学习素养和个人素质共同优化进步。


关键词

游戏教育;幼儿园;学前教育;创新措施

正文


幼儿园学前教育在当下的教育系统中占有很高的地位。因为随着时代的进步,不论是工作还是学习都讲究高效率,在当下一年级时期,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完成教学,那么教会幼儿正确的课堂纪律和帮助幼儿树立正确课堂观念的责任自然而然就落在了幼儿园教师的身上。由此可见幼儿园学前教育的重要性。那么,幼儿教师应如何向幼儿传达正确的观念,如何保证幼儿能准确接收并在学习中贯彻落实,就成了幼儿教师在开展游戏教学模式时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本文提出,幼儿教师可以采取开展一日生活游戏模式、创设角色扮演游戏模式、以电子游戏丰富游戏内容、实施家校共育提升游戏效果等措施,进一步丰富游戏教学的表现形式,为幼儿营造一个游戏气氛浓重的学习环境,以达到学前教育的理想状态。

一、学前教育运用游戏教学模式的意义

(一)锻炼幼儿的智力思维

好玩是每一个幼儿的天性,在幼儿学前教育开展游戏教学模式,正是精准抓住幼儿这一心理的重要教学措施,不仅能让幼儿在教学中收获快乐,同时也有助于幼儿智力思维的养成和提升。拿“丢手绢”这一游戏举例,要想游戏顺利进行,首先需要幼儿们明白游戏规则。同样的道理在游戏教学中同样适用,在开展游戏教学的过程成中,每一次开展教学活动,都需要教师向幼儿们讲解游戏规则,在讲解的过程中,幼儿们会开动脑筋,努力理解教师所想要表达的意思,这同样也是一个引导幼儿开启自主思考的过程。同时在游戏过程中,要想取得游戏的胜利,也需要幼儿积极开动思维,在游戏过程中融入一些自己的理解和思考,这在无形中无疑是一次对幼儿智力思维的锻炼和提升,对幼儿今后认知能力的养成也有着积极影响。

(二)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

游戏从来都不是一个人的活动,很多游戏都必须由两个人或者多个人共同合作才能进行,才能产生更多、更浓郁的乐趣。基于此,在开展游戏教学模式时,教师常常会设计团队形式的游戏活动,引导学生通过相互合作完成任务,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拉近幼儿之间的,促进班集体的融合。并且,游戏教学模式还能给同伴之间、师生之间创造交流的契机。如当幼儿在游戏过程汇总遇到困难时,会主动向同学或者教师寻求帮助,这能为幼儿培养勤学好问的习惯奠定基础;如当幼儿在游戏过程总产生疑问时,他们也会和小朋友们一起商量解决措施,这就会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而当凭借幼儿自己的能力完成游戏后,幼儿同样也能在游戏中获得强烈的成就感,这对帮助幼儿树立自信心也是十分重要的。总的来说,游戏教学模式对幼儿合作能力的养成和身心健康成长都是有益处的。

(三)推动幼儿社会化进程

推动幼儿社会化发展其实就是要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的能力。首先是自理能力,在幼儿园学前教育中,幼儿教师首先要交给幼儿的就是自理技能,比如自己吃饭、自己上厕所等等,旨在以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个人关键,帮助幼儿养成可以受益一生的习惯;其次是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能力不仅对幼儿很重要,对于幼儿今后的人生发展同样重要。新课改政策下,要求要推动学生核心素养全面发展,其中有一点就是要注重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提升。加强对幼儿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推动幼儿今后长成能够顺应时代发展的实用性人才,促使幼儿在未来的人生中发挥出最大的人生价值;最后是团结协作的能力。人是群居生物,不论是工作、生活还是学习都离不来团队合作,加强幼儿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幼儿更快、更好的融入集体生活,是一种提升幼儿生活幸福感的有效手段。

二、创新学前教育游戏教学模式的方法措施

(一)开展一日生活游戏模式

游戏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不是简单通过一两次游戏教学幼儿就能领会到足以受用一生的人生准则,它需要将游戏教学理念和幼儿的生活深入融合,才能达到理想中的教学效果。针对这一点,教师可以将幼儿在学校中的生活营造成一场整体性的游戏[1],将幼儿在班级中的表现转化成游戏体验,以此来充分发挥游戏教学的价值。例如,教师可以在班级中设立“积分游戏”的游戏机制,比如幼儿主动捡垃圾,加3分;幼儿主动帮教师工作,加2分;幼儿帮其他小朋友穿鞋子,加2分;幼儿帮班级中的植物浇水,加1分;幼儿抢别的同伴的玩具,减三分;幼儿乱丢垃圾,减三分等等。通过这样“积分”方式,幼儿教师可以向幼儿明确某种行为的对错,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并且敦促幼儿积极发扬好的方面,改掉不良的习惯,以此敦促幼儿个人素质、思想道德朝着好的方向成长。当分值积累到一定数值后,幼儿教师还可以给幼儿一定的物质奖励,这一目的是要善用评价教学,促使一日生活游戏在幼儿学前教育中发挥更大的教育作用。

(二)创设角色扮演游戏模式

在很多人小的时候都玩过“过家家”的游戏,幼儿的想象力正处于不受约束的阶段,在过家家游戏的过程中,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更是会得到无限的发挥,觉得扮演游戏教学模式正是利用了这一点。例如在针对幼儿“自我保护意识”开展教学时,幼儿教师可以在幼儿园中开展“防诱拐”演习,由幼儿们都不认识的人假意亲近,并利用各种手段对幼儿进行诱拐。此时教师可以从旁对幼儿的表现进行观察和记录[2],并在演戏结束之后根据幼儿们的表现,准确指出他们每个人存在的问题,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自我保护”意识。再比如在向幼儿传达“爱护环境”的环保观念时,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利用废气的易拉罐、纸壳等开展手工活动,让幼儿们将自己代入“小小发明家”的角色,教他们制作各种手工艺品或者仿机械装置,在完成环保观念传达的同时,也在幼儿心中埋下一颗对科学向往的种子,为学生今后人生的多元化发展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三)以电子游戏丰富游戏内容

说到游戏教学模式,除了上述几种游戏的开展方式意外,电子游戏也是必不可少的。当下幼儿接触电子产品的时间很早,很多幼儿对电子游戏甚至已经到了痴迷的地步,长此以往并不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但幼儿教师如果将电子游戏应用到游戏教学中,那么电子游戏在现实中就会多了一层教育意义。例如我们所熟知的“俄罗斯方块”游戏,这个游戏有锻炼玩家手眼协调性和逻辑思维的作用,教师可以将其引入到幼儿园学前教育课堂中,为游戏教学模式开展另外一条有效路径。通过这种方式,能最大程度上激发幼儿的学习热情[3],提升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并且,在幼儿对“方块”摆放位置的每一次思考中,都是对幼儿逻辑思维的一次锻炼,而逻辑思维在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的学习中是非常重要的,由此可见电子游戏在幼儿学前教育中的可应用性。但是幼儿教师需要把握好电子游戏教学的“度”,不能在教学中过度使用这种教学工具,以免给幼儿造成不好的教学影响。

(四)实施家校共育提升游戏效果

家校共育在提升教学质量方面是十分重要的。幼儿园学前教育对幼儿的成长很重要,但家庭教育环境的好坏对幼儿的成长也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所谓家庭教育环境,就是幼儿所生活的原生家庭状态,好的原生家庭会对幼儿产生的积极的影响,会促进幼儿美好人格的养成;但不好的原生家庭会对幼儿产生不良的影响,使幼儿养成自卑、敏感、暴躁的性格。实施家校共育理念,就是要在幼儿教师和家长之间搭建一条沟通的桥梁,确保正确教育理念、教育方法的传递和交流,确保教育需求同步[4],以此来为幼儿营造出一片优秀的教育土壤,帮助幼儿长成更好的自己。基于此,幼儿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搭建一个信息交流平台,将幼儿在学校的表现和学习情况定期通过平台传递给家长,家长也可以将幼儿在家中的表现同步给教师,家校共同联手,帮助幼儿改掉不好的个人习惯和品质。此外,幼儿教师还可以定期举行亲子游戏活动,如“两人三足”“皮球接龙”等等,邀请家长陪同幼儿一起参加,以此提升游戏教学的教学效果。

结束语:综上所述,游戏教学模式在幼儿园学前教育中有很高的应用前景,或许在不就的将来会在我国幼儿园中得到普及和广泛应用。基于此,幼儿教师在开展游戏教学时必须要遵守“以幼儿为本”“因材施教”的教学的原则,加强对班级中每一位幼儿性格、学习能力的理解和尊重,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游戏教学计划,以此提升游戏教学的教学质量;此外,幼儿教师还应保障游戏教学的科学性,以科学的教育理念为基础,设计科学性、系统性、合理性的教学计划,使游戏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保持高度统一,从而实现高质量的教学成果。

参考文献:

[1]董秀霞. 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幼儿园教学模式的探索 [J]. 基础教育论坛, 2024, (01): 101-103.

[2]仇小敏. 课程游戏化教学模式下的幼儿园种植活动 [J]. 教育界, 2023, (36): 98-100.

[3]施坤. 基于“一对一倾听”模式的幼儿园游戏教学策略研究 [J]. 教师, 2023, (34): 69-71.

[4]姜辉,杨唐清. 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以《幼儿园游戏》课程为例[C]// 外语教育与翻译发展创新研究(14. 绵阳城市学院;, 2023: 4.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