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问题解决与高中数学建模教学的整合
摘要
关键词
实际问题解决;高中数学;建模教学
正文
引言
数学作为一门抽象的学科,常常让学生感到困惑和厌倦。为了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情,需要让数学走出教室,走向现实生活。实际问题解决与高中数学建模正是这样一种有效的方式。通过在教学中引入真实的问题情境,学生将有机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具体的问题,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一、实际问题解决与数学建模概述
实际问题解决与数学建模是两个看似独立却密切相关的领域,实际问题解决强调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难题和挑战,涵盖各个领域,如经济、环境、社会等,旨在提供可行的解决方案以改善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而数学建模则是通过数学工具和技术,对真实世界中的问题进行抽象和形式化描述,从中获取见解、做出预测或制定决策。将实际问题解决与数学建模相结合,可以有效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促进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动力。通过实际问题解决的案例,学生将直接面对具体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中的应用价值;通过数学建模的训练,学生将掌握抽象、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整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实际意义,并培养他们的数学建模能力和创新思维。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将实际问题解决与数学建模融为一体也是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方法。通过给学生提供真实生活中的问题,引导他们探索并运用数学工具进行分析和求解,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创新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这种教学模式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也符合现代社会对学生综合能力的需求,促进他们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
二、高中数学教学现状
目前,高中数学教学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在教学内容方面,传统的数学教学注重基本概念和计算技能的训练,缺乏对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的介绍,导致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不高,难以理解数学的实际价值。在教学方法方面,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以讲授为主,缺乏与学生互动和合作的机会,无法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此外,教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一些教师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缺乏更新教学理念和方法的意识,无法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适应学生的需求和社会的发展。同时,一些教师教学水平参差不齐,缺乏专业发展和培训机会,难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另外,学生对高中数学的学习普遍存在着焦虑和压力,高考是学生面临的重要挑战,学生需要花大量时间和精力备战高考,导致学习压力较大,很难深入学习和探索数学知识的更深层次。
三、实际问题解决与高中数学建模教学整合的实践策略
(一)选择适合的实际问题
在选择实际问题时,教师需要深入考虑学生的年龄、学习阶段以及数学能力。问题不应只是抽象的数学题目,而应该是与学生生活紧密相连、具有实际意义的情境。这样的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促使他们主动地去探索、去研究。对于高中生而言,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因此,可以选择一些更具挑战性和深度的问题。比如,在经济领域,可以探讨如何合理规划家庭预算,这既涉及到基本的加减乘除运算,又需要学生运用比例、百分比等知识进行实际应用。在物理领域,可以研究如何计算物体的运动轨迹,这不仅需要运用代数和几何知识,还需要学生理解并运用物理定律。这些问题的选择,既考虑了学生的实际情况,又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能够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数学应用能力。同时,这些问题也为学生提供了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的机会,让他们深刻体会到数学的实用性和魅力。
(二)提供充分的数学建模培训
数学建模是实际问题解决的核心环节,为此,为学生提供全面且深入的建模培训显得尤为关键。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教师需要为学生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通过系统讲解数学建模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步骤,使学生对这一领域有清晰的认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培训的关键。教师可以通过生动的案例,向学生展示如何将实际问题抽象化、转化为数学模型,并指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让他们在实践中深化理解。随着技术的发展,数学建模工具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因此,教师还应教授学生使用MATLAB、Python等常用建模工具,提升他们的建模效率。建模培训不仅仅是技能的提升,更是思维的锻炼。教师应鼓励学生发挥创新思维,勇于尝试不同的建模方法,以应对各种复杂问题。通过这样的培训,学生不仅能够掌握数学建模的技能,更能够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组织团队合作
实际问题解决往往需要集思广益、协同作战,因此,组织学生进行团队合作至关重要。在团队合作中,学生可以通过分工合作、交流讨论等方式,共同攻克难题,实现知识的共享与互补。为确保团队合作的有效性,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性格、能力等特点进行合理分组,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团队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发挥所长。同时,教师还应为团队设定明确的目标和任务,确保团队成员能够朝着共同的方向努力。在团队合作过程中,教师应扮演好引导者和协调者的角色。一方面,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积极参与讨论,促进团队成员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另一方面,教师还应密切关注团队的进展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确保任务能够顺利完成。通过团队合作,学生不仅可以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能在协作中锻炼沟通能力、培养团队精神,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提供指导与支持
在实际问题解决与数学建模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角色至关重要。他们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探索路上的引路人和支持者。面对复杂的问题和深奥的数学模型,学生难免会遇到困惑和挫折。这时,教师的指导就显得尤为重要。他们需要耐心聆听学生的疑问,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复杂的概念,帮助学生找到问题的突破口。同时,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不怕失败。因为每一次的尝试,都是向成功迈进的一步。除了具体的指导,教师还应为学生营造一个开放、包容的学习氛围。在这里,学生可以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与他人交流想法。这种开放式的讨论和交流,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火花,还能让他们在互动中共同进步。教师的支持与鼓励,是学生克服困难、持续进步的重要动力。因此,在实际问题解决与数学建模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始终关注学生的需求,给予他们及时的指导和支持,让他们在探索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稳。
结束语
实际问题解决与高中数学建模教学的整合不仅仅是教学方法的改变,更是教育理念的更新和教学模式的革新。通过将数学与现实生活相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培养未来具有创造力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应.在实际问题情境中体验数学建模——问题情境驱动下的高中数学建模教学探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1,(19):14-15.
[2]吴佐慧,曾露仪.高中数学建模教学关键问题的探索与解决思路[J].广西教育,2021,(06):60-63.
[3]姜莉莉.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及数学应用意识的探讨[J].新智慧,2020,(21):114+120.
[4]黄群慧.高中数学建模教学的实践探索[J].江西教育,2020,(18):20-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