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亭市新质生产力发展路劲探析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2024 年 1 月 31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十一 次集体学习时发表重要讲话,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阐明新质生产力的科学内涵,深刻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大意义,对发展新质生产力提出明确要求。2024年3月5日,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他所在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将新质生产力列为2024年十大工作的首位。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重要论述,通过深学细悟更加深刻认识到新质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显著标志,是经济高质量发展內在要求和基本着力点,是稳固新发展格局的根本保障,对于推动县域改革发展稳定具有十分重要作用。
一、把握新质生产力的科学内涵
什么是新质生产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概括地说,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它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这一重要论述,深刻指明了新质生产力的特征、基本内涵、核心标志、特点、关键、本质等基本理论问题,为我们准确把握新质生产力的科学内涵提供了根本遵循。
1、新质生产力是生产力发展和科技进步的产物,是人类改造自然能力的革命性提升,这种提升是整体性的、根本性的,作为其构成要素的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必然也有新的内涵。就劳动者而言, 劳动者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与新质生产力匹配的不再是以简单重复劳动为主的普通劳动者,而是需要能够创造新质生产力的战略人才和能够熟练掌握新质生产资料的应用型人才。就劳动资料而言,作为“人类劳动力发展的测量器”,随着原创性技术、 颠覆性技术的发展和广泛运用,越来越多的新型生产工具将产生,旧的落后的生产工具则会逐渐被新的先进的生产工具所代替,这也是体现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标志。就劳动对象而言,劳动资料的改进和广泛运用,必然会带来劳动对象范围的扩大,不仅包括传统的自然界物质,而且包括数据等不受空间和时间限制的非物质形态。
2、生产的各种要素只有结合在一起,才能形成现实的生产力,新质生产力不仅体现为各种要素的创新发展,还体现为生产要素结合方式的创新发展。随着新质生产力中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的发展变化,三者的优化组合也将会发生革命性变化,带来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形成驱动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
3、新质生产力不是传统生产力的局部优化与简单迭代,而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先进生产力,必将带来发展方式、 生产方式的变革,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实现新的跃升,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奠定更加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
二、华亭市发展新质生产力力的路劲探析
华亭市作为一个资源型城市,由于其独特的资源禀赋、产业结构和发展路径,应该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性机遇,把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战略之举、长远之策,不断以创新之力催生稳增长的支撑点、调结构的突破点、新动能的生长点,奋力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为加快建成陇东煤电化产业发展高地、旅游康养福地、城乡现代化融合发展示范市,奋力打造“全省工业样板市”积蓄强劲动能。
1、抓好科技创新“牛鼻子”,加快激发核心要素驱动力。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必须加强科技创新特别是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 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
一要要抢抓创建省级创新型城市试点机遇,实施科技创新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大力扶持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力争到2025年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15户以上、省级科技创新型企业8,户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达到6户。
二要坚持培育与引入并重,支持工业园区推进省市级科技孵化器、众创空间等“双创”平台建设,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和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支持科研机构、高校在我市建立企业创新联合体、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创新平台,加快科技成果就地转化,力争到2025年建成技术创新中心、新型研发机构等创新平台3个以上。
三要健全完善财政支出的科研经费稳定增长机制,统筹用好支持科技创新若干措施奖补资金,引导企业加大科技研发和应用投入,力争到2025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0.8%。同时,探索各类科技股权投资基金,依托城投公司、产投公司、保险机构等为科创企业提供保险和融资担保业务,真正用政府“有形的手”为企业提供更多“无形的支持”。
2、下好向新而行“先手棋”,加快抢占未来产业新赛道
一要按照“稳步扩煤、加快转电、突破化工、布局新能源”的思路,应用 5G、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对建筑材料、装备制造、冶金等传统产业全流程、全要素、各环节改造升级,加快实施千万吨集中智能化选煤厂、陈家沟和砚北煤矿矿井改造提升、山寨煤矿和华矿产能提升等项目,全力推进合成氨项目落地建设,推动传统产业“赋特、赋绿、赋数、赋新
二要抢抓实施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工程机遇,以更大力度支持电子信息、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加快推进聚丙烯改性高值化二期、高铁配件生产线、仪表电缆生产线等项目建成投产,100MW风力及光伏发电、中核光伏和华煤风电等新能源电力装机发电,推动绿色建材、中医中药、文旅康养等产业产值快速增长,加快打造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着力破除“煤炭依赖型”产业结构。
三要立足区位、资源、交通、生态等优势和煤炭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需要,积极参与、服务和承接国省新质生产力布局建设,适度超前谋划人工智能、先进医疗器械、算力产业、低空经济、氢能与储能等未来产业,做好“无中生有”“有中生新”文章。同时,鼓励具有潜质的创新企业与传统产业联动发展,支持运用未来技术赋能重构农业、制造业、能源、建筑、教育、康养、文旅等行业开放应用场景,推动产业跨界融合发展,努力开辟产业新赛道。
3、走好绿色低碳“新路子”,加快增添生产生活含绿量
一要以省级生态文明示范市和“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双创共建为统揽,纵深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持续加强工业、燃煤、扬尘、机动车“四类污染源”协同管控,抓好各级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严格落实河(湖)长制,抓好入河排口、黑臭水体、面源污染等专项整治,不断提升区域生态环境质量。
二要全面落实林长制,推进山水林田湖草塬系统治理,实施废旧矿山生态修复、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中水回用、固沟保塬等项目,扎实开展水源涵养、水土保持、治山增绿等行动,不断增加绿色资源总量、扩大绿色生态空间。
三要抢抓“双碳”行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战略机遇,聚焦节能环保、清洁生产、循环农业、通道物流、数据信息、军民融合等重点领域,加快绿色科技创新和先进绿色技术推广应用,做强绿色制造业,发展绿色服务业,壮大绿色能源产业,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不断厚植高质量发展底色。
4、用好深化改革“催化剂”,加快提升县域经济外向
一要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持续抓好农业农村、财税金融、国有企业、生态建设、民主法治、社会治理、的建设等各领域改革,围绕产业发展、项目建设、财源培植、城乡共融等方面瓶颈制约,加快推出一批疏赌点、解痛点、破难点的改革举措,着力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
二要抢抓“一带一路”、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关中平原城市群以及“一核三带”“三基地两区”等战略机遇,深入开展引大引强引头部行动,以提升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等产业规模和质效为重点,大力引进培育符合新质生产力方向和要求的产业、项目、技术和人才,形成集群化发展格局,增强头部竞争力。
三要扎实开展“优化营商环境提质增效年”行动,大力推行帮办代办、融资担保、“标准地”供应、“拎包”入驻等服务模式,严格落实领导干部“包抓联”“白名单”“六必访”等制度,落实落细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政策措施,持续加大科技创新、融资增信、要素供给、法治保障等支持力度,多渠道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推动民营经济健康发展。
5、建好人才队伍“生力军”,加快培育转型升级强引擎
一要始终把人才工作融入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和招科引技全过程,瞄准科技竞争前沿和未来发展制高点,持续放大市场化引才效应,大力实施“重点人才倍增计划”,系统梳理工业经济、农业农村、教育医疗等重点领域人才需求,推动“项目+人才”“科技+人才”打包引进、互促共进,实现“引进一名人才,带来一个团队,落地一个项目,做强一个产业”。
二要深入实施“一重点产业一人才工程”,扶持链主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支持企业、产业基地和园区建立专家工作站,分类制定差异化“培育套餐”,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打造一批各具特色的人才聚集地和区域创新高地,构建全链条人才开发格局,推动各类人才向重点产业和重点领域、重大项目、重要平台聚集,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智力支撑。
三要认真落实党委联系服务专家和“陇原人才服务卡”制度,全面落实“四必访”和“五必帮”慰问帮扶机制,完善人才薪酬待遇、医疗保健、配偶就业、子女入学等方面保障措施,加快建成人才公寓,全力推进人才专用编制“周转池”试点,解决急需紧缺人才编制使用问题,为各类人才消除“后顾之忧”,真正以人才洼地打造发展高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