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电气设计中的火灾隐患及其对策

期刊: 建筑砌块与砌块建筑 DOI: PDF下载

李世峰

中外建工程设计与顾问有限公司山西分公司 山西 太原 030032

摘要

电气设计作为建筑工程的重要设计环节,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随着人们生活需求的不断增长,对建筑工程电气设计的要求越来越高,设计难度也越来越大。但在建筑工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电气方面存在许多安全隐患。相关设计者应运用科学的设计方法,秉承安全的设计理念进行设计。


关键词

建筑电气设计;火灾隐患;对策

正文

引言

在我国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建筑电气专业工程中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是其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进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安装施工的时候,相关安装技术人员应该全面掌握工程项目的基本概况,对照设计图纸和规范要求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在安装过程发现与设计图纸不一致的地方,随时调整施工方案,但应符合施工规范和现场实际要求。从现阶段我国大部分建筑工程项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安装的实际情况来看,由于工期有限以及相关安装技术人员自身专业水平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在安装施工过程中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因此,对建筑电气施工中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安装施工进行深入分析是非常有必要的。

1建筑火灾特征

建筑火灾呈现蔓延速度快、疏散困难,容易出现烟囱效应等特征:1)蔓延迅速。根据资料显示,建筑火灾蔓延迅速、蔓延方式多样。当前我国高层建筑作用不断增多,这类建筑受到压力和风速影响,在干旱天气容易引发小火花,进而蔓延成火灾;2)疏散困难。高层建筑一般需要电梯出行,极少有人走楼梯,而火灾发生时禁止使用电梯,导致楼梯成为主要疏散通道,对于高楼层居民而言十分不利,也无法保证生命安全;3)烟囱效应,建筑内部所用材料比较易燃,而高层建筑电梯一般都是采用垂直竖井结构,进而导致烟囱效应,火灾蔓延加速;4)毒害较大,高层建筑火灾事故中,中毒窒息导致的人员死亡率达到70~80%,其中浓烟是致死根本原因。

2建筑电气设计中的火灾隐患

2.1不合适的机械设备使用

机械设备是建筑电气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电气设备不免会使用大功率的电动机,大功率的电动机在使用过程中会对建筑电气造成一定的负担,甚至当大功率电动机与建筑电气不兼容时,还会出现用电量过大,易产生漏电等情况,造成火灾隐患。

2.2供电系统

消防配电线路应从变配电房处就自成系统,与非消防用电严格分离,采用专用的供电回路至消防设备。为整个项目服务的消防水泵房、消防电梯、消控室等用电应直接从变配电房处以放射式专线供电,以确保重要的消防设备供电可靠性。当消防用电按一、二级负荷供电时,为进一步确保消防电源的可靠性,依据《民用建筑电气设计标准》GB51348-2019第3.2.8条,一级负荷应由双重电源供电,当一个电源发生故障时,另一个电源不应同时受损,可作为应急电源或备用电源的有:①供电网络中独立于正常电源的专用馈电线路;②独立于正常电源的发电机组;③蓄电池组。在实际工程案例中,外部应急电源采用专用供电线路往往难以实现,两路供电前端引接的可能是同一座变电站,并不能达到设计所要求的双重电源,而蓄电池组价格昂贵,并不适合大中型建筑的消防用电需求,所以选用柴油发电机组作为消防用电的应急电源成为首选。例如,本文所述康养中心项目,为了保证一、二级负荷的可靠供电,选用一台输出功率为560kW的柴油发电机组作为备用电源。为确保柴油发电机组在火灾时能及时、可靠供电,要求自备柴油发电机组应设置自动和手动启动装置,当采用自动启动方式时,应确保能在30s内供电。消防供电系统除了确保电源的可靠性,消防配电线路的敷设同样重要。

2.3材料选择问题

建筑防火设计过程中,防火材料选择和使用直接影响着建筑消防安全。当前大部分建筑企业被满足人们各种需求使用不同材料,而这些材料有些并不具有防火性,火灾发生时容易蔓延开来。尤其是住宅建筑,人们在装修时并未考虑到防火安全,所用装饰材料具有易燃性,进而导致建筑消防安全隐患增加。根据我国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规定,建筑和装修材料必须达到耐火等级,但是一般设计人员并未考虑这些情况,进而导致建筑内部存在易燃物质,防火性能不足。

3建筑电气设计中的火灾隐患对策

3.1安装漏电保护以及接地保护

建筑电气应加强漏电保护设计,由于建筑电气需要工作人员操作、检查、维护等,与人员接触密切,因此,建筑电气应重视漏电保护设计,在漏电保护方面,可选用额定漏电电流不超过30mA的漏电保护器作为处理突发漏电事故的处理器。此外,漏电保护器的选用应充分考虑电压、电流和短路分段能力的要求,并应合理规划漏电保护器所保护的电气线路和电气设备等,避免出现漏电或混乱现象,减少火灾隐患。接地保护分为防雷接地、工作接地和保护接地等,接地保护最主要的是保证电气设备与地面的连接稳定。第一,防雷接地最重要的是选择合适的避雷装置,以降低设备附近的人或物遭受雷击的危险;第二,针对保护接地应注重设备的检查和维修,如果其金属外壳损坏,则会导致人员触电或起火等危险,通过与地面的稳定连接可有效地减少这类危险的发生;第三,所谓重复接地,就是把零线与地面金属连接,这样能有效地减少故障的发生和故障的危害程度;第四,按电源中性点来划分工作接地,这样能保证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减少故障的发生。

3.2总体布局设计

建筑设计过程中,总体布局设计十分重要。在总体布局设计时,设计人员需要遵循预防为主、防消结合这一原则,并优化建筑布局,科学设计结构,进而降低建筑火灾发生率。首先,设计人员在城市规划基础上尽量在主干道上设置消防车道和登高操作场地,以便火灾救援和疏散。高层建筑周边需要设置宽度不超过4m的环形消防车道,或是在建筑长边设置专门的消防通道,同时还需要设置15*15m以上骨骼的尽头式回车场。如果建筑长度超过220m,或是临街长度超过150m,消防车道宽和高都需要超过4m,车道整体贯穿建筑。其次,在设计建筑布局时,需要根据建筑使用性质、火灾危险等级、耐火等级等要求对防火间距进行科学设计,进而避免建筑物火灾蔓延。最后,在设计建筑格局时,需要遵循防火性能和火灾预防原则,优化整体布局,对建筑内部空间进行重新规划,根据建筑地形和地势、日常风向等参数设计建筑,以便规避火灾,阻挡火灾蔓延。同时,需要明确消防车救火流程,按照不同区域特征制定防火方案,进而避免火灾蔓延,由于设置了区域隔离可以隔离火灾区和安全域,组织火灾蔓延至其他区域。通过设置建筑防火墙,强化建州耐热性,增强建筑防火性能,同时科学设计防火系统,制定火灾预防方案,提高建筑使用安全性。

3.3质量控制

在项目质量管理过程中,利用PDCA循环方法实施闭环管理。利用PDCA循环方法实施质量管理时,管理人员首先需要确定任务目标,通过不断地进行计划、实施、检查、处置流程,随着每一次循环中对存在问题的解决和改进,不断增强着项目质量管理能力,不断提高了项目质量水平。

结语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能防范初期火情,完善的报警系统能尽快地有组织地疏散人员,进而触发各种消防设施启动,此时完善的消防配电系统,可有效避免初期火情扩大化,两个系统相辅相成。设计者需正确意识到相关设计的根本性价值,基于国家规范、设计标准,以及具体建筑项目的防火级别要求,保障系统的适配性,提高建筑的应用安全性。文中有不妥之处,敬请同行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莫晓亚.民用建筑设计中建筑防火技术的运用分析[J].建筑技术开发,2020(4723):38-39.

2]刘伟.超高层建筑防火设计问题探讨[J].消防界(电子版),2021,7(04):73-74.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