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叙事技巧的培养与实践

期刊: 大东方 DOI: PDF下载

田素峰

山东省济宁市鱼台县第五实验小学 272300

摘要

现阶段,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作为培养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关键环节,其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学生的语言素养与思维发展。面对当前部分学生在写作中面临的“无事可写”困境及对写作的抵触情绪,教师亟需创新教学方法,以满足学生个体需求,提升其写作兴趣,进而推动其由被动写作转向主动创作。因此,本文重点研究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叙事技巧的培养与实践,旨在提升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

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叙事技巧;培养实践

正文


引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写作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叙事能力的培养更是关键。叙事能够帮助学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经历、感受和想法,也是培养其语言组织能力和逻辑思维的有效途径。然而,当前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学生在叙事方面往往存在诸多问题,如叙事顺序混乱、缺乏细节描写、人物形象单薄、情节平淡等。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文章的质量,也削弱了学生表达自我的效果。因此,如何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叙事技巧,让他们能够生动、准确地讲述故事,成为了广大语文教师关注和探索的重要课题。

一、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叙事技巧的培养意义

(一)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叙事技巧的培养首先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当学生学习如何清晰、有条理地叙述一件事情时,他们需要精心组织语言,选择恰当的词汇和句式来准确传达信息。通过掌握叙事的顺序,如按照时间、空间或事情发展的逻辑顺序进行叙述,学生能够使文章结构更加清晰,让读者更容易理解他们想要表达的内容。例如,在描述一次旅行经历时,学生如果能够按照行程的先后顺序,依次讲述出发、途中的见闻、到达目的地后的活动以及返程的感受,整个叙述就会显得层次分明。同时,细节描写的训练能够让学生学会敏锐地观察周围的事物,并将这些观察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出来[1]。又如,在描写一个人物时,关注其外貌、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等细节,能够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鲜活,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在不断练习叙事技巧的过程中,学生的词汇量会逐渐丰富,语法运用也会更加准确和熟练。这种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不仅体现在写作中,还会对他们的口语表达和日常交流产生积极影响,使他们能够更自信、更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叙事技巧的培养与实践对学生思维能力和创造力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构思一个叙事作品时,学生需要进行思考和规划。他们要确定主题,选择合适的素材,设计情节的起伏和转折,这一系列过程能够锻炼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例如,创作一个童话故事,学生需要思考如何设置开头来吸引读者,如何通过情节的发展展现故事的主旨,以及如何安排结局给人以启示。此外,叙事还为学生提供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空间。他们可以创造出独特的人物、奇妙的场景和新颖的情节。例如,想象自己穿越到古代,或者与外星人相遇,这些充满创意的想法能够在叙事中得以展现。通过不断地尝试不同的叙事角度和方式,学生能够突破常规,培养创新思维。这种思维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不仅有助于写作,还将对他们解决其他学科的问题以及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叙事技巧的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法缺乏针对性

部分教师在进行叙事技巧教学时,采用的方法较为单一和笼统,未能根据学生的年龄、认知水平和个体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可能会因为难以理解复杂的技巧而感到困惑;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过于简单的教学内容又无法满足他们提高叙事能力的需求。例如,在讲解如何设置情节的曲折性时,对所有年级的学生都采用同样的案例和讲解方式,没有考虑到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的差异[2]。这导致部分学生无法真正掌握叙事技巧,在写作中仍然存在叙事平淡、缺乏吸引力的问题。

(二)实践训练不足

尽管教师在课堂上讲解了叙事技巧,但在实际教学中,为学生提供的实践训练机会往往不够。写作练习往往局限于课堂上的有限时间和有限次数,学生缺乏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运用所学的叙事技巧进行反复练习。同时,课后的写作任务布置也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无法形成有效的巩固和提高。由于缺乏充分的实践,学生难以将所学的叙事技巧熟练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使得他们在叙事时依然思路混乱、逻辑不清,影响了写作质量的提升。

三、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叙事技巧的培养与实践策略

(一)引导阅读优秀范文,学习叙事结构与手法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通过引导学生阅读优秀的叙事范文,可以让他们直观地感受和学习到不同的叙事结构和手法。教师可以为学生挑选适合其年龄段和阅读水平的经典故事、童话、记叙文等。在阅读过程中,与学生一起分析文章的开头、中间和结尾是如何衔接的,情节是怎样逐步展开的,以及作者是如何设置悬念、推动故事发展的。例如,在阅读《小红帽》时,可以引导学生注意故事按照时间顺序展开,先介绍小红帽要去看望外婆,途中遇到大灰狼,然后是大灰狼假扮外婆,最后猎人出现救了小红帽。同时,让学生思考作者如何通过描写小红帽和大灰狼的对话来增加故事的趣味性。读完后,鼓励学生模仿范文的结构和手法进行写作练习。比如,让学生以“一次冒险之旅”为主题,运用所学的叙事技巧创作自己的故事。

(二)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叙事灵感

小学生的生活经验相对有限,但他们对身边的事物充满好奇。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生活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叙事灵感。例如,组织一次班级活动,在课堂上播放一段与生活相关的视频,如校园运动会、家庭聚会等,然后让学生根据视频内容进行叙事写作。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关注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如一次和朋友的争吵、一次帮助他人的经历等,鼓励他们将这些平凡的事情用生动的语言叙述出来[3]。又如,有个学生在描述自己参加义卖活动时,写道:“我拿着自己亲手制作的小挂件,心里像揣了只小兔子,不停地祈祷有人能喜欢它。终于,一个小女孩走过来,她的眼睛亮晶晶的,盯着我的小挂件,那一刻,我觉得世界都亮了。”通过这样的情境创设,学生能够从亲身经历中找到写作素材,使叙事更加真实、生动。

(三)开展小组讨论与互评,完善叙事作品**

小组讨论和互评能够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审视自己的作品,从而发现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互相分享自己的叙事作品,并围绕叙事的清晰性、趣味性、细节描写等方面进行讨论和评价。在小组讨论中,学生可以倾听同伴的意见和建议,比如某个情节是否合理、某个细节描写是否到位等。同时,他们也可以从其他同学的作品中学习到新的叙事技巧和表达方式。评价结束后,学生根据小组讨论的结果对自己的作品进行修改和完善。教师再对修改后的作品进行再次点评和指导,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叙事水平。例如,一个学生写了“我过生日那天,妈妈给我买了一个大蛋糕,我很开心。”在小组讨论中,同学们提出可以增加对蛋糕样子的描写以及自己吹蜡烛时的心情。经过修改,这个学生的作品变成了“我过生日那天,妈妈给我买了一个双层的大蛋糕,上面铺满了水果和巧克力,蜡烛闪烁着温暖的光芒。我闭上眼睛,许下了一个美好的愿望,那一刻,心中充满了幸福和期待。”

四、结语

综上所述,培养小学生的叙事技巧并非一蹴而就,需要教师耐心引导,学生不断练习。通过提升叙事能力,孩子们能更好地表达内心世界,感受文字的魅力,为未来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基础。通过引导阅读范文、创设生活情境以及开展小组讨论与互评等策略,可以有效地培养小学生在写作中的叙事技巧,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和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张莉.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创造性思维培养策略[J].小学生(中旬刊),2020(05):87-88.

[2]吴成明.如何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进行有效培养[J].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21(02):212+215.

[3]吴银清.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培养思维能力[J].作文成功之路(下),2020(07):34.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