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设计小学数学学科作业的几点探究
摘要
关键词
双减;小学数学;数学作业;学科特色;多样作业;设计策略
正文
双减政策在教育领域的实施,给小学数学教育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在双减政策下,教育领域的改革和创新势在必行。在小学阶段,数学作业一直是学生们比较头疼的问题之一。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优化设计小学数学学科作业显得尤为重要。在当前“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显得尤为重要。数学作业作为学生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可以巩固知识,提高技能,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在设计数学作业时,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数学表达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并在做作业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乐趣,实现自我的成长。为此,教师应转变作业设计观念,创新学科特色作业布置方法,从全新的视角审视作业的设置,把注意力从单调乏味的量化模式和题海战术转变为全面、多角度的整体思考,以作业为基础,帮助同学实现素养提升的目标。[1]
一、着眼预习,展现自主
在课堂教学中,预习是对新知识进行自我探索,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手段。我国《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对“预习”的关注程度较高,对“预习”的要求也较高,要求老师对学生进行引导。另外,还对数学阅读的理念进行了详细讨论,并建议教师在课堂上指导学生开展数学阅读,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解读数学问题,可以很好地反映出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完成数学预习作业的时候,可以给他们布置一部分阅读类的预习任务,让他们能够对新的知识进行自主探索,提升他们对于新的知识的理解程度,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培养自己的数学阅读和自学技能。就以“小数的认识”的教学为例,在上课前,教师可以设计阅读类的预习作业,让他们先阅读教材,用红色的笔勾画“小数”的相关知识,并把重点词汇圈出来,同时也要对“什么是小数”的问题以及小数的性质并和意义做一些简单说明。通过这样的阅读预习作业,可以使学生对小数知识有一个基本认识,并让他们在做好预习准备工作的情况下,有目的地去想、去探究知识,为进一步的学习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2]
二、围绕主体,改革基础
在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老师通常大量灌输基础知识,使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性,也忽略了自身的课堂主体地位,对他们的学习表现产生了不利影响。在新一阶段的课程改革过程中,老师要强化对学生的指导,让他们有更多的思考空间和说话机会,促使他们真正变成主动学习的对象,然后优化教育理念,结合实际的教育状况,结合学生的发展需求进行作业的针对性设计。比如,在讲授《长方体和正方体》内容时,可以联系课题学习布置“设计并制作长方体和正方体形状的包装纸盒”这一课外作业,让学生们在实际操作中进行知识探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完成作业要经过折边、裁剪、切割等步骤,这样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促进他们专心地进行知识学习,也让他们能主动去完成教师布置的课后任务,充分提高他们的探究兴趣。然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把作品带到课堂上进行最终展示,由全班同学进行投票,并对优秀的作品进行表彰,使班级的学习氛围得到了优化,也让学生们能够把自己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提升了他们运用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这也是对作业进行优化一贯追求的目标。[3]
三、考虑目标,拓展兴致
在目前小学阶段的教学中,要大力推行“分层次”教学,作业设计也是如此。首先要确立“分层次”的作业目标,从个体的角度出发,不能一味地给每个学生布置相同的作业,这样的作业对那些基础好的和基础差的同学来说,都是不公平的。为了达到分层的目标,老师们首先要对学生进行测试,之后再以测试结果为依据,将他们划分为 A、 B、 C三个层次,也就是基础和奠基、巩固和提高、积累与拓展三个阶段。我们都清楚,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概念和计算是非常关键的一环,如果在开始上课之前,学生可以对有关理论知识进行充分预习,并且对课程中所包含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有所了解,那么他们在课堂上的表现就会更好,也会对课堂的教学效果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老师要求同学们提前做好预习工作,在《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中,笔者给同学们布置了这样的任务:A级的同学们要了解单元的知识基础,同时结合老师发布的微课视频梳理相关知识,形成一个知识框架,这样他们在课堂上就可以依据框架更好地记笔记。B级的同学应以A级为基础,全面了解本单元的全部内容,并在对所学知识进行综合探索的过程中,熟练地掌握判定技能,由此对所学的知识有较好的理解。C级则要求学生在前面两个层次上进行拓展,最后能够将所掌握的知识与实际问题相融合。如此,每个人都能形成一个知识的累积过程,从而为更好地开展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与此同时,老师们也要对他们进行分层次的评估,对他们的各个方面进行考察,挖掘出他们在学习和完成作业中的创新和亮点,并发表形成性评价。在对待A、B两级学生时,教师要在全面认识他们的总体水平后,称赞他们的优点,指出他们的不足,鼓励他们继续进步。在对待A级学生的时候,老师要及时地给予他们赞美和鼓励,让学生不断发掘自身优势,发掘潜力,树立信心,推动他们的全面发展。[4]
四、推进运用,拓展效能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到处都可以看到数学知识。为此,在小学教学中,应将数学理论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能够从现实的视角去理解和记忆知识。因此,教师在布置家庭作业的时候,可以运用日常情境,导入生活实例,将这些实例与作业相融合,确保能够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降低作业枯燥程度,增强学生对作业的浓厚兴趣。例如,在进行百分数教学时,老师可以针对储蓄利率设置作业,让学生将自己的“压岁钱”与“零用钱”结合起来,制定一份储蓄方案,并将其与数学相关的知识进行融合,从而计算出在储蓄期满时可以获得多少利息。也可以指导同学们帮着家中的老人算一算利息,让他们学会如何正确地存钱。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完成作业,又可以提升他们的思维水平,还可以培养他们的规划能力,更主要的是,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百分数的知识。
五、设置测验,闯关学习
为了落实“双减”政策,让测评更符合低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需要,我校低段学生的测试继续采用了“无纸化测试”形式,让测试融入游戏闯关中,用“别样”的方式,引导孩子们“从玩中学,从做中学”,让孩子体会到了“学海无涯乐作舟”。本次测验大闯关分为三关,分别是:“口算小达人”“应用小天才”“数学小明星”。学生们在闯关活动中,提升能力,提高数学核心素养。计算是小学阶段重要的一项能力!通过不同的情景和方式,感受不同的计算策略,可以发展数感和初步的抽象思维,提高运算能力。第一关:口算小达人,学生需要在五组口算题中任意抽取一组题目,在规定的时间内全部答对,才算闯关成功。第二关:应用小天才。找一找、辩一辩、说一说,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能准确无误地说出来则为闯关成功!第三关:数学小明星。通过《推理》《图形运动》《解决实际问题》等三种实际生活中的题型进行检测,学生任意抽取其中一种形式,在规定时间内全部答对则为闯关成功。综上,通过不同类型测评作业的实际操作与应用,孩子们不仅掌握了数学知识,更锻炼了实际应用的能力,成为真正的应用小天才。
六、结语
综上所述,在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后作业设计的有效性尤为重要。随着双减政策的实施,学生课堂时间减少,加之线上教育的普及,课后作业成为学生巩固知识、提高练习能力的重要途径。随着教育教学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小学数学学科作业在促进学生学习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在新的教育环境下,教师要从控量减负、创新增效的发展需求出发,让同学们有更多的时间去进行思维与研究,创建多样、灵活的数学作业,以此真正做到减负增效,打造出多元化、灵活性的作业内容,确保学生得到综合成长,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作业中有所收获。
参考文献:
[1]王爱娥.谈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问题与策略[J].学周刊,2019(29):35.
[2]何建义.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策略探讨[J].亚太教育,2019(09):93.
[3]宋旭东.小学数学课堂作业多形式的探讨:个性化作业的初探[J].学周刊,2018(24).
[4]刘福扬.浅谈小学数学校本作业设计[J].科教文汇,2020(4):145-1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