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沉浸式情境教学培养幼儿表达能力的策略研究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曹文洁

日照市东港区陈疃镇中心幼儿园 276819

摘要

本文深入探讨了沉浸式情境教学在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中的应用策略和具体实施方法。通过详细分析克拉申的语言习得理论、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以及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揭示了沉浸式情境教学的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结合模拟超市购物、职业体验和社区活动等具体教学案例,阐明了该教学法在实际操作中的显著优势和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沉浸式情境教学能够提供真实、生动的语言环境,使幼儿在自然的互动中理解和运用语言,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表达欲望,从而显著提升其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流利度。未来的教学实践应进一步探索和优化这一教学策略,以全面提升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其综合素质的发展。


关键词

沉浸式情境教学,幼儿,表达能力,语言发展,教学策略

正文


引言语言表达能力是幼儿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未来的学习与生活有着深远的影响。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不仅有助于幼儿在学业上取得成功,还在其社会交往、情感表达和问题解决等方面起到关键作用。然而,传统的语言教学方法往往局限于书本和机械的练习,缺乏互动性和趣味性,难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表达欲望。这种单一、枯燥的教学方式无法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导致他们在语言学习过程中表现出厌倦和抵触情绪。

与之相对,沉浸式情境教学为语言教学提供了一条全新的路径。通过构建真实、生动的学习情境,让幼儿在自然的语言环境中进行互动和表达,沉浸式情境教学能够有效地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表达欲望。这种教学方法以丰富的语言输入和真实的互动情境为基础,使幼儿能够在实际应用中掌握语言技能,并在真实情境中内化语言知识。沉浸式情境教学不仅提高了幼儿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流利度,还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和社交能力。本文旨在通过探讨沉浸式情境教学的理论基础与实践优势,结合具体教学案例,提出提升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方法,并为未来的教学实践提供参考和指导。

一、沉浸式情境教学的理论基础

1.语言习得理论

克拉申的语言习得假设理论(Krashens Input Hypothesis)指出,语言学习应通过理解性输入(comprehensible input)来实现,即通过理解和互动自然习得语言。根据这一理论,语言的习得过程应该是自然且无意识的,类似于幼儿学习母语的方式。沉浸式情境教学通过模拟真实生活场景,为幼儿提供了大量的理解性输入。这种自然、无意识的语言习得方式,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并且这种能力的提升是持久和稳固的。通过大量的理解性输入和真实情境的互动,沉浸式情境教学为幼儿的语言习得提供了理想的环境,符合克拉申理论的核心理念。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是通过个体主动建构获得的。根据这一理论,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通过与环境的互动主动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沉浸式情境教学强调幼儿的主动参与和互动,通过亲身体验和探索,促进语言的内化和建构。例如,在模拟餐厅点餐的情境中,幼儿需要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询问、选择、沟通等一系列互动,这些活动不仅增强了他们的参与感,还促使他们主动思考和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通过不断的实践和反馈,幼儿逐渐建构起自己的语言能力,这种主动的学习方式更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内在动力。

3.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

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强调社会互动在认知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离不开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在沉浸式情境教学中,通过模拟真实的社会情境,幼儿与同伴和教师的互动能够促进其语言和认知的发展。例如,在模拟市场交易的情境中,幼儿通过与同伴的交流,学习到如何运用语言进行讨价还价、商品描述等实际技能。

4.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

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将教育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大领域。沉浸式情境教学在语言学习中也涵盖了这三方面的目标。通过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情境,幼儿不仅能够获得语言的认知理解,还能在情感上对语言学习产生积极的态度,并在实践中提高其语言运用的动作技能。例如,在模拟家庭生活的情境中,幼儿不仅学习到了相关的词汇和句型,还通过角色扮演体验了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交流,增强了对语言使用的感受和体会。同时,在实际操作中,如布置餐桌、安排家庭活动等,他们的语言动作技能也得到了锻炼和提升。这种全方位的教学策略,有助于全面提升幼儿的语言能力。

二、沉浸式情境教学的实践优势

1.提供真实的语言环境

沉浸式情境教学通过模拟或还原真实生活场景,使幼儿在自然的语言环境中进行互动,增强语言学习的真实性和实用性。这种方法不仅可以提供丰富的语言输入,还能让幼儿在实际操作中学习和使用相关的语言表达。例如,在模拟超市购物的情境中,幼儿需要学会询问商品价格、讨论优惠信息、选择商品并进行付款。通过这种真实的交流,幼儿能够更加自然地习得新词汇和句型,提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实用性。教师可以设计各种生活化的情境,如餐厅点餐、医院看病、邮局寄信等,进一步丰富幼儿的语言实践机会。

2.激发学习兴趣和表达欲望

生动、有趣的情境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增强其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通过营造逼真的学习环境,幼儿仿佛置身于真实的生活场景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例如,在模拟野餐的情境中,幼儿可以选择食物、安排活动、与同伴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这种互动性强的活动不仅提高了课堂的趣味性,还使幼儿在愉快的氛围中自然而然地进行语言表达。同时,沉浸式情境教学注重角色扮演,通过让幼儿扮演不同的角色,体验不同的情境,使其表达欲望得到充分激发,进一步提升其语言表达能力。

3.增强社会交往能力

沉浸式情境教学注重合作与互动,通过小组活动和角色扮演,幼儿在与同伴的交流和合作中提高社交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情境教学中,幼儿需要与同伴共同完成任务,如组织一场生日派对、策划一次郊游活动等。这些活动不仅要求幼儿进行语言表达,还需要他们学会倾听、协商和合作。

通过频繁的互动和合作,幼儿在实际情境中学习如何与他人有效沟通,增强了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例如,在模拟市场情境中,幼儿需要分别扮演买家和卖家,进行价格谈判和商品交易,从而在实践中学习如何运用语言进行有效交流。这种合作性的学习方式,不仅提高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培养了其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会交往技巧。

三、依托沉浸式情境教学提升幼儿表达能力的策略

1.设计丰富多样的教学情境

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兴趣和语言发展水平,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情境,以增强学习的吸引力和效果。例如,模拟家庭生活情境可以让幼儿扮演家庭成员进行日常对话和互动,模拟社区活动可以让幼儿参与各种社区服务或活动,如图书馆借书、消防演习等,而职业体验情境则可以让幼儿扮演医生、教师、警察等职业角色,体验不同职业的日常工作。这些多样化的情境不仅能吸引幼儿的兴趣,还能使其在不同的语境中练习和使用语言,促进语言能力的全面发展。

2.注重互动与合作

在沉浸式情境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特别注重幼儿之间的互动与合作。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增强幼儿之间的语言交流频率和质量。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共同解决问题或完成任务,鼓励他们在讨论中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建议。在角色扮演活动中,幼儿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体验不同的情境,进一步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在这些互动过程中要及时进行引导和反馈,帮助幼儿正确使用语言,并在必要时给予示范和讲解。

3.提供积极的语言输入

教师在情境教学中应提供丰富的语言输入,包括词汇、句型和表达方式等。通过示范、讲解和互动,使幼儿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表达和运用。例如,在模拟餐厅点餐的情境中,教师可以先示范如何点餐、询问菜品、支付账单等,随后让幼儿进行角色扮演练习。教师在过程中要注意提供清晰的语言输入,帮助幼儿理解和掌握新词汇和句型。同时,通过互动和反馈,强化幼儿对语言的理解和记忆,使其能够在实际情境中自如运用。

4.个性化指导与反馈

在沉浸式情境教学中,教师应关注每个幼儿的语言发展特点,提供个性化的指导与反馈。例如,对于语言发展较快的幼儿,教师可以设置更具挑战性的任务,鼓励他们使用复杂的句型和表达方式;对于语言发展较慢的幼儿,教师则应给予更多的帮助和支持,如提供更多的示范和重复练习。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倾听每个幼儿的表达,及时给予积极反馈和建议,帮助其改进和提升语言表达能力。通过个性化的指导与反馈,确保每个幼儿都能在其自身的语言发展水平上取得进步。

四、教学案例分析

案例1:模拟超市购物情境

在模拟超市购物的情境中,教师将教室布置成一个小型超市,设置了不同的货架和商品,并安排了多个购物任务。幼儿被分成小组,分别扮演顾客和收银员的角色。顾客需要按照任务单上的清单寻找商品,询问价格和折扣,并最终结账。收银员则需要帮助顾客计算总价,处理付款并提供找零。在完成购物任务的过程中,幼儿需要使用与购物相关的词汇和句型,如“这个多少钱?”、“我可以用信用卡吗?”、“请给我收据”等。通过这种真实的互动情境,幼儿不仅学会了购物相关的表达,还在实际操作中增强了自信心和社交能力。教师在过程中提供适时的引导和反馈,帮助幼儿纠正语言错误,并鼓励他们大胆表达。

案例2:职业体验情境

教师设计了“我的职业梦”主题活动,邀请幼儿扮演不同的职业角色,如医生、教师、警察、消防员等。在角色扮演中,教师为每个职业角色设计了特定的任务和情境。例如,扮演医生的幼儿需要“诊断”同伴的病情,开具“药方”,并解释如何用药;扮演教师的幼儿需要讲授一节小课,回答同伴的提问;扮演警察的幼儿需要解决一起“案件”,并进行现场记录和报告。幼儿需要根据职业特点使用相应的语言进行交流和操作,如“请描述你的症状”、“我们今天学习的主题是”、“请出示你的身份证”等。通过这些角色扮演活动,幼儿不仅拓宽了词汇量,还培养了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此外,活动还激发了幼儿的职业兴趣和梦想,增强了其对不同职业的了解和尊重。

案例3:儿童水果列车情境

在水果列车的情境中,教师会带领幼儿进行一次模拟的水果列车活动,目的是帮助幼儿理解和使用序数词,以及体验水果列车的乐趣。教室被布置成一个水果乐园的缩影,包含水果列车、不同种类的水果站台等设施。每个幼儿被分配到一个“水果车厢”,并在水果列车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如列车长、售票员或者乘客。

1.情境设置

教室装饰成水果乐园,墙上贴有各种水果的图片,并设有五个不同的水果站台,分别标明为第1站至第5站。

幼儿被分成小组,每组负责一个车厢。每个车厢会装饰成一种水果主题,如苹果车厢、橘子车厢、香蕉车厢等。

2.活动流程

教师播放欢快的音乐,比如《火车开了》,引发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师问幼儿:“小朋友们,听一听,这是什么声音?对,这是火车开动的声音!”

教师利用PPT展示一列水果列车。引导幼儿观察列车上每节车厢,并一起数数这些车厢的数量(15节)。

教师问:“小朋友们,我们来看看这列水果列车有几节车厢?请伸出你们的小手指,我们一起来数数。”

幼儿们回答并数数:“一共五节车厢。”

3.任务分配:

列车长小组:负责列车的整体运行,确保每节车厢的顺序正确,并引导其他小组进行活动。

1任务:在每节车厢上贴上相应的序数卡片,并高声朗读序数词(如“第一节”、“第二节”等)。

语言使用:“这是第几节车厢?”、“请跟我来,这里是第二节车厢。”

水果小组:分成多个小组,每个小组装饰一个车厢,并进行不同的水果主题活动,如制作水果拼盘,讲解水果的营养价值等。

2任务:布置车厢,并准备介绍词,向其他小朋友讲解自己车厢所代表的水果。

语言使用:“欢迎来到苹果车厢,这是苹果树。”、“这里是香蕉车厢,香蕉富含钾元素。”

售票员小组:负责向乘客(其他幼儿和老师)发放车票,并引导他们到对应的车厢。

3任务:制作并分发车票,并进行验票和指引乘客上车。

语言使用:“请出示您的车票。”、“您可以去第三节车厢参观。”

4.活动总结:

教师带领幼儿回顾整个列车旅行的过程,讨论每个环节中有哪些收获和有趣的地方。

教师问:“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坐的水果列车有几节车厢?你们最喜欢哪个车厢?”

5.表扬与鼓励:

为每个小组的努力和表现给予表扬,并颁发“水果列车小小能手”奖状。

通过此次活动,幼儿不仅学会了序数词的应用,同时也增加了对水果的了解,提升了语言表达能力、社交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教师在活动中提供指导和支持,帮助幼儿在实际情境中运用语言,度过愉快且有教育意义的时光。

五、结论

沉浸式情境教学为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提供了一个富有成效的途径。通过设计真实、有趣且多样化的教学情境,教师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表达欲望,使他们在愉快的环境中自然地习得语言。这种教学方法不仅提高了幼儿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流利度,还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和社交能力。例如,在模拟超市购物、职业体验和社区活动等情境中,幼儿在实际操作中掌握了大量的词汇和句型,增强了语言应用能力和社交互动能力。沉浸式情境教学的核心在于通过丰富的语言输入和互动,让幼儿在真实的语境中内化和运用语言知识,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未来的教学实践中,应该进一步探索和优化沉浸式情境教学的策略,确保其在不同教学场景中的有效应用。教师可以结合幼儿的兴趣和语言发展水平,设计更加贴近生活的情境,增加互动和合作的环节,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反馈。应加强教师培训,使其具备设计和实施沉浸式情境教学的能力,灵活运用各种教学资源和工具,创造一个充满互动和探索的学习环境。通过不断的实践和创新,沉浸式情境教学将能更好地发挥其优势,全面提升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其综合素质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罗艺丹.情景教学模式在学前儿童家庭教育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24(06):45-48.

[2] 王莲莲. 情景教学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创新应用[C]//中国陶行知研究会.2023年第四届生活教育学术论坛论文集.[出版者不详],2023:3.DOI:10.26914/c.cnkihy.2023.020579.

[3] 王秋霞.基于情景化游戏教学的中班幼儿抗挫折意志力教育探析[J].幼儿100(教师版),2022(09):60-62.

[4] 杨海文,杨玉玲.幼儿园体育情境教学实践探究[J].体育世界,2024(04):81-83.

[5] 王丽晖.悦动课程背景下,幼儿园利用情境创设趣味篮球活动创新探索[J].家长,2024(02):7-9.

[6] 吕婷. 故事情境融入大班幼儿积木建构游戏活动的行动研究[D].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师范学院,2023.DOI:10.43807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