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探究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孟燕

新疆喀什地区泽普县布依鲁克塔吉克族乡中心小学 邮编:844800

摘要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习来说,小学语文学习其他科目的一个基础,而阅读教学,则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通过读写结合的教学方法,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文章的内容,增强自己的阅读技能和语言表达技能,同时也能提升他们的作文水平。为此,笔者认为,在小学阶段,阅读与写作相结合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本文从阅读与写作相结合的意义出发,探讨了阅读与写作相结合的训练方法。


关键词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读写结合

正文


引言

小学是一个很关键的时期,学好它可以为以后的学业奠定良好的基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无论是教学观念还是教学方法都有了很大的改变,而阅读与写作相结合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育方法,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为此,我们必须在语文课堂上充分地应用合作学习法,以求在课堂上有所突破。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的应用价值

(一)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将读写结合的教学方式,与老师的教育行为及方式紧密联系在一起,既能使老师的职业素养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又能在某种意义上提高教师的教育质量和水准。相对于常规的教育方式,读写结合的教育方式以学生为中心,始终以学生的认识层次为出发点,并主动地与情景教学等手段相融合,让他们能够读到相关的课外读物。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体会到语文的快乐,深化其情绪感受,进而使教育的品质持续提升,使其达到最优化教学效果,使其更好地实现教育目标。

(二)增强学生的读写能力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课外读物的阅读,这样能激励学生对把注意力集中在读书上,并把自己的感受记录下来。通过这种方式,在小学中把语文读写作相结合的教育方式,能够加强学习气氛,让课堂上的学习变得生动,以此来提高学生的阅读的兴致,拓宽他们的知识领域,并且能够让他们获得更多的好字好句。把读写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既能激发孩子们的想像力,又能激发学生的创意,从而提高学生的的综合语文素质。

二、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分析

(一)缺乏读写结合的教学意识

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制约,很多小学语文老师还把读写两种教育方式区分开来,没有认识到二者的作用。对此,校方也应承担一部分责任。很多学校只强调训练,却忽视了老师对教育理念的引导。至于老师们所采用的教育方式与方法,则是学校所不关心的。即便是在学校里把读写相融合的教育思想与方式传授到老师手中,老师们还是沿用了传统的教育方式。

(二)读写结合的应用效果较差

当老师对阅读与写作相结合的教育方式有了深刻的认识,并且掌握了阅读与写作相结合的内部规则,就能更好地运用阅读与写作相结合的教学方式。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小学语文老师对“读”与“写”的理解还停留在浅层次,造成了“读写合一”的现象。教师经常让他们去收集和记忆那些他们觉得对他们写作有帮助的文章或语句。这一进程体现出了语文阅读与写作的特点,但实际运用的结果却不尽人意。语文运用方式过分地依靠学习者自身的认知能力,同时也制约了他们自身的语文素质。如果老师不会对文中的比喻和句子使用进行剖析,就会使学生难以领会原文的实质,从而影响阅读与写作的有效性。本文认为,要使读与写有机地融合,必须对其内部的规律进行探讨。

三、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

(一)运用多媒体展示教学的动态

由于小学生年纪还小,他们的专注力是很难保持住的,因此,对他们来说,新奇的东西是最能吸引他们的。多媒体是一种新颖的教育方式,它将枯燥、抽象的语文知识通过图形、文、声、像等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其形象、生动、具体,给学生的营造出一种丰富多彩的课堂气氛,使他们在五感上得到全方位的体验,从而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这就要求我们在开展语文阅读的过程中,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点,加强对语文学习的支持,提高语文学习效率。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老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关注潮汐现象,让他们了解潮汐的成因、特点及其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通过学习,学生们掌握了几个有关潮汐现象的句子,为以后的作文训练积累了丰富的材料。老师还可以让学生们进行一些实践活动,如观察身边的潮汐变化,记录下潮汐的涨落过程,并尝试用所学知识对潮汐现象进行解释。这样,学生们不仅能提高自己的观察力和思考力,还能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在作文训练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潮汐知识,创作出富有生活气息的作文。例如,可以让学生们以“春潮”为主题,描绘他们观察到的潮汐变化,或是讲述自己与潮汐相关的趣事。这样,学生们既能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又能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

通过这种教学方式,老师不仅让学生们掌握了课文内容,还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表达能力。在实践中,学生们学会了如何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为以后的作文训练积累了丰富的素材。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好,激发了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二)让学生发挥想象力,拓展教材的内容

在我国的基础教育教科书中,有不少文章都是著名作家的作品,其中好的词语和技巧都有很大的借鉴价值。在课堂上,老师要根据教材的规定,引导学生掌握作家的表现手法,为今后的作文积累更多的材料。在进行阅读的时候,老师可以让他们做一个摘录本,把在阅读中遇到的好词、好句和好的论据等都做好笔记。同学们要经常把所读的材料加以温习,把它们变成自己的材料,在写的过程中,把自己平日里的生活经验与自己的思路联系起来,这样才能提升自己的作文能力。有些语文文本对细节的描述仅仅是一带而过,而有的则是“留白”,这些都给了学生们无限的想象力。在阅读和写作中,老师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运用自己的想象力来描写,从而提高阅读和写作水平。在此过程中,老师可以挑选出好的作文,让同学们在模仿中学会好的作文技巧,从而使自己的作文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教学材料能给学生带来大量的阅读资料,老师还能指导他们重写课本的内容,重写文体或重写内容。通过这些训练,培养了孩子们的想像力,拓宽了他们的思维,使他们的语文阅读水平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三)根据教材内容练习写读后感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使读与写有机地融合,就必须让学生充分地认识文本的内容,深刻地认识并领会作者的创作技巧和作品的情感,并以这些知识为依据,指导他们开展作文训练。它能使同学们产生强烈的愿望,提高他们的作文能力。读书后写书评是一种有效的锻炼方法。结合自己对课文的认识,把自己的感想写下来,不仅可以训练他们的语文水平,而且还可以促进他们的作文水平的提高。

课外的第一个任务,老师可以引导同学们观察周围的自然环境,无论是城市中的绿地,还是乡村的树林,都让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和记录下自然之美。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可以尝试用所学的写作技巧,将所见所感化作文字,从而更好地体会到森林工作者在保护森林中所倾注的爱。第二个任务是开展一次以“森林的爱”为主题的写作活动。老师可以鼓励同学们以作文的形式,表达自己对森林的热爱和保护意识。同学们可以通过回忆与森林相关的经历,或是想象一个理想的森林景象,将内心的情感和想法通过文字表达出来。这样的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同学们的写作能力,而且还能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老师还可以组织同学们进行一次户外实地考察。选择一个附近的森林或公园,让同学们亲身感受森林的气息和生态的多样性。在实地考察中,老师可以指导同学们观察不同种类的植物和动物,了解它们在森林生态系统中的作用。通过这种身临其境的学习方式,同学们能够更加直观地认识到森林的重要性,进而增强对森林的热爱和保护意愿。

结论

总之,读与写相结合的方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写作水平。所以,语文老师要把读与写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在训练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 卢凯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探究[J].语文学刊:基础教育版, 2010(9):1.DOI:10.3969/j.issn.1672-8610.2010.18.072.

[2] 容雪.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探究[J].教育[2024-06-21].

[3] 胡小芳.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探究[J].科学导报, 2014(10).

 


...


阅读全文