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路径研究

期刊: 建筑砌块与砌块建筑 DOI: PDF下载

祝莹

沈阳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辽宁省 沈阳市 110000

摘要

我国国土面积广大,乡村众多,乡村振兴工作也越来越受到重视。统筹城乡发展空间是城乡发展战略规划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强化空间用途主要是对农村地区的一些空间范围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通过对乡村区域内的各种能源和资源进行可持续开发来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因此,文章首先对乡村振兴战略简述,其次探讨了村庄规划存在的问题,最后就国土空间规划在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的引领导向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

国土空间规划;引领作用;乡村振兴

正文

引言

近些年,我国农村建设逐渐加快,农村的建设发展成为各地相关政府部门的重点发展战略之一,很多地区都加快了村庄规划,特别是国土空间规划已经成为实现乡村振兴最为重要的环节。传统的村庄规划重点集中在村庄建设用地等方面,缺少对于整个区域的统筹规划,而立足于国土空间规划体系背景下进行村庄规划,能够实现全域空间用途管制,可以确保乡村建设具有法定依据,有效解决传统村庄规划中存在的问题。

1乡村振兴战略简述

乡村振兴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和组织的全面振兴,通过走城乡融合发展,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济制度,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文化兴盛之路,乡村善治之路和中国特色减贫之路,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标,从而推进我国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终实现伟大“中国梦”的有效途径。但目前乡村振兴存在着土地资源低效利用,农村住房闲置,土地分割严重等现象;乡村生态环境因为管制手段力度不够,土地开发无序,导致“山、水、林、田、湖、草、沙”遭到一定程度破坏;乡村产业发展模式较为单一,产业同质化严重,各产业融合发展欠佳和特色产业得不到充分的发展;乡村人口持续流出,乡村传统历史文化难以传承,乡村特色文化资源逐渐消失等问题亟待解决。

2村庄规划存在的问题

1)以往自然资源部门所编制的村庄规划主要集中在对村庄土地的应用方面,缺少对整个产业发展的指导性意见,所以无法进一步推动村庄建设的深入发展。另外,受到过去土地利用规划总体方案下村庄规划的限制和影响,现有村庄规划的监管比较困难,如空心房、一户多处宅基地、废弃的畜禽圈舍等。2)从以往自然资源部门编制的村庄规划情况来看,主要采取的是城市规划的方式,重点集中在建筑形态设计方面,缺少对区域性村庄发展的总体规划,与所在区域农民生活不相匹配,所制定的村庄规划合理性及可行性不足,极大地影响了村庄规划的最终效果,对农民生产生活造成一定影响。

3国土空间规划在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的引领导向

3.1以再开发为规划重点,推动空间结构治理

以农村地区国土空间再开发作为基础的规划重点,能有效推动农村地区国土空间结构治理工作的有序开展。结合当前我国农村地区国土空间资源的分布状况以及开发利用情况进行科学调整,进一步深化国有空间的规划工作,结合城镇化发展的实际情况,对农村地区的国土资源进行再开发,既能强化资源整治工作的有序开展,也能形成城镇空间的综合治理格局,进而有效地改善农村地区的人居环境,缩短城镇和农村地区的发展差距。国家和相关部门在对农村地区的资源进行再开发的过程中,可以将农村地区的国土空间资源类型划分为禁止类和淘汰类等各个种类,将农村地区的土地资源和产业资源进行集中化的整治和改造,既能实现国土资源的合理和规范化开展,也能在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3.2保证规划编制的开放性,积极引入公众意见

想要确保所编制的村庄规划具有可执行性,不但要确保规划内容的准确性和实用性,还要得到村民的理解和支持,确保其能够在土地利用时具有较好的自觉性,因此要保证规划编制的开放性,积极引入公众意见。要确保整个规划过程(包括资料收集、方案实施、确定规划内容、确定规划目标、诊断区域问题等)都有村民参与其中,对其提出自己的意见。采取村民参与式规划编制可以对村民进行土地应用方面的科普,通过多方面的沟通交流使村民对村庄资源有更为科学的认知,进一步加强村民的凝聚力,推动村民自治。通过多轮的讨论和协商,能够使村民的意见充分表达出来,使规划人员和村民之间达成最终的共识,体现出村民的主体地位。

3.3将土地治理工作的价值体现出来

土地治理的效果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构建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同时也是乡村振兴规划对策是否能够将土地治理工作的优势发挥出来的关键。乡村振兴规划模式下,实施振兴的人员必须充分勘查乡村土地资源的实际情况,坚持生态优化、可持续发展的规划原则,严格落实耕地保护机制。在此过程中,乡村振兴的工作人员要积极了解乡村宅基的土地治理情况,与各个乡村宅基土地治理方法的特点结合起来,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制定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乡村振兴规划工作人员要先明确乡村振兴规划的应用模式,还要考虑到乡村土地种植情况、水资源分布情况、道路维护情况、山林面积等因素,将乡村振兴规划模式的内容以及呈现形式与土地资源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农村田地治理上,乡村振兴工作要将构建和完善水利设施作为发展的重点,结合农田灌溉的特点和需求,构建合理的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方法,布置合理的水利基础设施。还有一点非常关键,那就是乡村振兴工作人员也要积极地开展思想宣传工作,将水资源保护、合理应用水资源作为研究的重点,加强乡村群众自觉保护水源的意识,也让群众学会合理使用水资源的方法,解决土地资源治理上存在的问题。为了持续提高农田治理的功能,乡村振兴规划人员必须明确水利工程与电力工程之间的关系,从而满足乡村农田灌溉的需求,提高乡村振兴进程中的土地治理水平。

3.4强化规划建设支撑体系,保障国土空间可持续发展

除了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布局,国土空间规划体系还对综合防灾减灾做出了合理安排,以治理和预防为主,当灾难发生能够保障人们的生命安全与生命线工程基本功能的正常使用。在空间整治方面,提出区域生态修复和土地综合整治要求,明确生态修复和土地整治的目标、任务和重点区域,构建完整的网络化生态安全格局,建立保护有力的自然保护体系,增加优质生态产品供给。主动积极实施全域生态修复,安排生态修复和土地综合整治重点工程及其规模、布局和时序,提高生态空间的质量与完整性,盘活乡村建设空间存量,解决乡村生态环境差,农村住房闲置,土地分割严重等问题。

结语

综上所述,国土空间规划要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指导,建立城乡统筹和以人为本的空间规划体系,早日实现城乡经济一体化。国土空间规划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乡村建设的好坏,反过来,乡村建设的完整性也间接影响着乡村空间规划的实施。制定国土空间规划可以为乡村产业结构升级奠定基础,巩固农业基础地位,提高国土利用率。科学合理的国土空间规划和布局,可以增加村民的安全感、获得感和幸福感,提高村民的生活质量,促进城乡交流沟通,缩小城乡差距,为建设美丽中国提供更好的发展思路,让中国乡村更有活力、高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徐娜.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的重庆市乡村振兴分级规划要点探讨[J].规划师,2021(16):42-46.

[2]贾铠阳,乔伟峰,王亚华,等.乡村振兴背景下村域尺度国土空间规划:认知、职能与构建[J].中国土地科学,2019(8):16-23.

[3]杜津桥.基于乡村振兴视角的村镇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路径探析[J].南方农业,2021(26):122-124.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