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电工程中混凝土钢构混合塔的施工技术探究

期刊: 大东方 DOI: PDF下载

卢品胜 项小珍* 崔文晶1 黄墅2

广西建工集团第二安装建设有限公司 广西 柳州 545006

摘要

本文深入探讨了风电工程中混凝土钢构混合塔的施工技术,通过具体项目案例分析了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塔基与塔体施工管理、技术应用以及吊装技术,并提出了管理建议和新技术应用的展望。并详细阐述了施工过程中的关键技术要点,包括塔基施工、塔体拼接、轮毂及叶片吊装等。同时,文章提出了提高施工效率和安全性的管理建议,以及无人机和BIM技术在风电项目管理中的潜在应用,旨在为风电工程的施工提供技术支持和优化方案


关键词

风电安装;混凝土PC构件施工;无人机技术应用;风机吊装技术

正文


1、项目概况

项目位于钦州市钦南区东场镇,南临钦州湾、三娘湾约18公里。该风力发电项目风场内安装机组200MW40台风电,单机容量5000KW,塔身结构采用混凝土PC构件与钢塔组合,另建设一座220KV的升压站。地形环境为临海为丘陵地带,山势总体平均落差不大。

2、前期入场准备

前期征地勘察及与设计协调管理团队应及时入场开展工作。根据此次调研施工经验,各塔体点位均有多处坟需要动迁,单次动迁量大,总体动迁情况复杂,合作方团队介入的提前量及与施工方的团队配合尤为重要。

起重安装运输队伍也应提前参与介入。原因有三:(1)有利于与当地交警部门的沟通,为大件运输创造便宜条件。特别是风机叶片入场组装前临时停放场地的选择确定。(2)各塔点位施工作业面的范围确认更精准、更合理、更有利于后期施工。同时能避免不必要的迁坟及林地补偿,能有效的起到降低动迁成本的作用。(3)临时施工便道的开辟更合理化,有利于风机机舱、风机叶片等宽体及转弯半径大的构件倒运入场。能有效的避免二次开路及征地的成本,同时也能节约时间提供施工效率,降低窝工频次。(4)确定吊装作业流水施工节奏,有利于大型起重设备、吊具、附件工具使用的选型,及转场倒运次序安排。

施工场地按排分为塔基、塔身主体施工区,混凝土塔身拼装区,施工器具堆放区,移动式临时施工用电发电机平台。吊装主要设备为1200T履带吊、300T履带吊、SAC8000C7-8 800T汽车吊、300T汽车吊、ZCC100H 100T履带吊、SCC850A 85T履带吊。挖掘机、铲斗机、自卸卡车等土方开挖运载设备,最好在施工所在区镇分区分片承包使用,有利于解决施工中的阻工纠纷,减小施工组织间歇时间。

设立测风塔,确保24小时对所在风场施工区域的风速动态监测。鉴于各施工点广散的特点,各区域主调设备顶端测风球数据,应设置特定对讲机频道保持信息互通,确保突发情况的报告时效性。

3、塔基施工管理与技术分析

塔基直径为22米,分为上下两层,底层为钢筋混凝土锥形筏板基础,上层为筒式钢筋混凝土基础。

(1)在基础下方土体持力层土质良好的情况下,其开挖深度普遍为5-6米,需要编制专项施工方案且进行专家论证。方案的编制及论证应当提前介入,以利于后期施工,避免无方案施工造成停工的影响。

(2)塔基上下层均采用定型化钢模板支模。根据以往大型油罐基础、悬索桥塔身施工经验,此法在工艺上有利于混凝土外观质量的提升。且因混凝土塔座基础工艺原因,其预留的后张法预应力锚孔不得有偏移,定型化的钢模对混凝土浇筑施工质量有更好的质量保障。其它特点还有周转材使用周期寿命长,较易于维护,翻模效率高,40个塔基均能完全利用。而采用木模,虽然有成熟的油罐基础模板定位施工QC成果和自治区级工法应用经验,但针对风电此类点多面广的项目基础施工,其施工、周转效率较低,多次成本投入大,对工人木工技术熟练度要求高。除非后期赶工需多点平行施工,非必要不宜采用普通的木模板施工支模工艺。

(3)后张法预应力张拉缩孔的定位。为确保索孔内部不受污染,应在孔道上端做覆膜残绕或孔盖临时封堵措施。为防止混凝土振捣浇筑过程中索孔管道的偏移,应在上下两端穿入钢制预制孔板并于塔基钢筋焊接固定。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适当加强索道周边的振捣,以确保波纹管周边混凝土密实度。[1]

(4)基础开挖及垫层施工。丘陵地形塔基开挖遇到有山体的情况,宜采用逐层放坡,并采用安全密目网自上而下全覆盖,防止土体因雨水冲刷流失。坡顶部设置安全防护栏杆及太阳能夜间指示灯,坡底设置集水井方便塔基积水抽排作业。在塔基垫层施工时宜同时硬化集水井,避免基础本体施工泥水污染基底。此次观摩基坑顶周边未设置截水沟,及其容易造成基坑积水,在今后施工中应当吸取教训以避免发生。

5)塔基本体施工养护龄期满足要求后,方可进行土方回填。但需要注意的是,因回填后塔身周边均为后期塔身起重吊装作业场地,为此需严格的按0.5m/层,分层回填夯实或压实,不得灌水沉降,防止产生弹簧土体,避免紧后工序起重设备倾覆事故的发生。此外,对为满足紧后吊装、拼装作业面而填筑的边坡,也应按以上要求分层碾压密实且覆盖防止土体流失的密目网。

4、塔体施工管理与技术分析

塔身为混凝土钢结构混合结构,±0.00至塔顶高度为141m。其与相同高度的钢制塔相比,优点为:在塔身高度达到120米后,混塔强度更高,造价更低,抗风摆能力更强,塔身后期维护成本低,稳定性强。

(1)与钢制柔性塔相比,混塔施工过程中,因每节筒体高度为2.4米,重量较轻、组装方便,现场拼装且作业场占地面积小。能减少组织间歇,有利于塔身施工的连贯性。

(2)混塔塔身作业时,需两台吊车配合作业。主吊为1200T/800T履带吊,主要负责对拼装好的塔身混凝土筒体进行塔身主体吊装。辅吊为300T/100T/85T履带吊,主要负责每节塔筒地面拼装作业,吊运工具及其它附属配件。

    吊装过程中塔身内部设自制随吊移动式升降平台,平台利用主吊副钩进行升降作业,下方设防坠兜网。待完成塔筒加节作业后,立即将作业平台固定在塔筒内壁4个锚固点上,方可进行下道加节工序。作业平台设4个升降吊装挂点不得为3个,单次作业人数不超过5人。

需要注意的是,可能因塔身主体自下而上缩径的原因,内部升降式作业平台边缘与塔筒内壁间距局部达0.5m的间隙,在下方无冗余防坠保护措施的情况下,有较大的高处坠落风险。[2]

(3)塔筒的拼接及安装。单节塔筒由两片弧形装配式混凝土构件,采用高强螺栓连接,硅酮耐候胶密封拼接而成。应注意的是PC构件卸车后,应立放在3个千斤顶支座上并调平,拼装前清理连接面,保持其平整干净,再抹上填缝硅酮胶。

塔筒上下节采用高强螺栓连接,接缝处座浆密封。应当注意的是,1)连接孔应清空并用螺栓预连接,确保连接良好。2)塔筒座浆面污物清楚干净方可铺浆。3)加节筒身调平座浆后及时清理内壁接缝挤出浆面、4)筒身外壁接缝挤出浆面采用自制长柄浆铲清理。

混凝土PC构件塔身最后一节拼接完成前,预应力张拉钢绞线应及时到场,以便钢绞线固定,进行后张法钢绞线张拉作业。完成张拉作业后,对孔道内压注浆,待强度满足要求后,吊装最后一节24m高的钢制塔筒。

5、轮毂及叶片吊装技术应用分析

    风机机舱及轮毂在地面安装,一次吊装就位连接完成后,再按一定角度固定主机,在高空逐个安装叶片为单叶片吊装。先吊装风机机舱就位,再在地面组装轮毂及叶片一次吊装就位,为三叶片吊装。两个方法各有优势及缺点。

(1)单叶片吊装。单叶片吊装分为平插式和斜插式(30°向下插入连接)目前主流单叶片安装采用平插式,其吊具市场保有量大,施工难度较易。而斜插式吊具市场保用量小且为专用吊具,施工难度较大,目前间接成本高。单叶片吊装优点:1)地面作业面占地面积小,征地压力小,节约成本。2)使用吊装起重机具少,单台800T汽车吊便可完成叶片安装作业。3)受到风速影响较小,在15m/秒的风速内均能完成拼装作业。缺点:1)单台吊装速相对度较慢。2)风叶倒运车队等待时间较长,增加运输成本。3)高空作业窗口时间长安全风险较大。[3](图1

 

1单叶片平插式现场吊装施工

(2)三叶片吊装。三叶片整体吊装其优点为:1)基本不受平插式和斜插式叶片安装方式的影响。2)地面安装安全风险较小。3)主吊点设在轮毂上,不使用风叶专用夹吊具,节约吊具成本。缺点:1)吊装作业面征地面积大,动迁坟冢及青苗补偿成本高,当地村民阻工风险大。2)单次吊装使用起重机具多,一台1200T主吊,300T汽车和85T履带吊作为辅吊,其中300T汽车吊用于整体吊装叶片溜尾,一台用于叶片安装平衡。3)风速对吊装作业影响大,不得大于8m/秒,高空作业窗口期小。(图2

 

2三叶片地面组装施工总览

综合分析,单叶片施工更适合在山地此类作业面小的工程,三叶片吊装更适合在地势平缓,土方动迁工程量小的工程。但现场环境情况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体量大的工程中,根据项目现场踏勘实际情况,也可单叶片,三叶片吊装法混合施工。

6、管理总结及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

在现场施工过程调研中,发现风电项目体量大,分布广,在日常现场管理工作中各作业点联系效率低,也就意味着人员管理散,工器具使用分散,材料统筹调度难度大。为此我提出如下管理建议:1)除了建立正常的信息共享网路平台,通讯设备还要配备较大功率的手持电台。2)在经济林带作业,防火要求等级高,安全管控风险大,动火用火作业应严格采用作业票制度。3)塔筒组装现场应当平台化,可制作克吊装转运的钢制平台,最大限度的避免混凝土PC构件连接面被地面泥土二次污染。4)野外作业现场应配备适合当地环境情况的驱蛇驱毒虫及急救药品,避免施工人员以外伤害的发生。5)风场施工高空作业受实时风速的影响窗口期小,常会发生夜间施工的情况,照明设备的配置应用冗余以满足现场施工照明安全亮度。

另外,无人机此类新技术结合BIM技术也可应用于以下场景,方便风电项目管理。如:1)现场巡检,2)工具吊运分发,3)现场管理建模做吊装、组塔等模拟。4)局部区域测风,5)夜间施工高空照明6)前期工程道路线路测绘,7)动迁砍伐体量踏勘等。以上几项在分公司多个市政公用工程、道路桥梁工程项目都有成功的应用案例,且以此开展的多个QC小组课题均获得自治区二等奖以上的成果,现场实际应用可行性大。能有效助力风电项目全周期管理、技术、安全的应用。

 

参考文献:

[1] 蒋晓平.风电机组混凝土塔筒施工质量控制要点[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35(12):15-17.

[2] 何滢,张光毅.140米钢混塔架装配式混凝土段吊装工艺研究[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22,(03):90-91.

[3] 孟欣,许川川.风电机组混合塔筒施工关键技术[J].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2021,54(S1):170-173.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