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农业机械在水稻种植中的应用

期刊: 大东方 DOI: PDF下载

卜忠洋

湖南省常德市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站 湖南常德 415000

摘要

随着科技进步和现代化农业的发展,智能农业机械在水稻种植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通过对智能农业机械在水稻种植全过程中的应用进行系统分析,探讨了其在播种、灌溉、施肥、收割等方面的技术应用与效益。研究表明,智能农业机械能显著提高作业效率和作物产量,优化资源配置,同时对环境保护也有积极影响。然而,技术成熟度、成本问题及环境适应性等挑战仍待克服。文章最后提出了优化策略,为智能农业机械的持续发展与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智能农业机械、水稻种植、作业效率、环境保护、技术优化

正文


引言:  

智能农业机械的引入,代表了农业现代化的重要趋势,特别是在水稻种植领域,这些技术的应用不仅极大地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还有助于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尽管存在一些实施难题,如技术的复杂性和较高的投资成本,但其潜在的长远利益促使这一领域的研究与应用不断深入。本文将详细探讨智能农业机械在水稻种植中的应用现状、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智能农业机械在水稻种植中的具体应用  

(一)智能插秧机和抛秧机的优化应用  

在智能农业机械的应用中,智能插秧机和抛秧机在水稻种植的效率和准确性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这些机械通过高精度的GPS和传感器技术,能够实现精确的种植深度和行距,保证秧苗均匀分布,从而最大化光照和营养的利用效率。此外,智能插秧机和抛秧机还能根据土壤湿度和类型自动调整作业参数,以适应不同的种植环境。这些技术的优化应用不仅提高了作业速度,还显著降低了人工成本,提升了整体种植效率,为农户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同时,减少了对环境的干扰,符合现代可持续农业的发展需求。

(二)智能灌溉系统的精确调控  

智能灌溉系统在水稻种植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即使在水田的常湿条件下也不例外。该系统通过实时监控水田的水位,自动调节进水和排水量,适应不同的气候变化,从而保证水稻在干旱或过于潮湿的情况下都能获得理想的生长条件。智能灌溉系统的精确调控不仅优化了水资源的使用,减少了不必要的水耗,还通过维持田间最优的水位,显著提高了水稻的产量和质量,有效地支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1】

(三)智能收割机的应用与优势  

智能收割机在水稻收割阶段发挥了重要作用,利用先进的传感技术来优化收割过程。这些机器根据水稻的成熟度自动调节刀片的高度和速度,确保每一次切割都能够最大限度地保留水稻的籽粒,减少损失。通过精确控制,智能收割机不仅提高了作业效率,也大幅减少了由于机械操作不当导致的籽粒损失。统计数据表明,与传统方法相比,使用智能收割机的田块的损失率可以从约5%降至2.5%,这显著提高了农场的总产量和经济效益。

二、智能农业机械带来的生产效率与环境影响  

(一)产量和效率的提升

 智能农业机械在水稻种植中的应用显著提高了产量和效率。在中国湖北省的一项应用示例中,引入智能播种和收割机械后,水稻平均产量由每公顷6.5吨增加到7.8吨,提升了约20%。这些机械通过精确控制种子分布和收割时间,确保作物在最佳生长期被播种和收获。智能机械通过自动调节作业速度和路径,减少了重复过度作业,有效降低了机械对土壤的压实,有利于土壤健康和水稻根系的发展。智能农业机械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农作物的种植与收割效率,显著缩短了作业时间。这些高效的机械不仅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还通过自动化技术优化了人力资源配置,从而大幅提升了单位面积及单位劳动力的生产效率。这种技术进步还帮助农场主降低了生产成本,增强了农业竞争力。

(二)对环境保护的贡献

智能农业机械在环保方面的应用显著提高了水稻种植的可持续性。在收割后,智能烘干系统即刻启动,直接处理刚收获的水稻。这种系统能够根据水稻的湿度自动调整烘干温度和时间,确保烘干过程中能效最优化,既节约了能源消耗,也最大限度减少了粮食损失。此外,通过智能控制,烘干过程中精确的温度管理有助于保持稻谷的品质,避免过度烘干导致的品质下降。智能烘干技术的应用不仅优化了后期处理流程,也为农业生产的环境友好性提供了实质性贡献,促进了农业生产过程中的资源和环境保护2】

这些改进和应用示例表明,智能农业机械不仅提升了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还有助于实现环保目标,是现代农业向可持续方向发展的重要技术支持。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通过进一步研发和优化,预计智能农业机械将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更广泛的应用。这些高技术设备特别在资源利用效率提高和环境保护方面展示了巨大潜力。它们通过精确的数据驱动操作,能够最小化资源浪费并减少农业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为可持续农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三、水稻种植中智能农业机械的应用困境  

(一)技术与成本困境

智能农业机械在水稻种植中提供了显著的种植精度和效率提升,但其应用仍面临技术和成本上的挑战。在技术层面,智能机械如插秧机和抛秧机需适应各种地形与环境,但实际应用中,如江苏省的研究显示,在复杂地形中,智能播种机的误差率可能高达15%,这一数值显著高于平坦地区的3%。此外,智能机械的维护和升级需要高技能技术人员,增加了操作的复杂性和成本。水稻的种植主要依赖于人工手抛和机械插秧、抛秧两种方式,智能机械的广泛应用受限于其高成本和技术门槛,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在小规模农场的推广。

成本是智能农业机械推广中的一个主要障碍。对中小型农场而言,昂贵的初期投资及后续维护费用让这些先进设备成为沉重的负担。在湖南省,一台中型智能施肥机的售价高达50万元人民币,相较于传统施肥设备的5万元,这一价格差异显著制约了智能机械的普及。这台智能施肥机由“中农智科技术公司”生产,该公司是国内领先的农业机械制造商,以其创新的高科技解决方案在市场中赢得了广泛的认可和好评。智能机械的高技术含量虽然提升了作业效率,但也导致了维修成本的显著增加。一旦设备出现故障,修理和更换部件的高费用不仅增加农户的经济负担,还可能导致农作物生产中断。这种潜在的运营中断及高维修成本加剧了农户的经济压力,使得许多小规模农场主对投资这类高端设备持谨慎态度。

(二)环境与社会困境

环境和社会困境也是智能农业机械面临的重要问题。环境方面,智能机械的运行依赖于稳定的电力供应和良好的网络连接,这在中国许多偏远地区难以满足。例如,在云南省的山区,不稳定的电力供应和网络服务不足经常导致智能灌溉系统运行不稳定,影响其效率和可靠性3】。社会层面,智能农业机械的引入对传统农业技能构成了挑战。在广西的一些农村社区中,老年农民对新技术的接受度较低,他们更倾向于传统的种植和耕作方法。

智能机械的操作需要一定的技术知识和培训,而这对于教育水平较低的农民来说是一个门槛。智能农业机械可能导致劳动力需求减少,影响农村就业,从而对农村社会结构和传统生活方式产生深远影响。总体而言,虽然智能农业机械在提高生产效率和环境保护方面具有潜在的巨大优势,但技术与成本困境、以及环境与社会接受度问题是其在中国广泛应用必须面对和解决的关键挑战。对这些挑战的有效应对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通过技术创新、成本控制、环境保护措施和社会适应策略,推动智能农业机械的可持续发展。

四、智能农业机械应用的优化措施  

(一)技术改进与成本控制

  在智能农业机械领域,技术改进与成本控制是推广普及的关键因素。以中国浙江省的智能灌溉系统为例,通过采用本地研发的低成本传感器和开源软件,农民能够以较低的价格实现精准灌溉。这种传感器的成本仅为市场上同类进口产品的一半,大幅降低了初始投资。同时,这些系统通过算法优化,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平均节水率达到30%,在旱季节约了大量的水资源,经济效益显著。智能施肥机器人的技术升级也在不断推进。在湖南省,一个由当地大学和农业科技公司合作开发的智能施肥系统,能自动调整施肥量和时间,根据作物生长阶段和土壤测试结果来优化肥料使用。

该智能农业系统通过优化施肥程序和精准控制,成功地减少了化肥的使用量达20%。这样的减少不仅显著降低了农业生产的直接成本,还减轻了化肥过量使用对土壤和水体的负面影响,从而降低了农业活动对环境的压力。减少化肥使用还有助于提高土壤的健康和作物的质量,进一步增强了农业的可持续性。这种综合效益清楚地表明了智能农业技术在推动生态友好型农业实践中的重要性。通过减少化学物质的使用,智能系统不仅保护了自然资源,还帮助农户实现了更高效、可持续的农业生产模式。

(二)政策支持与法规完善

在政策支持与法规完善方面,中国政府已经认识到智能农业机械的重要性,并开始实施一系列支持措施。例如,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和科技部联合发布了《农业现代化科技创新行动计划》,提供资金支持用于智能农业机械的研发和推广。在这一框架下,四川省的一个智能农机项目得到了国家级资金支持,总额达5000万元人民币,用于开发适用于山区农业的智能机械4】。为了保障智能农业机械的安全和有效性,中国农业部门还制定了一系列标准和规范,比如《农业机械化促进条例》,明确规定智能农业机械产品必须经过国家农业机械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检测认证。这些政策和法规的完善不仅提高了智能农业机械的市场准入门槛,确保了产品质量和操作安全,也为农业生产者提供了更多的政策支持和技术保障。

通过这些技术改进和成本控制措施以及政策和法规的支持,智能农业机械在中国的应用正逐步扩大,帮助农业生产实现现代化,提高效率和可持续性。这种技术的广泛应用不仅促进了农业产业的技术革新,还显著提升了整个农业行业的国际竞争力。通过引入智能农业机械,农户能够以更高的效率和更低的成本生产高质量的农产品,满足国际市场的严格标准。智能技术的应用还帮助农业企业有效应对气候变化和资源短缺的挑战,提高作物的适应性和产量稳定性。因此,这些技术的推广不仅增强了本国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也为全球消费者提供了更多的可持续和环保选择,从而推动了全球农业行业的整体发展。

结语:

智能农业机械的应用通过技术改进和成本控制显著提升了水稻种植的效率与环境保护效果。随着中国政府实施相关支持政策和完善法规,这些机械的应用范围和效果得到了扩展,不仅优化了农业生产流程,也为农业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和政策基础。这标志着中国农业现代化向前迈出了重要步伐。通过采纳和实施智能农业技术,中国不仅提升了传统农业的效率和产出,还在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这种转变有助于保持中国农业在全球市场中的竞争力,同时为未来农业创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曹冰雪,李瑾,赵春江,等.智慧农业科技创新引领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路径[J/OL].智慧农业(中英文),1-12[2024-06-24].    

[2]  朱书启,王立永,王兆琳.基于远程控制和检测系统的果园防冻机优化设计研究[J].南方农机,2024,55(11):49-52.  

[3]  王晓贞,张卫光.自动控制技术在收割和灌溉机械中的应用研究    [J].南方农机,2024,55(11):74-76.  

[4]  李兵.“农业机械学”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研究[J].南方农机,  2024,55(10):169-172.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