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创新策略与实践效果研究
摘要
关键词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创新策略;实践效果
正文
引言
新课改要求初中物理教师结合学科属性探索新的教学路径,围绕实验这一核心教学环节改革教学模式,创新教学对策并简化教学流程,全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让学生在手脑并用中透过实验现象分析物理知识的本质及真谛,实现深度学习和快速吸收。在全面创新实验教学时,教师应密切关注基本学情,理性分析学生的认知期待、思维习惯以及实践动手能力,整合优质的实验教学资源。确保学生全程参与物理实验学习,掌握行之有效的物理学习技巧,实现高效学习和触类旁通。
一、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现实问题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产生了明显的变化。教师以实验教学为主线,以理论教学为核心,尝试多种教学对策,全面发展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但是传统的育人理念仍然存在历史遗留因素,在创新和改革物理实验教学时,教师面临诸多的棘手问题。
首先,一部分教师盲目创新,没有结合学情和教情重新定位教学目标,物理实验导入模式比较传统和僵化,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调动学生的动手实践意愿。其次,教师急于求成,对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研究不够深入,自身的专业教学能力较为有限,教学思路比较混乱,所设计的实验教学方案缺乏可操作性,难以顺利落地[1]。再次,教师没有结合物理实验教学的实践属性将物理理论与实验操作相结合,受创新意识、逻辑思维及发散思维的影响,学生只能简单完成实验操作任务,无法通过实验现象分析物理知识,融会贯通的能力得不到培养,往往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最后,教师没有结合学生的课内外学习表现科学布置难易适中的实验任务,过多关注演示实验和实验现象的简单分析。学生缺乏自主创新的机会,创新思维能力不足。
二、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创新策略
(一)坚持寓教于乐,创新实验教学导入模式
学习兴趣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内驱力,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注意力集中时间。初中物理实验极具趣味性、形象性和直观性,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理解。教师应坚持寓教于乐的教育理念,主动创新实验教学模式,从实验教学导入着手,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多元优势,确保学生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首先,教师需要优化实验教学条件,重新定位师生角色,将学生作为物理课堂中的主人,给予学生动手实验的机会。在活跃学生的思维后,教师应主动与学生交流谈心,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将学生容易理解和能接受的实验教学内容融入课堂,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好奇心。让学生全程参与物理实验操作,自主完成实验探索任务,形成较强的实验能力。
其次,教师可以自制实验道具,组织开展趣味实验教学活动。新课改后的初中物理趣味实验教学要求更为严格,教师应结合单元重难点理性分析实验原理,创设充满趣味的应用场景,依托情境展示物理实验。与传统的演示实验相比,以趣味情境为载体的物理实验理解难度较低,对学生的吸引力非常足,能够创新实验导入模式。教师可以先开展简单的演示小实验,调动学生的好奇心,然后创新趣味实验导入模式,用趣味十足的实验道具刺激学生的多重感官,直观呈现实验原理。让学生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最后,教师可以结合学生有限的实践经验设计演示实验。在创新实验导入模式,提升实验教学趣味性时,教师可以主动践行以生为本理念,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将学生比较熟悉的实验元素融入实验导入环节。比如在带领学生复习与“密度”相关的知识,教师可以组织开展测量物品密度的趣味小实验,提前准备学生较为熟悉的物品,如醋、酱油、牛奶,引导学生结合课堂所学自主完成实验任务。很多学生跃跃欲试,能够严格按照实验操作步骤认真探索物理知识的奥秘,实现快乐学习和快乐成长。
(二)转变教学思路,优化设计实验教学方案
新课改要求教师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标,优化设计教学方案,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应转变固有的教学思路,优化设计实验教学方案,一步一个脚印地引导学生,确保学生形成较强的创新能力和实验能力。首先,教师可以从转变传统的实验验证思路着手,积极开展探究性实验活动。传统的育人理念导致教师将目光聚焦于验证性实验,围绕教材设计实验方案,简单描述实验原理。学生的思维比较闭塞,缺乏自主探索的欲望[2]。基于此,教师应打破教学常规,用探究性实验取代验证性实验,结合实验原理的具体应用展示经典的实验案例,引导学生自行设计、自主操作、全程记录和认真总结,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比如在带领学生学习“运动和力”时,教师可以简单讲解二力平衡的基本原理,展示起重机平稳上升的重物以及在笔直公路上汽车匀速运行的视频短片,提前准备实验器材,指导学生开展模拟实验活动,鼓励学生迁移生活经验以及物理知识深度分析二力平衡的基本条件。用探究性实验提升学生的认知高度,培养学生的探究思维。
其次,教师应转变传统的实验测量思路,组织开展设计型实验。在全面创新实验教学模式时,教师需要结合具体的实验操作流程优化实验方案,高度重视测量性实验,弥补传统设计性实验的不足。比如在围绕浮力、弹力、重力、密度等知识开展物理实验活动时,测量型实验占据主导,实验模式较为简单,学生往往草草了事。教师需要转变测量思路,优化设计实验方案,依托实验道具和实验器材设计完整的实验过程,强化学生对物理实验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三)理论联系实际,灵活融入生活实验要素
实验是物理理论与实践应用的“纽带”,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缺一不可。物理教师应结合新课改对物理实验教学提出的新要求着力打造理实一体化课堂,协调和平衡理论教学及实践应用,在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中灵活融入生活实验要素,让学生意识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形成活学活用的能力和良好的实践应用意识[3]。首先,教师需要深度剖析物理知识的本质及原貌,主动回归教学正轨,深入浅出地分析生活现象和自然现象背后的物理学知识,让学生意识到物理知识就在身边。现实生活中的物理学现象较为常见,比如隔热原理、保温原理、静电现象以及热胀冷缩现象。教师应将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准则根植于心,针对性地开展物理实验教学活动,设计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较为紧密的生活化实验。确保实验内容契合生活实际,提升学生的熟悉感和带入感。
其次,在正式开展实验教学活动前,教师应与学生共同分析和细致观察实验现象,科学提炼实验内容,分析实验内容潜藏的物理学知识。比如纸是非常常见的生活用品,但是在学完物理知识后,学生对纸的多元功能有了更加深刻地理解。教师可以将纸卷成纸筒,组织开展“探索直线传播特性”的物理实验,将纸放在铁块下方,迅速抽动纸,引导学生观察铁块的状态,强化学生对惯性的理解。这种利用生活食物开展物理实验的教学模式能够直观呈现物理理论知识,让学生意识到现实生活与物理知识的紧密联系。最后,教师可以利用学生比较常见的生活用品和生活场景,将学生的日常生活与物理实验融为一体,科学提炼物理知识,直观呈现物理现象,将物理实验教学引入课外,全面提升学生的认知高度。
三、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创新实践效果
(一)学生的学习效率有了明显的提升
初中物理十分关注实验教学,新课改要求教师提升实验教学的比重,用实验直观生动地呈现物理理论、物理概念、物理公式和物理原理。在全面创新物理实验教学时,教师从物理操作步骤及物理现象着手,结合教材设计物理实验教学方案,从生活中取材,全面激活学生的思维。在直观生动的物理实验情境中,学生对物理现象的理解更加深刻,学习效率迅速提升,能够全身心投入物理实验操作的全过程[4]。
(二)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了培养
作为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关键手段和有效途径,物理实验教学的优势不容忽略。在创新物理实验教学模式后,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升速度较快。在教师的耐心指导下,学生能够放松身心,以较强的主人翁意识认真完成实验任务,主动与同学默契配合、分工合作,协作完成学习任务。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和统筹协调能力都得到了锻炼,综合素养越来越强。
(三)整体的课堂教学质量改善显著
实验教学质量关乎整体的物理教学质量,在创新物理实验教学时,教师整合利用多种现代化教学工具,经验制作物理实验教具,从课前导入着手,逐步简化实验教学流程,用实验高效讲解物理知识。整体的课堂教学质量迅速提升,学生对物理学习更加上心和主动,能够主动支持和配合教师,出色完成物理实验任务,整体的物理实验教学质量改善显著。
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创新符合大势所趋,对培养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大有可为。教师应颠覆教学传统,不再机械性地按照物理教材设计实验教学方案,而是结合初中生有限的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将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化元素融入实验,体现寓教于乐和以生为本的教育准则。用先进的教育理论指导实验教学,着力打造理实一体化课堂,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学习基础布置多元实验任务,用任务驱动学生探索物理知识的奥秘,确保学生真正成为初中物理课堂的主人。
参考文献
[1] 李生福.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创新与实践策略探究[C]//2020课程教学与管理云论坛(成都分会场).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 2020.
[2] 马兵.初中物理复式实验教学策略和实践研究[D].湖北大学,2016.
[3] 赵庆阳.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策略探析[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6, 000(005):177.
[4] 温香排.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创新策略研究[J].环球慈善, 20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