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学中的问题情境创设

期刊: 大东方 DOI: PDF下载

陈江华

湛江市第二中学 524000

摘要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个性化学习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不同学生拥有不同的学习风格、兴趣和能力水平,因此传统的一刀切式教学方法已经不能完全满足所有学生的学习需求。针对这一挑战,个性化学习情境定制成为了一种备受关注的教学策略。因此,本文就高中数学教学中的问题情境创设展开论述,旨在通过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习需求,定制问题情境,提供个性化的学习体验,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满意度。


关键词

高中数学教学;个性化学习;情境定制;学习需求

正文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个性化学习情境定制的理念被广泛应用。数学作为一门抽象而又普遍适用的学科,对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提出了挑战。因此,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和理解,个性化学习情境定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探讨个性化学习情境定制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以及其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和意义。通过深入研究,旨在为高中数学教育的改进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方法。

一、问题情境与数学学习的关系

问题情境在数学学习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是将抽象概念与实际情境相结合的桥梁,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动机,并促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数学知识与技能。问题情境的引入不仅仅是为了解决特定问题,更是为了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创新思维和数学建模能力。问题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机。数学常常被视为一门抽象、晦涩难懂的学科,但当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相结合时,学生会对学习产生更大的兴趣。通过问题情境的引入,学生可以看到数学在解决现实问题中的应用,从而增强对数学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例如,通过讨论投资、购物、运动等实际情境中的数学问题,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从而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另外,问题情境能够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相比于传统的抽象教学方法,问题情境能够将数学知识融入到具体的实际情境中,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通过解决问题情境中的实际问题,学生不仅能够掌握数学知识,还能够理解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

二、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基本原则

1、问题情境的贴近实际

在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应该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学习经验,使学生能够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实际情境相联系。这一原则的核心在于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和生活的密切关联,从而增强学习的兴趣和动机。具体而言,教师可以选择与学生日常生活相关的问题,如购物、旅行、运动等,或者选取与其他学科内容相关的跨学科问题情境,如物理、化学、经济等领域中的数学问题。通过贴近实际的问题情境创设,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理解数学知识的应用和意义,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

2、问题情境的启发性和挑战性

在问题情境的创设中,应该注重问题的启发性和挑战性,激发学生的思维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问题情境应该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促使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此外,问题情境还应该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允许学生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案和思路,并通过合作与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通过设置具有启发性和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高中数学教学中的问题情境的创设策略

1、与实际生活情境结合

将数学内容融入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实际情境中。这意味着教师可以选取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例子和场景,如购物、旅行、运动等,通过这些实际生活情境引入数学问题。例如,可以设计关于预算与购物的数学问题,或者涉及到运动距离、速度与时间的数学计算题目。这种方式能够让学生更容易地理解数学知识的应用,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例如,《数列的概念》是高中数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而数列在日常生活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可以通过购物的情境来引入数列的概念,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和意义。假设要购买一些商品,每种商品的价格都不相同,希望在有限的预算下购买尽可能多的商品。这个情境中就涉及到了数列的概念。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预算有限的情况下购买尽可能多的商品。学生可以尝试列出各种商品的价格,然后对这些价格进行排序或者进行某种规律的排列。这种排列方式就可以构成一个数列,比如价格递增的等差数列或者价格递减的等差数列。接着,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数列的性质来解决实际问题。比如,假设的预算是1000元,而每种商品的价格构成了一个等差数列,学生可以通过数列的求和公式来计算在这个预算下最多可以购买多少种商品。此外,还可以让学生探讨不同的购买策略对最终购买结果的影响。比如,如果的预算固定,但是每种商品的价格不同,学生可以思考如何调整购买顺序或者选择不同的商品组合来达到最优的购买效果。这就需要学生运用数列的性质来进行策略性的选择和调整。通过这样的实际生活情境结合,学生不仅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数列的概念和性质,还能够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同时,这种情境也能够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动机,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更加主动地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

2、跨学科整合情境设计

将不同学科的知识与数学内容相结合,创设跨学科整合的问题情境。通过与其他学科内容的整合,可以让学生更全面地理解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并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能力。例如,在物理学中探讨运动的速度与加速度,可以引入数学中的导数概念;在经济学中研究成本与收益,可以涉及到数学中的函数与图像。这样的跨学科整合能够使数学学习更加生动有趣,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例如,《数据的收集》是高中数学中一个涉及到实际生活应用的重要主题。在这个情境下,可以通过跨学科整合的方式,将数学知识与其他学科内容相结合,创设一个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可以以物理学中的实验设计为例,引入数学中的数据收集与分析。假设学生正在学习物理学中的运动学,具体来说是学习关于速度与加速度的实验设计和数据收集。可以设计一个实验情境,比如测量小车在不同斜度的斜面上的运动情况。学生需要设计实验方案,包括选择适当的斜面、确定测量的参数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物理学中的知识,比如力学中的力与运动的关系。然后,学生可以利用数学中的数据收集与分析方法,如使用计时器测量小车在斜面上的运动时间,并记录下这些数据。接下来,学生可以将实验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学生可以绘制速度与时间的图像,以及加速度与时间的图像,并通过这些图像来分析小车在斜面上的运动规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数学中的函数与图像的知识,比如使用微积分中的导数概念来计算加速度。通过这样的跨学科整合情境设计,学生不仅能够学习到物理学中的运动学知识,还能够运用数学中的数据收集与分析方法来加深对这些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同时,这种跨学科整合也能够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让学生更全面地理解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并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动机。

3、个性化学习情境定制

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习需求,定制问题情境,提供个性化的学习体验。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学习风格和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设计相应的问题情境,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例如,对于对抽象概念感兴趣的学生,可以设计一些较为抽象和理论性的问题情境;而对于对实际应用感兴趣的学生,则可以设计一些贴近实际生活的问题情境。通过个性化的学习情境定制,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满意度。

例如,在高中数学教学中,个性化学习情境定制是为了更好地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提供个性化的学习体验。《集合的概念》作为高中数学中的一部分,其内容相对抽象,但通过个性化学习情境定制,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集合的概念。对于对抽象概念感兴趣的学生,可以设计一些较为抽象和理论性的问题情境。例如,可以设计一些集合的运算和性质的证明题目,让这些学生通过逻辑推理和证明过程来深入理解集合的概念和性质。此外,还可以设计一些涉及到集合论中的重要定理和命题的问题情境,如德摩根定律、排列组合等,让学生通过研究和探索,加深对集合理论的理解和应用。对于对实际应用感兴趣的学生,则可以设计一些贴近实际生活的问题情境。例如,可以设计关于集合的实际应用题目,如用集合表示某个班级的学生、用集合表示某家商店的顾客等。通过这些实际应用的问题情境,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理解集合的概念和性质,并将其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解决。此外,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风格和能力水平,设计不同难度和类型的问题情境,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设计一些挑战性较高的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解决问题来深入理解和掌握集合的概念和性质;而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则可以设计一些简单易懂的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实例来理解和应用集合的概念。通过个性化学习情境定制,《集合的概念》这一抽象的数学内容可以更好地被学生所理解和接受,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满意度。同时,个性化学习情境定制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促进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持续投入和探索。

结束语:

总而言之,个性化学习情境定制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通过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习需求设计相应的问题情境,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满意度。本文以人教版高中数学教材中的《集合的概念》为例,探讨了个性化学习情境定制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希望本文能够为教师们提供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促进高中数学教学的改进和发展,推动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王慧. 核心素养下高中数学教学模式探究 [J]. 数理天地(高中版), 2024, (05): 105-107.

[2]徐宏芳. 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数学情境化教学策略研究 [J]. 数理天地(高中版), 2023, (21): 82-84.

[3]郭子隽. 高中数学“问题串”教学对学生理解水平的影响[D]. 华东师范大学, 2023.

[4]徐敏亚. 双新背景下的数学高阶思维课堂教学 [J]. 数学之友, 2023, 37 (20): 2-4.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