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高中语文阅读支架式教学路径探索

期刊: 大东方 DOI: PDF下载

徐庆云

湖北省武穴中学 邮编:435400

摘要

在新课改的浪潮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变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再适应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而支架式教学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策略,为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提供了新的路径。它通过搭建渐进式的学习支架,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逐步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本文探讨在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构建高中语文阅读支架式教学路径,以期为语文教学的现代化转型提供参考。


关键词

高中语文;阅读;支架式教学

正文


引言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高中语文教学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阅读作为语文教学的核心环节,其教学方法的创新显得尤为重要。支架式教学,以其灵活多变、适应性强的特点,为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本文探索支架式教学在高中语文阅读中的应用路径,通过分析教学目标、内容、方法、学生学习方式及评价体系的改革,为构建高效、互动、个性化的阅读教学模式提供理论与实践的支持。

一、支架式教学的特点

支架式教学是一种教学策略,它模仿建筑中的脚手架概念,旨在为学习者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帮助他们逐步掌握知识和技能,最终能够独立完成学习任务。支架式教学通过逐步减少教师的支持,让学生逐渐承担更多的学习责任,直至能够独立解决问题。这种渐进式的支持确保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支架式教学强调在真实的或模拟的情境中进行学习,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将新知识与已有经验相联系,提高学习的相关性和有效性。支架式教学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能力、兴趣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支持。这种适应性确保了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水平上进行学习。支架式教学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通过同伴学习和师生互动,促进知识的共享和思维的碰撞,从而提高学习效果。支架式教学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展和反馈进行动态调整。教师需要灵活地增减支持的强度和类型,以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支架式教学强调过程中的评价,即形成性评价,它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同时也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进步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二、新课改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影响

新课改强调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高中语文教学目标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转向能力培养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塑造。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和文化素养的提升。新课改要求高中语文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与现代文化的融合。教材内容更加丰富多元,涵盖文学、历史、哲学等多个领域,以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新课改鼓励教师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项目式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教师的角色从知识的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新课改推动了高中语文评价体系的改革,从单一的考试评价转向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过程性评价、表现性评价和综合素质评价等,以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发展水平。新课改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学生通过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如文学创作、戏剧表演、社会调查等,提升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三、新课改下高中语文阅读支架式教学路径

(一)教学目标的设定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不仅仅是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和文化素养。支架式教学路径首先需要明确这些目标,并将其分解为可操作的教学步骤。例如,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一系列由浅入深的阅读任务,引导学生逐步掌握文本分析的技巧,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文本,培养其独立思考和深度解读的能力。此外,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通过阅读经典文学作品,让学生感受文化的魅力,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二)教学内容的选择

在支架式教学路径下,高中语文教学内容的选择成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环节。教师紧跟新课改步伐,精心筛选阅读材料,力求让每一篇文本都能成为连接学生生活与知识世界的桥梁。经典文学作品作为文化传承的瑰宝,自然不可或缺,它们不仅滋养了学生的心灵,还让他们在传统文化的海洋中遨游。同时,现代文学作品与网络文学的引入,如同一股清新的风,吹进了学生的世界,激发了他们探索新知的兴趣与热情。此外,教师还注重教学内容的跨学科整合,巧妙地将文学与历史、哲学、社会等学科相融合,设计了一系列富有挑战性的阅读任务。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还培养了他们的综合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阅读中学会了多角度审视问题,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文学作品所蕴含的思想内涵与社会价值。

(三)教学方法的应用

在新课改的浪潮中,高中语文阅读支架式教学展现出其独特的魅力与实效。教师巧妙运用项目式学习法,将阅读任务融入具体项目中,如撰写读后感、策划文学主题展览等,以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与创造力。同时,合作学习模式的引入,让学生在小组内相互扶持,共同面对阅读挑战,通过思想碰撞深化对文本的理解。教师作为引导者,适时搭建阅读支架,教授诸如快速阅读、主旨提炼、人物分析等策略,助力学生跨越学习障碍。随着学生能力的提升,教师逐渐放手,鼓励学生自主探究,让学习成为一场自我发现与成长的旅程。如此,支架式教学不仅提升了学生的阅读技能,更培养了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合作精神,为终身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在新课改的推动下,学生学习方式正经历着深刻的转变。在支架式教学的框架下,学生被赋予了更多的自主权与参与感。教师精心设计的开放性阅读任务,如同一块块磁石,吸引着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与好奇心,自主选择阅读材料,探索文学世界的无限可能。这一过程,不仅激发了学生的阅读热情,更促进了其个性化发展。同时,小组合作学习的引入,为学生搭建了交流与合作的平台。在共同阅读、激烈讨论中,学生们学会了倾听、表达与协商,合作精神与沟通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他们相互启发,共同解决问题,阅读不再是孤立的行为,而是成为了一场场思维碰撞的盛宴。如此,学生的学习方式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探索,从个体学习走向了合作学习,不仅提升了阅读能力与综合素养,更为其未来的学习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五)评价体系的构建

新课改推动了高中语文评价体系的改革,从单一的考试评价转向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在支架式教学路径中,教师应建立一个全面的评价体系,包括过程性评价、表现性评价和综合素质评价等。例如,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在阅读活动中的表现,评价其阅读策略的应用情况;通过学生的阅读笔记、读后感等作品,评价其阅读深度和思考能力;通过学生的合作学习成果,评价其团队协作和沟通表达能力。这样的评价体系能够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发展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结束语

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高中语文阅读支架式教学路径的探索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通过本文的探讨,支架式教学为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带来了新的视角和方法。它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获取,更重视能力的培养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塑造。

参考文献

[1]陈曼坚.支架式教学理论在高中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21.

[2]代寒冰.支架式教学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21.

[3]李松.“支架式”在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喀什大学,2021.

[4]余凡柯.支架式教学在高中论述类文本阅读教学中的运用[D].云南师范大学,2020.

[5]叶宜宜.支架式教学策略在整本书阅读指导中的应用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20.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