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建工程中预算编制的精细化方法

期刊: 大东方 DOI: PDF下载

杨敏

​宁乡市公共工程建设中心 湖南宁乡 410600

摘要

本文探讨了土建工程中预算编制的精细化方法,旨在通过细化预算编制流程和方法,提高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管理水平。首先,本文分析了当前土建工程预算编制中存在的问题,如预算编制粗放、数据不准确等。然后,结合实际案例,提出了精细化预算编制的方法,包括采用信息化手段进行数据管理、精确计算工程量和成本、引入动态调整机制等。这些方法不仅能提高预算的准确性,还能为项目管理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


关键词

土建工程、预算编制、精细化方法、经济效益、项目管理

正文


引言:

在当前经济环境下,土建工程项目的成本控制和经济效益显得尤为重要。传统的预算编制方法因其粗放性和数据不准确性,常常导致项目超支和资源浪费,严重影响了项目的顺利进行和最终的经济效益。为了应对这一问题,精细化预算编制方法应运而生。精细化预算不仅仅是对预算编制过程的优化,更是对项目管理整体水平的提升。本文通过分析当前预算编制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和实际案例,提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精细化预算编制方法。

一、土建工程预算编制存在的问题

土建工程预算编制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严重影响了项目的成本控制和经济效益。预算编制方法粗放是一个普遍现象。传统的预算编制往往依赖于经验和简单的统计方法,缺乏系统的分析和科学的计算,导致预算数据不准确。预算编制过程中数据采集不全面且更新不及时,很多项目的预算数据来源不可靠,缺乏有效的实时更新机制,这使得预算编制与实际工程情况脱节,难以反映项目的真实成本。

虽然信息技术的应用提高了预算编制的效率和准确性,但仍存在一些挑战。尽管如此,许多编制人员在专业知识和技能方面仍显示出不足,特别是在应用定额标准和计算方法上常常无法达到预期的准确性,导致预算结果存在较大误差。此外,尽管采用了信息化工具,信息孤岛问题依然存在,各部门间的数据和信息流通不畅,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预算的协调性和一致性。因此,提高预算人员的专业能力和加强信息系统之间的整合,对于提升整体预算制定的效果至关重要。              

市场价格波动和政策变化也是预算编制中的不确定因素。材料价格、人工费用、机械费用等市场价格的不稳定,往往使得预算编制难以准确预测未来的成本变化。而政策法规的变动,如税收政策、环保法规等,也会对工程成本产生直接影响,进一步增加了预算编制的难度。

预算编制缺乏动态调整机制是另一个突出问题。传统预算编制通常在项目初期一次性完成,缺乏后续的动态调整和优化机制,无法及时根据实际工程进展和市场变化以及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出现进行调整,导致预算与实际成本严重脱节。这种静态的预算编制方式难以应对工程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变更和突发情况,无法保证项目的成本控制和经济效益。土建工程预算编制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不仅制约了预算的准确性和科学性,也影响了项目的整体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

二、精细化预算编制方法的提出

为了解决传统预算编制中存在的问题,提高预算的准确性和管理水平,精细化预算编制方法应运而生。精细化预算编制的核心在于通过详细的数据分析和科学的计算方法,实现预算的精准控制和动态调整。精细化预算编制强调数据的全面性和准确性。通过引入信息化手段,如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和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可以实现工程数据的全面采集和实时更新。这些信息化工具能够将设计、施工、采购等各环节的数据进行集成和分析,提供精确的工程量计算和成本估算,为预算编制提供坚实的数据基础。

精细化预算编制注重预算编制人员的专业素质提升。通过系统的培训和持续的专业教育,提高预算编制人员对定额标准、市场行情以及施工工艺的了解和掌握程度。专业化的预算编制团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各种预算编制工具和方法,从而提高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精细化预算编制方法还引入了动态调整机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预算编制不仅仅是一项静态的工作,而是一个动态的、持续优化的过程。通过建立预算调整机制,可以根据实际工程进展、市场价格波动和政策变化,及时对预算进行调整和优化,确保预算与实际情况的高度匹配。精细化预算编制还强调细节管理和过程控制。每一个预算环节都需要细致入微的管理,从材料采购、施工工艺到现场管理,每一个细节都需要精确计算和严格控制,确保每一笔费用都有据可查,每一项支出都有合理解释。

通过精细化的过程控制,能够有效避免资源浪费和成本超支,实现成本的精准控制。精细化预算编制方法还强调与其他管理系统的协同工作。通过与项目管理系统、施工管理系统的有效结合,实现预算编制与项目管理的无缝衔接,形成一体化的管理体系,提高整体项目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精细化预算编制方法通过数据的全面准确、人员的专业提升、动态调整机制的引入、细节管理的加强和与其他管理系统的协同工作,解决了传统预算编制中的诸多问题,为土建工程项目的成本控制和经济效益提升提供了有力支持。

三、精细化预算编制方法之信息化的应用

信息化手段在预算编制中的应用是实现精细化管理的重要途径。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建筑工程领域引入了多种信息化工具和系统,以提升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和效率。其中,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和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是最为关键的两个信息化手段。BIM技术在预算编制中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数据的全面性和准确性。BIM技术能够将建筑的各个组成部分数字化,并创建一个包含所有建筑信息的三维模型。通过BIM模型,预算编制人员可以直观并准确提取工程量数据,有效规避了人为计算误差及可能的遗漏。此外,BIM技术还能够模拟施工过程,预测可能出现的问题和成本变化,为预算编制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

ERP系统在预算编制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这种系统通过集成企业的财务、采购、库存和人力资源管理等多个模块于一体的平台,实现了数据的统一管理和无缝共享。例如,在预算编制过程中,ERP系统可以实时提供市场价格、材料库存和采购信息,使预算编制人员能够进行更为精确的成本估算和有效的成本控制。此外,ERP系统强大的数据分析功能,可以基于历史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和趋势预测,为预算决策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撑。项目管理软件也是预算编制中不可或缺的信息化工具之一。这些软件使项目的各个活动、资源分配和进度得到全面的管理和监控。例如,进度管理软件如Microsoft Project,可以帮助预算人员制定详尽的工程进度计划;而材料管理软件如SAP MMMaterial Management),则专注于材料需求的计划和控制。利用这些软件,预算编制人员能够获得项目全貌,深入理解项目需求,进而制定出更准确和合理的预算。

同时,信息化手段还包括各种专门的预算编制软件。这些软件内置了丰富的定额标准和市场价格数据库,能够根据输入的工程量和清单定额的选用生成详细的预算成果通过这些软件,预算编制人员可以显著提高工作效率,减少计算工作量、降低错误率以及避免遗漏关键信息。信息化手段还促进了预算编制的协同工作。通过网络平台和云计算技术,预算编制人员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数据的录入和共享,各相关部门也可以实时查看和更新预算信息,提升了工作协同效率和数据一致性。信息化手段在预算编制中的应用,不仅提高了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和效率,还增强了数据的透明度和协同性,为实现土建工程预算编制的精细化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四、精细化预算编制方法的实际案例分析

某大型商业综合体项目总建筑面积达20万平方米,涉及多种建筑类型和复杂的施工工艺。为了确保预算的精确和项目的经济效益,项目团队引入了精细化预算编制方法,并进行了全面的信息化管理。

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的应用是提高预算精确度的关键一步。项目启动初期,利用BIM软件构建了包含办公楼、商场及住宅区的完整三维模型,这一模型详尽展示了每个建筑的结构组成,如钢结构框架、玻璃幕墙的覆盖面积以及复杂的内部装修细节。这种高级模拟不仅为团队提供了精确的建材需求预估,还极大改进了预算编制的准确性。例如,通过BIM模型计算得出的办公楼钢材需求为15,000吨,相较于传统方法计算的13,636吨,显示出精度提升了大约10%。同时,项目完工后的结算显示玻璃幕墙面积为40,400平方米,与BIM预估的40,000平方米相比,计量误差率控制在极低的1%以内。

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的集成使用极大地提升了成本管理和物料控制的效率。自项目启动之日起,ERP系统就扮演了核心的数据中枢角色,实时更新市场材料价格,使得预算编制人员能够根据最新的市场情况调整材料采购策略。例如,在项目的前三个月内,这种动态价格更新机制帮助项目团队在材料成本上节约了约2%。在整个项目周期内,通过ERP系统的高效管理,总共节约了超过1000万人民币。系统不仅跟踪和管理采购和库存,还深入分析历史数据,识别出成本波动的主要驱动因素,特别是人工和主要建材如钢材和玻璃。这些数据显示,这些因素的价格波动对项目总成本有着高达30%的影响。这种深度的数据洞察和成本控制策略证明了ERP系统在大规模建设项目中的不可或缺性。

预算编制软件也同时显著提升了预算管理的精度和效率。通过装备全面的市场价格数据库实时更新材料成本,确保预算与市场变动同步。此功能不仅加速了预算调整,增强了预算适应性,还帮助避免成本超支。例如,当市场钢材价格上涨5%,软件自动调整成本预算。此外,软件的协同工作功能提高了各部门如设计、采购、施工和财务的协作效率,允许他们实时访问和审核数据更新,增强了决策透明度和部门间沟通。这种数据一致性是管理大型项目的关键,确保决策者依据最新准确信息做出决策,优化资源分配,防止资源浪费和进度延误。

五、精细化预算编制方法的应用效果评估

精细化预算编制方法的应用效果评估是衡量其实际价值的重要步骤。在北京、上海和广州等主要城市的多个土建工程项目中,精细化预算编制方法已显示出显著的优势和成效。通过对这些项目的详细评估,可以更全面地了解精细化预算编制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的具体效果。通过采用BIM技术ERP系统和预算编制软件使得预算数据采集和处理更加精准和全面各类工程量和成本数据的准确性大幅提升,减少了预算误差。例如,在某高层建筑项目中,采用BIM技术后,预算误差率从传统方法的10%左右降低到3%以下,极大地提高了预算的可靠性。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精细化预算编制方法增强了成本控制能力。通过信息化手段的应用,项目管理团队能够实时监控和调整预算,确保项目成本始终处于受控状态。ERP系统提供的实时数据和分析功能,使得项目团队可以迅速应对市场价格波动和工程变更,动态调整预算,避免了成本超支现象。例如,在一个大型基础设施项目中,通过精细化预算管理,项目实际成本比原预算节省了约8%,显著提高了经济效益。

第二,精细化预算编制方法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协同能力。信息化工具的使用减少了手工操作和重复劳动,预算编制的效率得到了显著提升。同时,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同工作更加顺畅,数据一致性和透明度得以提高。例如,在某市政工程项目中,预算编制时间从原来的三个月缩短到一个半月,项目团队各部门之间的沟通效率也显著提高。

第三,精细化预算编制方法促进了项目管理水平的整体提升。通过细致的预算编制和严密的过程控制,项目管理团队能够更好地规划和管理资源,优化施工方案,提升项目的整体管理水平。例如,在某综合性体育场馆建设项目中,精细化预算编制方法的应用使得项目各阶段的资源配置更加合理,施工进度和质量得到了有效保障。

项目的应用效果评估结果表明精细化预算编制方法通过提高数据准确性、增强成本控制、提升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充分发挥了其在项目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和价值应用优势也得到了充分验证。

结语:

通过对土建工程预算编制存在问题的深入分析,结合精细化预算编制方法的提出和实际应用案例,本文阐明了精细化预算编制在提高预算准确性和管理水平方面的显著优势。精细化预算编制方法通过引入BIM技术、ERP系统和其他信息化手段,实现了数据的全面性和准确性,增强了动态调整机制和细节管理,提升了整体项目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实际案例和效果评估进一步证明了精细化预算编制方法的有效性和应用价值。未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精细化预算编制方法将在土建工程领域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为项目管理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参考文献:

[1] 王伟. 土建工程预算编制精细化管理研究[J]. 建筑经济, 2021, 42(3): 45-49.

[2] 李强. 信息化手段在土建工程预算编制中的应用探讨[J]. 工程管理学报, 2020, 35(2): 30-35.

[3] 张敏. 精细化管理在土建工程预算中的实施路径[J]. 项目管理技术, 2019, 28(4): 20-24.

[4] 陈晓. 动态调整机制在土建工程预算编制中的应用[J]. 土木工程学报, 2022, 43(1): 55-60.

[5] 赵丽. 提高土建工程预算编制精细化水平的策略研究[J]. 建设管理, 2021, 36(6): 78-82.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