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建筑工程混凝土裂缝成因及控制对策探究

期刊: 建筑砌块与砌块建筑 DOI: PDF下载

李敬鹏

河北科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河北省石家庄市 050000

摘要

建筑施工中会消耗较多的混凝土材料,因此,混凝土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在经济发展速度逐步加快的当下,城市化进程速度也有所提升,这一状况导致我国城市建设的用地越来越紧张,而作为城市建设中的主要施工技术,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决定着建筑物的整体质量,鉴于此,在开展作业过程中,应强化对该项技术的重视力度。通过精细化的作业流程,更好地发挥该项技术的作用价值,以此确保房屋建筑工程的质量可以持续提升。


关键词

房屋建筑工程;混凝土;裂缝成因;控制对策

正文

引言

在当前施工中,虽然混凝土材料的裂缝已经越来越成为了一种问题,并对整体建筑物的施工质量和使用寿命都形成了巨大的挑战和影响。另外一些问题也受到了当地人民政府和其他行政部门以及有关产业主管部门的足够关注与重视。而我们的政府和建筑工程师也在继续地竭力寻求处理此类问题的办法和解决方案。在施工过程中,保证混凝土材料的安全性和工程质量,团队的精心监督,保证一定的内部温度,及时处理和修复已产生的混凝土裂纹是防止施工过程中各种混凝土材质产生混凝土裂纹的基本手法和预防措施。

1混凝土出现开裂现象的原因探析

1.1设计方案或是施工工程操作不当

在开展施工作业的过程中,大体积混凝土会因为自身结构的特殊性,很容易引起如转角或是截面突变等应力集中位置出现设计缺陷,此外,还会诱发外部约束形式处理不得当的状况。这些问题的出现和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对该位置的忽视有一定关系。此外,还包括混凝土配比不合理引发的收缩变形问题,导致其和预设形状差距较大,还会出现抗压强度不达标的状况,给后期建筑物的投入使用增加了极大的危险因素。而在施工作业中,施工以及养护技术的不恰当,对检查验收以及养护环节的忽视,同样也会导致大体积混凝土出现裂缝。

1.2外界气温的变化

温差产生的变形会引发温度应力,两者都存在着一定的互相作用,而且随着温差的变化,温度的应力也会增大。在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建设过程中,外部温度的变化也很可能造成大体积混凝土的开裂。混凝土内部的温度是由浇筑温度、水化热导致的温度迅速升高以及建筑物内温度的累积组成。当外部气温升高时,混凝土的浇筑温度也会相应提高;随着气温的下降,水泥的温度也随之下降,但也存在一定的特殊状况,比如:温度迅速降低,那么混凝土外部温度和内部温度的差距就会变大,温差的逐步增大,会影响到混凝土的发展,所以必须及时进行有效监控,并做好对应性的解决措施,以防止这种现象发生。

2房屋建筑工程混凝土裂缝成因及控制对策

2.1强化施工流程的控制力度

在进行混凝土浇筑时,应根据施工场地的实际状况,密切观察施工期间的混凝土和易性及崩落程度的变化状况。采用专用的仪器,准确地将有关的数据进行详细记载,并将数据报告给搅拌站,以便于有关部门做出正确的处理。施工企业也应针对混凝土捣固作业人员的技术展开培训工作,通过技术培训,强化他们作业的整体水平。此外,还应定期开展培训考核类活动,确保其专业技能和相关要求相符后,便可正式录入上岗。而针对早已进入工作岗位的施工作业人员,单位部分也应主动明确各个职工的工作范畴以及主要职责权限,保证各个岗位都可以协调配合完成工作内容。对某些需要专业技术工人进行人工操作的地方,还可以安排有一定经验的工程技术工作人员到工地进行指导。2.2

2.3温度控制

混凝土强度等级对其中心温度影响较大,一般随混凝土强度等级提高,中心温度相应提高,因此,在满足设计要求的前提下,采用较低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对降低大体积混凝土中心温度和控制内外温差有利。关于大体积混凝土的强度龄期,工作人员可以根据本地区行业要求,依据《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GB50496-2009)等文件中的混凝土强度技术标准要求,按照《粉煤灰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GB/T50146-2014)等规范规定执行。大体积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环节,工作人员可以选择强度等级为60d、90d的混凝土材料。保证混凝土材料强度符合规范要求,侧面影响内部温度变化。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如果能够采取60d或90d的强度作为混凝土设计验收依据,还可以进一步降低混凝土的水胶比,减少水泥用量。矿物掺合料的使用,可以降低混凝土的水化热,延缓水化热的释放,在降低成本的同时,改善混凝土的水化热情况。粉煤灰属于球状颗粒物,将其掺入混凝土中能够起到较强的润滑作用,提高混凝土混合物的黏聚性与流动性,增强混凝土可泵性,还可以有效控制混凝土内外温差,从而降低发生裂缝质量问题的概率。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控制混凝土水胶比,掺入一定量的矿物掺合料,尤其是优质粉煤灰的方法,是控制大体积混凝土质量比较常用且有效的手段,而矿物掺合料的掺量须经过试验确定。

2.3加强混凝土搅拌与运输质量控制

1)施工人员在进行混凝土搅拌时,应明确原材料质量情况,确定好合适的比例后,从搅和材料中取出同样比例的材料进行配比,在完成上述工序后,再进行搅拌工序。在搅拌中为强化混凝土质量,防止混凝土施工出现错配、漏配、少配等影响建筑工程后续质量的情况,应将混凝土拌和原材料的配比比率进行记录与计算,明确后再进行大量生产。(2)为有效提高混凝土质量,应加大对运输质量的管控力度,施工团队要按照当地的要求与建筑工程施工需求,结合房屋建筑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运输方式,确定混凝土运输方式,合理选择垂直运输还是小型翻斗车运输。例如,高层房屋建筑混凝土运输时,可选择垂直运输;底层房屋建筑混凝土运输时,可选择利用小翻斗车的运输方式。并且在运输过程中,施工团队应避免出现混凝土分离、离析、漏浆等现象。在混凝土到达房屋建筑施工现场后,应立即做塌落度试验,确保试验数据合格再开展后续施工。

2.4做好混凝土后期养护工作

1)在养护时,施工人员应针对混凝土结构稳定性及安全性进行考量,并采取温度法或冷却法进行养护,这两种养护方法都可以有效避免混凝土出现裂缝问题,在此过程中,施工人员应注意不管使用哪种养护方法都应对混凝土表层进行洒水、覆盖处理,确保混凝土湿润状态达到规定标准。(2)施工人员应确保在养护时含水量充足,在必要时应进行围水养护操作。若所处施工现场温度较低,不利于混凝土养护时,施工人员应当采取保温措施,并且控制好养护时间,一般混凝土养护时间应根据混凝土弯拉强度的增长情况而定,达到设计弯拉强度的80%左右即可。与此同时,为缩短混凝土养护时间,可采用高强水泥进行修复,确保伸缩缝钢筋混凝土修复后达到质量要求。

结语

混凝土结构施工涉及多个环节,每一个环节都会影响建筑物整体结构的质量。因此,工作人员应从原材料、混凝土施工方案编制、混凝土浇筑振捣、混凝土养护等环节加强施工技术优化,明确可能产生裂缝的原因,采取有效预防措施,尽量降低出现裂缝的概率,有效保障混凝土结构的质量安全,切实提高建筑物整体稳定性,为居民建造安全可靠的生活居住场所。

参考文献

[1]朱文涛.建筑工程现浇混凝土楼板裂缝防治技术研究[J].建材与装饰,2020(09):12-13.

[2]李瑞.混凝土建筑材料中高弹性环氧基裂缝修补材料的应用分析[J].粘接,2020,41(01):107-110.

[3]周子情.建筑混凝土施工的裂缝原因及其防治技术[J].四川水泥,2020(02):30.

[4]徐亮亮.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成因与治理[J].绿色环保建材,2020(06):166-167.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